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第一家族的创始人迪鲁巴伊·安巴尼既没有事先分配财产,也没有安排交班,这为两个儿子的争产埋下了地雷。幸运的是,穆克什和安尼尔两兄弟在分家后各自扩大其商业王国,并跻身全球富豪榜前列,这足以证明迪鲁巴伊在后代培养上的过人能力。名门望族留给后代最重要的财富应该是人脉、经验、能力和价值观,而非金钱、股权、房产或古董。
2010年,位于孟买市中心、估值10亿美元的豪宅“安蒂拉”(Antilla)甫一落成,就被誉为全球最贵的私人豪宅。这栋建筑有27层楼,173米高,能停160辆车,有独立的电影院和健身中心,还雇佣了600名工作人员。他的主人是被称为印度第一家族的安巴尼家族第二代掌门人—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
安巴尼家族被媒体称为“印度的洛克菲勒”,其控制的公司收入一度占到印度GDP的3%。2008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安巴尼家族的两位成员—穆克什·安巴尼和他的弟弟安尼尔·安巴尼(Anil Ambani)同时位列前十名,穆克什以430亿美元的身家位居第五,而他的弟弟以420亿美元排名第六。
虽然安巴尼家族的财富传承只经历了一代,但家族继任者扩张财富的速度让世人叹为观止,而这都得益于家族创始人迪鲁巴伊·安巴尼(Dhirubhai Ambani)的苦心经营(附图)。印度媒体把安巴尼家族的发展历程分为迪鲁巴伊时代和后迪鲁巴伊时代。
迪鲁巴伊时代:财富迅速积累
1932年,迪鲁巴伊出生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小镇丘瓦德(Chorwad)。他在也门首都亚丁(Aden)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那里,迪鲁巴伊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壳牌石油公司(Shell)的小职员荣升为经理,还偶然发现当地硬币的银含量价值高于其面值,随后他决定把这些硬币铸成银条赚取中间的差价。也门政府很快发现市面上的硬币迅速减少,并派人调查此事,他们发现了迪鲁巴伊的所为,并把他遣送回国。
1958年,回国的迪鲁巴伊和表兄用375美元在孟买创办了信实商业公司(Reliance Trade Co Ltd),主要从事聚酯纱和香料的进出口贸易。迪鲁巴伊努力和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并说服他们把具有垄断性质的香料卖给自己,他的公司通常能从这一生意中获得300%的利润。在迪鲁巴伊的努力下,信实商业的生意有了很大的起色。
1965年,他准备扩大公司规模,但表兄却小心谨慎、安于现状,他不得不与之和平分手。同年,印度政府发布了利好尼龙生产企业的政策。迪鲁巴伊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商业机会,于是创办了信实工业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Vimal”。迪鲁巴伊认为,建立自己的品牌非常重要,他通过品牌营销不断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当时信实每年花在广告上的费用多达120万美元。1975年,信实工业公司的利润增长高达700%。1977年,其公开上市,募集了180万美元的资金。1979年,信实工业公司的年销售额达到1.9亿美元,成为印度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商。
政商结合是大家族惯用的商业手段。印度人开玩笑地说,印度最大的政党就是信实党(Reliance Party of India)。迪鲁巴伊通过不断支持政客来为自己的商业帝国谋取利益。在印度大选中,他给予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资金上的支持。甘地上任以后,印度政府给予信实工业公司一系列的优惠,这家公司由此控制了全国纺纱业产能的50%。1980年,印度政府不仅同意了信实工业公司扩张的请求,还拒绝了其他企业的同类申请。
1986年,正当迪鲁巴伊准备继续在印度商界大展拳脚的时候,由于身体过度疲劳,他住进了医院。这时,迪鲁巴伊开始着手考虑自己商业帝国的接班人,他决定召回远在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就读的大儿子穆克什和在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就读的二儿子安尼尔帮助自己打理公司。他仍然是公司的董事长,并任命穆克什和安尼尔为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从此,信实集团开启了“三人主政”的时期。
