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剧《卡门》中大量西班牙和吉普赛音乐元素的运用,不僅展现了故事的民俗背景,而且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突出作品的悲剧主题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使这部歌剧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歌剧;卡门;比才;西班牙;吉普赛
J832
引言
比才的《卡门》(Carmen)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歌剧精品。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流传开来,久演不衰,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歌剧《卡门》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生动真实反映了西班牙民俗风情以及悲剧性与喜剧性的完美结合。对于一部歌剧,起主导作用的是音乐。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该剧中的西班牙和吉普赛音乐元素,说明该剧在音乐上是如何展现民俗风情和加强戏剧性的。
一、 歌剧《卡门》的西班牙背景
《卡门》故事题材来源于法国著名文学家梅里美(1803~1870)的小说《卡门》。梅里美酷爱外语,掌握多种语言。《卡门》的基本情节是梅里美1830年游历西班牙时所听说的一个西班牙女人的亲身经历。歌剧基本保留了小说原作的情节,把这个浪漫爱情悲剧通过舞台展现给观众。
二、歌剧《卡门》中的西班牙和吉普赛音乐
(一)西班牙音乐和吉普赛音乐的联系
西班牙音乐和吉普赛音乐是紧密相连的。因为吉普赛民族是一个分布极广的民族,西班牙是它的分布地之一,这里的吉普赛音乐与其他地区的吉普赛音乐风格大体相似,但受到了当地音乐的影响,同时,安达卢西亚的音乐从来就没有脱离过吉普赛音乐的元素。
西班牙音乐表现出很强的多元文化特征。西班牙音乐中常见的弗里吉亚(Phrygian)调式来源于拜占庭音乐;其旋律的下行倾向和丰富的装饰音,以及主要的民族乐器——吉他,是受了阿拉伯音乐的影响。
(二)对歌剧《卡门》中西班牙及吉普赛风格音乐的分析
1.第三、第四幕间的间奏曲
最典型的西班牙风格音乐是第三、第四幕之间的间奏曲。此曲明显具有弗拉门戈音乐的特征。乐曲开头,乐队火热地演奏出一连串模仿吉他扫弦的和弦,其舞蹈节奏型可能来自弗拉门戈音乐中的方丹戈(fandango)或塞吉蒂亚(seguidilla)。紧接着,在西班牙民族乐器响板打出的舞蹈节奏下,由竖琴和弦乐拨奏奏出模仿吉他拨弦的伴奏音型,然后双簧管奏出西班牙-阿拉伯风格的旋律,与之相呼应的是由单簧管和短笛奏出的音型,这一音型基本呈现出一个“拱形”音阶的面貌,这种音型常出现在弗拉门戈吉他的音乐中。(谱例1)
这段音乐的调式采用了西班牙音乐中常见的弗里吉亚调式,其特点是使用以mi为第一级音的音阶,以根音为mi的大和弦作主和弦。弗里吉亚调式的音乐中常见的低声部的下行音阶(拉 嗦 发 咪)也出现在了这首间奏曲中(谱例2)。
为了更好地展现音乐的西班牙风格,比才在创作《卡门》时参考和借用了很多西班牙本国人创作的音乐。这首间奏曲的主旋律就是改编自西班牙曼努埃尔·加西亚的曲谱(文献[1])。
2.《哈巴涅拉》
第一幕中卡门独唱的咏叹调《哈巴涅拉》,是一首既富有西班牙特色又极具戏剧性的歌曲。“哈巴涅拉”是19 世纪上半叶在古巴兴起的一种舞曲,有趣的是,她的发源地并不是西班牙,而是由非洲黑人传入(文献[5]),但是它也是西班牙语文化的产物,其节奏型也常出现在西班牙音乐中。
在这首《哈巴涅拉》中,低音提琴奏出的弹性节奏型贯穿全曲。乐曲A段为d小调,卡门演唱的旋律主要由下行的半音阶构成,加上飘忽的三连音和上滑音的运用,听起来十分放荡不羁,挑逗性十足(谱例3)。
乐曲B段转成D大调,色彩开始变得明朗,从而使得人物个性更加自由洒脱。这种同名大小调的转换也是西班牙音乐中常见的手法。这首歌曲的旋律来自西班牙作曲家伊拉迪埃尔(Sebastian Yradier)的一首作品,比才加以了修改,使其听起来更加自由奔放,放荡不羁。这首充满个性的《哈巴涅拉》在卡门刚出场不久成功地展现出她热情奔放、轻佻、狡黠、流浪不定,且向往自由的鲜明个性。这也是许多吉普赛女郎所具备的个性特点。
3. 《吉普赛舞曲》
吉普赛风格的音乐在这部歌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第二幕开头的第一段音乐就是一首吉普赛风格的舞曲(谱例5)。竖琴和弦乐拨奏奏出的连续五度和声酷似吉他拨弦的音响。在舞曲的伴奏下,酒馆里的客人们跳起吉普赛的民间舞蹈。紧接着,卡门的歌声加入其中,其女友弗拉斯基塔(Frasquita)和梅塞黛丝(Mercedes)也不时地随声附和。相同的旋律被卡门反复演唱了三遍,情绪愈加高昂。整首歌曲的情绪就是一个巨大的渐快,这种处理手法与法国作曲家拉威尔(Maurice Ravel)所创作的西班牙舞曲《波莱罗》(Bolero)有异曲同工之处,而《波莱罗》整体上正是一个巨大的渐强。最终,随着三个吉普赛女郎的一声呐喊,音乐的演奏达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这段音乐的效果极佳,其逐渐高涨,最终达到极限的热情总是能让听者得到心理和生理双方面的震撼。如此热情洋溢的音乐除了西班牙,又能到哪里去找呢?而如此富有激情的音乐,除了用来体现吉普赛的女郎们,又还能是谁呢?
