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辩,成长的甘露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朋友最近经常抱怨说:“最近我女儿特别爱顶嘴。比如,有一次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我们到一个公园去玩了一会儿。当我说‘咱们回家吧’,她不干,还会反问我:‘为什么我非要听你的,而你就不能听我的?’女儿特别喜欢小动物,总想养一只小狗,我不让,告诉她小狗身上有细菌。但是她却说:‘你说得不对!电视里说过,小朋友和小动物多接触可以培养爱心。’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很着急,但是又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孩子。”
  孩子长到三四岁时,独立欲望明显增强。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满足于模仿成人,寻求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而这时父母对孩子照顾过多,干涉过多,就会使他们特别反感。其突出表现为不听指挥、自行其是、跟父母顶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概到了7-8岁,孩子和爸爸妈妈顶嘴的事就多了起来,到了11-12岁时,这种举动发生的频率更高了。所以,如果不能够从一开始就很好地解决孩子顶嘴的问题,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及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甚至影响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与父母谈话中,争辩往往是孩子最来劲、最高兴、最认真的时候发生的事。这只有在家庭民主的氛围浓郁、家庭关系和谐时才能出现。一个家庭如果父母角色意识太强,清规戒律太多,你想与孩子争辩恐怕都很难办到。因此,孩子与父母争辩,做父母的不要怕丢了面子,不要担心孩子不听话,不尊重你。孩子也是讲道理的。你不带负面情绪地与孩子争辩,孩子会觉得你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亲你、信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启发你。争辩,有什么不好呢?
  对孩子来说,与父母争辩是一种自信、自立、自尊、自强的表现,是一种心理的宣泄。心理学家认为,争执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在争辩中,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应该怎样表达才能实现自己的意志。争执也表明孩子自我意识的觉悟,正在尝试着走自己的路。孩子在与父母争辩后发现,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辩论的胜利,无疑使孩子获得一种快感和成就感,既让孩子有了估量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
  对父母来说,与孩子争辩能活跃家庭气氛,在感情交流、思想沟通中,表现了一种亲情和友爱,拌嘴、争辩是重视对方的一种方式。它能促使孩子体验父母情感的变化,正确对待父母和自己,正确对待所辩的问题,化解矛盾,获得共识。如果一个孩子从不与人争辩,总是与世无争,那么,他的勇气、进取心、正义感等就值得怀疑了。
  因此,睿智的父母通常不把自己的意志简单地强加给孩子,而是为孩子的争辩创造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化争辩为辩论。
  那么,面对孩子的争辩,家长究竟该怎么做呢?
  1、宽容对待。这需要父母们有足够的民主意识,切忌为了面子和尊严,而置孩子的“委屈”和“苦衷”不顾,以势慑人,以“大”压小,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形成逆反和逃避心理。
  2、真诚、耐心地去倾听孩子辩解的理由,并且加以具体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而妄下结论。
  3、营造辩论氛围,充分让孩子申辩,因势利导,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良好习惯,能使他们既明事理,又练一副好口才。
  4、与孩子争辩,尽量就事论事,避免带着某种情绪或偏见谈问题;涉及表明自己态度或观点的时候,应放慢语速以保证孩子能听清楚;说话时语调要低,避免大声喊叫,喊叫会使孩子产生反感,你所说的内容孩子反而更不易听进去;不要因抓住了孩子的任何错误而洋洋自得。
  请父母们少些“权威教育”吧!善待孩子的“争辩”,把他们的思辩和不讲礼貌分别开来,让他们在争辩中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对与错,从而更坚定自己的正确想法,茁壮地成长。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带着儿子刚走进楼道,远远看见电梯正好要关闭,我连忙喊道:“请等一下。”可是等我们冲到跟前时,电梯还是下去了。我站到一旁准备再等,儿子却发起脾气来:“他们怎么不等我们?”我说:“也许他们没听到。”“我们喊得那么大声。”“也许他们有急事,来不及等我们。”儿子却越说越火:“不行,一定要让他们等我们。”“可是,他们已经下去了呀,怎么让他们等我们呢?”“不行,就是不行!以后我们也不等别人。”“别人有别人的做
