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个基于MBR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案例,总结其工艺流程、实际进出水水质、预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污泥处理单元以及运行成本等特征,以期为西北地区类似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设计提供案例参考.结果表明,实际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时,MBR工艺出水水质均能稳定达标,除TN外,大部分指标优于地表Ⅳ指标.MBR工艺对COD、BOD5、NH3-N的去除率较高.为保证MBR膜生物反应器的正常运行,预处理单元一般需要设置3道格栅,细格栅的栅条间隙从6 mm降至3~4 mm,以将有效降低膜格栅的运行负荷;只有当MB
【机 构】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兰州730000;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十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兰州73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个基于MBR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案例,总结其工艺流程、实际进出水水质、预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污泥处理单元以及运行成本等特征,以期为西北地区类似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设计提供案例参考.结果表明,实际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时,MBR工艺出水水质均能稳定达标,除TN外,大部分指标优于地表Ⅳ指标.MBR工艺对COD、BOD5、NH3-N的去除率较高.为保证MBR膜生物反应器的正常运行,预处理单元一般需要设置3道格栅,细格栅的栅条间隙从6 mm降至3~4 mm,以将有效降低膜格栅的运行负荷;只有当MBR膜池的污泥浓度控制在8~10g·L-1,生物池污泥浓度控制在6~7 g·L-1时,MBR工艺系统运行才能维持稳定.MBR膜池前端生物池池型设计应尽量考虑水流流态,从3座污水厂的运行现状分析,类似卡鲁塞尔氧化沟池型更适用于MBR工艺.MBR工艺系统的剩余污泥排出生物处理系统后,需先经一定时间的浓缩.
其他文献
为提升菌渣的堆肥效率,研制了一种保质期较长且可应用于堆肥体系中的固态微生物菌剂.利用堆体中筛选出的微生物制备了混合菌液M,利用多孔淀粉作为吸附载体对其进行吸附,并经冷冻干燥得到包埋基础产品固态菌剂D,然后采用包埋技术将D制成固态菌剂Q.结果表明,新鲜制备的3个阶段微生物菌剂(M、D、Q)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制备3个月后,菌剂Q的存活率仍高达47.69%,远高于菌剂M的0,与比菌剂D提高了 8.10%;最终堆肥验证中,菌剂D、Q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堆肥过程启动得更早,且腐殖酸含量分别提高了 2.61%、
赤泥和煤矸石是典型的铝硅酸类固体废物,两者协同还原焙烧有助于实现其所含Fe、Al等有价元素的回收.采用热力学计算、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等方法,考察了赤泥-煤矸石协同还原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赤泥-煤矸石质量比对还原焙烧产物物相组成及其所含Fe、Al等有价元素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物料中铝硅酸盐物相和含铁物相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呈现规律性变化,如高岭石相转变规律为,高岭石→偏高岭石;钙霞石相转变规律为,钙霞石→钙黄长石;水化石榴石相转变规律为,水化石榴石→铝酸
为探讨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好氧池生物膜作为接种污泥启动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可行性,启动了两段式亚MBBR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并成功运行.结果表明,经过90d的启动,在进水NH4+-N质量浓度为750mg·L-1的条件下,亚硝化反应器负荷(以NH4+-N计)可达到9 000 mg·(m2·d)-1,平均出水NO2--N和NH4+-N质量浓度比值为1.28,满足厌氧氨氧化的反应要求.经过180d的启动,在进水NH4+-N和NO2--N质量浓度分别为360mg·L-1和380 mg·L-1的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负
以絮状厌氧消化污泥为接种污泥,经过250d运行后成功启动了 ANAMMOX-UASB反应器.结果表明:在启动过程中,絮体污泥逐渐颗粒化并以不规则状的红色颗粒污泥和褐色絮状污泥为主;脱氢酶活性由启动前的3 909.51 μg·(h·g)-1最终降至72.13 μg·(h·g)-1;EPS含量在启动过程中先降后升,EPS组成中主要为TB-EPS,占比由54.4%升至75.7%;启动过程中LB-EPS和TB-EPS中均以PN为主,且PN占比逐步增大,分别由初始的88.7%和89.5%增至99.6%和94.7%;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第三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为案例,探讨和验证了 MBBR工艺的应用效果.该扩建工程设计规模为3×104m3·d-1,采用“MBBR+沉淀+滤布滤池处理”组合工艺,尾水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扩建工程建成运行后,进行了运行模式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扩建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工艺流程适当,主要构筑物参数合理,达到了预期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