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7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影响到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这场危机对经济影响之大实属近半个多世纪来之罕见。我国已有数万家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然而,也应看到,这次危机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我们的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住机遇,化 “危”为“机”,促进企业发展。由过去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加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等粗放式经营,转变到十七大提出的“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经营发展方式上来。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机遇;对策
一、 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
中小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美各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并采取措施防止大企业的垄断,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
1、产业结构转型的机遇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存在重新调整的客观要求。从制造业部门的角度看,目前全球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大区域,其中,东亚地区是以中、日、韩为代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全球制造业中比重从3%提高到2007年的13.2%,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位居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大国。金融危机在客观上加速了西方国家制造业的不景气,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历史性契机。目前,尽管我国宏观经济同样面临周期性下滑趋势,但制造业的景气度还是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在金融危机后的产业格局调整中,我国应强化自己的制造业中心地位。
2、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
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机会看,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的经济在遭遇金融危机重创之后,将陷入衰退或衰退的边缘,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这将对我国制造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特别是我国实行的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代表的税制改革和一系列产业转型政策的实施,必将给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和企业产品升级创造新的机会。
3、扩大内需的机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10项措施,启动了总投资超过4万亿元的一揽子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计划。中央的决策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一定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4、健全融资体系机遇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示范作用,推进风险投资机制和贷款担保机制的形成。加速建立和完善新的科技投融资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是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保险机制、科技信贷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使资本市场成为科技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此外,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助手、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开展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培训教育等服务工作。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中小型金融机构对中小科技企业贷款拥有交易成本低、监督效率高、管理链条短、经营灵活、适用性强等优势,作为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得到大力发展。
5、建立纳才机制机遇
从企业吸引人才的角度看,尽管大企业有吸引人才的优势,但中小企业在这方面也有其特点。第一,大企业庞大的组织和指挥系统的存在,科技人才的活动受到很大限制。企业组织越大越容易僵化,因为有“树大遮荫”的想法,难以提出独创性的建议。第二,现实生活中,一味追求“规模利益”而变得过分庞大的企业,往往因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而破产的情况已不断发生,而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管理层级少,因此,在面对经济形势变化时容易及时调整,所谓“船小易调头”。第三,从员工的自我发展角度看,中小企业可能较大企业更具吸引力。据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教育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在中小企业的就业比例已超过50%,大大改善了过去中小企业高校毕业生数量较少、员工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所需的人力资源。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1、重新定位,发挥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在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中小企业的乡镇企业,之所以能蓬勃发展,就在于确立了劳动密集型作为当时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企业生产的产品工艺简单,一学就会,虽然质量不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产品,但价格较低,适应了当时人们收入水平,对产品需求的档次较低、对价格反映较为敏感的客观实际。然而,我国现在的经济形势已不同于以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需求档次普遍的提高,价格在人们消费决策中的敏感相对减弱,中小企业当初靠简单的模仿,生产高度同一性的较低层次的产品不仅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现在没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在低层次的过剩中很难生存。要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新”的方向发展,提高与大企业的配套能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适当分工,小企业要在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上求发展,克服“小而全、小而散”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加快中不企业资产重组和科技进步,着力提高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素质。由此,中小企业在进一步发展中一是不能简单地向大企业看齐,如果简单的看齐则可能丧失了自己机制灵活的优势。在国外的中小企业并不去与大企业竞争,而是为其配套。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应是相辅相承的,一个大企业的兴旺可以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要通过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形成适应市场竞争的合理的企业群体结构。二是不能重蹈以往简单模仿的覆辙。中小企业必须重新寻找自己的市场定位,而这个过程依然是一个重新认识依然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比较优势的过程。和制度化、大规模经营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经营有很大的弹性。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人员少、机制活、贴近市场、应变能力强等特点,能够迅速建成并进入生产运营状态,有效地利用商机,迅速获取较高的回报。而当情形一旦发生变化又能迅速调整,进行转轨或退出竞争市场。在当前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这种优势尤为突出,如在金融危机正是这样的中小企业在发现出口市场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迅速调整经营策略,进行转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结果。所以广大的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关注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力求在这些市场上通过专业化经营来获取最大的收益。
