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和积累,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广东省的企业在海外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拓展了生存空间,推动了产业优化升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形成了对外开放程度高、外向型经济比重大的格局,被喻为全国外经贸领域的排头兵。
那么,30年过去了,国际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的外向型经济遇到了什么问题?
“十一五”以来,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崭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壁垒不断翻新。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企业发展空间、缓解资源瓶颈制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广东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积聚未来竞争优势的必然途径和有效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主导的当今世界格局下,“走出去”战略不仅是对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实施海外投资战略的深刻总结与发展,而且是应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高度前瞻与规划。近20年来,广东省海外投资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呈现强劲发展态势,但总体上还处在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的起步阶段,跨国经营也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环境条件尚未完全具备。这与广东省在全国外经贸领域的排头兵地位与作用不相符合。因此,从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分析,有必要把广东企业“走出去”战略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做好迎接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的理论与政策准备。
中共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室务会议成员、副厅职巡视员陈文学认为,广东许多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存在一些问题。 广东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企业必须扎实练好过硬内功,切实从战略、管理、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那么,广东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
第一,是因为出口太多了,带来了贸易摩擦。陈文学指出,目前,广东轻工、家电、陶瓷、家具等传统产业的规模已十分庞大,产能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国外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设限层出不穷,贸易摩擦加剧,频频遭遇国外反倾销指控和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是:我国正在由某一方面的过剩向全面过剩演变。由于产能过剩,内需不旺,中国产品被迫出口,又导致了大量的贸易摩擦,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的风险,将有成千上万工业企业面临生存的危机。为了解决贸易摩擦,需要把国内的生产或者一部分产业转移出去,比如在在海外直接投资建厂,这样既可以为当地解决就业和税收的问题,也可以起到避免贸易摩擦的作用。
第二,为了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获取境外自然资源和先进技术资源,甚至是海外市场资源,弥补劣势,培育自身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广东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矿产资源越来越缺。对此,陈文学表示,通过对国外资源开发的投资,从国外获得稳定可靠的资源供给来源,可以支持境内对相关资源的需求。同时也可在国外完成对资源的初级产品加工,形成更大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从海外获取效益。而不具技术优势的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或者通过并购等方式,均可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市场的获取也是企业“走出去”的原因之一。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华为是广东企业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企业“走出去”的比较成功的一个典范。华为是靠技术“走出去”的,先走中低端路线,比如华为在印度设厂,拿到当地的订单,利用印度的软件人才资源进行一些研发和生产,从而获取了当地的市场,然后再逐步进军发达国家的市场。
第三,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促使广东企业“走出去”。对于中小型的加工贸易企业来说,人民币的升值使他们的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因为这些企业是靠价格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民币升值虽然给部分出口产品的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但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少机遇。人民币升值,进口产品的成本降低,企业可以借此机遇,扩大关键设备、先进技术和重要资源能源产品的进口,推动产品换代,增强国际竞争力。陈文学就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总体呈升势,实际有利于降低对外投资成本。对实施加快“走出去”战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机遇。企业通过加大对外投资,带动产品生产和在外营销,可以提升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进而推动“广东品牌走出去”。所以说,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让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锐减,影响到出口企业的盈利水平,反过来又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到海外直接投资,间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第四,成本的优势在逐渐地减少。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珠三角地区已基本达到产业链的饱和状态,土地资源更是稀缺,生活成本、教育成本等也相对较高。而相对昂贵的生活费和相对较低的收入已很难再吸引大批的内地工人,以至于近年来工厂出现产业工人缺乏而导致开工不足的情况。与此同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升值以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又将企业的成本拉得更高。由于国内的劳动力成本提升,将一些低端的产品生产转移出去,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第五,自主品牌的缺失。众所周知,品牌之争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一个企业要真正走到国外去,首先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自己品牌的地位,比如韩国的三星集团。陈文学指出,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上,广东企业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是成本优势和产品优势,然而最差的就是品牌优势,自己的国际品牌太少了。品牌的缺失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沦为低档产品的代名词,使广东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海外知识产权的挑战,遭遇着越来越多的倾销指控和调查。因此,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改变在国际市场中“高质低价”的局面,实现企业的更高层次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关键就是要创建全球性知名品牌,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品牌“走出去”的跨越。我们再次提出“广东品牌走出去”,正是顺应 “走出去”战略的客观需要,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当然,企业绝不能为“走出去”而“走出去”,“走出去”不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和配置产业发展资源,从而做大做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还必须认真思考自身是否已具备“走出去”的条件。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成功地“走出去”,比如在国内市场尚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企业,是很少能够成功“走出去”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那么,目前广东有哪些行业相对容易“走出去”呢?对这个问题,陈文学的看法是:
第一,供给长线的行业。也就是产能过剩比较明显的行业,应该拓展生产的国际空间,方能进一步获得发展机会,同时也可以减少国内的恶性竞争。
第二,资源短缺的行业。从目前的现实来看,政府对在海外投资资源开发类是相当鼓励的,比如矿山、石油等。
第三,技术需求大的行业。这种“走出去”可以在海外就地吸引当地人才加盟,部分克服国内相关技术人员可能短缺的情况。
第四,服务业。比如,对外推广中国教育和文化。还可鼓励广东企业在世界各地设立外包中心承接外包服务。当然,我们还要开辟更多的服务领域的“走出去”项目。
“走出去”,不是为了离开;“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引进来”。广东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明天将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那么,30年过去了,国际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的外向型经济遇到了什么问题?
