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艾米莉·狄金森的传记性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cj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重新省思并加深读者对艾米莉狄金森的理解。传记性分析探讨了狄金森的焦虑、压抑、神经症人格和对痛苦的升华。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焦虑 压抑 神经症人格 升华
  
  前言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独特的诗句,凝聚着她独特的情感和智慧,同时也映射着她独特的生活经历。除了7首被删改过的诗以外,狄金森生前几乎没有在美国文坛上留下任何痕迹。她是在去世几十年后才开始名声大噪的。
  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分析艾米莉•狄金森一生的主要性格特征和轨迹。
  
  一、焦虑
  
  狄金森生于马萨诸塞州阿莫斯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几乎一生都生活在那个小地方,过着衣食无忧、悠闲安逸的生活。狄金森祖上是当地望族,狄金森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858年后狄金森闭门不出,被人称为“阿默斯特的修女”。也许开始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隐居了:
  We never know we go,——when we are going,(我们从来不知道我们走了——当我们走时,)/We jest and shut the door;(我们玩笑着关上门,)/Fate following behind us bolts it,(命运跟在我们后面,把门闩上,)/And we accost no more.(而我们不再与人搭讪。)②
  狄金森的父亲爱德华从小接受经典文化教育,并把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带进家庭。他生性正直,常常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作为父亲,他专横而严厉。由于公务繁忙,父亲根本顾不上照顾子女。狄金森对父亲有一种敬畏之情,父亲在她的生活中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在她的信件中,父亲被不断地提起。然而,随着年龄渐渐增长,狄金森开始有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她对父亲的看法也有所改变,由以前的单纯的崇拜到现在的抵触。这种转变带给狄金森的是无限的焦虑。一方面,父亲的绝对权威依然对狄金森有着控制作用,正如她在信中所写的:“父亲喜欢听钢琴演奏,我就像是个乖女儿,弹了几曲,然后又唱了几曲,我这样做只是为了让他感到满足。”③另一方面,狄金森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尤其是一些原则上的问题与父亲出现了矛盾。比如对于宗教的看法,对于上帝的态度,为了做父亲的乖乖女,狄金森不断地压抑自己,这种压抑后来成了她性格的主要特征,并造成了很多压抑并发症。
  在男性主导的世界,狄金森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只有通过诗歌来倾诉:The Sea said“Come”to the Brook(大海对小溪说:“来吧”)/The Brook said“Let me grow”(小溪说:“让我长大!”)/The Sea said“Then you will be a Sea(大海说:“那样你就是大海了)/I want a Brook——Come now”!(我想要小溪——现在就来吧!”)④
  狄金森焦虑的性格好像与生俱来,狄金森的出生带来的原始焦虑在狄金森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加强。在狄金森人生大部分阶段,母女关系是对峙的。“我从不曾有过母亲”⑤,狄金森这样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尽管母亲一直活到狄金森51岁。只有当在母亲暮年生病时,母女关系才得到改善。正如她在信中所写的:“当她是我的母亲时,我们的关系从不曾亲密过,但当她生病像孩子一样需要照顾时,我们母女的关系彻底改变了,我们享有了亲情。”⑥一个与母亲不能产生亲密情感的孩子是很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的。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3岁左右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开来,把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只不过男孩更爱母亲,而排斥和嫉恨父亲;女孩除爱母親外,还把爱转向父亲,甚至要与母亲竞争而独占父亲,对母亲的爱又加进了恨的成分。姑且不论狄金森是否对母亲怀有恨意,也不论弗洛伊德的“埃勒克特拉情结”是否对每个女孩都适用,狄金森对父亲的爱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情感一直受到父亲的控制,当她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独立思想的时候,她开始想摆脱这种情感控制,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焦虑。焦虑是一种十分典型的心理不适状态,弗洛伊德探讨了焦虑的性质。他认为,焦虑产生于自我,是自我对冲突所引起的结果的反应。
  焦虑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是原始焦虑阶段,二是后续焦虑阶段。原始焦虑主要是出生创伤。弗洛伊德认为,原始焦虑是后续焦虑的基础,后续焦虑是作为信号的焦虑,即个体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只要遇到无法应付的情形,或自我意识到力比多的涌现使自己可能再次陷入被动无能的状态,就会以焦虑为信号,调动内部已经形成的防御机制来应付。
  对父亲的矛盾的情感是导致狄金森焦虑的主要原因,父亲的权威不容冒犯,父亲在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然而青年期的她却困惑了。Afraid?Of whom am I afraid?(害怕?我在害怕谁?)/Not death;for who is he?(不是死亡;他是谁?)/The porter of my father’s lodge(我父亲的门房)/As much abasheth me.(让我如此局促不安。)⑦
  