2、加快技术创新,培植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何为“创新”?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创新就是成功的破坏,是不断不定自我,创造自我。”技术创新是指与一个新的技术思想的形成、研究开发、生产到第一次商业应用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其目的是追求市场满足和商业利润。那么面对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如何创新呢?除了树立创新思维,还要踏踏实实做事。要从营销理念和营销行为、企业体制、技术开发等诸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提高实效。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要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只有在科技方面加大投入,融入竞争,才能奠定迎接全球化挑战的基础。创新,最紧迫的是加大信息化进程的投入。互联网的运用是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也为经济全球化降低了成本,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加速信息化是中小企业面对全球化的一项紧迫任务。开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是中小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取得发展的有效保障。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包括政府指导的机构和民间组织,包括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内部建立的技术创新中心就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培训、管理咨询、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服务的中介组织,主要是沟通中国中小企业与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组织和企业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中小企业之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未来的经济是创新经济,谁拥有创新,谁就拥有市场,谁就拥有未来,所以除对大型企业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要的技术创新体系外,政府还应面向中小企业,建立和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信托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信息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创新动态信息,有条件的还可建立区域、专业性的技术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创新咨询服务,形成区域内各中介机构、技术服务机构相配合的技术服务体系,大力开展产学研活动,形成社会性、开发式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独立科研机构,高校科研力量,以及社会上的科技力量在科技成果研究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协议、合作、合资等多种开工与企业联合,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近几年来,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进程,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我国众多的民营高新科技中小企业活跃在“孵化器”中,提供着高新科技产品和实用新型产品。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应以企业为主体,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要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就必须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尤其要建立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不仅要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还要建立专家治理结构,同时还要发挥员工的创新作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创新。
3、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体系。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资助、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和企业自筹,并且都建立了金融扶持体系。我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扶持还处于探索阶段,信息担保体系、风险资金的投资机制还不健全。尽快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信贷担保作用,分担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二是要修改《公司法》及《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创造条件。三是要完善风险投资法律制度,促进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鼓励风险资本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以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四是在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的资助方面,要平等对待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可以享受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的资助。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机遇;对策
一、 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
中小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美各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并采取措施防止大企业的垄断,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
1、产业结构转型的机遇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存在重新调整的客观要求。从制造业部门的角度看,目前全球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大区域,其中,东亚地区是以中、日、韩为代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全球制造业中比重从3%提高到2007年的13.2%,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位居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大国。金融危机在客观上加速了西方国家制造业的不景气,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历史性契机。目前,尽管我国宏观经济同样面临周期性下滑趋势,但制造业的景气度还是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在金融危机后的产业格局调整中,我国应强化自己的制造业中心地位。
2、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
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机会看,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的经济在遭遇金融危机重创之后,将陷入衰退或衰退的边缘,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这将对我国制造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历史性契机。特别是我国实行的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代表的税制改革和一系列产业转型政策的实施,必将给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和企业产品升级创造新的机会。
3、扩大内需的机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10项措施,启动了总投资超过4万亿元的一揽子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计划。中央的决策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一定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4、健全融资体系机遇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示范作用,推进风险投资机制和贷款担保机制的形成。加速建立和完善新的科技投融资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是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保险机制、科技信贷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使资本市场成为科技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此外,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助手、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开展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培训教育等服务工作。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中小型金融机构对中小科技企业贷款拥有交易成本低、监督效率高、管理链条短、经营灵活、适用性强等优势,作为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得到大力发展。
5、建立纳才机制机遇