在《卡门》中这些吉普赛风格的音乐的创作中,比才抓住了吉普赛音乐的一些重要特征。在上例中,吉普赛音乐旋律丰富、热情奔放、色彩绚丽的特征被比才表现得淋漓尽致。音乐中的这些特点正体现了卡门所属的吉普赛民族的特点——热情奔放、酷爱自由。
4.“宿命”动机
剧《卡门》中民族音乐语言的运用不仅是为了表现地方色彩的,更重要的是为了营造戏剧性和突出作品主题,这就是这部歌剧中音乐的优秀之处。“宿命”动机是吉普赛音乐风格在这部歌剧中最大规模的运用,对推动剧情发展,暗示悲剧主题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宿命”动机在剧中的第一次次出现是在序曲中。序曲一开始首先奏出的是热情欢快的《斗牛士进行》曲,这种轻松愉快的节日气氛占了整个序曲的大半部分,随后,“宿命”主题突然出现了(谱例8)。它在弦乐的陪衬下,于中音区奏出,使序曲的情绪一下子转为紧张、不安和哀伤,预示了全剧的悲剧结局。 “宿命”动机在全剧中出现了许多从,使得悲剧性的暗示一直贯穿始终,统领全剧,尽管有喜剧元素的存在,但最终,悲剧元素依旧主宰了整个故事。在第四幕中,随着“宿命”动机声嘶力竭地演奏,“死亡”——这一不可抵抗的宿命终于到来了。
“宿命”动机包含有增二度音程(谱例8中的#C与bB),带有浓厚的吉普赛色彩。可以说,作为一个关于吉普赛人的故事是歌剧《卡门》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下行的吉普赛音阶是一个自然的哭腔,用其作为全剧的主导动机起到了营造地方色彩和突出作品主题的双重作用。然而,这种情况也并非是一个巧合,因为吉普赛民族是一个天生就充满着悲伤的民族,他们祖祖辈辈过着流亡的生活,穷困潦倒,被其他民族所排斥,他们的音乐中的哀伤的情绪就是对他们的生活的写照;同时,吉普赛民族又是一个非常热爱自由的民族,与大自然为伍,其中不乏卡门这样“如果失去自由,宁愿一死了之”的人。因此,只有在吉普赛民族的背景下,才能完美地塑造出“卡门”这样一个形象,才能创造出“不属于地理,不属于历史,更不属于社会”的“人类的赤裸裸的激情冲突”(文献[1])。这也是歌剧《卡门》的一个奇迹。
三、歌剧《卡门》中西班牙风格与法国风格的结合
歌剧《卡门》虽然讲述的是西班牙的故事且大量运用西班牙音乐元素,但它却不是一部西班牙式的歌剧,而是一部典型的法国喜歌剧。《卡门》的喜歌剧特点主要体现在:音乐形式主要是分节歌和浪漫曲,大量使用说白,穿插舞蹈场面,表现民俗题材,虽然整体是一部悲剧,但其中多处体还是现出法国式的幽默。西班牙和吉普赛风格的音乐占了全剧音乐的一部分。但事实上,比才在《卡门》中也运用了大量的法国民族风格的音乐。例如第一、二幕之间的间奏曲,即唐·何塞在第二幕中所哼唱的《阿尔卡拉龙骑兵》,还有第二、三幕之间的间奏曲,都是具有浓厚法国乡间风情的音乐。剧中最具“西班牙精神”的形象——斗牛士埃斯卡米利奥所唱的《斗牛士之歌》其实也是比才改编自法国民歌。其他的一些音乐,如《斗牛士进行曲》、走私者五重唱、“卜卦”三重唱等的风格也都是法国式的明快流畅。
尽管如此,歌剧《卡门》并没有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风格的杂糅而显得不伦不类。正相反,两国的音乐语言在这部歌剧中相得益彰。有人说,最好的西班牙音乐不是西班牙人写的,而是法国人和俄国人写的,这种说法有他的道理。在历史上,西班牙的吉普赛人由于不愿意屈从于天主教徒的生活方式,为了躲避天主教势力的压迫,逃到大山里,过着非常艰苦、凄惨的生活。