  二、压抑
  
  焦虑是引发人身心疾病的一种重要原因,为了减轻焦虑的威胁,自我可能采用理性的、正视现实的方法来应付焦虑,也可能会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来应付焦虑,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反向作用、投射、否认、移置、升华、隔离和倒退等各种形式,其中压抑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压抑是把令人感到紧张和痛苦的思想、观念,以及个人无法接受的欲望和冲动排除于意识之外,使其不为自己觉察到。
  由于对父亲的深厚情感,狄金森已经习惯了顺从,即使在思想上出现了对抗,她也只是压抑自己,埋在心里:Much Madness is divinest Sense(多数疯狂是最神圣智慧)/To a discerning Eye(对于敏锐的眼睛)/Much Sense——the starkest Madness(多数智慧——最彻底的疯狂)/’Tis the Majority(对于大多数而言)/In this,as All,prevail(这,和别的一样,盛行)/Assent——and you are sane(赞同——你就是明智的)/Demur——you’re straightway dangerous(反对——你将立刻陷入危险)/And handled with a Chain(并被锁链加身)⑧
  在家庭生活中如此,在她进入青年期面对爱情时也是如此。狄金森的爱情也和她的人一样扑朔迷离,她心里有着对于爱情的美好期待,有一个完美的想象中的恋爱对象,所以沃兹沃斯、鲍尔斯、罗德等仿佛都是她的精神恋爱对象的替代化身。在狄金森的心中,他们并不是真实的自己,而是狄金森自己想象的结果,所以他们都不可能与狄金森有婚姻结果,甚至不可能有现世恋人之间的恋爱,但这样一个人是必须存在的,否则虚幻的爱情没有依托之人,生命便毫无光彩,所以,一个走了,还会有另一个替代。但狄金森的潜意识支配着她不去与这些人发展现世的恋爱,因为一旦近距离接触,这些人就不再是狄金森与之精神恋爱的那个影子。所以在爱情方面,狄金森也是压抑的。Heart!We will forget him!(心啊!我们要忘记他!)/You and I——tonight!(你和我——今夜!)/You may forget the warmth he gave(你可以忘记他给的温暖)/I will forget the light!(我将忘记温暖的源!)/When you have done,pray tell me(当你完成,请告诉我,)/That I may straight begin!(我可以直接开始!)/Haste!lest while you’re lagging( 赶快!以免你落后)/I remember him!(我总记着他!)⑨
  我们可以看出她那种想爱又不能爱的矛盾,她就是这样在自己跟自己作斗争,仿佛自己把自己斗得遍体鳞伤:The Battle fought between the soul(灵魂之间的战斗)/And No Man——is the One(是所有现行的)/Of all the Battles prevalent(无人的战斗中)/By far the Greater One(远更伟大的一种)/No News of it is had abroad(没有关于战争的消息四处流传)/Its Bodiless Campaign(它是不见尸首的战役)/Establishes,and terminates(开始,终止)/Invisible——Unknown(无人看见——无人知晓)⑩
  
