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互评与技法学习巧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eand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码,若想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评价不容忽视,特别应重视写作过程中的作文修改评价和评价后的展示交流方式。为了给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作文互评和展示交流的机会,笔者自2010年起探寻构建初中语文作文互评的有效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思考、改进,最终构建了“品读—分享—回味”作文互评与技法学习巧融合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互改互评,学习写作技巧,积累写作方法。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弊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的难题。许多教师漫无目的地让学生写作文,只追求数量,不保证质量;只注重写的过程,不注意引导学生修改完善。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时常简单随意地进行作文点评,空洞无味地讲解写作方法,从不注意两者的融会贯通,也不重视讲授方法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结果不但耗时耗力,而且收效甚微。教师的做法最终导致有的学生怕写作文,或写出来的文章毫无新意;有的学生写作仅是凑够字数、完成任务,从不为追求词美意丰、文质优美的佳作而努力;有的学生写作时,时常忽视技巧的运用,忽略写完后的修改,或从不认真修改,或不知道如何修改。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忽视作文点评和写作技法指导。
  二、模式研究的意义与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修改后的展示和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表现、表达、参与、合作、多边互动与交流的愿望和热情;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自我,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可见,作文互评、分享是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合作探究、分享碰撞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想让学生写出吸引读者眼球的文章,掌握并运用一些写作技法是必不可少的。虽说“文无定法”,但写作还是有规律和技巧可循的。教师充分利用作文点评课,让学生在互评过程中掌握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和规律,并教其有意识地运用,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笔者摸索探究的学生“品读—分享—回味”作文互评和技法学习巧融合教学模式,让作文课堂扬起了生命的风帆,让师生体会到了写作的幸福。此模式源于以下理念:
  1. 尊重人文
  首先,教师面对的是风华正茂的孩子,他们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让其生命飞扬,其青春年华才有真正的意义;其次,学生的作文来源于现实生活,文章叙述的人事不仅能激发其阅读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品味、分享交流中学习写作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总之,学生在自己创造的充满奇思妙想的海洋里遨游,定会熠熠生辉,并收获累累硕果。
  2. 大胆放手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娇宠溺爱,包揽太多已让部分孩子丧失了生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果教学再以灌输式为主,教师全盘负责到底,培养出来的人才肯定是不健全的。课堂上敢于松手让学生放飞思维、质疑创新、大胆表达,把思考权、动手权、说话权还给孩子,才是真正为他们好,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才。
  3. 生生参与
  笔者执教的学校差生面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班级人数多,教师监督不到位,所以课堂上有一部分自觉性欠缺的孩子常被忽略,孩子们长时间无收获、无鼓励,慢慢地就没有了进取之心。课堂上四五十个孩子全靠教师一个人监管,还要忙于教学、反馈等,力量肯定薄弱,因此要想办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就要吸引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同龄孩子交流碰撞、互帮互补、取长补短,在快乐自主中学有所获、健康成长。
  三、模式操作的构建与流程
  实施“品读—分享—回味”作文互评和技法学习巧融合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甘做幕后设计师,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其次,为了保障模式流程的顺利前行,每节课可安排贯穿课堂始终的学习导航员,人数及参与方式灵活多样,或是学生自己主动申请,或是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掌控,或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遵循的原则是该学生或小组能引领课堂学习流程的畅通前行,当然教师引领也是可以的。