1988年,迪鲁巴伊决定进入石油领域。由于穆克什大学期间学的是化工专业,迪鲁巴伊让穆克什负责这个项目。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国际油价迅速增加,导致印度外汇储备不足,影响了当时的印度经济。在严峻的形势下,印度提出了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全球化的经济开放政策,允许私营企业进入之前不能经营的领域,如银行、金融、石油等行业。正是在这种有利的政策下,1991年,穆克什成立了信实炼油私营公司(Reliance Refineries Private Ltd)。两年后,在安尼尔的策划下,信实炼油私营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印度第一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企业。随后,在穆克什带领下,信实炼油不断扩大规模并进行技术革新,2002年,石油已成为信实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当然,安尼尔也不甘示弱,他将主要精力用于在印度开展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业务。
在穆克什和安尼尔的协助下,安巴尼家族的产业逐步扩大。2002年,信实集团的收入达到150亿美元,占印度GDP的3%,占印度年出口额的5%,贡献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0%,利润占印度所有私营企业当年总利润的30%。
后迪鲁巴伊时代:家族的分裂
家族传承一直是困扰很多大家族的问题。为了财富传承,迪鲁巴伊从小就注意栽培自己的两个儿子。他非常注重儿子的教育,在常规学习以外,还专门聘请了传授常识的家庭教师来陪伴和教导他们,以便孩子们能全面发展。穆克什在一次访谈中说,他的成长主要受益于四个方面:学业、家庭教师教授他们的常识、父亲对于创建信实集团的激情,还有父亲对家庭的深入关怀。
迪鲁巴伊允许孩子在他设定的范围内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并自由地成长,穆克什觉得这对自己的成长非常重要,因为当前进的道路只剩下自己的时候,你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潜力。虽然穆克什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很管用,但他承认做起来很难,比如他自己就对家族第三代管得过多。 迪鲁巴伊还经常与孩子们分享创业的激情,在他的熏陶下,他的两个儿子十几岁就开始在公司锻炼了,这为他们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对孩子们进行学业和事业上的教育以外,迪鲁巴伊会坚持把每个周日留给家庭,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学业和事业以外的乐趣,比如说在森林中漫步或者在小溪中洗一个澡。
2002年迪鲁巴伊去世,但他没有像很多美国家族创始人一样为子女建立了信托,也没有为子女分配自己的财产,这为安巴尼家族日后的分裂埋下了伏笔。穆克什是长子,他觉得自己理应继承父亲的全部事业,而安尼尔却不甘心当哥哥的助手,兄弟俩就此产生了分歧。最终,三年的豪门恩怨随着一纸协议的签订画上了句号。
2005年,在母亲科姬娜的调解下,穆克什和安尼尔最终敲定分家协议。根据协议,穆克什得到信实总资产的30%,负责信实工业公司、收购而来的印度石化公司(IPCL)和信实工业基础设施公司(Reliance Industrial Infrastructure Ltd);弟弟安尼尔同样得到30%的资产,负责信实能源公司(Reliance Energy Ltd)、信实电信公司(Reliance Communications Ltd)、信实资本(Reliance Capital Ltd)和信实天然资源公司(Reliance Natural Resources Ltd)。科姬娜只保留了30%的信实股份,其余的10%在迪鲁巴伊的女儿之间平分。
协议还规定,兄弟两人10年之内不得在同一行业竞争,同时二人均有权使用公司的商标和品牌;另外,安尼尔的公司需要重新取名并重新上市,但新上市公司的名称中可以加入“信实”字样,从而扩大信实的品牌影响力。迪鲁巴伊可能万万想不到,自己离世后,当年一手创立的信实集团会一分为二。
