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码,若想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评价不容忽视,特别应重视写作过程中的作文修改评价和评价后的展示交流方式。为了给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作文互评和展示交流的机会,笔者自2010年起探寻构建初中语文作文互评的有效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思考、改进,最终构建了“品读—分享—回味”作文互评与技法学习巧融合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互改互评,学习写作技巧,积累写作方法。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弊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的难题。许多教师漫无目的地让学生写作文,只追求数量,不保证质量;只注重写的过程,不注意引导学生修改完善。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时常简单随意地进行作文点评,空洞无味地讲解写作方法,从不注意两者的融会贯通,也不重视讲授方法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结果不但耗时耗力,而且收效甚微。教师的做法最终导致有的学生怕写作文,或写出来的文章毫无新意;有的学生写作仅是凑够字数、完成任务,从不为追求词美意丰、文质优美的佳作而努力;有的学生写作时,时常忽视技巧的运用,忽略写完后的修改,或从不认真修改,或不知道如何修改。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忽视作文点评和写作技法指导。
二、模式研究的意义与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修改后的展示和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表现、表达、参与、合作、多边互动与交流的愿望和热情;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自我,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可见,作文互评、分享是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合作探究、分享碰撞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想让学生写出吸引读者眼球的文章,掌握并运用一些写作技法是必不可少的。虽说“文无定法”,但写作还是有规律和技巧可循的。教师充分利用作文点评课,让学生在互评过程中掌握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和规律,并教其有意识地运用,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笔者摸索探究的学生“品读—分享—回味”作文互评和技法学习巧融合教学模式,让作文课堂扬起了生命的风帆,让师生体会到了写作的幸福。此模式源于以下理念:
1. 尊重人文
首先,教师面对的是风华正茂的孩子,他们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让其生命飞扬,其青春年华才有真正的意义;其次,学生的作文来源于现实生活,文章叙述的人事不仅能激发其阅读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品味、分享交流中学习写作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总之,学生在自己创造的充满奇思妙想的海洋里遨游,定会熠熠生辉,并收获累累硕果。
2. 大胆放手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娇宠溺爱,包揽太多已让部分孩子丧失了生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果教学再以灌输式为主,教师全盘负责到底,培养出来的人才肯定是不健全的。课堂上敢于松手让学生放飞思维、质疑创新、大胆表达,把思考权、动手权、说话权还给孩子,才是真正为他们好,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才。
3. 生生参与
笔者执教的学校差生面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班级人数多,教师监督不到位,所以课堂上有一部分自觉性欠缺的孩子常被忽略,孩子们长时间无收获、无鼓励,慢慢地就没有了进取之心。课堂上四五十个孩子全靠教师一个人监管,还要忙于教学、反馈等,力量肯定薄弱,因此要想办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就要吸引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同龄孩子交流碰撞、互帮互补、取长补短,在快乐自主中学有所获、健康成长。
三、模式操作的构建与流程
实施“品读—分享—回味”作文互评和技法学习巧融合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甘做幕后设计师,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其次,为了保障模式流程的顺利前行,每节课可安排贯穿课堂始终的学习导航员,人数及参与方式灵活多样,或是学生自己主动申请,或是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掌控,或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遵循的原则是该学生或小组能引领课堂学习流程的畅通前行,当然教师引领也是可以的。
