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人们从沈从文的《边城》里读到过,湘西花垣县有个神秘而纯朴的茶峒小镇;如今,世人皆知花垣县还有个美丽而贫穷的十八洞村。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3日亲临考察并作出精准扶贫重要决策的地方。
三年过后,我来到魂牵梦绕的十八洞村,贫穷的痕迹还依稀可见,但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已经大为改善了。如果说,这是一幅藏在深闺、走向繁荣的苗乡画卷,那么,真正让这幅画卷灵动起来的,是家家户户门口贴着的对联。
带着党史工作者的专注,我首先来到总书记亲切称呼为大姐的石拔三老人家,只见正门两侧赫然贴着一幅工整的对联:
当我还在驻足观看的时候,石拔三老人已经笑容满面地迎了出来,我赶紧上前,握住她那双长满老茧的手。老人深情地回忆起总书记来到她家的情景:总书记进屋后就拉着她的手在火塘边坐下,询问她的年龄。得知比自己大,总书记就说,那你是大姐。交谈了一会,总书记又起身去看她家的粮仓、厨房和猪圈。石拔三大姐高兴地告诉我,总书记来了,扶贫工作队进驻了,苗乡富了,连冬桃也乐开了花,芳香飘向了万里之外的北京。
此情此景,我联想起总书记回到北京后,曾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过,湘西一农户家里,见到最值钱的家用电器就是一盏节能灯。为此,我曾写下一首歌词《追梦潇湘》:“湘西一盏灯,牵动北京情,我是潇湘追梦人。追梦追到茶峒镇,翠翠拥抱小康情;追梦追到韶山冲,敢教日月换新春……”
思绪在微风中激荡,我走进退休回村的杨东仕老师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刻在大门两侧红漆木板上的对联:
我问杨老师,对联是不是他写的。他说内容是他的心里话,请当地一位有名望的书法高手写了刻上去的。杨老师告诉我,那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他正要出门,突然看到总书记出现在家门口,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总书记主动和他握手,问寒问暖,他突然感到一股暖流充满全身。总书记说他有知识,鼓励他在脱贫路上带好头。杨老师说,总书记走后,他好几天都舍不得洗手,生怕把福气洗走了。
冒着绵绵冬雨,我心中充满暖意,漫步来到72岁的龙德成老人家。在门前的小坪上,总书记开过座谈会,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方略。龙德成家的对联是这样写的:
家中堂屋挂着的大幅照片上,龙德成和老伴施成富分坐在总书记两旁。在外打工的儿子施全友看到总书记与父母拉家常的电视后,还埋怨过二老:为什么家里不打个电话让他回来见总书记?父母说,“总书记来,谁也没打招呼,他就是要来看真实情况的嘛!”
施全友是个大龄青年,多年没有娶上媳妇。本来在外打工时与一位重庆姑娘好上了,可姑娘一看他家这么穷就犹豫了。总书记来这考察后,精准扶贫力度加大了,他家也开起了家庭旅馆和农家乐,生活一步步好起来了。更让人高兴的是,漂亮的重庆姑娘也不再犹豫,嫁了过来,还生了孩子,现在一家三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还与他们一家照了张“全家福”呢!
从龙德成家出来,一道彩虹出现在村前方的上空。我想起2016年春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来到湖南人大代表团,问起十八洞村的情况,牵挂那些没成家的农民朋友。当湘西州的代表回答说已有7位成家“脱单”时,总书记满意地笑了。
离开十八洞村,让我回味无穷的是苗乡的对联。或许,它的文采不是很雅,韻律也不是很浓,但有美感、接地气,最朴实无华。对联背后蕴藏的,是总书记的浓浓关怀,是老百姓的涓涓心声,更是精准脱贫的幸福愿景!
三年过后,我来到魂牵梦绕的十八洞村,贫穷的痕迹还依稀可见,但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已经大为改善了。如果说,这是一幅藏在深闺、走向繁荣的苗乡画卷,那么,真正让这幅画卷灵动起来的,是家家户户门口贴着的对联。
带着党史工作者的专注,我首先来到总书记亲切称呼为大姐的石拔三老人家,只见正门两侧赫然贴着一幅工整的对联:
当我还在驻足观看的时候,石拔三老人已经笑容满面地迎了出来,我赶紧上前,握住她那双长满老茧的手。老人深情地回忆起总书记来到她家的情景:总书记进屋后就拉着她的手在火塘边坐下,询问她的年龄。得知比自己大,总书记就说,那你是大姐。交谈了一会,总书记又起身去看她家的粮仓、厨房和猪圈。石拔三大姐高兴地告诉我,总书记来了,扶贫工作队进驻了,苗乡富了,连冬桃也乐开了花,芳香飘向了万里之外的北京。
此情此景,我联想起总书记回到北京后,曾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过,湘西一农户家里,见到最值钱的家用电器就是一盏节能灯。为此,我曾写下一首歌词《追梦潇湘》:“湘西一盏灯,牵动北京情,我是潇湘追梦人。追梦追到茶峒镇,翠翠拥抱小康情;追梦追到韶山冲,敢教日月换新春……”
思绪在微风中激荡,我走进退休回村的杨东仕老师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刻在大门两侧红漆木板上的对联:
我问杨老师,对联是不是他写的。他说内容是他的心里话,请当地一位有名望的书法高手写了刻上去的。杨老师告诉我,那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他正要出门,突然看到总书记出现在家门口,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总书记主动和他握手,问寒问暖,他突然感到一股暖流充满全身。总书记说他有知识,鼓励他在脱贫路上带好头。杨老师说,总书记走后,他好几天都舍不得洗手,生怕把福气洗走了。
冒着绵绵冬雨,我心中充满暖意,漫步来到72岁的龙德成老人家。在门前的小坪上,总书记开过座谈会,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方略。龙德成家的对联是这样写的:
家中堂屋挂着的大幅照片上,龙德成和老伴施成富分坐在总书记两旁。在外打工的儿子施全友看到总书记与父母拉家常的电视后,还埋怨过二老:为什么家里不打个电话让他回来见总书记?父母说,“总书记来,谁也没打招呼,他就是要来看真实情况的嘛!”
施全友是个大龄青年,多年没有娶上媳妇。本来在外打工时与一位重庆姑娘好上了,可姑娘一看他家这么穷就犹豫了。总书记来这考察后,精准扶贫力度加大了,他家也开起了家庭旅馆和农家乐,生活一步步好起来了。更让人高兴的是,漂亮的重庆姑娘也不再犹豫,嫁了过来,还生了孩子,现在一家三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还与他们一家照了张“全家福”呢!
从龙德成家出来,一道彩虹出现在村前方的上空。我想起2016年春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来到湖南人大代表团,问起十八洞村的情况,牵挂那些没成家的农民朋友。当湘西州的代表回答说已有7位成家“脱单”时,总书记满意地笑了。
离开十八洞村,让我回味无穷的是苗乡的对联。或许,它的文采不是很雅,韻律也不是很浓,但有美感、接地气,最朴实无华。对联背后蕴藏的,是总书记的浓浓关怀,是老百姓的涓涓心声,更是精准脱贫的幸福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