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一批名校校长拿出了一大波牛校里的“牛蛙”故事,试图告诉家长——真正让孩子“牛”起来的,不一定是一所“牛校”,而是家长自己。
天资一般的“名校生”如何成长
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以下称“世外”)是目前上海全市学位最紧俏的一所民办九年制学校。面对一大群心心念念想要考进这所名校的家长,校长张悦颖希望让家长看到,天资一般的学生是如何成长的。
比如,那個从一进校门就因“先天条件一般”、令人担心是否能跟得上进度的女孩妮妮(化名)——“从第一天上学开始,就是哭。一直哭到二年级。”张悦颖对这个女孩当年的情况记忆犹新。特别是女孩母亲的教育方式,令这个有着数十年教学经验的老师都佩服不已。
“她对孩子的要求定得非常低,不让孩子去跟别人比,而是只要孩子努力做了,就表扬。”张悦颖记得,这恐怕是整个学校里最爱表扬孩子的家长了,“只要你肯去上学,妈妈就表扬;只要你回家做作业,妈妈就表扬,哪怕你没做完,妈妈也表扬”。
张悦颖说,这个“天资很一般”的妮妮后来考上一所上海知名的高中,如今在学校辩论社、戏剧社里表现突出,已经是学校社团活动中的“网红”。“如果孩子考试考砸了都不敢告诉父母,那父母就应该反思了”,张悦颖说。
“别人家的孩子”成家庭沟通“杀手”
父母总爱拿自己家的孩子同“别人家的孩子比”,校长们发现,这种做法已经直接造成家庭的不和谐,使得自己家孩子不愿意同父母交流,两代人常陷入“尬聊”。
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曾问过一个孩子,“爸爸妈妈和你很亲,为什么不和他们多聊聊?”孩子则回答,“没什么好聊的,三句话不离隔壁班的某某,他永远比我强。”这种情况在吴蓉瑾和孩子的父母交流后有了改善,但过了几天孩子又不开心了。
“(和父母)聊天了吗?”吴蓉瑾问。
“聊了。”孩子回答。
“聊什么?”
“问我这两天开不开心,学校搞了什么活动。然后问,上星期测验成绩下来没?班级里能排第几名?老师上课有没有批评你?有没有表扬谁?为什么没有表扬你?”
“这是正能量,但是他喜欢吗?”吴蓉瑾反问家长,她提醒那些总爱聊“隔壁老王”家孩子的家长,不要选择这种“尴尬”的沟通方式,“父母如果无法选择好的话题,还不如不和孩子聊”。
如果父母没有时间,那么每天给孩子写“便条”沟通,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世外小学部的一个台湾爸爸,孩子读书4年来他已经在蛋糕纸上、水果上、包装盒上写了1200多张便条。他给女儿的留言里,很少出现“成绩”“上课”这样的词语,取而代之的是“拥抱”“喜欢”这样的词语。
男孩成绩不好,就不是“好孩子”?
