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是保障农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实施农业兴国及保证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剖析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同时提出以创新机制促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应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措施
前言: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一直致力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通过修建各种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工程设施、采取有效改良方式的各种农业措施,进一步调节和改善农业地区水利环境和水质状况,用以满足我国农田良性发展需要,促进农业生产坚实稳定、丰收高产。也就是说,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指通过兴建灌溉、除涝、防灾、排水等有利于农田的水利设施而实现农田高产的水利建设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关系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的农业经济命脉,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农业的发展,其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
1.1设计问题
水利工程设计相对复杂,技术工艺要求较高。通过合理的设计,预算、招标设计、施工详图,完善丰富工程结构图、计算好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情况。通过对工程流程的先分解再综合,不断深入细化各个环节,同时,不断补充完善各类基础资料,最后拿出可操作的设计方案,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通过,方可进入下一阶段。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有些水利工程设计单位,技术水平不高,专业人员不多,为了赶工期,简化了设计程序,对方案审查不严,无设计优化,盲目采用不符合实际工程需求的设计方案,对设计方案没有比较研究,只要方案能用就可以了。导致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施工详图改了又改,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更有的施工单位,在设计阶段就存在施工缺陷,存在偷工减料、减少预算等不良行为。
1.2施工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关系到使用寿命,对发挥水利工程功能和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虽然也对水利工程施工加强了管理,增加了管理幅度和层次,但仍然存在施工队伍技术能力不齐、质量监督制度不严格、施工单位管理不健全、管理风气不正等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1.3管理问题
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是提高水利施工质量的关键。而目前的情况却是,各级预算紧张,财力投入不足,管理经费压缩,形成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足、机制不明的问题,在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没有相应部门和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或者管理不到位,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1.4工程老化,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
一些农田水利工程,都是几十年前修的,由于当时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只是满足当时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不能满足现在农业生产的需要,加上维护不到位,很多设备都出现老化,而新的又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进度缓慢,不能达到农业需求,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落后的设备成了瓶颈,作为水利工作者,要了解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去解决,让水利建设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以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2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
2.1建立施工准入机制
施工准入机制能够有效保证水利施工队伍技术能力,严格把关确保施工质量。对那些具有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的施工单位和企业,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那些不符合施工条件要求的,排除在准入机制之外,这就要求,要想进入水利施工建设行列,企业必须具备相关技术、工艺水平、管理措施和专业人员。施工准入证一般是由省水利行政主管单位发放和审验。水利工程开工后,質监员则即刻介入施工各个环节,施工单位技术员要积极配合质监员工作,对水利工程各流程环节实施检测,并形成纸质记录,存档备查。对机械设备、水泥辅料、钢材钢筋、试件试块等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材料进行验证,由相关权威部门进行科学鉴定,双方作为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入施工档案统一存档,主要就是为了工程竣工后进行综合验收,同时也是今后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的真实依据。
2.2严格监督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重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工程质量建设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保障。水利工程施工受施工人员素质、建筑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现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导致偷工减料,使水利工程变成了豆腐渣工程。因此,各级施工、管护单位一定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将质量意识贯彻工程建设的整体流程中,在方案设计、施工建设、验收审查等重点环节入手,加强层级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2.3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
加强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建设,确保各级管理工作准确到位。严格管理措施做到责任明晰,专人管理、专人维护,做好周边管理工作,特别是水利设施周边的鱼塘、湖泊等,不能因养殖、蓄水等影响到正常农业生产和灌溉,确保水利工程发挥应有功能和作用。要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普及《水法》宣传,防范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更要防止人为损害。
2.4加强工程管理
水利工程每个环节都相当重要,都是工程配套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是保证质量符合标准的前提。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以后,要及时明确产权归属,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确定工程管理责任单位。地方水利部门抓好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把工程建设新技术、新应用进行有效推广。责任单位要严格保管好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工程管理标准、法律规定、设计图纸、审批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要齐全,一定要进行归类建档,那些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结果的记录文字,音像资料也要进行妥善保存,以备工程维护使用。水利工程比较复杂,工程设施较多,在管理中要做好登记造册,绘制详细的工程分布图,重点实施要挂牌提示,专人专项落实责任进行有效管理。根据受益面积和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可以用征收费用或者使用水利发展基金,以义工的形式对工程进行养护。
2.5加强基层水利单位建设
水利工程地区政府要把兴修水利作为确保民生的大事,发动宣传,提高群众整体意识。让干部群众认识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提高认识,进一步营造水利兴国、水利兴民的良好氛围。从人才、设备、场地上加强基层水利单位基本建设,为农田水利管理建设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对农村专业人员匮乏地区,合理分配使用技术人员、修建必要的办公用地、配备足够的水利设备,确保水利养护人员有稳定的办公场所和固定的应用设备。
2.6政府加大投入制定管理机制
从国家层面讲,对水利工程高度重视,那么地方各级政府就要加强水利管理,对水利工程也要重视起来,要积极采取各项实施,加大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总体目标。国家要逐渐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和体制,强化城乡一体化管辖,统筹规划、协调实施,充分促进水资源更加合理的优化配置,对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权责、细划分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
3结束语
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国计民生,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完善,通过创新机制,在管理方式、投入形式、建设方法、规范使用等方面修正革新,探索一条符合国情发展形势的新路,激发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活力,达到水利兴国、水利利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治蓉.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0.
[2]陈孝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探讨[J].机电信息,2010.
