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感训练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通常是只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训练语感,就是要通过训练使自己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接近作者的旨趣。”语感对于语文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要突出语感的中心地位,坚持抓语感训练,通过语感教学来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能收到“少教”“多学”的效果。
  
  一、加强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语感,首先是读出来的,强调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之下,广读多背,经过一定的时间,便会融理解、朗读技巧、心灵感悟于一体,产生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效果。在教学中,无论是泛读、精读,还是朗读、默读,都要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来抓,力求达到如下效果:
  1,借朗读,使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对学生起到由浸润到熏陶的积极作用。朗读,能使学生逐步达到发音准确,措词得当,说话完整,条理清晰的要求。叶圣陶先生总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之为“美读”。语文教材中的篇章,在语言文字方面,都具有规范和典范性。对它们“口而诵,心而情”,心口并用,熟读成诵,能加强语义、语体的感受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
  2,借朗读、背诵,增强记忆,积累知识。目前,有不少学生不爱记东西,也不能系统地记住学过的知识,特别是基础较差、学习较懒惰的学生。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对他们加强朗读和背诵训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使他们牢固地掌握知识。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生动的语言材料,广博的知识、文情并茂的篇章。学生在认认真真地背读中,不断增强记忆力,而且日积月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逐步把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以至终生受用。
  3,借朗读、揣摩、理解文意,掌握作品的主旨,提高阅读能力。我国语言有“偏重心理,略于形式”的特点,往往一读即可会意,过多的分析解释反有添足之嫌。韩愈在古文《马说》中写“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认为恰到好处。为什么呢?作者用“饲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饲也”一句来解释。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到这里,脸上会显出会意的愤慨之情。
  
  二、加强口语训练,形成好的语感
  
  叶圣陶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这既解释“语文”这一概念,也说明了口语训练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不善于思考,缺乏创造性,听说读写的能力较差。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口语训练,这是语言实践的一个方面,是学生在朗读、背诵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语感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学生只有通过语言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结合教材,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口语训练是形成良好语感的途径。如坚持让学生轮流在课前几分钟上讲台作中心发言;在讲读课中,常常要求学生复述精彩的段落或故事性较强的课文;经常在课外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交谈、辩论和演讲。只要学生一开口,他就要借助语言思考。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这样,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就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经过老师的点拨,在实践中就会有长足的进步,而听说读写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又促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于是形成良性循环,这正是语感教学所追求的。
  
  三、抓语境分析,增强语感的领悟性
  
  语境,是指语言环境,是指对语言表达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时代、地域、对象、气氛、情调、语体特色等等。准确地把握相应的语境,可以深入理解语言和作品,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1,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结合语境,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辨别某个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意义。如“清”在字典中有9个义项。“李红是一个心清如水的学生”。一句中的“清”字,根据语境可以断定,这里是“纯洁、单纯”的意思。二是辨别语境赋予某个词临时的、特定的意义。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有不同的含义。只有理解了这一词语在此语境下的含义,才能理解句意,进而理解全篇内容。如“长虹飞架之处,昔日的交通梗塞长蛇阵不见了,红绿灯偃旗息鼓了,人流、汽车流、自行车流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在这个句子中,用字典里的义项来解释“偃旗息鼓”这个词显然不当,根据语境,这里指“无需借助红绿灯了”。
  2,结合语境辨析语词的感情色彩。汉语中很多带有褒贬不同色彩的词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不仅可以准确达义,而且往往能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但有时,作者故意褒贬反用,以增强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如“也有解开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等。
  还有许多中性词,单独看,不带任何情感,但在具体的语言活动中,有了一定的语境,往往蕴含着强烈的爱憎感情。如“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吴敬梓《范进中举》)在这里,一个“攥”和一个“舒”字使胡屠户见才心喜而又假意推让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对其意味十足的讽刺跃然纸上。另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如“骄傲”一词在“我为自己伟大的祖国而骄傲”和“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中是完全不同的感情色彩,必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认真体会,才会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从而掌握文章的内容。
  3,结合语境,理解含蓄词句的深层意义。有时为了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和某种需要,作者故意不直截了当地表达情意,而是采用各种表达方式来表达他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何把握这种言外之意(深层含义)呢?就要引导学生利用语言环境和作者的用意进行分析、推断。如“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鲁迅《故乡》),从表面的旬义看似实写,但作者的笔锋所向却有深义,是揭露当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农村经济每况日下的景象。
  由此可见,对语境体察得越充分,越能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在教学中,应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
  4,加强写作训练,把握语境对语言的制约作用。培养学生准确、得体地运用语言,这正是语感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语感的实践性在书面语上的表现。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自己的语感,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使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同一意思,不同的对象、环境、场合、背景,应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是文是白,是雅是俗,要视其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同是“看”的意思,就有“瞪”、“瞥”、“瞅”、“白”“觑”等,选用不同的词,产生的表达效果也不同,要学生把话说得得体,合乎分寸,不经过于严格的训练是不易做到的。
  在具体的教法上,首先可以加强语言的“增、删、换、比”的练习。“增”是句子的扩展、文段的扩写。“删”是句子压缩、文章缩写。“换”是句式有变换。“比”是近义词的比较运用和选词造句的比较。“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是经反复推敲后才选用的。其次是进行“仿写”练习,然后是学生自己独立创作。通过这些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特定表达意义的理解。揣摩多了,对什么叫用词准确、鲜明、形象、生动的体会自然就加深了。这样,可反复体会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好的语感和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在语感训练的实践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自参与,直接感知,引导学生遵循“模仿一理解一掌握—创新”的规律,可以让学生领略到我国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并能自觉地、努力地培养自己的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乃至语文素质。
其他文献
我国历来悲剧艺术发展较为薄弱,随着社会主义悲剧艺术的兴起,探讨一下悲剧艺术的审美心理,不论对繁荣悲剧艺术创作,还是对提高审美能力,都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尤其,在当
为防止渗透测试造成自来水公司网络和系统的服务中断,在渗透测试开始前,制订了一系列措施规避安全风险。随后开展渗透测试。在多个AP热点中,均采用了密码进行认证,其中大部分是用
本文对农村职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进行探析,并提出重建的策略。
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和教学内容补充等方面对中等卫生学校《天然药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讨论,以期为在卫校《天然药物学》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学生
一些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由此引发诚信危机,文章旨在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幕墙以它新颖独特、富有表现力的形式充分展示了现代建筑的外观造型。用于幕墙的新材料、新构造和新技术使之在建筑外观造型上变化多样,技术上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建筑工业化的
金融体系是一国经济中最敏感、最复杂和最核心的部门 ,金融部门运行是否良好是判断一国经济是否正常的关键。加入WTO ,我国银行业要在银行企业化构建、监管、上市方面、治理
超外差式收音机组装是中职学校电类专业的基本实训之一。通过该项目的实训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把零散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培养他们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工作是学校和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专业知识的特点和优势,历史学科教师任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就是一个干了9年班主任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