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读过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一日长于百年》。小说中虚构了一个故事:空间站上两名宇航员遇到了外星人,并接受邀请去访问外星人的星球一一林海星去了。他们发回的信息表明林海星上的文明显然高于地球。并且那里的人想访问地球。没想到这可吓坏了美苏两个大国的领导人。于是他们决定实施“箍”计划:用火箭封锁地球,不让外星人来访。
这个故事可以解读出许多意义,但我感兴趣的是两个大国对外星人坚决拒绝的态度。这与当年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对待西方人的态度大相径庭。
库克船长的航海日记详细描写了他们在北美洲的西海岸即今天温哥华一带登陆后,受到当地印第安人的礼遇和欢迎。
但也有例外,西班牙人在墨西哥湾和秘鲁高原遭到了顽强的抵抗。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北美洲(现今加拿大和美国那一带)的印第安人,只有部落,没有国家;而墨西哥湾和秘鲁高原一带的原住民已经有了自己的国家——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
只有部落没有国家的北美印第安人,当然也没有国界和主权的概念,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国家意识”。
在美国有一位女英雄——萨卡加薇亚,她是一位17岁的印第安女性,与丈夫一起参加了1805年刘易斯、克拉克领导的横穿北美大陆的探险之旅。那次探险对美国而言,意义不亚于哥伦布登陆美洲,那是美国征服西部的序曲。萨卡加薇亚在那次远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不仅是远征队与沿途原住民之间的翻译,而且她的身份缓和了印第安部落对远征队的敌意,如果没有她,难以想象远征队会成功。
这位杰出女性的故事感动了所有的人,连印第安人也把她当作自己民族的英雄。但是仔细想想,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北美的印第安人没有“国家意识”的基础上的,否则,萨卡加薇亚也就很难是英雄了,因为她帮助侵略者占领了自己的国土。
记得我读写她的书时,被她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暴风雨中,船在激流中颠簸摇晃,就要倾覆,船上的男人们惊慌失措,她却镇定自若地将掉到水中的重要物品一件件地捞起;途中她生下一个孩子,她是抱着孩子走完了几千公里危险丛生的旅程。当远征队弹尽粮绝时,她去采集野菜和浆果。尤为感人的是,一次远征队与一个印第安人的部落相遇,充当翻译的萨卡加薇亚突然跳了起来,冲过去抱住那位年轻的印第安酋长放声大哭。原来那是她失散了十几年的哥哥,她很小的时候就被敌对的部落抢走了,现在万没想到她竟与失散的亲人和部落重逢了。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她竟没有留下,而是选择了与远征队继续前行,踏上了那吉凶未卜的漫漫征程。
由萨卡加薇亚我想到了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女性——蔡文姬。为什么战乱被掠,嫁给匈奴左贤王并生下两个儿子的蔡文姬,在汉丞相曹操派来的使者面前,最后选择的是放弃夫君幼子,回归故里?
蔡文姬与萨卡加薇亚的选择如此不同,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个有国家意识,一个则没有。从蔡文姬的故事,你可以看到“国家意识”的惊人力量,它竟能战胜女人的天性——母爱,从萨卡加薇亚的故事你又可以看到没有“国家意识”的悲哀,一个女性把自己的全部美德贡献给了对自己祖先土地的征服和占领者。你也可以想象当“国家意识”贯注到全副武装的男人头脑中的时候,又会产生怎样的力量。有人把英、法、美等国对北美洲的征服,归结为技术的原因,比如印第安人没有铁器、战马等,其实就是把北美的印第安人像欧洲人一样武装起来,他们还是会失败,因为他们没有国家意识。
与此相反的是,登陆美洲的西方人,法国人、英国人、西班牙人等却有着极强的国家和民族意识。他们每到一地,都会插上国旗,宣布占领。
他们知道在这样占领的土地上形成的国家,国家意识并不牢靠,尤其是对后来从世界各国涌来的移民更需要培养新的国家意识。
加拿大就是这样做的。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岛,朋友带我们去看从太平洋到大西洋横穿加拿大的高速路的起点——“零公里”处,这条路7000多公里长。我发现加拿大这条著名公路的两端都在海岛上,而不是终止在大陆两端,太平洋这边是温哥华岛,大西洋那边是纽芬兰岛。其实这种将横跨国土的高速路的两端,说成是在两个海岛上,并弄成旅游景点,意图无非是强化国家意识。
强化国家意识的方法很多,其中重要举措之一是建立国家公园一一在国土中选择自然景观瑰丽的地方,划分出来,直属国家管理。
在加拿大我看到了许多国家公园。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北冰洋到五大湖,尤其在表示国家领土界线的东西南北几个重要的关键点,都设立了国家公园。比如在东北部的巴芬岛上建立了奥尤伊图克国家公园,在北冰洋沿岸的埃尔斯米尔岛建立了埃尔斯米尔国家公园保留地。这些地方冰天雪地,但为了强调国家领土的完整、培育国家意识,加拿大不惜成本,建立国家公园。