  下面笔者结合范例把“品读—分享—回味”作文互评和技法学习巧融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过渡环节、展示解析如下:
  活动一:品读作文,夯实基础
  教师: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只有作文写好了,语文整体成绩才会提高。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写作技巧的恰当运用,今天我们一起品读大家写的《梦从   开始》,在互改互评中学习一些写作技法吧。
  学生活动:小组学生4~6人互评作文(此环节也可安排于课前),学生一边静静地品读作文,一边完成以下任务:
  (1)用圆圈出错别字并修改。
  (2)用横线勾画病句,改正并旁批病因。
  (3)用括号标出好词佳句,并作简要赏析。
  (4)小组同伴互写评语,每篇作文至少写1~2条亮点和1条建议,或得分点和失分点。(写时可对照教师提供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或教师平时详批作文时,不断积累整理的“初中生写作常用技法和常见问题”等材料进行)
  此环节教师应给予學生充足的时间,无须给学生展示任何目标,让他们在课堂内外静心阅读同伴的作文,让学生在交替阅读小组成员所写作文中自我感悟、自我思考、自我吸收。学生在阅读、思考过程中,一方面学习了写作技巧,如用词准确生动,语言简洁优美;善用议论抒情,深化(升华)主旨情感;立意深刻,构思巧妙;开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结尾余音绕梁,卒章显志;双线交错并行,情节跌宕起伏,有身临其境之感;先抑后扬,衬托对比,突出强调事物特点;等等。另一方面,学生反思改进了自己写作中常出的问题,如缺少点题词句,中心不明确;假话空话太多,缺乏真情实感;内容陈旧,手法单一;详略不当,文不对题;条理混乱,结构不完整;等等。   品读互改是自主准备阶段,为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补充订正的分享环节做好了充分准备。
  活动二:分享发现,学习技巧
  教师:互评时大家都认真细心,分享评价时也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见解,并用心聆听,及时补充订正。请围绕以下几方面作答:
  (1)我发现的错别字有   。
  (2)我发现的病句是    ,病因是    ,修改为   。
  (3)我发现的好词佳句有    ,其中某词、某句美在(或好在)    。
  (4)本次作文最好的开头是      ,最好的结尾是    ,好在(或美在)      。
  (5)本次作文我看到的最大亮点(或增分点)是
   。(学生结合文章阐释,其余学生对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或“初中生写作常用技巧和常见问题”等材料思考、补充订正;教师根据本次互评作文预计突破的手法,有侧重点地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并及时查缺补漏)
  (6)本次作文最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是     ,本组某同学的作文,我给出的修改建议是      。
  此环节包含两次分享:
  一是小组分享,时间为3~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间探究交流,分享本小组同学所写作文最大的亮点和最应引起注意的地方,推选出本组最值得品读的作文。交流探究时,可组员一起交流碰撞,也可同桌互相沟通。总之,让大家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在自由交谈中互进互补。
  二是展示分享,全班展示分享时要求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先用心聆听,待他人表达阐释完再补充订正。
  学生在反复分享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相应的写作技法。例如,点评佳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有学生说“运用诗意的标题,引发人们对人生、时间、自然、社会、历史等方面的联想和思考”,于是学生懂得了题好文一半。在点评《他心中装着“冰块”》时,有学生说“选材角度新颖,故事扣人心弦”,于是学生懂得了选材要与众不同才会博彩。在点评《寒不动坚毅,疫不散温情》时,有学生采用“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或“三个小标题(温情·新闻、温情·朋友圈、温情·身边)”安排结构,有学生用日记体或题记式等形式创作。点评时,有学生说:“三个镜头或三个小标题从不同角度揭示文章中心,内容充实,新颖别致。”有学生说:“日记体既便于叙事,又利于表达真情实感。”有学生说:“题记抒情,揭示中心,构思巧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于是在点评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作文结构创新的技法。在点评《爱竟如此简单》时,有学生评:“开头用比喻和排比,语言生动形象,有气势。”有学生评:“结尾扣题,照应开头,文章结构完整。”有学生评:“由动物引发到人身上,再由人联想到植物,韵味无穷。”于是学生懂得了使用修辞可增加语言生动性,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运用联想想象更有说服力。
  这样的课堂人人有事可做,堂堂有所收获。学生畅所欲言,互补互学,学习趣味浓厚,课堂效率高。
  活动三:回味课堂,小结提升(3~5分钟)
  教师:同学们,经过大家的互评自查,相信你们都有了一定的收获,下面小结分享一下你学到的写作技法吧!