后来,他们就用音乐和舞蹈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愤懑,一种充满了撕心裂肺的歌声和疯狂的跺脚的表演形式——弗拉门戈便因此而诞生了。弗拉门戈音乐是地地道道的西班牙音乐,但其中的痛苦情绪是外国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19世纪,几位法国的音乐大师从西班牙音乐中吸取灵感,创作出一批全新的“西班牙音乐”,既保留有西班牙式的激情与朴实,又融合了法国式的高雅與优美,《卡门》中的音乐就是这样;同时,歌剧《卡门》把吉普赛走私者也塑造得快乐而又自信,为作品增添了喜剧色彩。虽然《卡门》中也大量运用了法国风格音乐,但其中所流露出的热情却不能说没有受到西班牙音乐的影响,因而与故事的西班牙背景结合得也很好。可以说,在《卡门》中,西班牙音乐和法国音乐结成了完美婚姻,这种结合比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风格、欧洲古调式与现代和声手法的结合更加自然而有活力。
四、结语
歌剧《卡门》虽然完全由法国人创作,用法语演唱,但其中处处为我们真实地展现了西班牙的风土民情。这要得益于故事原作梅里美对西班牙的深刻观察,以及作曲家比才对西班牙音乐的潜心研究。正如尼采所说:“一个如此充满激情又如此迷人的灵魂!我看值得为这个作品而到西班牙去作一次旅行,一部极具南方风情的作品。”
参考文献
[1]Jean Roy.阎雪梅译.比才画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蓝梦.梅里美.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3]张玉榛,雷达.欧洲民间音乐.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钱苑.林华.歌剧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关键词:歌剧;卡门;比才;西班牙;吉普赛
J832
引言
比才的《卡门》(Carmen)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歌剧精品。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流传开来,久演不衰,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歌剧《卡门》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生动真实反映了西班牙民俗风情以及悲剧性与喜剧性的完美结合。对于一部歌剧,起主导作用的是音乐。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该剧中的西班牙和吉普赛音乐元素,说明该剧在音乐上是如何展现民俗风情和加强戏剧性的。
一、 歌剧《卡门》的西班牙背景
《卡门》故事题材来源于法国著名文学家梅里美(1803~1870)的小说《卡门》。梅里美酷爱外语,掌握多种语言。《卡门》的基本情节是梅里美1830年游历西班牙时所听说的一个西班牙女人的亲身经历。歌剧基本保留了小说原作的情节,把这个浪漫爱情悲剧通过舞台展现给观众。
二、歌剧《卡门》中的西班牙和吉普赛音乐
(一)西班牙音乐和吉普赛音乐的联系
西班牙音乐和吉普赛音乐是紧密相连的。因为吉普赛民族是一个分布极广的民族,西班牙是它的分布地之一,这里的吉普赛音乐与其他地区的吉普赛音乐风格大体相似,但受到了当地音乐的影响,同时,安达卢西亚的音乐从来就没有脱离过吉普赛音乐的元素。