这场豪门恩怨也牵动着很多印度股民的神经。信实拥有印度25%的股民,豪门恩怨的落幕也给印度股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协议达成的第二天,印度股市大涨,信实旗下的公司也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很多印度人预测,安巴尼家族会就此走向没落,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2007年,分家两年以后,信实旗下公司的市值从原来的1万亿卢比上升到了4.3万亿卢比,穆克什和安尼尔分别带领自己的公司走向成功。
穆克什与安尼尔:
商业帝国的持续扩张
分家以后,穆克什的商业帝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他控制的信实工业公司,起初的主营业务为能源和化工,2005年,穆克什提出扩大加曼纳加尔炼油厂的计划。2007年,他与美国石油公司雪佛龙(Chevron)达成合作。2009年,加曼纳加尔炼油厂的扩建使得印度石化公司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综合炼油企业,日生产量达到124万桶原油。
穆克什不仅在石油领域扩张,他还拓展了新的商业领域。鉴于印度零售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006年,他创立了信实零售公司(Reliance Retail),进军零售业。当时汇丰银行的全球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印度零售业的产值为3000亿美元,到2012年将升至5500亿美元。2008年,信实零售和英国玛莎公司(Marks & Spencer)合组玛莎信实印度公司(Marks & Spencer Reliance Limited),玛莎和信实零售分别持股51%和49%。信实零售选择和玛莎合作的重要原因,是看中其在零售行业的管理经验和品牌影响力。信实零售在跟著名零售公司合作的同时,也加快了自有品牌的发展速度。截至2012年,它已在印度85个城市开设上千家店面。
这些商业上的成就给穆克什带来了众多荣誉。2011年,他成功进入美国最大商业银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董事会,成为首位非美国籍董事。2012年,哈佛大学根据股票回报率对印度全部CEO的表现进行排名,穆克什排在第三位,2002到2012年间,他为股东创造的收益率高达745%。根据《福布斯》杂志的统计,截至2012年,穆克什的财富达到210亿美元,为印度首富。他的信实工业公司2012年收入为666.8亿美元,雇员23166人,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99位。
安尼尔的表现也丝毫不逊色于他的哥哥。他另起炉灶,将分得的资产组合成立了信实-安尼尔·迪鲁巴伊·安巴尼集团。2005年,安尼尔以8260万美元收购了宝莱坞电影公司Adlabs Films,收购之前的2004年,其利润是444万卢比,到2008年已增至4.59亿卢比,对其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影院放映业务。
2007年,安尼尔看好印度农村电信市场的巨大潜力,他控制的信实电信公司投资25亿美元开建农村基础电信设施,为达到这一目标,信实电信同年和中国的华为签署了价值2亿美元的采购合同。农村的网络覆盖为信实电信带来了更多的业务,同时,安尼尔不断扩大信实资本的业务领域,目前,信实资本经营包括资产管理、保险、私募股权投资等金融业务,其净资产从2005年的1438亿卢比上升到2011年的10910亿卢比。
2012年,安尼尔决定和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万达集团合作,涉足房地产领域。据报道,信实和万达将组建一个合资公司,建设综合性乡镇项目,主要投资于商用楼宇、酒店、公寓、零售空间,项目总计占地约2000万平方英尺,投入为10亿-15亿美元。
同样持续扩张自己商业版图的安尼尔,虽然财富数额不及兄长,但根据《福布斯》的统计,截至2012年,安尼尔的财富亦达60亿美元,排在印度富豪榜的13位。他控制的信实-安尼尔·迪鲁巴伊·安巴尼集团2012年收入为154亿美元,雇员12万人。
安巴尼家族的过人之处
安巴尼家族从发家至今虽然仅经历两代人,但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各国家族传承史上,分家后又将家族王国不断扩大的例子并不多见,安巴尼家族的案例堪称经典。而这一家族传承中的一切皆因老迪鲁巴伊而起。
从缺憾的角度看,老迪鲁巴伊复制了亚太地区很多富豪的失误,既没有为子女建立信托,也没有事先分配自己的财产,甚至没有安排交班,这为兄弟之争埋下了地雷。幸运的是关键时刻,孩子母亲挺身而出化解矛盾。由此可见,有两个要素对维持家族安定至关重要:权威人物和明确的分配方式。
从幸运的角度看,分家后两兄弟能各自扩大其王国,足以证明老迪鲁巴伊在后代培养上的过人能力。老迪鲁巴伊在培养儿子时用尽时间和心力,这是大多数成功企业家很难做到的。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名门望族留给后代最重要的财富,应该是人脉、经验、能力和价值观,而非金钱、股权、房产或古董。
