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交替课程《压缩机、泵检修》理实一体化开发与实施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m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体化、三平台、两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工作实际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紧密的结合起来,实施教学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发与实施《压缩机、泵检修》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关键环节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为组织原则,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情境、组织教学过程和学习评价。
  【关键词】工学交替;《压缩机、泵检修》课程;理实一体化;开发与实施
  化工装备技术专业是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专业建设中,依据行业与企业需求、根据学院客观条件,我们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改革,形成了“一体化、三平台、两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体化”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三平台”指依据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对应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将学习过程设置为机械通用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三个学习平台;“两循环”是由“企业体验——学校学习——企业见习——再学校学习——顶岗实习”两个循环。《压缩机、泵检修》课程就是隶属于三平台之专业能力培养平台,是将传统的《化工机械结构原理》、《化工机械安装修理》、《专业技能训练》等理论、实训课程进行解构重构,结合职业岗位需求、整合职业标准,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构建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一、课程建设思路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行业需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必须要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此我们通过大量与细致的行业与企业调研工作,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研讨,确定了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主要面向江苏省化工生产和装备制造企业,以化工装备相关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从事现代化工装备制造、检修、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所需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初次就业岗位以一线生产制造、检验检修员工为主,2~3年后胜任制造工艺员、设备管理员、质量检验员、设计员等技术和管理岗位工作,再经过3~5年实践积累成为工程师、高级技师、部门经理、研发主管、售后服务主管等。从而提炼出本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核心能力为:(1)能够进行化工装备(含管路)的安装、调试、维护与检修、故障处理和现场管理;(2)能够编制典型化工装备零部件制造工艺、分析和处理制造现场出现的问题;(3)能够使用检测仪器、设备和工具对化工装备及其零部件进行无损检测、试压检漏、运行监测、故障分析及处理;(4)能够在化工生产现场和设备制造现场对化工装备进行技术服务管理;(5)能够对典型化工装备进行设计;(6)对化工装备制造、检修和维护的新工艺、新技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从而确定了图1所示的机械通用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培养三个学习平台的课程体系。
  从图1可看出《压缩机、泵检修》是隶属于专业方向核心能力平台,它是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思路,参照图2的课程流程,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组成课程开发建设小组,将课程开发与实训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相配合,进行课程的整体建设。选择典型设备、机械产品等适当的教学载体,设置工作场所、工具、工作组织方式,建立与企业工作相符合的学习情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即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反馈)中获得工作能力。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设置从易到难逐步提升的多个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总体分成“压缩机组装与检修”、“泵组装与检修”两大块(注:《单级离心泵检修》另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教学中突出“能力为目标、学生为主体”,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实际设备拆装及维护检修为工作任务,将工作实际与理论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能依据化工设备安装和检修操作规程实施对压缩机、泵的检修,能够使用常用的检测工具设备对常用压缩机、泵进行状态检测与性能判断,具备正确选择和使用化工设备安装和检修工具对常用压缩机、泵进行正确装配、调试的能力;能够通过维修常用仪器或根据故障现象,对压缩机、泵常见故障进行看、闻、摸、测,判断其故障产生的部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选择正确方法进行初步排除或实施检修。结合上岗实践,针对化工装备制造、维修、安装、管理等岗位深化专业学习,以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初步达到国家劳动技能标准化工设备检修中级工及技术员水平。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与人协作的能力,培养敬业精神、环保与安全意识,为将来从事机械设备维修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的结构
  根据确定的课程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通过工厂现场走访、一线技术人员访谈、课程开发组校企专家多次会议商讨,确定选择化工厂常见的CP47-WB型往复泵、80D-12×6多级离心泵、L-22/7型固定往复活塞压缩机和DA350-16型离心式空气压缩机四种类型设备为载体,内容安排上由易到难,训练学生的泵、压缩机检修能力,课程结构内容如表1所示。
  三、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保障措施
  (1)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有管理制度保障
  为保证“一体化、三平台、两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健全工学交替过程管理制度。
  在校外工厂、企业实施的课程教学任务,建立企业与学校共同督导的质量评价体系和工学交替过程的教学质量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定期向企业问卷调查,邀请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活动。根据校、企指导教师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通过学生信息员反馈及学生评教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学校、专业、教学、教师等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情况和工作体会,了解学生对专业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在学院实训室(中心)实施的课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课)技术人员按设备检修实际工作过程共同制定生产工艺和教学活动任务,并按岗位工作要求进行教学组织和实施。考核和评价以保证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组织。