西班牙音乐表现出很强的多元文化特征。西班牙音乐中常见的弗里吉亚(Phrygian)调式来源于拜占庭音乐;其旋律的下行倾向和丰富的装饰音,以及主要的民族乐器——吉他,是受了阿拉伯音乐的影响。
(二)对歌剧《卡门》中西班牙及吉普赛风格音乐的分析
1.第三、第四幕间的间奏曲
最典型的西班牙风格音乐是第三、第四幕之间的间奏曲。此曲明显具有弗拉门戈音乐的特征。乐曲开头,乐队火热地演奏出一连串模仿吉他扫弦的和弦,其舞蹈节奏型可能来自弗拉门戈音乐中的方丹戈(fandango)或塞吉蒂亚(seguidilla)。紧接着,在西班牙民族乐器响板打出的舞蹈节奏下,由竖琴和弦乐拨奏奏出模仿吉他拨弦的伴奏音型,然后双簧管奏出西班牙-阿拉伯风格的旋律,与之相呼应的是由单簧管和短笛奏出的音型,这一音型基本呈现出一个“拱形”音阶的面貌,这种音型常出现在弗拉门戈吉他的音乐中。(谱例1)
这段音乐的调式采用了西班牙音乐中常见的弗里吉亚调式,其特点是使用以mi为第一级音的音阶,以根音为mi的大和弦作主和弦。弗里吉亚调式的音乐中常见的低声部的下行音阶(拉 嗦 发 咪)也出现在了这首间奏曲中(谱例2)。
为了更好地展现音乐的西班牙风格,比才在创作《卡门》时参考和借用了很多西班牙本国人创作的音乐。这首间奏曲的主旋律就是改编自西班牙曼努埃尔·加西亚的曲谱(文献[1])。
2.《哈巴涅拉》
第一幕中卡门独唱的咏叹调《哈巴涅拉》,是一首既富有西班牙特色又极具戏剧性的歌曲。“哈巴涅拉”是19 世纪上半叶在古巴兴起的一种舞曲,有趣的是,她的发源地并不是西班牙,而是由非洲黑人传入(文献[5]),但是它也是西班牙语文化的产物,其节奏型也常出现在西班牙音乐中。
在这首《哈巴涅拉》中,低音提琴奏出的弹性节奏型贯穿全曲。乐曲A段为d小调,卡门演唱的旋律主要由下行的半音阶构成,加上飘忽的三连音和上滑音的运用,听起来十分放荡不羁,挑逗性十足(谱例3)。
乐曲B段转成D大调,色彩开始变得明朗,从而使得人物个性更加自由洒脱。这种同名大小调的转换也是西班牙音乐中常见的手法。这首歌曲的旋律来自西班牙作曲家伊拉迪埃尔(Sebastian Yradier)的一首作品,比才加以了修改,使其听起来更加自由奔放,放荡不羁。这首充满个性的《哈巴涅拉》在卡门刚出场不久成功地展现出她热情奔放、轻佻、狡黠、流浪不定,且向往自由的鲜明个性。这也是许多吉普赛女郎所具备的个性特点。
3. 《吉普赛舞曲》
吉普赛风格的音乐在这部歌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第二幕开头的第一段音乐就是一首吉普赛风格的舞曲(谱例5)。竖琴和弦乐拨奏奏出的连续五度和声酷似吉他拨弦的音响。在舞曲的伴奏下,酒馆里的客人们跳起吉普赛的民间舞蹈。紧接着,卡门的歌声加入其中,其女友弗拉斯基塔(Frasquita)和梅塞黛丝(Mercedes)也不时地随声附和。相同的旋律被卡门反复演唱了三遍,情绪愈加高昂。整首歌曲的情绪就是一个巨大的渐快,这种处理手法与法国作曲家拉威尔(Maurice Ravel)所创作的西班牙舞曲《波莱罗》(Bolero)有异曲同工之处,而《波莱罗》整体上正是一个巨大的渐强。最终,随着三个吉普赛女郎的一声呐喊,音乐的演奏达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这段音乐的效果极佳,其逐渐高涨,最终达到极限的热情总是能让听者得到心理和生理双方面的震撼。如此热情洋溢的音乐除了西班牙,又能到哪里去找呢?而如此富有激情的音乐,除了用来体现吉普赛的女郎们,又还能是谁呢?