我们中国没有国家公园,只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但是它们显然都不是为了培养国家意识而设立的,其中一个强调的是游览,一个强调的是保护;一个是传统的皇家官苑、士大夫园林、文人山水的思想延续,无非是将其中的皇族、士大夫、文人换成了市民;另一个的思想源头在苏联,是他们最先建立起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由建设部来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则是由林业部来管理的;但他们的管理仅是行业管理,直接的管理权在地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无论是从管理体制还是从思想理念上来看,都已经不适合新的时代。拿来一张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的分布图,你会看到它们几乎都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这可以看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思想理念中难以包含“荒野”这个现代人极为珍视的概念,它也无法容纳“边疆”这样的概念,它更无法理解那些登山、攀岩、漂流、远足等追求刺激、寻求孤寂、挑战自我的种种体验对现代人的意义,更谈不上培养国家意识。
自然保护区的主旨,把保护自然和国民的休闲游览对立起来。其实国民有权利欣赏自己国家任何美丽独特的自然景观,无论它是多么珍稀,并非国民的休闲和观赏就会损害珍稀的自然,这在加拿大等国国家公园一百多年的实践中已经证明。
一方面保护自然使其永世长存,一方面让国民欣赏壮丽的河山并在其中休闲娱乐,这两个目标完全可以统一起来,那就是建立国家公园。中国政府应该组建国家公园管理局。
而且建立国家公园,培育国家意识对中国同样是重要的。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强调国家意识是必要的。另外在西藏的墨脱以南、亚东、阿里,新疆的喀喇昆仑,黑龙江的乌苏里江,东海的钓鱼岛、南海的南沙等都是需要强调国家领土界线的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景观又十分壮丽,更有必要建立国家公园,强调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
遗憾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国家意识并不强,省、市和县的意识倒很强烈,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历史遗址的归属争夺得不可开交,许多地方的自然景观无比壮丽,但是“世界级的景观”,却是“乡镇级的管理”,许多世界级的景观成了地方政府的摇钱树,被糟蹋得一塌糊涂。
其实我们应该用国家公园这种形式宣布:这些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不是属于哪个地方的,而是属于全国人民的。
这个故事可以解读出许多意义,但我感兴趣的是两个大国对外星人坚决拒绝的态度。这与当年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对待西方人的态度大相径庭。
库克船长的航海日记详细描写了他们在北美洲的西海岸即今天温哥华一带登陆后,受到当地印第安人的礼遇和欢迎。
但也有例外,西班牙人在墨西哥湾和秘鲁高原遭到了顽强的抵抗。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北美洲(现今加拿大和美国那一带)的印第安人,只有部落,没有国家;而墨西哥湾和秘鲁高原一带的原住民已经有了自己的国家——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
只有部落没有国家的北美印第安人,当然也没有国界和主权的概念,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国家意识”。
在美国有一位女英雄——萨卡加薇亚,她是一位17岁的印第安女性,与丈夫一起参加了1805年刘易斯、克拉克领导的横穿北美大陆的探险之旅。那次探险对美国而言,意义不亚于哥伦布登陆美洲,那是美国征服西部的序曲。萨卡加薇亚在那次远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不仅是远征队与沿途原住民之间的翻译,而且她的身份缓和了印第安部落对远征队的敌意,如果没有她,难以想象远征队会成功。
这位杰出女性的故事感动了所有的人,连印第安人也把她当作自己民族的英雄。但是仔细想想,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北美的印第安人没有“国家意识”的基础上的,否则,萨卡加薇亚也就很难是英雄了,因为她帮助侵略者占领了自己的国土。
记得我读写她的书时,被她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暴风雨中,船在激流中颠簸摇晃,就要倾覆,船上的男人们惊慌失措,她却镇定自若地将掉到水中的重要物品一件件地捞起;途中她生下一个孩子,她是抱着孩子走完了几千公里危险丛生的旅程。当远征队弹尽粮绝时,她去采集野菜和浆果。尤为感人的是,一次远征队与一个印第安人的部落相遇,充当翻译的萨卡加薇亚突然跳了起来,冲过去抱住那位年轻的印第安酋长放声大哭。原来那是她失散了十几年的哥哥,她很小的时候就被敌对的部落抢走了,现在万没想到她竟与失散的亲人和部落重逢了。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她竟没有留下,而是选择了与远征队继续前行,踏上了那吉凶未卜的漫漫征程。
由萨卡加薇亚我想到了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女性——蔡文姬。为什么战乱被掠,嫁给匈奴左贤王并生下两个儿子的蔡文姬,在汉丞相曹操派来的使者面前,最后选择的是放弃夫君幼子,回归故里?