  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保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运行的“学分银行”信息化管理软件,设立企业实践学分,创新激励学生工学结合的学分转换学籍管理制度。完善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标准及评价机制。
  (2)课程教学改革还须有恰当的组织形式保障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还须有恰当的组织形式保障,针对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工、学”一体教学,即“理论与实践”课程一体、“理论与实训”场所一体、“理论与实践”指导教师一体、“理论与实训”教材一体、考评方式一体。
  在教学内容时间安排上,包括有些在校内教学不易较好完成的课程内容,如现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则结合密切合作企业的检修周期,灵活调整教学进程和内容,在充分认识企业有其自身生产经营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密切合作企业实际,灵活调整教学进程。例如,以暑期中石化南化公司和扬子石化公司大修为契机,将秋季学期化工检修实训调至暑期在企业进行,在企业大修期间进入企业班组,在大检修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校内实训环节培养的基础上,再经过校外的扬子检维修公司、扬子检安公司等实训基地化工设备检修现场进行顶岗实习完成。
  在考核评价上,综合学生的平时表现、操作过程、期末考试进行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20%(包括学习态度、纪律、考勤、上课参与度、作业等)和期末课程考试占30%三部分组成;操作过程考核占50%(包括操作规范性、团队合作精神、最终设备安装与检修质量、操作过程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与改进等、平时表现、日记、报告),见表2。
  四、根据行业职业标准,与企业人员合作编写工学结合优质教材,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1)针对企业人员实践工作能力强,教学能力相对较弱,而学校老师教学能力强,实践工作能力较弱的特点,相互取长补短,引入实际工程案例、职业标准(如《化工维修钳工职业标准》)等,融入安全、人文、节能、绿色制造、检修理念和在线诊断等新技术,我们先后与江苏万力股份有限公司、扬子检维修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压缩机、泵检修》、《机械零件加工与零件图的识读绘制》等多门适合于工学结合课程要求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2)围绕专业核心课程,联合紧密合作企业,共建优质(核心)课程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包括一体化课程的学习项目、教案及企业案例、试题、课件以及工程实践录像、教学指导与学习评价指标、企业中短期培训项目、各级技能大赛培训与总结资料等。教学改革中逐步丰富学习项目;教案主要是收集、开发典型工作案例;试题主要包括课程试题、习题以及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试题;企业中短期培训项目主要包括培训(或讲座)教案、课件、实施过程总结以及学员调查反馈等;课程教学指导主要是教学大纲、教学指导文件、教学进程表等。例如,依托泵在线状态监测系统、故障诊断等设备,打造泵运行实时监控资源平台,通过视频终端将泵运行现场的图像、声音等感观信号传输给服务器,教师、学习者或管理者可通过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访问服务器查看实时运行情况,同时结合泵的流量、压力、振动速度、波形、频谱等进行分析和诊断,提供更自由的学习空间。
  综上所述,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职业实践为组织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一体化、三平台、两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和学习评价,是开发与设计“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关键。探索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最佳切合点,改变现有教材理论与实践脱节,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企业生产与教学要求不相符的现状,对指导当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41.
  [2]傅伟,袁强,王庭俊.学习领域课程《化工用泵检修与维护》开发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1(23):25-28.
  [3]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7):5-10.
  [4]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方案,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2012:80-96.
  作者简介
  杨英发(1963.12- ),男,湖南怀化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
其他文献
在保费增长乏力,保险业面临转型的背景下,打通“保险+养老”上下游服务产业链,布局健康养老产业,成为众多保险公司转型的突破口。阐述了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的现状、优势、
【摘要】锅炉运行压力的设计与控制是确保锅炉运行系统安全、高效、节能、降耗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延长锅炉本体及锅炉工艺和锅炉外网系统运行的使用周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锅炉工艺及锅炉外网系统运行的管理和操作水平,使之在运行管理上更加安全、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和更加经济,同时也能提高对锅炉工艺和外网整体系统运行压力的设计与控制的认识。  【关键词】安全;合理;节能;高效  大庆榆树林油田厂内锅炉房于
[摘要]在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中,管理人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制定适合园林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规划;控制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及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1]。”园林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是个全方位的管理,就是提高工程管理每个环节中的质量,进而达到在工程质量最优化同时工程利润最大化。总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稳步前进,国内电网工程项目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电网工程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决策者的关注,本文就从这一点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以为电网工程造价管理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网造价;存在问题;造价管理;对策    国民经济的稳固发展推动了电网造价工程体系的不断发展,也引起了各界对于该体系的广泛关注。  一、电网工程项目决策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相
初三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作为一名初三化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简单化学用语的书写和使用以及如何使用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真真将学生领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