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自我表达的可能性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kare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我的户口到了北京,那时候已经在北京漂了差不多9年,是一个所谓的“体制外”的人。你有一种漂泊感、无根感,你在这个城市就是一个过客,随时可能离开,随时也可能被清开。后来我有了所谓的户口,成为了一个所谓的北京人,但好像北漂不仅仅跟你的户口和编制有关,更重要的是跟你的认同感有关。比如是否有了北京户口你就是北京人了?你成为了北京人,你是否认为你就是这个地方的?你跟北京之间是否达成了你和故乡那样的某种非常和谐的自然契约,这涉及到心理认同的问题。
  我想只有国家对你的身份、对你的身份证明强调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的时候,你才会有这种所谓的漂泊感。
  我问了很多国外的朋友,很多人生活在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可能他不是天生的纽约人、巴黎人,但是他没有所谓的漂泊感。我在这个地方工作,烦了,卷一个铺盖就可以去另一个城市,不需要盖那么多的章。
  河南的一个朋友要生二胎,我说你真是幸福,可以生两个孩子。他说你真武断,生一个孩子多么困难,他一共盖了35个章。
  当然这也和我们所谓的传统文化有关。比如说,我们到这个地方不买房子,没有自己的窝,父母可能觉得你的生活不幸福,没有资格生活在北京。

  正是因为这样的焦虑,和对这种焦虑长时间的考量,我写了一些关于北京的小说。小说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外地来的,跟我一样,北京对我们有很大的诱惑,它对我们的精神具有某种吸引力,好像我们到这个地方以后就接近了某些东西。一旦你失望了,你就很难受。
  我们如何来考察一个城市?我的确写了很多关于城市的小说,但是你会发现,它们一直有一个乡村的小城镇的背景。我觉得在当下的生活,现代化进程急速发展的转型期,看待中国,哪怕看到北京、上海这样非常现代乃至后现代的城市,必须放在中国的背景下,这就是乡土背景。
  理解纽约你可以把纽约单独从美国拿出来考察,这是十分城市化的城市,它是一个标杆,而且是自足的,就盯着纽约看就能看到这个城市所有该有的东西。巴黎也是这样。因为它作为一个城市具备了充分的城市性。孤零零研究纽约就能研究透,就能把所有的真相和命运找出来。但是你用这个方法研究北京肯定不行。北京这个城市她是一个中国的缩影,有那么多乡村来的、那么多城镇来的、那么多外地来的人。看一个城市要看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有编制有户口的人,还要看没有编制没有户口这样的一些人。
  我们总是说一到过年北京差不多空了,因为那么多务工的提供给我们服务的人都回家了。我有一个朋友家里的孩子对他们的保姆特别依赖,那个保姆是一个农村人,过年保姆回家过年,孩子不干,一直苦恼。后来两口子没办法,坐飞机跑到保姆生活的城市,在他们的县城酒店租了房间,然后把保姆一家人接到酒店过年,否则他们这个年过不下去。你可以看到一个北京人的生活是多么地依赖外地人,北京这个城市多么地依赖中国其他地方。
  在当下写乡村也是这样,不能单独盯着乡村看,虽然乡村有这么多年漫长的乡土社会的传统,但是今天在城市化的冲击下,乡村也在变质,传统的乡村伦理结构、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已经产生巨大变化。所以考察乡村和考察城市一样,都需要以对方为背景,这是一个互为他者的关系。
  所以在我的小说里,整个所有人是走在从乡村到城市的半路上。我觉得中国人目前是这个状态,中国整个目前也是这样的状态,是走在半路上的状态。
  在《耶路撒冷》里面,我写了70年代离开故乡的一帮人。那时候故乡还是一个郊区,还有农民,跟土地有关系。当他们十几年以后回去,土地已经变成城市。这个故乡是跨越式大跃进的发展,它可以人为地给自己制造文化,比如小说里写的,虚构一个历史上完全不存在的人放在那儿,给这个人建一个纪念馆,找一帮学者,通过某种虚构的方式勾勒历史,给他杜撰一个生平,作为一种文化。这是畸形的现代化下才能出现的情况。
  有一次我跟梁鸿他们聊这一代人的乡愁,我说70年代人的乡愁跟50年代人60年代人的乡愁有所区别。一个50年代出生的人,比如说莫言,他们回到故乡依然能往那儿一蹲,抽根烟,聊聊天。他们回去有天然的认同感和亲和力。而我们回去以后,你会觉得身份特别的尴尬,过去很熟悉的人现在变得很陌生,变得很拘谨。
  记得宋之问的一句话:不敢看来人。你会觉得某种难为情,你会想,跨越这么漫长的时光,你怎样迅速弥合你们两个人身份和生活经验的不同所导致的隔膜。你想很快地恢复到过去那种非常亲密无间的关系,但是中间隔着那些东西,所以你会觉得很难受。你觉得不舒服,对方也觉得不舒服,彼此都把握不好这个分寸。最后也就是见面打个招呼,像逃跑一样。
