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仍处在萌芽阶段,尚没独立形成一门学科,在小学阶段更是没有相应概念,但其在当今的小学教育尤其在理科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而对于数学教育来说,科学教育的发展也决定着未来小学数学的方向。作者以合肥地区为例,走访了三所公立小学和三所课外辅导机构,对不同年级段总共8位学生和3位数学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总结了一些科学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影响,为其在今后小学数学教育发展中提供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科学教育 小学数学 教学实践 教学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64-01
本世纪初开始我国教育部针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次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1]”科学教育在我国小学阶段越来越重要,但科学课程并不是小学主要课程,也不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由于小升初的压力,教育关注点还是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上。对数学来说,科学教育和其联系密切。
一、科学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现状
目前数学课堂仍处于教师教、学生学的层次,注重学生对概念的消化,不太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丁邦平教授在《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指出,注重系统的知识并通过大量练习形成学生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成为我国科学教育的一大特色,概念和规律虽得到了强化,但是素质教育却被忽视了。[2]以几何知识为例,作者分别询问了8名学生关于课堂是否融入对几何图形的动手操作。访谈显示,在公立学校中数学教学动手实践活动相对集中在一、四以及五年级,六年级因为小升初的压力基本完全成为纯讲授课堂。发展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鹰架理论(Scaffolding Instruction)中阐明,学生在学习一项新概念时,教师应给学生一定支援,等学生发展出学习的自觉时支援就慢慢撤走。在西方更强调专题导向学习,学生自己演说并实践,通过自我探究,提出问题来找出答案,这一点在我国当下的环境中略显不足。
二、科学教育在辅导机构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科学教育是一门相互交叉的学科,是对其他学科的融合,也是对其他学科的渗透。在小学教学的环境中,社会更渴望拥有多门学科共通的教师。从德国科学教育学的发展中我们得知,科学教育学与哲学、科学、教育学、语言学以及心理学等都有必然的联系。作者对3位数学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为了增加课堂丰富性,提升课堂乐趣,每位教师在每个年级都会渗透动手活动,每节课都用道具进行展示。除行业竞争外,增加课堂趣味另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弥补在学校学习实践能力的不足。作者对3位老师进行了学位和任课的了解。访谈显示,3位教师在求学阶段并非都念了数学专业,这种跨学科甚至跨文理的教学跨度,给实际教学带来了一定益处。在这个强调3R能力的时代,严格的考核标准是辅导机构竞争的优势,也是给孩子培养新世纪关键能力的保障,当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渗透到课堂中,科学活了,教师便不再是主体。但作者也发现,每位教师承担了繁杂的教学任务,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反思和建议
从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看,科学教育先在中学进行,然后才延伸到小学。[3]但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却势在必行。
(1)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应用题没有达到“应用”效果,与社会现实存在差异。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小学各科中科学教育的支持,尤其是数学课程。数学作为启发逻辑的学科,在我国的文化中被认为“学好了走遍天下都不怕”,更应将其社会化和实用化。
(2)对于全日制小学而言,在数学教学中更应植入科学教育观念,为学生将来升入初中打下思维基础,不能因为应试就把毕业班实践活动取消,在校园内也应多举办一些科学方面的、与数学相关的拓展活动,多和先进地区学校交流。
(3)对于小学辅导机构而言,应鼓励科学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稳进,提倡“专人专才”,不跨学科教学,保障数学教学的稳定,保障师生权益,减少岗位流动,让学生和同一位老师达到“一跟跟几年”。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科学教育”改革迫切但不能急躁,应立足长远,不断调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丁邦平.反思科学教育[J].中国教育學刊.2001,2:20-24.
[3]丁邦平.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兼谈我国小学自然课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31-36,72.
【关键词】科学教育 小学数学 教学实践 教学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64-01
本世纪初开始我国教育部针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次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1]”科学教育在我国小学阶段越来越重要,但科学课程并不是小学主要课程,也不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由于小升初的压力,教育关注点还是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上。对数学来说,科学教育和其联系密切。
一、科学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现状
目前数学课堂仍处于教师教、学生学的层次,注重学生对概念的消化,不太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丁邦平教授在《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指出,注重系统的知识并通过大量练习形成学生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成为我国科学教育的一大特色,概念和规律虽得到了强化,但是素质教育却被忽视了。[2]以几何知识为例,作者分别询问了8名学生关于课堂是否融入对几何图形的动手操作。访谈显示,在公立学校中数学教学动手实践活动相对集中在一、四以及五年级,六年级因为小升初的压力基本完全成为纯讲授课堂。发展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鹰架理论(Scaffolding Instruction)中阐明,学生在学习一项新概念时,教师应给学生一定支援,等学生发展出学习的自觉时支援就慢慢撤走。在西方更强调专题导向学习,学生自己演说并实践,通过自我探究,提出问题来找出答案,这一点在我国当下的环境中略显不足。
二、科学教育在辅导机构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科学教育是一门相互交叉的学科,是对其他学科的融合,也是对其他学科的渗透。在小学教学的环境中,社会更渴望拥有多门学科共通的教师。从德国科学教育学的发展中我们得知,科学教育学与哲学、科学、教育学、语言学以及心理学等都有必然的联系。作者对3位数学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为了增加课堂丰富性,提升课堂乐趣,每位教师在每个年级都会渗透动手活动,每节课都用道具进行展示。除行业竞争外,增加课堂趣味另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弥补在学校学习实践能力的不足。作者对3位老师进行了学位和任课的了解。访谈显示,3位教师在求学阶段并非都念了数学专业,这种跨学科甚至跨文理的教学跨度,给实际教学带来了一定益处。在这个强调3R能力的时代,严格的考核标准是辅导机构竞争的优势,也是给孩子培养新世纪关键能力的保障,当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渗透到课堂中,科学活了,教师便不再是主体。但作者也发现,每位教师承担了繁杂的教学任务,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反思和建议
从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看,科学教育先在中学进行,然后才延伸到小学。[3]但在小学数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却势在必行。
(1)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应用题没有达到“应用”效果,与社会现实存在差异。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小学各科中科学教育的支持,尤其是数学课程。数学作为启发逻辑的学科,在我国的文化中被认为“学好了走遍天下都不怕”,更应将其社会化和实用化。
(2)对于全日制小学而言,在数学教学中更应植入科学教育观念,为学生将来升入初中打下思维基础,不能因为应试就把毕业班实践活动取消,在校园内也应多举办一些科学方面的、与数学相关的拓展活动,多和先进地区学校交流。
(3)对于小学辅导机构而言,应鼓励科学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稳进,提倡“专人专才”,不跨学科教学,保障数学教学的稳定,保障师生权益,减少岗位流动,让学生和同一位老师达到“一跟跟几年”。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中“科学教育”改革迫切但不能急躁,应立足长远,不断调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丁邦平.反思科学教育[J].中国教育學刊.2001,2:20-24.
[3]丁邦平.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兼谈我国小学自然课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31-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