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数民族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讲清算理、法则,重视算法的多样化,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和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就有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农村中学 七年级学生 计算能力 提高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方法和计算的正确率。《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农村中学,刚升入初中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那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虽然心理比较成熟,自控能力也有所增强,但还是缺乏耐心和细心,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到了初中引入负数、代数式等后,运算过程比较复杂,相当一部分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在计算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及解方程时经常出错,导致农村七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差,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
一、讲清算理、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1.讲清算理
大纲强调,“计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
教学《有理数乘方》时,如计算43,34,(-3)2,-32
讲解时,要使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 43表示3个4相乘。所以:43=4×4×4=64
(2) 34表示4个3相乘。所以:34=3×3×3×3=81
(3) (-3)2表示2个—3相乘。所以:(-3)2=(-3)×(-3)=9
(4) -32 表示3的平方的相反数。所以:-32=-3×3=-9
让学生通过这几道题算理的理解,通过类似题进行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方运算。
2.掌握法则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在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要特别注意讲清算理及法则的导出,力求做到直观、具体、透彻,以达到使学生充分理解的目的。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要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是第三级运算;如果一个计算题中含有三级运算时,先做第三级运算,再做第二级运算,最后做第一级运算,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先后顺序进行计算。让学生说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让学生采取你答我评的方式,使学生既掌握了运算顺序,又培養了学生的国语表达能力,
最后再进行运算,比一比谁的计算更快更准确,让学生互阅互评。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讲清算理、掌握法则、懂得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3.重视算法的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可以克服过去那种“过于注重计算技能,计算方法单一呆板”的弊端。通过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使不同的人在解决计算过程中学到了不同的数学。算法多样化激起了学生对算法的思考、归类,找到了计算的简便方法。计算:-2.4+(-3.7)+(-4.6)+5.7,可以采用凑整法,计算比较简便,提高正确率。
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和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1.培养学生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基础的笔算是不存在的,一个学生笔算能力的强弱一定意义上是口算能力的反映。在口算的过程中,有记忆和思维的参与,合理进行口算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记忆力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就要重视口算的培养,加强口算的训练。
(1)掌握方法。如: 有理数的计算中:遇减化加.遇除变乘,乘方化乘,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能,不断提高口算能力。
(2)有些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并做到准确无误,只有这样,计算起来才能正确迅速。如,10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1——20的平方数,1———10的立方数,尾数是5的平方数,个位是1的两位数的平方,十位是1的两位数的乘积等等。
2.加强估算教学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学生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
1.强化培养学生审题习惯
平时课堂上、作业中和考试中,要提醒审题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明白到审题的重要意义。
其次,教会并严格训练学生审题的方法。我在教学中训练学生一读二看三想四算的审题方法,即认真读题、看清数据和运算符号、想运算方法和顺序等。
2.长抓学生工整书写习惯的培养
学生认真书写数学作业,特别是在数学运算中不但可以减少犯错误的可能性,是学生将来养成良好运算习惯的需要。
3.大力培养良好的错题更正的习惯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重视错题更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每人建立永久性错题笔记本,记录出错的问题及原因、补救措施、启发以及今后努力方向等;加强错题笔记的检查,要定期和不定期对学生的错题笔记本进行检查批阅,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错题笔记,指导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加强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农村中学 七年级学生 计算能力 提高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方法和计算的正确率。《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农村中学,刚升入初中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那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虽然心理比较成熟,自控能力也有所增强,但还是缺乏耐心和细心,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到了初中引入负数、代数式等后,运算过程比较复杂,相当一部分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在计算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及解方程时经常出错,导致农村七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差,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
一、讲清算理、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1.讲清算理
大纲强调,“计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
教学《有理数乘方》时,如计算43,34,(-3)2,-32
讲解时,要使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 43表示3个4相乘。所以:43=4×4×4=64
(2) 34表示4个3相乘。所以:34=3×3×3×3=81
(3) (-3)2表示2个—3相乘。所以:(-3)2=(-3)×(-3)=9
(4) -32 表示3的平方的相反数。所以:-32=-3×3=-9
让学生通过这几道题算理的理解,通过类似题进行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方运算。
2.掌握法则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在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要特别注意讲清算理及法则的导出,力求做到直观、具体、透彻,以达到使学生充分理解的目的。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要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加减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是第三级运算;如果一个计算题中含有三级运算时,先做第三级运算,再做第二级运算,最后做第一级运算,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先后顺序进行计算。让学生说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让学生采取你答我评的方式,使学生既掌握了运算顺序,又培養了学生的国语表达能力,
最后再进行运算,比一比谁的计算更快更准确,让学生互阅互评。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讲清算理、掌握法则、懂得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3.重视算法的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可以克服过去那种“过于注重计算技能,计算方法单一呆板”的弊端。通过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使不同的人在解决计算过程中学到了不同的数学。算法多样化激起了学生对算法的思考、归类,找到了计算的简便方法。计算:-2.4+(-3.7)+(-4.6)+5.7,可以采用凑整法,计算比较简便,提高正确率。
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和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1.培养学生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基础的笔算是不存在的,一个学生笔算能力的强弱一定意义上是口算能力的反映。在口算的过程中,有记忆和思维的参与,合理进行口算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记忆力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就要重视口算的培养,加强口算的训练。
(1)掌握方法。如: 有理数的计算中:遇减化加.遇除变乘,乘方化乘,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能,不断提高口算能力。
(2)有些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并做到准确无误,只有这样,计算起来才能正确迅速。如,10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1——20的平方数,1———10的立方数,尾数是5的平方数,个位是1的两位数的平方,十位是1的两位数的乘积等等。
2.加强估算教学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学生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
1.强化培养学生审题习惯
平时课堂上、作业中和考试中,要提醒审题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明白到审题的重要意义。
其次,教会并严格训练学生审题的方法。我在教学中训练学生一读二看三想四算的审题方法,即认真读题、看清数据和运算符号、想运算方法和顺序等。
2.长抓学生工整书写习惯的培养
学生认真书写数学作业,特别是在数学运算中不但可以减少犯错误的可能性,是学生将来养成良好运算习惯的需要。
3.大力培养良好的错题更正的习惯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重视错题更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每人建立永久性错题笔记本,记录出错的问题及原因、补救措施、启发以及今后努力方向等;加强错题笔记的检查,要定期和不定期对学生的错题笔记本进行检查批阅,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错题笔记,指导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加强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