  三、神经症人格
  
  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关于神经症人格,精神分析学派的另一位学者霍妮有着更深入的研究,她认为神经症是由不适当的人际关系造成的,儿童最基本的需要安全感若得到了满足,身心便能正常发展,若得不到满足,将有可能导致神经症的产生。父母若采用冷漠、奚落、羞辱、不守诺言等行为方式对待儿童,儿童就会产生出一种对父母的敌意,然而社会文化不容许儿童对父母产生敌意,所以儿童必须压抑它。因此,儿童处在一种非常痛苦的境地:一方面对父母怀有敌意,另一方面必须压抑敌意。而这种敌意还会投射到周围的世界和所有的其他人身上。
  基本焦虑是一种孤立无助的痛苦体验,所以,个体必然要不恰当地使用防御机制,导致心理疾病,即神经症性的需求或神经症人格的表现,比如对爱和被赞许的神经症性需求、对权力的神经症性需求、对社会声望的神经症性需求、对个人成就的神经症性需求等。正常人也有获得爱和赞许、追求个人成功等等的需求,但正常人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加以调整和选择,不会不顾一切地缠结于某一种而舍弃其他。而神经症患者却强烈地偏好某一种需求,把它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并以忽略和丢弃其它需求为代价。
  焦虑有引起神经症的可能,这种可能在狄金森身上大大加强,有很多种因素都是引起艾米丽神经症人格的导线,比如与父母的关系﹑信仰﹑爱情等,这里着重讨论一下信仰的影响。狄金森从小生活在基督教的文化氛围中,受到宗教传统的熏染,虽然她一生都未进教堂,但她骨子里有一种宗教精神,思想上与基督教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她的隐居生活中,上帝成了一个可以对话的存在:“上帝就在这儿,目光直透我的灵魂。然而我不害怕,因为我在努力,努力好些,正确些,而且他深知我内心的每一次斗争……”(11)然而,上帝有时并不仁慈,正如那首著名的控诉诗所写的:I NEVER lost as much but twice,(两次,我损失惨重,)/And that was in the sod;(失去的,埋在了土下;)/Twice have I stood a beggar( 两次,我像乞丐一样站在)/Before the door of God!(上帝的门前!)/Angels,twice descending,(两次,天使降临,)/Reimbursed my store.(补偿了我的损失。)/Burglar,banker,father,(窃贼,高利贷者,天父啊)/I am poor once more!( 我再一次,穷困窘迫!)(12)
  下面这首诗明显地显示了对上帝仁慈的怀疑,上帝的独断专横:Is Heaven a Physician?(天堂是个医生吗?)/They say that He can heal(他们说他能治病;)/But Medicine Posthumous (但死后的医药)/Is unavailable(是无用的。)/Is Heaven an Exchequer?( 天堂是個财源吗?)/They speak of what we owe(他们说起我们欠的债;)/But that negotiation(可那谈判)/I’m not a Party to.(我没有参加。)(13)
  狄金森在她的一生中都试图在心中确定上帝的存在,然而 她却无法完全接受基督教,更无法完全抛弃上帝,所以在信仰上面她是缺失的。对于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没有信仰,不论是在为人处事方面还是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Why——do they shut Me out of Heaven?(为什么——他把我关在天堂门外?)/Did I sing——too loud?(是我唱得——歌声太嘹亮?)/But——I can say a little“Minor”(但——我也能小点声)/Timid as a Bird!(羞怯宛如小鸟!)/Wouldn’t the Angels try me(但愿天使能再给我一次机会)/Just——once——more(仅仅——再——一次)/Just——see——if I troubled them(仅仅——看我——是否打搅他们)/But don’t——shut the door!(却不要,把门紧闭!)/Oh,if I——were the Gentleman(哦,如果我——是那位先生)/In the“White Robe”(身穿“白袍”)/And they——were the little Hand——that knocked(而他们——是那敲门的——小手)/Could——I——forbid?(我——是否会——禁止?)(14)
  她不认同上帝,同时又不能没有上帝,在某些方面她自己创造了一个上帝,以平衡她的内心安宁。“Heaven”——is what I cannot reach!(天堂——是我无法企及的地方!)/The Apple on the Tree(树上的苹果)/Provided it do hopeless——hang(若只是无助地——挂着)/That——“Heaven” is——to Me!(那——对于我——就是天堂!)/The Color,on the Cruising Cloud(颜色,在漂浮的云彩上)/The interdicted Land(禁地)/Behind the Hill——the House behind(在山那边——屋后)/There——Paradise——is found!(在那里——天堂——被发现!)(15)
  信仰的不恒定增添了她无限焦虑,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她的神经症。
  
