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导入型;联系型;兴趣型;实践型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1(A)—0038—01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经济、哲学、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问题精心设计则是实现政治教学三维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课前导入型问题的设计
课前提问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对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一种检测,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个是对学生将要学习的新课起导入作用。教师将问题精心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自然过渡到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有没有一个将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办法?”当学生回答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及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后,从而引导学生回答出第三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样既检测了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又自然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二、课堂中联系型问题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许多新知识都与学生的旧知识相联系,教师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设计问题,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把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公司”这一课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在学公司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企业?”学生回答:“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我进一步提问:“什么是企业法人?”学生回答:“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就是企业法人。”我继续提问:“公司也是一种企业法人,它与企业、企业法人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公司是众多企业形式中的一种,公司的特征是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的。”这样提问使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也进一步理解了新知识。
三、课堂中兴趣型问题的设计
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将实际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材料引入课堂,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可以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影视作品、漫画、小说等内容恰当地应用在课堂上,通过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进一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提高自身觉悟。
例如,在讲“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时候,正值中央一套黄金时间热播电视剧《乡村爱情》,学生们都非常爱看。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你说出《乡村爱情》中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有哪些?”学生们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发言,有的说:“个体经济有谢大脚的商店,王老七的豆腐房,私营经济有刘一水的养殖场……”还有同学说:“王老七的豆腐房前期是个体经济,后期是私营经济。”然后我进一步提问:“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得出结论:“雇佣劳动是它们的区别。”这样教学效果特别好。
四、课堂中实践型问题的设计
在政治教学中,许多政治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如果教师只讲知识点而忽视了其与实践的联系,不仅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好。如果教师能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并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揭示出来,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如在“财政”一课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请调查你家一年纯收入是多少?这些钱是怎样花的?”“今年如果让你当家,你打算怎样花这些钱?”学生以往对这些问题思考的很少,而通过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要做好第一问,学生就要调查家庭收入和支出,这样就能很好地理解“财政的收入和支出”的内容;回答了第二问,学生就可以理解“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的内容。不仅如此,学生通过了解家庭的收入支出情况,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从而能使学生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尊重父母,也培养了学生的理财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1(A)—0038—01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经济、哲学、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问题精心设计则是实现政治教学三维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课前导入型问题的设计
课前提问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对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一种检测,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个是对学生将要学习的新课起导入作用。教师将问题精心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自然过渡到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有没有一个将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办法?”当学生回答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及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后,从而引导学生回答出第三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样既检测了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又自然调动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二、课堂中联系型问题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许多新知识都与学生的旧知识相联系,教师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设计问题,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把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公司”这一课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在学公司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企业?”学生回答:“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我进一步提问:“什么是企业法人?”学生回答:“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就是企业法人。”我继续提问:“公司也是一种企业法人,它与企业、企业法人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公司是众多企业形式中的一种,公司的特征是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的。”这样提问使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也进一步理解了新知识。
三、课堂中兴趣型问题的设计
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将实际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材料引入课堂,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可以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影视作品、漫画、小说等内容恰当地应用在课堂上,通过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进一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提高自身觉悟。
例如,在讲“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时候,正值中央一套黄金时间热播电视剧《乡村爱情》,学生们都非常爱看。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你说出《乡村爱情》中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有哪些?”学生们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发言,有的说:“个体经济有谢大脚的商店,王老七的豆腐房,私营经济有刘一水的养殖场……”还有同学说:“王老七的豆腐房前期是个体经济,后期是私营经济。”然后我进一步提问:“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得出结论:“雇佣劳动是它们的区别。”这样教学效果特别好。
四、课堂中实践型问题的设计
在政治教学中,许多政治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如果教师只讲知识点而忽视了其与实践的联系,不仅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好。如果教师能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并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揭示出来,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如在“财政”一课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请调查你家一年纯收入是多少?这些钱是怎样花的?”“今年如果让你当家,你打算怎样花这些钱?”学生以往对这些问题思考的很少,而通过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要做好第一问,学生就要调查家庭收入和支出,这样就能很好地理解“财政的收入和支出”的内容;回答了第二问,学生就可以理解“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的内容。不仅如此,学生通过了解家庭的收入支出情况,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从而能使学生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尊重父母,也培养了学生的理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