  虽然我们讲了半天北漂,其实北漂只是小说里面人物的一个身份,小说重点其实是讨论在一代人内心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做了很多调查,跟很多朋友聊,我们现在的生活跟我们大学毕业时的生活差距在哪里?50年代、60年代的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们内心有一个理想主义,这个理想主义无论是体制、意识形态还是其他元素塑造的,不管怎么评价,但是得承认它是在那儿呢。而真正开始与国际接轨的是80后,他们跟传统有关系,但是这个关系其实很小,他们生来是一个国际化的人,成长的经历是充分与国际接轨的。我是70年代末的人,很多现在大家怀旧的比如动画片,我都没看过,变形金刚到现在我都没玩儿过。我喝牛奶是在工作以后,2000年以后,之前从来不喝牛奶。一个是没有牛奶喝,第二一直不习惯牛奶的味道。因为我们的生长环境,最终是农耕文明的肠胃。但是现在小孩生来就是肯德基、麦当劳。所以80年代或者90年代的人,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有另外一个取向,他们对某些东西的苛求,个体主义、自我主义的褒扬,导致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管那个想法、意志和理想好还是坏,但是他们有。   而我们是处于人生最疲于奔命的时候把理想忘了。我想知道我们这代人到底有没有这样的理想,我想还是有的,只是缺乏一个契机。
  我的小说采用专栏的形式,这个小说分奇数章,奇数章是完整的故事,偶数章是专栏。专栏是我想把这代人的思考都塞到小说里,但是如果要求太高,会变形。我对小说的标准就是要本色要自然、不刻意。写小说前三年我一直在做素材的积累,好几个版本,一直没有写,就是找不到一个结构,找不到把所有的想法塞到小说里的方式。
  后来在美国参加写作计划时,有一天晚上睡不着觉突然脑子一亮,我为什么要把这些想法都塞进故事?我可不可以单独列出来?后来就有了专栏这样的一个形式,作为它的偶数章。奇数章讲故事,偶数章写专栏。当时列了70后可能面临的几十个问题,从里面挑了我觉得最重要的10个问题,小说里面无法表达和表达不出来的东西。10个问题,10个专栏,基本把各种文学形式都操练了一遍。可能写小说的人都有这个毛病。
  在一个信息比较闭塞、缺少网络的时代,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历时性的,是一个线性的,某一件事情发生了。比如美国那边,响了一声枪,一点点影响,最后这个消息和它的结果传到中国以后,可能是若干时间以后,你能看到一个事件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这个影响叙述的时候是线性的,有开头、发展、结局。但是现在美国那边一声枪响,这边两秒钟后就“听见”了,这个带来的问题是,整个世界好像由历时的变成共时的。所以这个小说里,我想着能否把这种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关系处理好,就好像把所有的故事摊开在你的书桌上,使用的是对称的结构,一个故事讲一半再讲下面一个,就是为了把共时性的特点再突出一遍。
  文学到底是什么?我儿子两岁的时候一直喜欢看光头强,后来我不给他看了,原因是有一次,我一个朋友过来,我跟我儿子说,快,叫叔叔,他就是不叫,怎么说都不叫。我觉得很奇怪,我朋友走了以后问他为什么不叫,他说,他是光头强。光头强是一个坏蛋,砍伐森林。因为我那个朋友有一个小胡子,长得很像光头强,我儿子就认为长小胡子的都是光头强。后来我说不要再给他看这个了。现在我们想象红楼梦,一想贾宝玉就想到欧阳奋强,一想林黛玉就想到陈晓旭。但是如果你要看到红楼梦的文字,那个贾宝玉有很多样,很多种,那个林黛玉也有很多样,很多种。我觉得文学的意义就在于它不会把你的想法和想象力给固定住,它有一个多样性,有丰富性,它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单一化,狭隘化,固定化。
  (感谢腾讯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单向空间,发言稿有删节,未经演讲者审阅)
其他文献
满屏“暖男”字样时,我忍不住问度娘:暖男究竟长啥样?图片搜索结果令人惊诧,不是都教授款的花样小生,就是小四样的娘炮。这怎么都不足以代表熟女群体的梦中情人吧?!  于我,至今想起仍有暖意的男人,是黎明。  我不太敢公开宣称此事,因为实在太外貌协会、太花瓶、太没内涵了。不如说梁朝伟或者周润发来得深邃又有品。黎明的歌和人一样,连笑都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就会走形。所以他总是既矜持又呆滞地保持着近乎平面的帅