2010年,位于孟买市中心、估值10亿美元的豪宅“安蒂拉”(Antilla)甫一落成,就被誉为全球最贵的私人豪宅。这栋建筑有27层楼,173米高,能停160辆车,有独立的电影院和健身中心,还雇佣了600名工作人员。他的主人是被称为印度第一家族的安巴尼家族第二代掌门人—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
安巴尼家族被媒体称为“印度的洛克菲勒”,其控制的公司收入一度占到印度GDP的3%。2008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安巴尼家族的两位成员—穆克什·安巴尼和他的弟弟安尼尔·安巴尼(Anil Ambani)同时位列前十名,穆克什以430亿美元的身家位居第五,而他的弟弟以420亿美元排名第六。
虽然安巴尼家族的财富传承只经历了一代,但家族继任者扩张财富的速度让世人叹为观止,而这都得益于家族创始人迪鲁巴伊·安巴尼(Dhirubhai Ambani)的苦心经营(附图)。印度媒体把安巴尼家族的发展历程分为迪鲁巴伊时代和后迪鲁巴伊时代。
迪鲁巴伊时代:财富迅速积累
1932年,迪鲁巴伊出生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小镇丘瓦德(Chorwad)。他在也门首都亚丁(Aden)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那里,迪鲁巴伊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壳牌石油公司(Shell)的小职员荣升为经理,还偶然发现当地硬币的银含量价值高于其面值,随后他决定把这些硬币铸成银条赚取中间的差价。也门政府很快发现市面上的硬币迅速减少,并派人调查此事,他们发现了迪鲁巴伊的所为,并把他遣送回国。
1958年,回国的迪鲁巴伊和表兄用375美元在孟买创办了信实商业公司(Reliance Trade Co Ltd),主要从事聚酯纱和香料的进出口贸易。迪鲁巴伊努力和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并说服他们把具有垄断性质的香料卖给自己,他的公司通常能从这一生意中获得300%的利润。在迪鲁巴伊的努力下,信实商业的生意有了很大的起色。
1965年,他准备扩大公司规模,但表兄却小心谨慎、安于现状,他不得不与之和平分手。同年,印度政府发布了利好尼龙生产企业的政策。迪鲁巴伊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商业机会,于是创办了信实工业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Vimal”。迪鲁巴伊认为,建立自己的品牌非常重要,他通过品牌营销不断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当时信实每年花在广告上的费用多达120万美元。1975年,信实工业公司的利润增长高达700%。1977年,其公开上市,募集了180万美元的资金。1979年,信实工业公司的年销售额达到1.9亿美元,成为印度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商。
政商结合是大家族惯用的商业手段。印度人开玩笑地说,印度最大的政党就是信实党(Reliance Party of India)。迪鲁巴伊通过不断支持政客来为自己的商业帝国谋取利益。在印度大选中,他给予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资金上的支持。甘地上任以后,印度政府给予信实工业公司一系列的优惠,这家公司由此控制了全国纺纱业产能的50%。1980年,印度政府不仅同意了信实工业公司扩张的请求,还拒绝了其他企业的同类申请。
1986年,正当迪鲁巴伊准备继续在印度商界大展拳脚的时候,由于身体过度疲劳,他住进了医院。这时,迪鲁巴伊开始着手考虑自己商业帝国的接班人,他决定召回远在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就读的大儿子穆克什和在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就读的二儿子安尼尔帮助自己打理公司。他仍然是公司的董事长,并任命穆克什和安尼尔为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从此,信实集团开启了“三人主政”的时期。