下面笔者结合范例把“品读—分享—回味”作文互评和技法学习巧融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过渡环节、展示解析如下:
活动一:品读作文,夯实基础
教师: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只有作文写好了,语文整体成绩才会提高。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写作技巧的恰当运用,今天我们一起品读大家写的《梦从 开始》,在互改互评中学习一些写作技法吧。
学生活动:小组学生4~6人互评作文(此环节也可安排于课前),学生一边静静地品读作文,一边完成以下任务:
(1)用圆圈出错别字并修改。
(2)用横线勾画病句,改正并旁批病因。
(3)用括号标出好词佳句,并作简要赏析。
(4)小组同伴互写评语,每篇作文至少写1~2条亮点和1条建议,或得分点和失分点。(写时可对照教师提供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或教师平时详批作文时,不断积累整理的“初中生写作常用技法和常见问题”等材料进行)
此环节教师应给予學生充足的时间,无须给学生展示任何目标,让他们在课堂内外静心阅读同伴的作文,让学生在交替阅读小组成员所写作文中自我感悟、自我思考、自我吸收。学生在阅读、思考过程中,一方面学习了写作技巧,如用词准确生动,语言简洁优美;善用议论抒情,深化(升华)主旨情感;立意深刻,构思巧妙;开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结尾余音绕梁,卒章显志;双线交错并行,情节跌宕起伏,有身临其境之感;先抑后扬,衬托对比,突出强调事物特点;等等。另一方面,学生反思改进了自己写作中常出的问题,如缺少点题词句,中心不明确;假话空话太多,缺乏真情实感;内容陈旧,手法单一;详略不当,文不对题;条理混乱,结构不完整;等等。 品读互改是自主准备阶段,为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补充订正的分享环节做好了充分准备。
活动二:分享发现,学习技巧
教师:互评时大家都认真细心,分享评价时也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见解,并用心聆听,及时补充订正。请围绕以下几方面作答:
(1)我发现的错别字有 。
(2)我发现的病句是 ,病因是 ,修改为 。
(3)我发现的好词佳句有 ,其中某词、某句美在(或好在) 。
(4)本次作文最好的开头是 ,最好的结尾是 ,好在(或美在) 。
(5)本次作文我看到的最大亮点(或增分点)是
。(学生结合文章阐释,其余学生对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或“初中生写作常用技巧和常见问题”等材料思考、补充订正;教师根据本次互评作文预计突破的手法,有侧重点地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并及时查缺补漏)
(6)本次作文最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是 ,本组某同学的作文,我给出的修改建议是 。
此环节包含两次分享:
一是小组分享,时间为3~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间探究交流,分享本小组同学所写作文最大的亮点和最应引起注意的地方,推选出本组最值得品读的作文。交流探究时,可组员一起交流碰撞,也可同桌互相沟通。总之,让大家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在自由交谈中互进互补。
二是展示分享,全班展示分享时要求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先用心聆听,待他人表达阐释完再补充订正。
学生在反复分享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相应的写作技法。例如,点评佳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有学生说“运用诗意的标题,引发人们对人生、时间、自然、社会、历史等方面的联想和思考”,于是学生懂得了题好文一半。在点评《他心中装着“冰块”》时,有学生说“选材角度新颖,故事扣人心弦”,于是学生懂得了选材要与众不同才会博彩。在点评《寒不动坚毅,疫不散温情》时,有学生采用“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或“三个小标题(温情·新闻、温情·朋友圈、温情·身边)”安排结构,有学生用日记体或题记式等形式创作。点评时,有学生说:“三个镜头或三个小标题从不同角度揭示文章中心,内容充实,新颖别致。”有学生说:“日记体既便于叙事,又利于表达真情实感。”有学生说:“题记抒情,揭示中心,构思巧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于是在点评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作文结构创新的技法。在点评《爱竟如此简单》时,有学生评:“开头用比喻和排比,语言生动形象,有气势。”有学生评:“结尾扣题,照应开头,文章结构完整。”有学生评:“由动物引发到人身上,再由人联想到植物,韵味无穷。”于是学生懂得了使用修辞可增加语言生动性,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运用联想想象更有说服力。
这样的课堂人人有事可做,堂堂有所收获。学生畅所欲言,互补互学,学习趣味浓厚,课堂效率高。
活动三:回味课堂,小结提升(3~5分钟)
教师:同学们,经过大家的互评自查,相信你们都有了一定的收获,下面小结分享一下你学到的写作技法吧!
