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融入"指教师在上课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于科学知识教学之中,潜移默化,让高尚的情感、正确的思想,健康的心理自然流入学生心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手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字:语文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改变那种只限于德育教育或课外活动的现状,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课程体系和教材之中,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地位。"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谈下自己的见解:
一、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宽容、坚强、谦虚的品格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大学语文课程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奉献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鉴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性质,语文学习在人的一生中直接或间接学习时间最长,学习内容最为广泛,运用最多的一种学习活动,它较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着独特的优势。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备各种有利因素,能在教学中达到优化人才心理素质的目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教材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文质兼美,富于文化内涵,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眼界。教材编写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强化渗透。语文教师应自觉把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健康人格的内容利用起来,读书以明理,开智以育德,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学生的心田,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取法乎上,见贤思齐,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利用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健全学生人格
语文课文内容不但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而且课文中的人物和课文的作者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素材。首先,课文中的典型人物是教师需要重点分析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些典型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史记·屈原列传》是屈原一生的记载,也是屈原自强不息的真实纪录。屈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上下求索,虽九死而未悔。他一生忧国忧民,一心报效君王和国家。为了国家的复兴和富强,他敢于指责和批评怀王的昏庸,敢于抨击党人的倒行逆施,尽管道路曲折,阻力重重,但他却始终不屈不挠地、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而斗争。这种为理想而斗争、奋发进取的精神,这种不计个人利害、得失,一心为国的精神,都充分体现出他的积极而有意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在《画布里拼搏的人生》里的谢坤山,因意外失去了双臂、一条腿和一只眼睛,但他并没有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发奋作画,终于成为著名的画家。他的传奇故事,在台湾早已家喻户晓,成为无数青年的楷模。其次,教师在讲授课文前可以适时介绍一些体现作者高尚品格的事例,给学生树立一个可以仿效的榜样,如《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同流合污的事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面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广阔胸怀的事例;这些事例,都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利用优秀电视节目,培养学生顽强不屈的坚韧意志
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中央电视台近几年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引导学生观看,让学生了解这些先进人物感人事迹和他们的伟大精神。我利用晚读时间给学生播放了"2014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学生反响热烈,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为了心中的"强军梦",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荒凉的试验基地默默奉献,隐姓埋名30年,攻克无数科研难关。依靠拾荒的微薄收入,山东"五保"老人刘盛兰15年捐助百余位学生,只为一个炽烈的"助学梦"。要爱每个病人,要对神圣职业投入全部感情。这个悬壶济世的梦想,支撑着98岁的仁医胡佩兰在退休后仍连续坐诊20年,每周出诊6天,直至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在这些至真至美的"追梦人"中,有3位早已为《光明日报》的读者所熟知,他们便是35年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心怀战友深情、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陈俊贵。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继承开国将军遗志、全心服务群众的革命老人龚全珍,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山西村官段爱平,在悬崖边守护求学路的西藏墨脱教师格桑德吉,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湖南洪占辉讲过一名话仍记忙犹新:他在直播现场结束时对观众说:"我有两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特别是處于困境中的人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贫穷也不是大不了的事,关键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贫穷、改变自己的劣势。"通过这些优秀节目,有意识培养学生顽强不屈的坚韧意志。
参考文献:
[1]陈态.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1月第2次印刷
[2]申继亮.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4]周庆元.中学语文教学心理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
关键字:语文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改变那种只限于德育教育或课外活动的现状,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课程体系和教材之中,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地位。"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谈下自己的见解:
一、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宽容、坚强、谦虚的品格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大学语文课程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奉献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鉴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性质,语文学习在人的一生中直接或间接学习时间最长,学习内容最为广泛,运用最多的一种学习活动,它较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着独特的优势。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备各种有利因素,能在教学中达到优化人才心理素质的目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教材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文质兼美,富于文化内涵,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眼界。教材编写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强化渗透。语文教师应自觉把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健康人格的内容利用起来,读书以明理,开智以育德,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学生的心田,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取法乎上,见贤思齐,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利用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健全学生人格
语文课文内容不但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而且课文中的人物和课文的作者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素材。首先,课文中的典型人物是教师需要重点分析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些典型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史记·屈原列传》是屈原一生的记载,也是屈原自强不息的真实纪录。屈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上下求索,虽九死而未悔。他一生忧国忧民,一心报效君王和国家。为了国家的复兴和富强,他敢于指责和批评怀王的昏庸,敢于抨击党人的倒行逆施,尽管道路曲折,阻力重重,但他却始终不屈不挠地、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而斗争。这种为理想而斗争、奋发进取的精神,这种不计个人利害、得失,一心为国的精神,都充分体现出他的积极而有意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在《画布里拼搏的人生》里的谢坤山,因意外失去了双臂、一条腿和一只眼睛,但他并没有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发奋作画,终于成为著名的画家。他的传奇故事,在台湾早已家喻户晓,成为无数青年的楷模。其次,教师在讲授课文前可以适时介绍一些体现作者高尚品格的事例,给学生树立一个可以仿效的榜样,如《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同流合污的事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面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广阔胸怀的事例;这些事例,都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利用优秀电视节目,培养学生顽强不屈的坚韧意志
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中央电视台近几年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引导学生观看,让学生了解这些先进人物感人事迹和他们的伟大精神。我利用晚读时间给学生播放了"2014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学生反响热烈,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为了心中的"强军梦",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荒凉的试验基地默默奉献,隐姓埋名30年,攻克无数科研难关。依靠拾荒的微薄收入,山东"五保"老人刘盛兰15年捐助百余位学生,只为一个炽烈的"助学梦"。要爱每个病人,要对神圣职业投入全部感情。这个悬壶济世的梦想,支撑着98岁的仁医胡佩兰在退休后仍连续坐诊20年,每周出诊6天,直至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在这些至真至美的"追梦人"中,有3位早已为《光明日报》的读者所熟知,他们便是35年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心怀战友深情、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陈俊贵。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继承开国将军遗志、全心服务群众的革命老人龚全珍,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山西村官段爱平,在悬崖边守护求学路的西藏墨脱教师格桑德吉,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湖南洪占辉讲过一名话仍记忙犹新:他在直播现场结束时对观众说:"我有两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特别是處于困境中的人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贫穷也不是大不了的事,关键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贫穷、改变自己的劣势。"通过这些优秀节目,有意识培养学生顽强不屈的坚韧意志。
参考文献:
[1]陈态.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1月第2次印刷
[2]申继亮.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4]周庆元.中学语文教学心理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