  四、升华
  
  The Poet——it is He(诗人——就是他)/Entitles Us——by Contrast(使我们——相形之下)/To ceaseless Poverty(无穷的贫乏)(16)
  弗洛伊德关于文艺创作的基本观点,就是文艺创作是作家被压抑的愿望在幻想中的满足:艺术家的艺术人格中具有宣泄冲动和升华能力的特征。人类潜意识中的愿望要想得到表现和满足有两种途径,即通过梦或文学艺术的形式巧妙地表现出来。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家同神经症患者一样,从不能满足的现实中退出来,而进入这一想象力的世界。”(17)并从这想象力的世界获得安宁。Some seek in Art——the Art of Peace(某些人会从艺术中追寻——安宁的艺术)(18)
  但是艺术家“与神经症患者不同的是,他知道怎样从这一想象力世界中退出。再一次在现实中站稳脚跟”。(19) 艺术家是从痛苦中磨炼出来的。艺术家的创作是神经症的转机,艺术家的创作对其神经症有补偿与替代的作用,所以,神经症是艺术创作的心理基础。梵高、尼采等都有类似的情况。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潜意识就是人的精神活动中异常活跃的因素,它总是要寻找各种机会进行宣泄,艺术家的激情就是这种潜意识宣泄动机的表现。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升华能力是艺术家所特有的,它的“弱点是不能普遍地施用于人的,它只能为少数人所用,它以人的特殊的气质和天赋在实践中是远不够普遍的”(20)。正是由于这种升华能力,艺术家可以在幻想中无限地享受自己的愿望的满足。艺术家凭借自己的升华作用,在创作中实现他幻想中得到的快乐,从而减轻现实所给他带来的痛苦,而那些没有创造力的人们也可以从艺术作品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观众们虽然不能把艺术品当作快乐安慰的源泉并从而忘却现实的痛苦,但却可以在他们身上“引起温和的麻醉,可以暂时抵消加在生活需求上的压抑”。(21)
  在任何一個特定的社会中,个体总要压抑与他那个社会的思想模式不相符合的情感与愿望,产生这种压抑的动力是害怕孤独,害怕由于具有和别人(绝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思想和情感而为社会所抛弃,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狄金森想挣脱宗教却又无法完全放弃宗教。她所有的焦虑和压抑都需要一个出口,那就是诗歌,她把诗歌看得重于一切,因为那是她的救命稻草。I reckon——when I count it all(以我的评估——当我排列这一切的时候)/First——Poets——Then the Sun(首先——诗人——然后太阳)/Then Summer——Then the Heaven of God(然后夏季——然后天堂)/And then——the List is done(再来——排列完毕)/But,looking back——the First so seems(但,回首一下——诗人似乎)/To Comprehend the Whole(已包含全部)/The Others look a needless Show(其他的仿佛是无需的呈现)/So I write——Poets——All(故我写——诗人——一切。)
  
  结语
  
  不论狄金森身后赢得了多少声誉,她活着的时候是不快乐的,正如弗洛伊德所说,艺术是对痛苦的补偿。作家的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我们可以断定,一个幸福的人绝不会幻想,只有感到不满足的人才会幻想。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对一个未满足的现实的校正。这些起激励作用的幻想是根据幻想者的性别、性格和环境而变化的;但是他们自然地就分成了两大类。它们或者是一些野心勃勃的愿望,用来提高幻想者的人格或者是一些爱欲的愿望……”(23)狄金森用她的诗歌补偿也弱化了她的痛苦,从她的诗歌就可知道她承受了多少痛苦:There is a pain——so utter(有一种痛——那么彻底);There is the Languor of the Life(有一种生命的倦怠);It knew no Medicine(无药可治)等诗都表现了一种深沉的痛苦,从童年期的焦虑开始,到青少年期的压抑,再到后来的神经症人格,狄金森所遭遇的痛苦越来越深刻,所幸的是她找到了一种升华痛苦的方式,才使我们得以阅读那么多机智美妙的诗歌。生活是值得感激的,不论它以何种方式呈现,总有它合理的一面。
  