学生:本节课我懂得了(我学到了) (学生言无不尽,教师细心聆听,适时补充订正)。
此环节教师可以引领大家畅谈本次作文的收获、亮点、精华等,如让学生结合佳作小结学到的写作技巧,还可以反思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改进之法,或推选出本次作文最精彩、最优美的作品,或仿写某学生的精彩作文片段……方法灵活多样,巩固所学知识即可。
活动四:巩固训练,学以致用
课后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作文技法修改完善本次作文,并认真誊写在修改本上。
四、模式效果的反思与评价
“品读—分享—回味”作文互评和技法学习融合教学模式,可谓全员参与。此模式将作文点评与技法学习巧妙地融为一体,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轻松愉快地自主品读、修改、分享、总结,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了知识,在循序渐进中掌握了写作技法,提升了写作能力和水平。
此模式探索符合初中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分享激趣展风采;教师组织引导,补充延伸促巩固”的有效课堂,坚持走“以学生为主体,以需要为基点,以問题为方向,以课题为载体,以成果为追求”的科研兴教之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等综合能力。
笔者用此模式执教参加本校“百舸杯”课赛获一等奖,所教学生的多篇作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目前此模式已在本校内推广使用,有老师评价:“此模式好操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喜爱上,教学效果确实不错。”此外,该模式已成为县级名师工作室的主课题之一,已推广到县里各中学使用,当前已提交申报市级课题。
◇责任编辑 晏祥辉◇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弊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的难题。许多教师漫无目的地让学生写作文,只追求数量,不保证质量;只注重写的过程,不注意引导学生修改完善。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时常简单随意地进行作文点评,空洞无味地讲解写作方法,从不注意两者的融会贯通,也不重视讲授方法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结果不但耗时耗力,而且收效甚微。教师的做法最终导致有的学生怕写作文,或写出来的文章毫无新意;有的学生写作仅是凑够字数、完成任务,从不为追求词美意丰、文质优美的佳作而努力;有的学生写作时,时常忽视技巧的运用,忽略写完后的修改,或从不认真修改,或不知道如何修改。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忽视作文点评和写作技法指导。
二、模式研究的意义与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修改后的展示和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表现、表达、参与、合作、多边互动与交流的愿望和热情;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自我,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可见,作文互评、分享是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合作探究、分享碰撞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想让学生写出吸引读者眼球的文章,掌握并运用一些写作技法是必不可少的。虽说“文无定法”,但写作还是有规律和技巧可循的。教师充分利用作文点评课,让学生在互评过程中掌握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和规律,并教其有意识地运用,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笔者摸索探究的学生“品读—分享—回味”作文互评和技法学习巧融合教学模式,让作文课堂扬起了生命的风帆,让师生体会到了写作的幸福。此模式源于以下理念:
1. 尊重人文
首先,教师面对的是风华正茂的孩子,他们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让其生命飞扬,其青春年华才有真正的意义;其次,学生的作文来源于现实生活,文章叙述的人事不仅能激发其阅读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品味、分享交流中学习写作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总之,学生在自己创造的充满奇思妙想的海洋里遨游,定会熠熠生辉,并收获累累硕果。
2. 大胆放手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娇宠溺爱,包揽太多已让部分孩子丧失了生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果教学再以灌输式为主,教师全盘负责到底,培养出来的人才肯定是不健全的。课堂上敢于松手让学生放飞思维、质疑创新、大胆表达,把思考权、动手权、说话权还给孩子,才是真正为他们好,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才。
3. 生生参与
笔者执教的学校差生面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班级人数多,教师监督不到位,所以课堂上有一部分自觉性欠缺的孩子常被忽略,孩子们长时间无收获、无鼓励,慢慢地就没有了进取之心。课堂上四五十个孩子全靠教师一个人监管,还要忙于教学、反馈等,力量肯定薄弱,因此要想办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就要吸引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同龄孩子交流碰撞、互帮互补、取长补短,在快乐自主中学有所获、健康成长。
三、模式操作的构建与流程
实施“品读—分享—回味”作文互评和技法学习巧融合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甘做幕后设计师,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其次,为了保障模式流程的顺利前行,每节课可安排贯穿课堂始终的学习导航员,人数及参与方式灵活多样,或是学生自己主动申请,或是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掌控,或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遵循的原则是该学生或小组能引领课堂学习流程的畅通前行,当然教师引领也是可以的。
下面笔者结合范例把“品读—分享—回味”作文互评和技法学习巧融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过渡环节、展示解析如下:
活动一:品读作文,夯实基础