繁华的巴黎第八区,沿香榭丽舍大道东南行,穿过大皇宫前绿茵,拐入一条雅致小街,街道名称取自16世纪法国著名雕塑家让·古戎,他同时也是卢浮宫建造者之一。  巴黎雅顾影楼(Studio Harcourt)就位于这条街上一座19世纪建筑内,因为给无数国际名流拍摄肖像,这家“百年老店”成了时间廊里的光线雕刻师。  “法国是摄影和电影发源地,雅顾影楼1934年诞生于巴黎,名字取自其创始人、摄影师柯兹特·雅顾(
图/本刊记者 梁辰  中关村的新创业者听到“段刘文”的名字,往往会倒吸一口气,“段刘文啊……”因为他的父亲是被誉为“中关村之父”的四通集团董事长段永基,在中国企业界,像一个传说般的存在。  一口京腔十足的普通话,时不时地“补刀”吐个笑点,1米86的高大身板,顶着一头与80后极不相符的花白头发。面对镜头,段刘文显得有些拘谨,时不时交叉揉搓着双手。  “下行成本是可控的”、“风险是可控的。”这都是他的
当本期杂志到达你手中时,《南方人物周刊》 正好创办十周年。  作为中国第一份以人物报道为特色的新闻杂志,十年来,本刊报道了数以千计的中国人物,他们涵盖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各个领域。本期特刊以“十年影像志”为回顾主题,人物就从其中产生。  不要相比于历史长河,放在高潮迭起的当代中国这一特定框架下,十年,又算得了什么。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当代史,也许称得上除一战、二战以外,人
两代人的读书体会  陈丹青:媒体常要我荐书,我很作难。我读书太少。近年看老男人读的书:吴法宪、邱会作、吴国桢几位的回忆录。最近天天读台湾旅美散文家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三联出版),好看极了,生怕读完。我不认为这是政治书、历史书:我着迷的是细节——你爱读什么书?  蒋方舟:吴法宪、邱会作回忆录我也都读了,读时对其中的逻辑和人物关系特别清楚,看到细节也觉得可乐,比如邱会作讲他自己当供给部长(注:邱会作曾
2013年2月,尽管没有成功的前例,美国网络公司Netflix还是用《纸牌屋》做出了一次冒险——摒弃电视广告的营销模式,选择在网络上连播13集,最终以爆棚的浏览量和狂赞的评论声带来了电视业的重塑革命:今后,我们是否会乐于选择这种剧集观摩方式,在线视频是否要彻底摧毁电视?  而这个问题等不到《纸牌屋》第二季来回答了,Netflix 4月就快马加鞭地送上了下一部网络剧:由《人皮客栈》导演伊莱·罗斯执导
2010年,陈坤决定做“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动,关于这个项目,有这样一段介绍:心灵建设类的公益项目,旨在号召人们通过最本能的行走,在行走中安静下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获取正面的内心能量,并将正能量传播给他人。希望用最简单和本能的方式,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理念,从而净化心灵。  做这个项目时,陈坤身边的大部人都不同意。“他们觉得太抽象了。”太抽象的东西,在一个希望马上看到结果的时代,听起来
5月15日,尼日利亚博尔努,一名事发时逃出学校的学生从博科圣地发布的绑架视频中辨认自己的同学  5月16日,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位于喀麦隆的宿营地遇袭。在混战中,1名中国工人受重伤,另有10人失踪。许多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士认为,发动袭击的是尼日利亚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恐怖组织——博科圣地(Boko Haram)。  4月14日,就是该组织在尼日利亚绑架了223名女生。随后,这些女生被传遭到虐待、
宮崎骏正是被卡里马巴德的风光启发,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风之谷》  货车、客车、私家车组成的车队,在两辆警车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在巴基斯坦北部荒寂的山谷中缓慢前进。贴着中巴国旗贴纸的“国际”大巴载着我,从伊斯兰堡出发,哼哧哼哧了三十多个小时,于夜色中抵达了卡里马巴德。  第二天一大早,出奇的安静将窗外的鸟鸣衬托得愈加清脆。一位路过此地的旅人曾说,“早晨的宁静让人无法忘怀,4点半之后如果你还赖在床上,就
TFBOYS  TFBOYS的蹿红其实不难理解。他们身上有太多的似曾相识,从出道方式到出名的迅捷,让人想到了杰尼斯、小虎队、超女快男、韩国娱乐公司,经纪公司宣传策略中着力强调3个小男孩兼顾学业与演艺事业,又让人想到当年小虎队中最受欢迎的除了吴奇隆的帅,就是苏有朋的台大录取通知书,德艺双馨的形象塑造也要从小抓起。也可能因为这几个男孩还没到塑造叛逆的年纪,又或者几个以叛逆形象出道的演艺界前辈,如陈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