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性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科学家对此话题都一直争论不休。过去20年来,科学家发现了大量的证据证实,同性恋并不是个人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而是由人体的一部分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但是,回顾过去的研究,“同性恋基因”仍然让人难以捉摸。
“同性恋基因”有争议
1993年,遗传学家迪恩·哈默尔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同性恋基因”的研究工作。他们发现,与同性恋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中一段名为“Xq28”的特异序列上。这个发现曾一度引发世界的研究热潮,但是,让人失望的是,其他研究团队无法通过实验获得相同的结果,甚至将样本扩大到迪恩样本的10倍都不曾发现该基因。
此外,双胞胎的对比研究表明,基因序列并不能全面解释“同性恋基因”。例如,一个同性恋的同卵双胞胎,尽管与那个同性恋者拥有相同的基因,但也只有20%到50%的机率成为同性恋。因此,从数据角度分析,这个研究发现遭受了很多质疑。
化学修饰的新观点
基因遗传学对同性恋影响所遭受的质疑,使科学家转变了研究方向,他们猜测,会不会是基因受到了什么影响才会出现这种结果的。表观遗传学正是该研究的突破口。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在未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可遗传变化,应该可以作为传统基因学的补充来研究“同性恋基因”。
在表观遗传学中,染色体在不改变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利用化学修饰来影响基因,从而打开或关闭基因的活性。其中,最主要的化学修饰就是甲基化,即对某些蛋白质或核酸等进行化学修饰形成甲基化产物,在该研究背景下则指甲基被添加到特定的DNA区域,形成一种“表观遗传学标记”。过去的研究表明,这样的“表观遗传学标记”虽然可以保存一辈子,但是无法传递给下一代,大多数在受精卵和精子产生的时候会被抹去,所以胎儿就像人们常说的是“一张白纸”一般,洁白无瑕。
然而,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一些标记是可以传递给下一代的。2012年,进化遗传学家莱斯在研究“同性恋基因”时发现,当父母将未被抹去的“表观遗传学标记”遗传给子女,可能会导致同性恋。究其原因,莱斯认为,遗传标记影响了子宫内胎儿的睾丸激素敏感性,可能会导致女婴大脑“男性化”和男婴大脑“女性化”,从而产生同性吸引力。
实验证实新观点
受莱斯研究的影响,美国维兰实验室的研究团队研究了47对男性同卵双胞胎(其中37对兄弟中均是1人为同性恋,其余10对则两人都是同性恋)基因中的14万个位点的甲基化情况。该研究团队专门设计了机器学习算法,经过反复验证,成功找到了基因组中5个与性取向联系紧密的甲基化区域。
为了测试这5个甲基化区域的重要性,研究团队将单一同性恋的双胞胎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是观察特殊的甲基化区域与性取向之间的关系;另外一组则利用前一组的结果来预测第二组的性取向,结果表明,这种预测的准确率能够达到70%左右。也就是说,人类真的可能天生就存在着导致同性恋的基因条件。
由于这类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样本性仍然不够,所以到目前为止,同卵双胞胎的甲基化模式还并不是很清楚。一种可能就是如莱斯所说,父母的甲基化标记在双胞胎的一个胎儿中的基因中被抹除了,仅遗传给了另一个。而另一种可能性则如维兰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所说,甲基化也有可能是由胎儿在妊娠期间所处的环境发生微妙变化导致的,例如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差别和每个胎儿接收血液量的差异。
维兰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表示,子宫内的微妙环境变化反应了“化学修饰的发生位点”,对性取向的研究十分重要。只要有更多的实验来验证,我们就能弄清楚同性恋的生物学根源了。
“同性恋基因”有争议
1993年,遗传学家迪恩·哈默尔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同性恋基因”的研究工作。他们发现,与同性恋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中一段名为“Xq28”的特异序列上。这个发现曾一度引发世界的研究热潮,但是,让人失望的是,其他研究团队无法通过实验获得相同的结果,甚至将样本扩大到迪恩样本的10倍都不曾发现该基因。
此外,双胞胎的对比研究表明,基因序列并不能全面解释“同性恋基因”。例如,一个同性恋的同卵双胞胎,尽管与那个同性恋者拥有相同的基因,但也只有20%到50%的机率成为同性恋。因此,从数据角度分析,这个研究发现遭受了很多质疑。
化学修饰的新观点
基因遗传学对同性恋影响所遭受的质疑,使科学家转变了研究方向,他们猜测,会不会是基因受到了什么影响才会出现这种结果的。表观遗传学正是该研究的突破口。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在未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可遗传变化,应该可以作为传统基因学的补充来研究“同性恋基因”。
在表观遗传学中,染色体在不改变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利用化学修饰来影响基因,从而打开或关闭基因的活性。其中,最主要的化学修饰就是甲基化,即对某些蛋白质或核酸等进行化学修饰形成甲基化产物,在该研究背景下则指甲基被添加到特定的DNA区域,形成一种“表观遗传学标记”。过去的研究表明,这样的“表观遗传学标记”虽然可以保存一辈子,但是无法传递给下一代,大多数在受精卵和精子产生的时候会被抹去,所以胎儿就像人们常说的是“一张白纸”一般,洁白无瑕。
然而,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一些标记是可以传递给下一代的。2012年,进化遗传学家莱斯在研究“同性恋基因”时发现,当父母将未被抹去的“表观遗传学标记”遗传给子女,可能会导致同性恋。究其原因,莱斯认为,遗传标记影响了子宫内胎儿的睾丸激素敏感性,可能会导致女婴大脑“男性化”和男婴大脑“女性化”,从而产生同性吸引力。
实验证实新观点
受莱斯研究的影响,美国维兰实验室的研究团队研究了47对男性同卵双胞胎(其中37对兄弟中均是1人为同性恋,其余10对则两人都是同性恋)基因中的14万个位点的甲基化情况。该研究团队专门设计了机器学习算法,经过反复验证,成功找到了基因组中5个与性取向联系紧密的甲基化区域。
为了测试这5个甲基化区域的重要性,研究团队将单一同性恋的双胞胎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是观察特殊的甲基化区域与性取向之间的关系;另外一组则利用前一组的结果来预测第二组的性取向,结果表明,这种预测的准确率能够达到70%左右。也就是说,人类真的可能天生就存在着导致同性恋的基因条件。
由于这类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样本性仍然不够,所以到目前为止,同卵双胞胎的甲基化模式还并不是很清楚。一种可能就是如莱斯所说,父母的甲基化标记在双胞胎的一个胎儿中的基因中被抹除了,仅遗传给了另一个。而另一种可能性则如维兰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所说,甲基化也有可能是由胎儿在妊娠期间所处的环境发生微妙变化导致的,例如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差别和每个胎儿接收血液量的差异。
维兰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表示,子宫内的微妙环境变化反应了“化学修饰的发生位点”,对性取向的研究十分重要。只要有更多的实验来验证,我们就能弄清楚同性恋的生物学根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