“十一五”以来,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崭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壁垒不断翻新。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企业发展空间、缓解资源瓶颈制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广东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积聚未来竞争优势的必然途径和有效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主导的当今世界格局下,“走出去”战略不仅是对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实施海外投资战略的深刻总结与发展,而且是应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高度前瞻与规划。近20年来,广东省海外投资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呈现强劲发展态势,但总体上还处在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的起步阶段,跨国经营也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环境条件尚未完全具备。这与广东省在全国外经贸领域的排头兵地位与作用不相符合。因此,从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分析,有必要把广东企业“走出去”战略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做好迎接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的理论与政策准备。
中共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室务会议成员、副厅职巡视员陈文学认为,广东许多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存在一些问题。 广东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企业必须扎实练好过硬内功,切实从战略、管理、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那么,广东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
第一,是因为出口太多了,带来了贸易摩擦。陈文学指出,目前,广东轻工、家电、陶瓷、家具等传统产业的规模已十分庞大,产能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国外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设限层出不穷,贸易摩擦加剧,频频遭遇国外反倾销指控和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是:我国正在由某一方面的过剩向全面过剩演变。由于产能过剩,内需不旺,中国产品被迫出口,又导致了大量的贸易摩擦,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的风险,将有成千上万工业企业面临生存的危机。为了解决贸易摩擦,需要把国内的生产或者一部分产业转移出去,比如在在海外直接投资建厂,这样既可以为当地解决就业和税收的问题,也可以起到避免贸易摩擦的作用。
第二,为了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获取境外自然资源和先进技术资源,甚至是海外市场资源,弥补劣势,培育自身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广东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矿产资源越来越缺。对此,陈文学表示,通过对国外资源开发的投资,从国外获得稳定可靠的资源供给来源,可以支持境内对相关资源的需求。同时也可在国外完成对资源的初级产品加工,形成更大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从海外获取效益。而不具技术优势的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或者通过并购等方式,均可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市场的获取也是企业“走出去”的原因之一。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华为是广东企业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企业“走出去”的比较成功的一个典范。华为是靠技术“走出去”的,先走中低端路线,比如华为在印度设厂,拿到当地的订单,利用印度的软件人才资源进行一些研发和生产,从而获取了当地的市场,然后再逐步进军发达国家的市场。
第三,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促使广东企业“走出去”。对于中小型的加工贸易企业来说,人民币的升值使他们的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因为这些企业是靠价格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民币升值虽然给部分出口产品的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但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少机遇。人民币升值,进口产品的成本降低,企业可以借此机遇,扩大关键设备、先进技术和重要资源能源产品的进口,推动产品换代,增强国际竞争力。陈文学就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总体呈升势,实际有利于降低对外投资成本。对实施加快“走出去”战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机遇。企业通过加大对外投资,带动产品生产和在外营销,可以提升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进而推动“广东品牌走出去”。所以说,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让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锐减,影响到出口企业的盈利水平,反过来又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到海外直接投资,间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第四,成本的优势在逐渐地减少。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珠三角地区已基本达到产业链的饱和状态,土地资源更是稀缺,生活成本、教育成本等也相对较高。而相对昂贵的生活费和相对较低的收入已很难再吸引大批的内地工人,以至于近年来工厂出现产业工人缺乏而导致开工不足的情况。与此同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升值以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又将企业的成本拉得更高。由于国内的劳动力成本提升,将一些低端的产品生产转移出去,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第五,自主品牌的缺失。众所周知,品牌之争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一个企业要真正走到国外去,首先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自己品牌的地位,比如韩国的三星集团。陈文学指出,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上,广东企业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是成本优势和产品优势,然而最差的就是品牌优势,自己的国际品牌太少了。品牌的缺失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沦为低档产品的代名词,使广东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海外知识产权的挑战,遭遇着越来越多的倾销指控和调查。因此,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改变在国际市场中“高质低价”的局面,实现企业的更高层次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关键就是要创建全球性知名品牌,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品牌“走出去”的跨越。我们再次提出“广东品牌走出去”,正是顺应 “走出去”战略的客观需要,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当然,企业绝不能为“走出去”而“走出去”,“走出去”不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和配置产业发展资源,从而做大做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还必须认真思考自身是否已具备“走出去”的条件。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成功地“走出去”,比如在国内市场尚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企业,是很少能够成功“走出去”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那么,目前广东有哪些行业相对容易“走出去”呢?对这个问题,陈文学的看法是:
第一,供给长线的行业。也就是产能过剩比较明显的行业,应该拓展生产的国际空间,方能进一步获得发展机会,同时也可以减少国内的恶性竞争。
第二,资源短缺的行业。从目前的现实来看,政府对在海外投资资源开发类是相当鼓励的,比如矿山、石油等。
第三,技术需求大的行业。这种“走出去”可以在海外就地吸引当地人才加盟,部分克服国内相关技术人员可能短缺的情况。
第四,服务业。比如,对外推广中国教育和文化。还可鼓励广东企业在世界各地设立外包中心承接外包服务。当然,我们还要开辟更多的服务领域的“走出去”项目。
“走出去”,不是为了离开;“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引进来”。广东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明天将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