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印度生活和工作的三年中,我常在街头看到阿穆尔(Amul)牛奶的招贴牌,上面总画着一个小女孩,穿白底红点的裙子。她眼睛圆润而明亮,小脸肥嘟嘟,惹人怜爱。她被称为“阿穆尔女孩”,和此品牌奶制品一起,在印度尽人皆知。韦尔盖塞·库林(Verghese Kurien)是阿穆尔牛奶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印度“白色革命之父”。
9月9日,库林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逝世,阿穆尔女孩的形象罕见地登上了印度报纸的讣告版,可爱依旧,只是流下了两行眼泪。
1921年11月26日,库林出生于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一个基督教家庭。与该国腹地大多数笃信印度教的民众不同,他最初信奉上帝而非神牛。他几乎从小就讨厌牛奶的味道,命运却让他一生与之结缘,浓到化不开。
获得马德拉斯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后,库林考取公派留学资格,前往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就读,于1948年获得硕士学位。受政府资助留学者,回国后须先完成一定时间的指派工作。1949年夏天,库林被派往古吉拉特邦的小镇阿南德,在一家官办乳品厂工作,每月收入区区600卢比。阿南德尘土飞扬,贫瘠落后。他痛恨这份工作和这个地方,如落魄秀才般脸上写满苦楚,一心只想熬到合同期满后一走了之。
在痛苦中度过六个月后,他整理行囊,即将离去。这时,当地一位奶业合作社主席找到库林,讲述农民的艰辛以及奶业合作社的理想,又求他多留些时日,协助组装合作社的奶制品加工设备。库林无法拒绝这样的邀请,决定临时留下来帮忙。最后,他永远留了下来,在贫瘠的阿南德造就一段传奇。
在阿南德经营牛奶生意的中间商,以低价从农民手中收购牛奶,再加价转卖给大型奶制品公司。农民全无议价等权利,备受盘剥,牛奶卖得越多自己变得越穷。为改变这种状况,农民们联合建立一个小型奶业合作社,以图绕过中介,直接与奶制品公司交涉。到1949年,库林加入其中,带来全新的理念和技术。他的第一个计划是花费6万卢比采购一台牛奶灭菌设备,合作社的成员纷纷质疑这一决定,认为库林在乱花钱。不久之后,这笔投资的意义便得到彰显。经过灭菌处理的牛奶,经长途贩运也不变质,可直接销往孟买等大城市。养牛挤奶变得有利可图。1950年,库林成为合作社的主席。1973年,库林将合作社的生产、管理模式推广到整个古吉拉特邦,创立古吉拉特奶农合作营销联盟(GCMMF),并担任主席。
原本除了几头牛之外别无长物的穷人,也可以过上饱暖的生活,只需每天两次,在广袤的田间地头,将自家生产的牛奶注入GCMMF的奶罐车。这些牛奶再经过汇集和加工生产,运往印度各地。在他领导下,奶业合作社运动从最初只有两个村庄参加,发展到后来拥有1.6万个合作社、320万名奶农的规模。
为提高古吉拉特邦乳制品的知名度,库林从上世纪50年代起整合、推广GCMMF所使用的阿穆尔品牌,并确立了村、区、邦“三级化”的生产模式。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阿穆尔已成为印度家喻户晓的食品品牌,占据印度乳制品市场超过30%的份额。
库林在阿南德一留就是60年。他热爱这里的人和自己投入毕生心力的事业,更重要的是,他在阿南德如同国王。当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和其他政府高官访问阿南德时,都选择下榻库林家簡朴的客房。在库林誉满全印度后,他对大人物的搅扰十分厌烦。一位身材高大的高官决定住在他家,官员的随行人员认为床铺太短,睡上去不舒服。库林没好气地建议这位官员“睡在床铺的对角线上”。
阿穆尔模式的巨大成功引起印度政府的注意。1965年,在印度政府支持下,库林领衔创建国家乳制品发展委员会(NDDB),并出任首任主席,任职长达33年。该委员会将阿穆尔模式推广到全印度,直接带动了印度乳制品产业起飞。1971年,印度政府在国际援助下启动“洪流行动”(Operation Flood),也即“白色革命”,库林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领导作用。这一计划实施的结果是,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牛奶生产国。
在产量剧增,众多农民走出贫困的同时,库林毫不放松对牛奶和奶制品质量的高要求。有一次,一家大采购商在阿穆尔产品中发现一只苍蝇,这让一直以维护产品名誉为最高目标的库林大为光火。他要求对这只苍蝇进行“尸检”,以判定它是淹死在牛奶里,还是死后落入其中。许多人将此事当笑话讲,但库林其实非常认真,只是这个想法难以实现罢了。