教师: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只有作文写好了,语文整体成绩才会提高。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写作技巧的恰当运用,今天我们一起品读大家写的《梦从 开始》,在互改互评中学习一些写作技法吧。
学生活动:小组学生4~6人互评作文(此环节也可安排于课前),学生一边静静地品读作文,一边完成以下任务:
(1)用圆圈出错别字并修改。
(2)用横线勾画病句,改正并旁批病因。
(3)用括号标出好词佳句,并作简要赏析。
(4)小组同伴互写评语,每篇作文至少写1~2条亮点和1条建议,或得分点和失分点。(写时可对照教师提供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或教师平时详批作文时,不断积累整理的“初中生写作常用技法和常见问题”等材料进行)
此环节教师应给予學生充足的时间,无须给学生展示任何目标,让他们在课堂内外静心阅读同伴的作文,让学生在交替阅读小组成员所写作文中自我感悟、自我思考、自我吸收。学生在阅读、思考过程中,一方面学习了写作技巧,如用词准确生动,语言简洁优美;善用议论抒情,深化(升华)主旨情感;立意深刻,构思巧妙;开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结尾余音绕梁,卒章显志;双线交错并行,情节跌宕起伏,有身临其境之感;先抑后扬,衬托对比,突出强调事物特点;等等。另一方面,学生反思改进了自己写作中常出的问题,如缺少点题词句,中心不明确;假话空话太多,缺乏真情实感;内容陈旧,手法单一;详略不当,文不对题;条理混乱,结构不完整;等等。 品读互改是自主准备阶段,为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补充订正的分享环节做好了充分准备。
活动二:分享发现,学习技巧
教师:互评时大家都认真细心,分享评价时也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见解,并用心聆听,及时补充订正。请围绕以下几方面作答:
(1)我发现的错别字有 。
(2)我发现的病句是 ,病因是 ,修改为 。
(3)我发现的好词佳句有 ,其中某词、某句美在(或好在) 。
(4)本次作文最好的开头是 ,最好的结尾是 ,好在(或美在) 。
(5)本次作文我看到的最大亮点(或增分点)是
。(学生结合文章阐释,其余学生对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或“初中生写作常用技巧和常见问题”等材料思考、补充订正;教师根据本次互评作文预计突破的手法,有侧重点地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并及时查缺补漏)
(6)本次作文最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是 ,本组某同学的作文,我给出的修改建议是 。
此环节包含两次分享:
一是小组分享,时间为3~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间探究交流,分享本小组同学所写作文最大的亮点和最应引起注意的地方,推选出本组最值得品读的作文。交流探究时,可组员一起交流碰撞,也可同桌互相沟通。总之,让大家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在自由交谈中互进互补。
二是展示分享,全班展示分享时要求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先用心聆听,待他人表达阐释完再补充订正。
学生在反复分享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相应的写作技法。例如,点评佳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有学生说“运用诗意的标题,引发人们对人生、时间、自然、社会、历史等方面的联想和思考”,于是学生懂得了题好文一半。在点评《他心中装着“冰块”》时,有学生说“选材角度新颖,故事扣人心弦”,于是学生懂得了选材要与众不同才会博彩。在点评《寒不动坚毅,疫不散温情》时,有学生采用“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或“三个小标题(温情·新闻、温情·朋友圈、温情·身边)”安排结构,有学生用日记体或题记式等形式创作。点评时,有学生说:“三个镜头或三个小标题从不同角度揭示文章中心,内容充实,新颖别致。”有学生说:“日记体既便于叙事,又利于表达真情实感。”有学生说:“题记抒情,揭示中心,构思巧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于是在点评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作文结构创新的技法。在点评《爱竟如此简单》时,有学生评:“开头用比喻和排比,语言生动形象,有气势。”有学生评:“结尾扣题,照应开头,文章结构完整。”有学生评:“由动物引发到人身上,再由人联想到植物,韵味无穷。”于是学生懂得了使用修辞可增加语言生动性,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运用联想想象更有说服力。
这样的课堂人人有事可做,堂堂有所收获。学生畅所欲言,互补互学,学习趣味浓厚,课堂效率高。
活动三:回味课堂,小结提升(3~5分钟)
教师:同学们,经过大家的互评自查,相信你们都有了一定的收获,下面小结分享一下你学到的写作技法吧!
学生:本节课我懂得了(我学到了) (学生言无不尽,教师细心聆听,适时补充订正)。
此环节教师可以引领大家畅谈本次作文的收获、亮点、精华等,如让学生结合佳作小结学到的写作技巧,还可以反思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改进之法,或推选出本次作文最精彩、最优美的作品,或仿写某学生的精彩作文片段……方法灵活多样,巩固所学知识即可。
活动四:巩固训练,学以致用
课后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作文技法修改完善本次作文,并认真誊写在修改本上。
四、模式效果的反思与评价
“品读—分享—回味”作文互评和技法学习融合教学模式,可谓全员参与。此模式将作文点评与技法学习巧妙地融为一体,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轻松愉快地自主品读、修改、分享、总结,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了知识,在循序渐进中掌握了写作技法,提升了写作能力和水平。
此模式探索符合初中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分享激趣展风采;教师组织引导,补充延伸促巩固”的有效课堂,坚持走“以学生为主体,以需要为基点,以問题为方向,以课题为载体,以成果为追求”的科研兴教之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等综合能力。
笔者用此模式执教参加本校“百舸杯”课赛获一等奖,所教学生的多篇作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目前此模式已在本校内推广使用,有老师评价:“此模式好操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喜爱上,教学效果确实不错。”此外,该模式已成为县级名师工作室的主课题之一,已推广到县里各中学使用,当前已提交申报市级课题。
◇责任编辑 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