  学生:本节课我懂得了(我学到了)      (学生言无不尽,教师细心聆听,适时补充订正)。
  此环节教师可以引领大家畅谈本次作文的收获、亮点、精华等,如让学生结合佳作小结学到的写作技巧,还可以反思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改进之法,或推选出本次作文最精彩、最优美的作品,或仿写某学生的精彩作文片段……方法灵活多样,巩固所学知识即可。
  活动四:巩固训练,学以致用
  课后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作文技法修改完善本次作文,并认真誊写在修改本上。
  四、模式效果的反思与评价
  “品读—分享—回味”作文互评和技法学习融合教学模式,可谓全员参与。此模式将作文点评与技法学习巧妙地融为一体,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轻松愉快地自主品读、修改、分享、总结,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了知识,在循序渐进中掌握了写作技法,提升了写作能力和水平。
  此模式探索符合初中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分享激趣展风采;教师组织引导,补充延伸促巩固”的有效课堂,坚持走“以学生为主体,以需要为基点,以問题为方向,以课题为载体,以成果为追求”的科研兴教之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等综合能力。
  笔者用此模式执教参加本校“百舸杯”课赛获一等奖,所教学生的多篇作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目前此模式已在本校内推广使用,有老师评价:“此模式好操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喜爱上,教学效果确实不错。”此外,该模式已成为县级名师工作室的主课题之一,已推广到县里各中学使用,当前已提交申报市级课题。
  ◇责任编辑 晏祥辉◇
其他文献
任正非说:“再穷也不能穷老师,再穷也要对未来投资。”可是,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簡称《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教师享有与公务员同等的医疗待遇、定期体检、培训以及住房优惠等待遇。20多年过去了,教师知道自己有这些待遇吗?他们享受到这些待遇了吗?  我们姑且听听他们的回应吧——  “希望工资待遇不低于
期刊
统编教材在全国推行使用后,昆明市中考语文由省、市轮流命题,改为统一由省里命制,其中古诗默写部分的考查形式保持高度一致,作为占据“语文知识积累”板块半壁江山的基础题,2020年考生表现情况怎样?引发语文教师对未来语文教学古诗文默写有效复习的哪些思考?如何让得分题不失分?如何做到古诗默写的科学规划、精确定位、有效备考呢?笔者首先就2020年云南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题的基本情况和考生表现进行分析。  一
期刊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吕氏春秋》有言:“言之易,行之难。”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知行合一”是每个人都应该达到的人生境界。  针对“‘知’与‘行’”这一主题,《时代新青年》杂志社举办征文活动,请你给该杂
期刊
接手文科实验班刚三天,我忙得晕头转向。周五上午放学,我抱着一摞作业刚回到办公室,一个学生跟着我后脚就到了。还没来得及抬头看他的模样,就听到:“老师,我周六、周日都不想来上课,我要去休息,去玩。”声音冷冷的、硬硬的,像从冰窖里传出来。  我抬头一看,他黝黑而棱角分明的脸上每个毛孔似乎都透着寒气、怨气。看他的胸牌上写着:高二(2)班武XX。我惊诧道:“我又不是2班的班主任,你找错了。”武同学说:“你不
期刊
【人物简介】  彭泽刚,男,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正高级教师。现为昭通市昭阳区首届名校长,昭通市人民政府督学、昭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昭通市诗词协会会员、昭通市首届名校长、昭通市名师、昭通市学校内涵发展项目本地专家、昭通市首届名校(园)长学术工作室主持人,云南省名校长工作坊坊主、“云南省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培养对象、云南省首届文化名校长、云南省第一届中小学教育评估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乡村
期刊
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想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需要倡导学生在作文中抒发具有独特性的情感。因为文章所传达的情感越独特,读者从中获得的感受就越真切,他就会越发积极主动地融入这种情感之中。  常見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指作者或人物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它的好处是情感炽烈、直接袒露、有强烈的感染力。例如,光未然
期刊
教育心理学研究揭示,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具有重要意义。课外作业能起到督促学生及时复习课堂所学内容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完成适当的课外作业,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又一次学习,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更有助于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发现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渐认同学习活动本身的价值。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等心理
期刊
根据2019年11月20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及目前中小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新形式和试题编制的原则、依据等,“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等“情境创设”的命题概念得到很多教师的认同。本文以近几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的写作命题为参考,以“肩膀”为例,对试题中作文的情境创设性命题进行初步探索,并根据此种命题导向,对平时的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中指出,要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2018年4月,教育部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并指出到2022年,教学应
期刊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学生打交道。从课内到课外,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承担着教会他们做人、做事道理的责任,不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更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冲突矛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记忆中,我就处理过这样一起矛盾。一天下班后,我接到小王爸爸的电话,他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经常被小郭欺负,今天小郭还打了他。他气愤地在电话那头诉说着:“我的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