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不足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ang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仍处在萌芽阶段,尚没独立形成一门学科,在小学阶段更是没有相应概念,但其在当今的小学教育尤其在理科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而对于数学教育来说,科学教育的发展也决定着未来小学数学的方向。作者以合肥地区为例,走访了三所公立小学和三所课外辅导机构,对不同年级段总共8位学生和3位数学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总结了一些科学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影响,为其在今后小学数学教育发展中提供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科学教育 小学数学 教学实践 教学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64-01
  本世纪初开始我国教育部针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次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1]”科学教育在我国小学阶段越来越重要,但科学课程并不是小学主要课程,也不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由于小升初的压力,教育关注点还是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上。对数学来说,科学教育和其联系密切。
  一、科学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现状
  目前数学课堂仍处于教师教、学生学的层次,注重学生对概念的消化,不太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丁邦平教授在《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指出,注重系统的知识并通过大量练习形成学生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成为我国科学教育的一大特色,概念和规律虽得到了强化,但是素质教育却被忽视了。[2]以几何知识为例,作者分别询问了8名学生关于课堂是否融入对几何图形的动手操作。访谈显示,在公立学校中数学教学动手实践活动相对集中在一、四以及五年级,六年级因为小升初的压力基本完全成为纯讲授课堂。发展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鹰架理论(Scaffolding Instruction)中阐明,学生在学习一项新概念时,教师应给学生一定支援,等学生发展出学习的自觉时支援就慢慢撤走。在西方更强调专题导向学习,学生自己演说并实践,通过自我探究,提出问题来找出答案,这一点在我国当下的环境中略显不足。
  二、科学教育在辅导机构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科学教育是一门相互交叉的学科,是对其他学科的融合,也是对其他学科的渗透。在小学教学的环境中,社会更渴望拥有多门学科共通的教师。从德国科学教育学的发展中我们得知,科学教育学与哲学、科学、教育学、语言学以及心理学等都有必然的联系。作者对3位数学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为了增加课堂丰富性,提升课堂乐趣,每位教师在每个年级都会渗透动手活动,每节课都用道具进行展示。除行业竞争外,增加课堂趣味另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弥补在学校学习实践能力的不足。作者对3位老师进行了学位和任课的了解。访谈显示,3位教师在求学阶段并非都念了数学专业,这种跨学科甚至跨文理的教学跨度,给实际教学带来了一定益处。在这个强调3R能力的时代,严格的考核标准是辅导机构竞争的优势,也是给孩子培养新世纪关键能力的保障,当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渗透到课堂中,科学活了,教师便不再是主体。但作者也发现,每位教师承担了繁杂的教学任务,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反思和建议
  从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看,科学教育先在中学进行,然后才延伸到小学。[3]但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却势在必行。
  (1)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应用题没有达到“应用”效果,与社会现实存在差异。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小学各科中科学教育的支持,尤其是数学课程。数学作为启发逻辑的学科,在我国的文化中被认为“学好了走遍天下都不怕”,更应将其社会化和实用化。
  (2)对于全日制小学而言,在数学教学中更应植入科学教育观念,为学生将来升入初中打下思维基础,不能因为应试就把毕业班实践活动取消,在校园内也应多举办一些科学方面的、与数学相关的拓展活动,多和先进地区学校交流。
  (3)对于小学辅导机构而言,应鼓励科学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稳进,提倡“专人专才”,不跨学科教学,保障数学教学的稳定,保障师生权益,减少岗位流动,让学生和同一位老师达到“一跟跟几年”。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科学教育”改革迫切但不能急躁,应立足长远,不断调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丁邦平.反思科学教育[J].中国教育學刊.2001,2:20-24.
  [3]丁邦平.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兼谈我国小学自然课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31-36,72.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是实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展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文章以《专制下的启蒙》一课为例,试析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71-02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际情况的基础,通过从教材出发结合生活,灵活运用教材、将教学方法生活化等策略,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 数学 生活化 实际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50-01  一、从课本出发,结合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教材  在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涉及到的教学内容
期刊
【摘要】现代课程理念要求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确立和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充当好“指路人”,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就是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要善于提问,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提问的层次,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提问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49-02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几何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数学考试中的占分比很高。由于几何学习抽象且难度大,使学生对几何学习产生了恐惧感。信息技术在几何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对几何的学习变得更直观、更易理解,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创新,更能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几何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行业也引入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支持。初中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承上启下的阶段,对学生发展影响重大。翻转课堂适应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应用。本文主要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的具体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翻转课堂 初中数学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
期刊
【摘要】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大学英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较高水平人才的教学基地,应当自觉迎合“互联网+”的浪潮。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快速,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正成为研究热点。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本文通过研究探讨如何构建大学生英语移动虚拟学习社区,对社区平台的实现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移动虚拟学习 社区构建
期刊
【摘要】在聋哑学校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式这对提升聋哑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对聋哑生的生活经验的培养、发掘生活素材等三个方面展开探讨。通过本文的论述,为提升聋哑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这对推动我国聋哑学生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聋哑生 生活化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前景。在新课改下,我国的小学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生们养成了数学学习思维和数学逻辑思维。为此,在下文,我们将以新课标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60-01  前言  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61-02  一、加强感知性操作,获得良好的情感體验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建构的结果,即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通过活动发生的一种知识内化作用。尤其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认知更需要有感知的具体实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工作。那么,小学生学习数学,如果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52-01  笔者最近参加了苏州市高三一轮复习的公开课展示活动,内容是《利用函数研究函数的性质》,执教对象是苏州市一所四星级的高中文科重点班,基础较好,已复习过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导数的基础内容,利用导数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以及利用导数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讨论方程的根和证明不等式,解决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