在《卡门》中这些吉普赛风格的音乐的创作中,比才抓住了吉普赛音乐的一些重要特征。在上例中,吉普赛音乐旋律丰富、热情奔放、色彩绚丽的特征被比才表现得淋漓尽致。音乐中的这些特点正体现了卡门所属的吉普赛民族的特点——热情奔放、酷爱自由。
4.“宿命”动机
剧《卡门》中民族音乐语言的运用不仅是为了表现地方色彩的,更重要的是为了营造戏剧性和突出作品主题,这就是这部歌剧中音乐的优秀之处。“宿命”动机是吉普赛音乐风格在这部歌剧中最大规模的运用,对推动剧情发展,暗示悲剧主题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宿命”动机在剧中的第一次次出现是在序曲中。序曲一开始首先奏出的是热情欢快的《斗牛士进行》曲,这种轻松愉快的节日气氛占了整个序曲的大半部分,随后,“宿命”主题突然出现了(谱例8)。它在弦乐的陪衬下,于中音区奏出,使序曲的情绪一下子转为紧张、不安和哀伤,预示了全剧的悲剧结局。 “宿命”动机在全剧中出现了许多从,使得悲剧性的暗示一直贯穿始终,统领全剧,尽管有喜剧元素的存在,但最终,悲剧元素依旧主宰了整个故事。在第四幕中,随着“宿命”动机声嘶力竭地演奏,“死亡”——这一不可抵抗的宿命终于到来了。
“宿命”动机包含有增二度音程(谱例8中的#C与bB),带有浓厚的吉普赛色彩。可以说,作为一个关于吉普赛人的故事是歌剧《卡门》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下行的吉普赛音阶是一个自然的哭腔,用其作为全剧的主导动机起到了营造地方色彩和突出作品主题的双重作用。然而,这种情况也并非是一个巧合,因为吉普赛民族是一个天生就充满着悲伤的民族,他们祖祖辈辈过着流亡的生活,穷困潦倒,被其他民族所排斥,他们的音乐中的哀伤的情绪就是对他们的生活的写照;同时,吉普赛民族又是一个非常热爱自由的民族,与大自然为伍,其中不乏卡门这样“如果失去自由,宁愿一死了之”的人。因此,只有在吉普赛民族的背景下,才能完美地塑造出“卡门”这样一个形象,才能创造出“不属于地理,不属于历史,更不属于社会”的“人类的赤裸裸的激情冲突”(文献[1])。这也是歌剧《卡门》的一个奇迹。
三、歌剧《卡门》中西班牙风格与法国风格的结合
歌剧《卡门》虽然讲述的是西班牙的故事且大量运用西班牙音乐元素,但它却不是一部西班牙式的歌剧,而是一部典型的法国喜歌剧。《卡门》的喜歌剧特点主要体现在:音乐形式主要是分节歌和浪漫曲,大量使用说白,穿插舞蹈场面,表现民俗题材,虽然整体是一部悲剧,但其中多处体还是现出法国式的幽默。西班牙和吉普赛风格的音乐占了全剧音乐的一部分。但事实上,比才在《卡门》中也运用了大量的法国民族风格的音乐。例如第一、二幕之间的间奏曲,即唐·何塞在第二幕中所哼唱的《阿尔卡拉龙骑兵》,还有第二、三幕之间的间奏曲,都是具有浓厚法国乡间风情的音乐。剧中最具“西班牙精神”的形象——斗牛士埃斯卡米利奥所唱的《斗牛士之歌》其实也是比才改编自法国民歌。其他的一些音乐,如《斗牛士进行曲》、走私者五重唱、“卜卦”三重唱等的风格也都是法国式的明快流畅。
尽管如此,歌剧《卡门》并没有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风格的杂糅而显得不伦不类。正相反,两国的音乐语言在这部歌剧中相得益彰。有人说,最好的西班牙音乐不是西班牙人写的,而是法国人和俄国人写的,这种说法有他的道理。在历史上,西班牙的吉普赛人由于不愿意屈从于天主教徒的生活方式,为了躲避天主教势力的压迫,逃到大山里,过着非常艰苦、凄惨的生活。后来,他们就用音乐和舞蹈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愤懑,一种充满了撕心裂肺的歌声和疯狂的跺脚的表演形式——弗拉门戈便因此而诞生了。弗拉门戈音乐是地地道道的西班牙音乐,但其中的痛苦情绪是外国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19世纪,几位法国的音乐大师从西班牙音乐中吸取灵感,创作出一批全新的“西班牙音乐”,既保留有西班牙式的激情与朴实,又融合了法国式的高雅與优美,《卡门》中的音乐就是这样;同时,歌剧《卡门》把吉普赛走私者也塑造得快乐而又自信,为作品增添了喜剧色彩。虽然《卡门》中也大量运用了法国风格音乐,但其中所流露出的热情却不能说没有受到西班牙音乐的影响,因而与故事的西班牙背景结合得也很好。可以说,在《卡门》中,西班牙音乐和法国音乐结成了完美婚姻,这种结合比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风格、欧洲古调式与现代和声手法的结合更加自然而有活力。
四、结语
歌剧《卡门》虽然完全由法国人创作,用法语演唱,但其中处处为我们真实地展现了西班牙的风土民情。这要得益于故事原作梅里美对西班牙的深刻观察,以及作曲家比才对西班牙音乐的潜心研究。正如尼采所说:“一个如此充满激情又如此迷人的灵魂!我看值得为这个作品而到西班牙去作一次旅行,一部极具南方风情的作品。”
参考文献
[1]Jean Roy.阎雪梅译.比才画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蓝梦.梅里美.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3]张玉榛,雷达.欧洲民间音乐.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钱苑.林华.歌剧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