从企业吸引人才的角度看,尽管大企业有吸引人才的优势,但中小企业在这方面也有其特点。第一,大企业庞大的组织和指挥系统的存在,科技人才的活动受到很大限制。企业组织越大越容易僵化,因为有“树大遮荫”的想法,难以提出独创性的建议。第二,现实生活中,一味追求“规模利益”而变得过分庞大的企业,往往因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而破产的情况已不断发生,而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管理层级少,因此,在面对经济形势变化时容易及时调整,所谓“船小易调头”。第三,从员工的自我发展角度看,中小企业可能较大企业更具吸引力。据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教育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在中小企业的就业比例已超过50%,大大改善了过去中小企业高校毕业生数量较少、员工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所需的人力资源。
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1、重新定位,发挥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在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中小企业的乡镇企业,之所以能蓬勃发展,就在于确立了劳动密集型作为当时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企业生产的产品工艺简单,一学就会,虽然质量不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产品,但价格较低,适应了当时人们收入水平,对产品需求的档次较低、对价格反映较为敏感的客观实际。然而,我国现在的经济形势已不同于以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需求档次普遍的提高,价格在人们消费决策中的敏感相对减弱,中小企业当初靠简单的模仿,生产高度同一性的较低层次的产品不仅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现在没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在低层次的过剩中很难生存。要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新”的方向发展,提高与大企业的配套能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适当分工,小企业要在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上求发展,克服“小而全、小而散”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加快中不企业资产重组和科技进步,着力提高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素质。由此,中小企业在进一步发展中一是不能简单地向大企业看齐,如果简单的看齐则可能丧失了自己机制灵活的优势。在国外的中小企业并不去与大企业竞争,而是为其配套。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应是相辅相承的,一个大企业的兴旺可以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要通过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形成适应市场竞争的合理的企业群体结构。二是不能重蹈以往简单模仿的覆辙。中小企业必须重新寻找自己的市场定位,而这个过程依然是一个重新认识依然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比较优势的过程。和制度化、大规模经营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经营有很大的弹性。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人员少、机制活、贴近市场、应变能力强等特点,能够迅速建成并进入生产运营状态,有效地利用商机,迅速获取较高的回报。而当情形一旦发生变化又能迅速调整,进行转轨或退出竞争市场。在当前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这种优势尤为突出,如在金融危机正是这样的中小企业在发现出口市场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迅速调整经营策略,进行转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结果。所以广大的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关注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力求在这些市场上通过专业化经营来获取最大的收益。
2、加快技术创新,培植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何为“创新”?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创新就是成功的破坏,是不断不定自我,创造自我。”技术创新是指与一个新的技术思想的形成、研究开发、生产到第一次商业应用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其目的是追求市场满足和商业利润。那么面对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如何创新呢?除了树立创新思维,还要踏踏实实做事。要从营销理念和营销行为、企业体制、技术开发等诸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提高实效。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要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只有在科技方面加大投入,融入竞争,才能奠定迎接全球化挑战的基础。创新,最紧迫的是加大信息化进程的投入。互联网的运用是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也为经济全球化降低了成本,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加速信息化是中小企业面对全球化的一项紧迫任务。开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是中小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取得发展的有效保障。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包括政府指导的机构和民间组织,包括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内部建立的技术创新中心就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培训、管理咨询、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服务的中介组织,主要是沟通中国中小企业与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组织和企业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中小企业之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未来的经济是创新经济,谁拥有创新,谁就拥有市场,谁就拥有未来,所以除对大型企业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要的技术创新体系外,政府还应面向中小企业,建立和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信托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信息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创新动态信息,有条件的还可建立区域、专业性的技术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创新咨询服务,形成区域内各中介机构、技术服务机构相配合的技术服务体系,大力开展产学研活动,形成社会性、开发式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独立科研机构,高校科研力量,以及社会上的科技力量在科技成果研究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协议、合作、合资等多种开工与企业联合,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近几年来,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进程,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我国众多的民营高新科技中小企业活跃在“孵化器”中,提供着高新科技产品和实用新型产品。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应以企业为主体,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要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就必须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尤其要建立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不仅要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还要建立专家治理结构,同时还要发挥员工的创新作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创新。
3、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体系。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资助、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和企业自筹,并且都建立了金融扶持体系。我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扶持还处于探索阶段,信息担保体系、风险资金的投资机制还不健全。尽快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信贷担保作用,分担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二是要修改《公司法》及《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创造条件。三是要完善风险投资法律制度,促进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鼓励风险资本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以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四是在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的资助方面,要平等对待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可以享受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