蔡文姬与萨卡加薇亚的选择如此不同,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个有国家意识,一个则没有。从蔡文姬的故事,你可以看到“国家意识”的惊人力量,它竟能战胜女人的天性——母爱,从萨卡加薇亚的故事你又可以看到没有“国家意识”的悲哀,一个女性把自己的全部美德贡献给了对自己祖先土地的征服和占领者。你也可以想象当“国家意识”贯注到全副武装的男人头脑中的时候,又会产生怎样的力量。有人把英、法、美等国对北美洲的征服,归结为技术的原因,比如印第安人没有铁器、战马等,其实就是把北美的印第安人像欧洲人一样武装起来,他们还是会失败,因为他们没有国家意识。
与此相反的是,登陆美洲的西方人,法国人、英国人、西班牙人等却有着极强的国家和民族意识。他们每到一地,都会插上国旗,宣布占领。
他们知道在这样占领的土地上形成的国家,国家意识并不牢靠,尤其是对后来从世界各国涌来的移民更需要培养新的国家意识。
加拿大就是这样做的。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岛,朋友带我们去看从太平洋到大西洋横穿加拿大的高速路的起点——“零公里”处,这条路7000多公里长。我发现加拿大这条著名公路的两端都在海岛上,而不是终止在大陆两端,太平洋这边是温哥华岛,大西洋那边是纽芬兰岛。其实这种将横跨国土的高速路的两端,说成是在两个海岛上,并弄成旅游景点,意图无非是强化国家意识。
强化国家意识的方法很多,其中重要举措之一是建立国家公园一一在国土中选择自然景观瑰丽的地方,划分出来,直属国家管理。
在加拿大我看到了许多国家公园。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北冰洋到五大湖,尤其在表示国家领土界线的东西南北几个重要的关键点,都设立了国家公园。比如在东北部的巴芬岛上建立了奥尤伊图克国家公园,在北冰洋沿岸的埃尔斯米尔岛建立了埃尔斯米尔国家公园保留地。这些地方冰天雪地,但为了强调国家领土的完整、培育国家意识,加拿大不惜成本,建立国家公园。
我们中国没有国家公园,只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但是它们显然都不是为了培养国家意识而设立的,其中一个强调的是游览,一个强调的是保护;一个是传统的皇家官苑、士大夫园林、文人山水的思想延续,无非是将其中的皇族、士大夫、文人换成了市民;另一个的思想源头在苏联,是他们最先建立起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由建设部来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则是由林业部来管理的;但他们的管理仅是行业管理,直接的管理权在地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无论是从管理体制还是从思想理念上来看,都已经不适合新的时代。拿来一张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的分布图,你会看到它们几乎都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这可以看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思想理念中难以包含“荒野”这个现代人极为珍视的概念,它也无法容纳“边疆”这样的概念,它更无法理解那些登山、攀岩、漂流、远足等追求刺激、寻求孤寂、挑战自我的种种体验对现代人的意义,更谈不上培养国家意识。
自然保护区的主旨,把保护自然和国民的休闲游览对立起来。其实国民有权利欣赏自己国家任何美丽独特的自然景观,无论它是多么珍稀,并非国民的休闲和观赏就会损害珍稀的自然,这在加拿大等国国家公园一百多年的实践中已经证明。
一方面保护自然使其永世长存,一方面让国民欣赏壮丽的河山并在其中休闲娱乐,这两个目标完全可以统一起来,那就是建立国家公园。中国政府应该组建国家公园管理局。
而且建立国家公园,培育国家意识对中国同样是重要的。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强调国家意识是必要的。另外在西藏的墨脱以南、亚东、阿里,新疆的喀喇昆仑,黑龙江的乌苏里江,东海的钓鱼岛、南海的南沙等都是需要强调国家领土界线的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景观又十分壮丽,更有必要建立国家公园,强调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
遗憾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国家意识并不强,省、市和县的意识倒很强烈,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历史遗址的归属争夺得不可开交,许多地方的自然景观无比壮丽,但是“世界级的景观”,却是“乡镇级的管理”,许多世界级的景观成了地方政府的摇钱树,被糟蹋得一塌糊涂。
其实我们应该用国家公园这种形式宣布:这些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不是属于哪个地方的,而是属于全国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