期刊
1.安全的权力  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教育儿童人人有若干权力,如呼吸权、生命权、隐私权。这种权力任何人不能剥夺。告诉儿童,任何人也无权剥夺儿童的安全权,安全重于一切。  2.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力  背心裤衩复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儿童应当知道身体属于自己,身体的某些部分应被衣服所覆盖,不许别人看,不许触摸。儿童有拒绝亲吻、触摸的权力。  3.生命第一的权力  生命第一,财产第二。有时,孩子们会担心被
期刊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一个普通小学老师的在天之灵”,这是朱永新老师在《写在新教育的边上》扉页上留下的语句。父亲去世以后,朱永新老师就一直想为父亲写点文字,为一个普通小学老师的灵魂写点纪念的文字。父亲对朱永新老师的人生影响重大,教育是他们父子两代人的共同追求。为了新教育实验更好地发展,他在两会的春天里奔走、呐喊;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教育,借鉴发达国家教育领域的长处,他在异国的深夜和清晨完成考察记录
期刊
做作业、做练习往往是孩子们最头疼的事情。贪玩的孩子们在做练习题的时候还喜欢抠抠手指,玩玩笔帽。一套40分钟就能完成的题目,有时拖拖拉拉要用一个多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据最新公布的青少年注意力状况调查数据显示:自认为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的仅有50.3%,在课堂上,能持续集中注意力听课达30分钟以上的只有30.7%。可最近我教的班上的孩子们爱上做练习了,整天嚷嚷着让我再多出一些练习题。其他老师都奇
期刊
近期,踩踏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在这些踩踏事件中,伤亡者以女性和孩子居多。在遇到踩踏情况时,我们该如何保护自身安全?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如何在混乱拥挤的人群中保护自己,最大可能地减少人身伤害呢?   首先,学会观察可能导致踩踏事故的现象,如: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人群过于激动出现骚乱等。尽量远离此类人群的活动范围。  其次,一旦身在人群中,又发生踩踏,要尽量保持冷静,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观察人流移动
期刊
春节将近,很多家庭开始考虑度假计划。如果想带宝宝做一次长途旅行,那么在出行前不妨考虑以下问题,以做好充分准备。  宝宝多大才宜出游?  一般情况下,1-3岁的孩子应选比较近的旅游线路,可以选择乘车四小时内就能到达的景点;而3-6岁的孩子可以远游了,不过也不宜长时间乘车。  带宝宝宜去哪儿玩?  带宝宝出游,需要根据宝宝的特点,选择适合他并让他感兴趣的地方,让宝宝有机会在玩中发现新鲜事物,得到成长的
期刊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方刚 著苏州古吴轩出版有限公司  这是方刚博士的最新力作,本书记录了方刚的孩子从出生到小学毕业,12年间走过的路。作为一位心理学教授、社会学博士父亲,他是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同孩子一起成长的呢?全书通过一个个成长中的小故事,引导家长们一起思考关于快乐、规训、成长、亲情和爱的话题。    《如何智慧地教养孩子》  艾卓(美国) 著 王虹 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你可以在一夜
期刊
翻开刘丽的作文,失望之余不禁有些气恼,因为两天前,我刚刚找她谈过。当时我问:“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事呢?”她低头不语。再怎么问,她都不回答。于是,我再次郑重强调:“生活是丰富的,到处都充满了快乐和美,要注意观察、体会。”她还是不语。我直截了当:“这两周‘快乐’主题的作文你都是抄的,下次要用心写自己快乐的事!”  现在看,她当时的点头全无效用。我提笔写评语:“嚼别人嚼过的食物,是不会有滋味的。答应过老师
期刊
一个平常的夜晚,窗外飘着细雨,老公在上网,我在看书,儿子在写作业,时钟轻轻滴答。儿子写完作业去洗漱,许久转回到我身边深沉地说:妈妈,我感觉很幸福。我从书里收回思路,微笑着看他,儿子身体轻靠着我,轻语:刚刚我去阳台站了会儿,夜色很浓,小雨轻轻落到地上,整个小区都很静,有的窗户亮着,有的窗户暗着,我忽然想,嘿,真好,在这偌大的天地间,我拥有一个温暖的家。我被儿子诗意的描述深深打动,用力搂了搂他,发自内
期刊
“拼养”的故事  辣妈:丫丫妈(记者) 女儿:丫丫(8岁)  我平时工作不仅忙碌,还有临时采访任务,根本顾不上女儿。丫丫的生活都由外公外婆照顾,不用我们操心。可是在学习上,外公外婆就帮不上忙了。恰巧楼上邻居王阿姨是小学老师,她儿子10岁,放寒假后,丫丫每天都会去他们家和小哥哥一起学习,我们也就不用再担心她的学习问题了。家有教师邻居,可能是很多年轻父母最盼望的。教师邻居休假时间基本与孩子同步,又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