[3]王海星.互助县农田水利事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
[4]刘宗浩,杨明娟.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若干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3)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措施
前言: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一直致力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通过修建各种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工程设施、采取有效改良方式的各种农业措施,进一步调节和改善农业地区水利环境和水质状况,用以满足我国农田良性发展需要,促进农业生产坚实稳定、丰收高产。也就是说,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指通过兴建灌溉、除涝、防灾、排水等有利于农田的水利设施而实现农田高产的水利建设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关系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的农业经济命脉,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农业的发展,其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
1.1设计问题
水利工程设计相对复杂,技术工艺要求较高。通过合理的设计,预算、招标设计、施工详图,完善丰富工程结构图、计算好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情况。通过对工程流程的先分解再综合,不断深入细化各个环节,同时,不断补充完善各类基础资料,最后拿出可操作的设计方案,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通过,方可进入下一阶段。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有些水利工程设计单位,技术水平不高,专业人员不多,为了赶工期,简化了设计程序,对方案审查不严,无设计优化,盲目采用不符合实际工程需求的设计方案,对设计方案没有比较研究,只要方案能用就可以了。导致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施工详图改了又改,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更有的施工单位,在设计阶段就存在施工缺陷,存在偷工减料、减少预算等不良行为。
1.2施工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关系到使用寿命,对发挥水利工程功能和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虽然也对水利工程施工加强了管理,增加了管理幅度和层次,但仍然存在施工队伍技术能力不齐、质量监督制度不严格、施工单位管理不健全、管理风气不正等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1.3管理问题
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是提高水利施工质量的关键。而目前的情况却是,各级预算紧张,财力投入不足,管理经费压缩,形成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足、机制不明的问题,在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没有相应部门和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或者管理不到位,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1.4工程老化,得不到及时维修养护
一些农田水利工程,都是几十年前修的,由于当时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只是满足当时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不能满足现在农业生产的需要,加上维护不到位,很多设备都出现老化,而新的又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进度缓慢,不能达到农业需求,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落后的设备成了瓶颈,作为水利工作者,要了解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去解决,让水利建设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以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2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
2.1建立施工准入机制
施工准入机制能够有效保证水利施工队伍技术能力,严格把关确保施工质量。对那些具有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的施工单位和企业,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那些不符合施工条件要求的,排除在准入机制之外,这就要求,要想进入水利施工建设行列,企业必须具备相关技术、工艺水平、管理措施和专业人员。施工准入证一般是由省水利行政主管单位发放和审验。水利工程开工后,質监员则即刻介入施工各个环节,施工单位技术员要积极配合质监员工作,对水利工程各流程环节实施检测,并形成纸质记录,存档备查。对机械设备、水泥辅料、钢材钢筋、试件试块等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材料进行验证,由相关权威部门进行科学鉴定,双方作为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入施工档案统一存档,主要就是为了工程竣工后进行综合验收,同时也是今后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的真实依据。
2.2严格监督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重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工程质量建设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保障。水利工程施工受施工人员素质、建筑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现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导致偷工减料,使水利工程变成了豆腐渣工程。因此,各级施工、管护单位一定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将质量意识贯彻工程建设的整体流程中,在方案设计、施工建设、验收审查等重点环节入手,加强层级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2.3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
加强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建设,确保各级管理工作准确到位。严格管理措施做到责任明晰,专人管理、专人维护,做好周边管理工作,特别是水利设施周边的鱼塘、湖泊等,不能因养殖、蓄水等影响到正常农业生产和灌溉,确保水利工程发挥应有功能和作用。要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普及《水法》宣传,防范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更要防止人为损害。
2.4加强工程管理
水利工程每个环节都相当重要,都是工程配套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是保证质量符合标准的前提。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以后,要及时明确产权归属,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确定工程管理责任单位。地方水利部门抓好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把工程建设新技术、新应用进行有效推广。责任单位要严格保管好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工程管理标准、法律规定、设计图纸、审批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要齐全,一定要进行归类建档,那些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结果的记录文字,音像资料也要进行妥善保存,以备工程维护使用。水利工程比较复杂,工程设施较多,在管理中要做好登记造册,绘制详细的工程分布图,重点实施要挂牌提示,专人专项落实责任进行有效管理。根据受益面积和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可以用征收费用或者使用水利发展基金,以义工的形式对工程进行养护。
2.5加强基层水利单位建设
水利工程地区政府要把兴修水利作为确保民生的大事,发动宣传,提高群众整体意识。让干部群众认识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提高认识,进一步营造水利兴国、水利兴民的良好氛围。从人才、设备、场地上加强基层水利单位基本建设,为农田水利管理建设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对农村专业人员匮乏地区,合理分配使用技术人员、修建必要的办公用地、配备足够的水利设备,确保水利养护人员有稳定的办公场所和固定的应用设备。
2.6政府加大投入制定管理机制
从国家层面讲,对水利工程高度重视,那么地方各级政府就要加强水利管理,对水利工程也要重视起来,要积极采取各项实施,加大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总体目标。国家要逐渐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和体制,强化城乡一体化管辖,统筹规划、协调实施,充分促进水资源更加合理的优化配置,对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权责、细划分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
3结束语
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国计民生,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在探索中不断完善,通过创新机制,在管理方式、投入形式、建设方法、规范使用等方面修正革新,探索一条符合国情发展形势的新路,激发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活力,达到水利兴国、水利利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治蓉.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0.
[2]陈孝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探讨[J].机电信息,2010.
[3]王海星.互助县农田水利事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
[4]刘宗浩,杨明娟.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若干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