上世纪90年代,印度在财政窘迫中开始经济自由化改革,乳制品业重新回到了与私人公司和外国乳品巨头激烈竞争的混战。这对库林的合作社理想是一个沉重打。直到去世前,他都是印度经济自由化政策的尖锐批评者。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9月9日,库林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逝世,阿穆尔女孩的形象罕见地登上了印度报纸的讣告版,可爱依旧,只是流下了两行眼泪。
1921年11月26日,库林出生于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一个基督教家庭。与该国腹地大多数笃信印度教的民众不同,他最初信奉上帝而非神牛。他几乎从小就讨厌牛奶的味道,命运却让他一生与之结缘,浓到化不开。
获得马德拉斯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后,库林考取公派留学资格,前往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就读,于1948年获得硕士学位。受政府资助留学者,回国后须先完成一定时间的指派工作。1949年夏天,库林被派往古吉拉特邦的小镇阿南德,在一家官办乳品厂工作,每月收入区区600卢比。阿南德尘土飞扬,贫瘠落后。他痛恨这份工作和这个地方,如落魄秀才般脸上写满苦楚,一心只想熬到合同期满后一走了之。
在痛苦中度过六个月后,他整理行囊,即将离去。这时,当地一位奶业合作社主席找到库林,讲述农民的艰辛以及奶业合作社的理想,又求他多留些时日,协助组装合作社的奶制品加工设备。库林无法拒绝这样的邀请,决定临时留下来帮忙。最后,他永远留了下来,在贫瘠的阿南德造就一段传奇。
在阿南德经营牛奶生意的中间商,以低价从农民手中收购牛奶,再加价转卖给大型奶制品公司。农民全无议价等权利,备受盘剥,牛奶卖得越多自己变得越穷。为改变这种状况,农民们联合建立一个小型奶业合作社,以图绕过中介,直接与奶制品公司交涉。到1949年,库林加入其中,带来全新的理念和技术。他的第一个计划是花费6万卢比采购一台牛奶灭菌设备,合作社的成员纷纷质疑这一决定,认为库林在乱花钱。不久之后,这笔投资的意义便得到彰显。经过灭菌处理的牛奶,经长途贩运也不变质,可直接销往孟买等大城市。养牛挤奶变得有利可图。1950年,库林成为合作社的主席。1973年,库林将合作社的生产、管理模式推广到整个古吉拉特邦,创立古吉拉特奶农合作营销联盟(GCMMF),并担任主席。
原本除了几头牛之外别无长物的穷人,也可以过上饱暖的生活,只需每天两次,在广袤的田间地头,将自家生产的牛奶注入GCMMF的奶罐车。这些牛奶再经过汇集和加工生产,运往印度各地。在他领导下,奶业合作社运动从最初只有两个村庄参加,发展到后来拥有1.6万个合作社、320万名奶农的规模。
为提高古吉拉特邦乳制品的知名度,库林从上世纪50年代起整合、推广GCMMF所使用的阿穆尔品牌,并确立了村、区、邦“三级化”的生产模式。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阿穆尔已成为印度家喻户晓的食品品牌,占据印度乳制品市场超过30%的份额。
库林在阿南德一留就是60年。他热爱这里的人和自己投入毕生心力的事业,更重要的是,他在阿南德如同国王。当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和其他政府高官访问阿南德时,都选择下榻库林家簡朴的客房。在库林誉满全印度后,他对大人物的搅扰十分厌烦。一位身材高大的高官决定住在他家,官员的随行人员认为床铺太短,睡上去不舒服。库林没好气地建议这位官员“睡在床铺的对角线上”。
阿穆尔模式的巨大成功引起印度政府的注意。1965年,在印度政府支持下,库林领衔创建国家乳制品发展委员会(NDDB),并出任首任主席,任职长达33年。该委员会将阿穆尔模式推广到全印度,直接带动了印度乳制品产业起飞。1971年,印度政府在国际援助下启动“洪流行动”(Operation Flood),也即“白色革命”,库林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领导作用。这一计划实施的结果是,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牛奶生产国。
在产量剧增,众多农民走出贫困的同时,库林毫不放松对牛奶和奶制品质量的高要求。有一次,一家大采购商在阿穆尔产品中发现一只苍蝇,这让一直以维护产品名誉为最高目标的库林大为光火。他要求对这只苍蝇进行“尸检”,以判定它是淹死在牛奶里,还是死后落入其中。许多人将此事当笑话讲,但库林其实非常认真,只是这个想法难以实现罢了。
上世纪90年代,印度在财政窘迫中开始经济自由化改革,乳制品业重新回到了与私人公司和外国乳品巨头激烈竞争的混战。这对库林的合作社理想是一个沉重打。直到去世前,他都是印度经济自由化政策的尖锐批评者。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