1988年,迪鲁巴伊决定进入石油领域。由于穆克什大学期间学的是化工专业,迪鲁巴伊让穆克什负责这个项目。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国际油价迅速增加,导致印度外汇储备不足,影响了当时的印度经济。在严峻的形势下,印度提出了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全球化的经济开放政策,允许私营企业进入之前不能经营的领域,如银行、金融、石油等行业。正是在这种有利的政策下,1991年,穆克什成立了信实炼油私营公司(Reliance Refineries Private Ltd)。两年后,在安尼尔的策划下,信实炼油私营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印度第一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企业。随后,在穆克什带领下,信实炼油不断扩大规模并进行技术革新,2002年,石油已成为信实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当然,安尼尔也不甘示弱,他将主要精力用于在印度开展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业务。
在穆克什和安尼尔的协助下,安巴尼家族的产业逐步扩大。2002年,信实集团的收入达到150亿美元,占印度GDP的3%,占印度年出口额的5%,贡献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0%,利润占印度所有私营企业当年总利润的30%。
后迪鲁巴伊时代:家族的分裂
家族传承一直是困扰很多大家族的问题。为了财富传承,迪鲁巴伊从小就注意栽培自己的两个儿子。他非常注重儿子的教育,在常规学习以外,还专门聘请了传授常识的家庭教师来陪伴和教导他们,以便孩子们能全面发展。穆克什在一次访谈中说,他的成长主要受益于四个方面:学业、家庭教师教授他们的常识、父亲对于创建信实集团的激情,还有父亲对家庭的深入关怀。
迪鲁巴伊允许孩子在他设定的范围内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并自由地成长,穆克什觉得这对自己的成长非常重要,因为当前进的道路只剩下自己的时候,你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潜力。虽然穆克什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很管用,但他承认做起来很难,比如他自己就对家族第三代管得过多。 迪鲁巴伊还经常与孩子们分享创业的激情,在他的熏陶下,他的两个儿子十几岁就开始在公司锻炼了,这为他们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对孩子们进行学业和事业上的教育以外,迪鲁巴伊会坚持把每个周日留给家庭,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学业和事业以外的乐趣,比如说在森林中漫步或者在小溪中洗一个澡。
2002年迪鲁巴伊去世,但他没有像很多美国家族创始人一样为子女建立了信托,也没有为子女分配自己的财产,这为安巴尼家族日后的分裂埋下了伏笔。穆克什是长子,他觉得自己理应继承父亲的全部事业,而安尼尔却不甘心当哥哥的助手,兄弟俩就此产生了分歧。最终,三年的豪门恩怨随着一纸协议的签订画上了句号。
2005年,在母亲科姬娜的调解下,穆克什和安尼尔最终敲定分家协议。根据协议,穆克什得到信实总资产的30%,负责信实工业公司、收购而来的印度石化公司(IPCL)和信实工业基础设施公司(Reliance Industrial Infrastructure Ltd);弟弟安尼尔同样得到30%的资产,负责信实能源公司(Reliance Energy Ltd)、信实电信公司(Reliance Communications Ltd)、信实资本(Reliance Capital Ltd)和信实天然资源公司(Reliance Natural Resources Ltd)。科姬娜只保留了30%的信实股份,其余的10%在迪鲁巴伊的女儿之间平分。
协议还规定,兄弟两人10年之内不得在同一行业竞争,同时二人均有权使用公司的商标和品牌;另外,安尼尔的公司需要重新取名并重新上市,但新上市公司的名称中可以加入“信实”字样,从而扩大信实的品牌影响力。迪鲁巴伊可能万万想不到,自己离世后,当年一手创立的信实集团会一分为二。
这场豪门恩怨也牵动着很多印度股民的神经。信实拥有印度25%的股民,豪门恩怨的落幕也给印度股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协议达成的第二天,印度股市大涨,信实旗下的公司也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很多印度人预测,安巴尼家族会就此走向没落,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2007年,分家两年以后,信实旗下公司的市值从原来的1万亿卢比上升到了4.3万亿卢比,穆克什和安尼尔分别带领自己的公司走向成功。