曾有家长做过“民间”统计后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男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没有女生好。但名校校长们给出的答案却截然相反,那些在家庭教育方面特别得力的家长,他们培养的男孩“潜力无穷”。
校长张悦颖认为,男孩的潜力巨大,而家庭教育是男孩潜力的“挖掘机”。世外每年的“奇思妙想校长奖”几乎都被男孩们包揽。
张悦颖很看好那个成绩平平、非常喜欢小动物、却获得全家支持的男孩,“一有空,他就趴在那研究小动物。最近他对流浪猫很感兴趣,用了整个暑假,发明了一种‘自动喂猫器’。”这种新产品只要猫爪子往踏板上一踩,就会自动掉食物下来,“我给了他奖学金”。
张悦颖说,只有在温暖、宽松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才有精力、有愿望去观察生活、发现需求,也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适应未来社会,“你们总盯着孩子读书、考试、出成绩,你们有没有想过,你现在拼命让孩子学的这些东西,到了未来社会,可能早就被技术取代了,他们靠什么核心技能生存下去?现在要培养的,应该是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摘自《中国青年报》)
天资一般的“名校生”如何成长
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以下称“世外”)是目前上海全市学位最紧俏的一所民办九年制学校。面对一大群心心念念想要考进这所名校的家长,校长张悦颖希望让家长看到,天资一般的学生是如何成长的。
比如,那個从一进校门就因“先天条件一般”、令人担心是否能跟得上进度的女孩妮妮(化名)——“从第一天上学开始,就是哭。一直哭到二年级。”张悦颖对这个女孩当年的情况记忆犹新。特别是女孩母亲的教育方式,令这个有着数十年教学经验的老师都佩服不已。
“她对孩子的要求定得非常低,不让孩子去跟别人比,而是只要孩子努力做了,就表扬。”张悦颖记得,这恐怕是整个学校里最爱表扬孩子的家长了,“只要你肯去上学,妈妈就表扬;只要你回家做作业,妈妈就表扬,哪怕你没做完,妈妈也表扬”。
张悦颖说,这个“天资很一般”的妮妮后来考上一所上海知名的高中,如今在学校辩论社、戏剧社里表现突出,已经是学校社团活动中的“网红”。“如果孩子考试考砸了都不敢告诉父母,那父母就应该反思了”,张悦颖说。
“别人家的孩子”成家庭沟通“杀手”
父母总爱拿自己家的孩子同“别人家的孩子比”,校长们发现,这种做法已经直接造成家庭的不和谐,使得自己家孩子不愿意同父母交流,两代人常陷入“尬聊”。
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曾问过一个孩子,“爸爸妈妈和你很亲,为什么不和他们多聊聊?”孩子则回答,“没什么好聊的,三句话不离隔壁班的某某,他永远比我强。”这种情况在吴蓉瑾和孩子的父母交流后有了改善,但过了几天孩子又不开心了。
“(和父母)聊天了吗?”吴蓉瑾问。
“聊了。”孩子回答。
“聊什么?”
“问我这两天开不开心,学校搞了什么活动。然后问,上星期测验成绩下来没?班级里能排第几名?老师上课有没有批评你?有没有表扬谁?为什么没有表扬你?”
“这是正能量,但是他喜欢吗?”吴蓉瑾反问家长,她提醒那些总爱聊“隔壁老王”家孩子的家长,不要选择这种“尴尬”的沟通方式,“父母如果无法选择好的话题,还不如不和孩子聊”。
如果父母没有时间,那么每天给孩子写“便条”沟通,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世外小学部的一个台湾爸爸,孩子读书4年来他已经在蛋糕纸上、水果上、包装盒上写了1200多张便条。他给女儿的留言里,很少出现“成绩”“上课”这样的词语,取而代之的是“拥抱”“喜欢”这样的词语。
男孩成绩不好,就不是“好孩子”?
曾有家长做过“民间”统计后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男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没有女生好。但名校校长们给出的答案却截然相反,那些在家庭教育方面特别得力的家长,他们培养的男孩“潜力无穷”。
校长张悦颖认为,男孩的潜力巨大,而家庭教育是男孩潜力的“挖掘机”。世外每年的“奇思妙想校长奖”几乎都被男孩们包揽。
张悦颖很看好那个成绩平平、非常喜欢小动物、却获得全家支持的男孩,“一有空,他就趴在那研究小动物。最近他对流浪猫很感兴趣,用了整个暑假,发明了一种‘自动喂猫器’。”这种新产品只要猫爪子往踏板上一踩,就会自动掉食物下来,“我给了他奖学金”。
张悦颖说,只有在温暖、宽松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才有精力、有愿望去观察生活、发现需求,也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适应未来社会,“你们总盯着孩子读书、考试、出成绩,你们有没有想过,你现在拼命让孩子学的这些东西,到了未来社会,可能早就被技术取代了,他们靠什么核心技能生存下去?现在要培养的,应该是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