  注释:
  ①哈罗德布鲁姆著.江宁康译.西方正典.译林出版社,2005:226.
  ②④⑦⑧⑨⑩(12)(13)(14)(15)(16)(18)(22)Thomas H.Johnson(ed.),Th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3 vols Cambridge,Mass.:The Belknap Press of 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55,Ⅲ,p.1050,Ⅲ,p.843,Ⅱ,p.467,Ⅰ,p.337,Ⅰ,p.37,Ⅱ,p.456,Ⅰ,p.38,Ⅲ,p.884,Ⅰ,p.179,Ⅰ,p.172,Ⅰ,p.346,Ⅱ,p.417,Ⅱ,p.434译文为笔者自译。
  ③转引自刘守兰.狄金森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
  ⑤⑥Thomas H.Johnson(ed.),The Letters of Emily Dickinson,3 vols.Cambridge,Mass.The Belknap Press of 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58,Ⅱ,p.475,Ⅲ,p.754-755.
  (11)安妮•杰拉德著.李恒春译.艾米莉•狄金森传.花城出版社,1993:15,24.
  (17)(19)弗洛伊德著.廖运范译.弗洛伊德自传.东方出版社,2005:90,30.
  (20)(21)弗洛伊德.论升华.载《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知识出版社,1987:171.
  (23)2009-1-28 转引自http://lw.china-b.com/wxwh/20090327/ 1239128_1.html 《从心理学的发展看弗洛伊德的文艺创作观》。
  
  基金项目:本研究成果受“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
其他文献
壳聚糖作为澄清剂,早在七十年代、在食品加工中已被广泛应用。近几年有报道,将其作为中药提取液的澄清剂使用,效果良好。
一、单选题1、在海关规定的货物报关程序中,不需要在进境前期阶段完成相应工作的是——。A、保税加工货物B、特定减免税货物C、暂时进口货物D、修理后进境货物2、进出口货物
摘 要: 鲁迅小说《铸剑》中“剑”意象具有审美的象征性,那把纯青透明的宝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复仇由剑始,至剑终,剑是政治权利的象征,并且蕴含着鲁迅深刻的思考,冷酷直对国民性的批判,在绝望中反抗的生命哲学。“剑”显现的政治权利、“剑”张示的绝望放抗、“剑”直刺的国民弱性、“剑”展露的生命哲思构成“剑”意象在小说中的四个层面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 鲁迅 《铸剑》 剑    《铸剑》是鲁迅《故事新编》
针对密钥协商过程中的信息泄露问题,该文综合考虑信息协商和隐私放大提出了基于安全极化码(SPC)的密钥协商方法,打通了从量化误比特率(QBER)条件到密钥中断概率(SKOP)需求的桥
希夫碱配合物与氧的反应涉及到电子从中心离子向分子氧的转移。因此,这些配合物载氧能力及催化活性与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势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将双水杨叉乙二胺合钴固定化于壳
摘 要: 《简·爱》受欢迎的原因很多,究其关键,在于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契合现代人心理吁求的现代女性平民英雄形象,而塑造成功的关键又在于其巧妙采用了自传体叙事方式,即第一人称叙述口吻和回顾式叙述方式,从而与读者造成互动,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  关键词: 《简·爱》 现代性 自传体叙事    《简·爱》甫一诞生就轰动了英国乃至西方世界,在一百多年后的现在依然魅力不减,尤其赢得了女性读者的钟爱,显示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