穆克什与安尼尔:
商业帝国的持续扩张
分家以后,穆克什的商业帝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他控制的信实工业公司,起初的主营业务为能源和化工,2005年,穆克什提出扩大加曼纳加尔炼油厂的计划。2007年,他与美国石油公司雪佛龙(Chevron)达成合作。2009年,加曼纳加尔炼油厂的扩建使得印度石化公司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综合炼油企业,日生产量达到124万桶原油。
穆克什不仅在石油领域扩张,他还拓展了新的商业领域。鉴于印度零售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006年,他创立了信实零售公司(Reliance Retail),进军零售业。当时汇丰银行的全球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印度零售业的产值为3000亿美元,到2012年将升至5500亿美元。2008年,信实零售和英国玛莎公司(Marks & Spencer)合组玛莎信实印度公司(Marks & Spencer Reliance Limited),玛莎和信实零售分别持股51%和49%。信实零售选择和玛莎合作的重要原因,是看中其在零售行业的管理经验和品牌影响力。信实零售在跟著名零售公司合作的同时,也加快了自有品牌的发展速度。截至2012年,它已在印度85个城市开设上千家店面。
这些商业上的成就给穆克什带来了众多荣誉。2011年,他成功进入美国最大商业银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董事会,成为首位非美国籍董事。2012年,哈佛大学根据股票回报率对印度全部CEO的表现进行排名,穆克什排在第三位,2002到2012年间,他为股东创造的收益率高达745%。根据《福布斯》杂志的统计,截至2012年,穆克什的财富达到210亿美元,为印度首富。他的信实工业公司2012年收入为666.8亿美元,雇员23166人,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99位。
安尼尔的表现也丝毫不逊色于他的哥哥。他另起炉灶,将分得的资产组合成立了信实-安尼尔·迪鲁巴伊·安巴尼集团。2005年,安尼尔以8260万美元收购了宝莱坞电影公司Adlabs Films,收购之前的2004年,其利润是444万卢比,到2008年已增至4.59亿卢比,对其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影院放映业务。
2007年,安尼尔看好印度农村电信市场的巨大潜力,他控制的信实电信公司投资25亿美元开建农村基础电信设施,为达到这一目标,信实电信同年和中国的华为签署了价值2亿美元的采购合同。农村的网络覆盖为信实电信带来了更多的业务,同时,安尼尔不断扩大信实资本的业务领域,目前,信实资本经营包括资产管理、保险、私募股权投资等金融业务,其净资产从2005年的1438亿卢比上升到2011年的10910亿卢比。
2012年,安尼尔决定和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万达集团合作,涉足房地产领域。据报道,信实和万达将组建一个合资公司,建设综合性乡镇项目,主要投资于商用楼宇、酒店、公寓、零售空间,项目总计占地约2000万平方英尺,投入为10亿-15亿美元。
同样持续扩张自己商业版图的安尼尔,虽然财富数额不及兄长,但根据《福布斯》的统计,截至2012年,安尼尔的财富亦达60亿美元,排在印度富豪榜的13位。他控制的信实-安尼尔·迪鲁巴伊·安巴尼集团2012年收入为154亿美元,雇员12万人。
安巴尼家族的过人之处
安巴尼家族从发家至今虽然仅经历两代人,但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各国家族传承史上,分家后又将家族王国不断扩大的例子并不多见,安巴尼家族的案例堪称经典。而这一家族传承中的一切皆因老迪鲁巴伊而起。
从缺憾的角度看,老迪鲁巴伊复制了亚太地区很多富豪的失误,既没有为子女建立信托,也没有事先分配自己的财产,甚至没有安排交班,这为兄弟之争埋下了地雷。幸运的是关键时刻,孩子母亲挺身而出化解矛盾。由此可见,有两个要素对维持家族安定至关重要:权威人物和明确的分配方式。
从幸运的角度看,分家后两兄弟能各自扩大其王国,足以证明老迪鲁巴伊在后代培养上的过人能力。老迪鲁巴伊在培养儿子时用尽时间和心力,这是大多数成功企业家很难做到的。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名门望族留给后代最重要的财富,应该是人脉、经验、能力和价值观,而非金钱、股权、房产或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