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教与学这对矛盾看,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可见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一切“教”都毫无意义。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才会更有效的进行。可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的。无论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看,还是从落实素质教育看,我们都应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1 巧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核心因素,在学习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只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乐学、主动参与的意识就强。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利用投影、录音等手段辅助教学,把所讲的对象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变远为近,从而使看不清、听不到、看不见的东西,变成看得清听得到、看得见的东西,能极大的增强教育的表现力,吸引学生、激发阅读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加阅读。
  1.1 利用投影,变静为动。投影片所表现的自然景物、人物形态、图像的复合和抽动,色彩的变化等。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变化变化性都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兴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乌鸦喝水一课,我设计了三幅复合投影在教学时演示,变课本上三幅图的静态为动态,让学生观察乌鸦怎样喝到水的。这一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1.2 利用录像达到声行并茂。教学中需要学生观察的对象,有的属天涯海角的事物,学生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尽管讲的有声有色,學生还是感到茫然。用投影片教学,有形无声,放录音有声无形。在此情况下放录像达到形声并茂,让学生看得见、听得清,使之仿佛置身其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如《鸟的天堂》一课,在教学时放了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大榕树上的形状不同、颜色各异、数量众多的鸟,亲耳听到了各种鸟的叫声,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美丽的绿树鸟语的大自然的怀抱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参与意识。
  1.3 多法并用,提高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儿童时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将多种电教媒体优化组合,多法并用,就能对学生不断形成新异的刺激,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实际,把多种电教媒体优化组合,引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参与阅读。
  2 提倡质疑问难,引导学生积极阅读
  以前,课堂教学大多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从表面上看,学生听的很认真,也在参与学习;但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被动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能得到发挥。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发现问题而质疑,是对学生活动更深入,更广泛的参与。
  2.1 提高学生对质疑问难的认识。解决这个问题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根据小学生敬慕伟人的心理特征,结合课文或有意介绍名人勤学好问是事迹,帮助他们提高对质疑问难是认识,如不懂就要问一课讲的就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的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学习课文后,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好学习惯。二是充分发挥学生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例中感知质疑问难的好处,并提高认识。
  2.2 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学生充分认识了质疑问难的好处,教师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在阅读教学中,质疑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讲读前、讲读中、讲读后。讲读前可让学生先预习,遇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对学生提出对课文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纳入阅读教学中并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对简单的问题可及时解决;对那些与课文理解无关紧要的问题可放在课后让学生去研究。讲读中设计的问题要小而细,可提出具体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然后再交流。如让学生读一篇课文时,叫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然后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待学生自己阅读完后,再组织学生讨论、想一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再提出来。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心中至始至终要有学生,及时了解学生有什么疑难问题,提供机会让学生提出来,并针对学生的疑难实施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有时学生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有时差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这时就要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重点解决在何处寻找问题。我认为引导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1)从课题上寻问题;(2)从课文方面寻问题;(3)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寻问题;(4)从课文表达方面寻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提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注重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传授学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在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学生都会自觉地主动地“唱主角”。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语言;数学知识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
期刊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思维活动特殊性的外部表现。它包括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和思维的敏捷性等品质。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主线,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  1 函数关系式与定义域  函数关系式包括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所以在求函数的关系式时必须要考虑所求函数关系式的定义域,否则所求函数关系式可能是错误。如:例1:某单位计划建筑一矩形围墙,现有材料可筑墙的总长度为100m,求矩形的
期刊
做为农民政权太平天国是极其缺乏知识分子的,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又需要更多的知识分子为之服务。为了解决太平天国知识分子缺乏的情况,以洪秀全为领导的领导阶层竭力争取知识分子参加政权建设。太平天国通过科举考试、招贤、征聘等方式确实吸引了不少知识分子,他们为太平天国的建设起了推动作用。  1 开科取试,多渠道延揽人才  科举制是中国千百年来传统的选拔人才方式,它也是太平天国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之一。自太平天
期刊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古诗文中有许多思想性、教育性都很强的材料,教师要把这些材料挖掘出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  【关键词】语文;古诗文;教学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语言载体,承载着
期刊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其智力发展的标志和缩影。发展小学生的智力,主要应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所以,研究小学生思维的一般特点对学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能力;发展特点;培养  1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达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高中新课程理念,分析了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教学在主题探究学习方面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关键性的环节,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调整和提高,以期可以提高高中教学的探究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探究;教学  1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课程理念也在不断的扩展和延生,在此基础上,高中的主题探究式教学更加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教学的效果。  
期刊
【摘 要】《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科学探究;主导与主体;环保意识;创新能力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下面笔者
期刊
【摘 要】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位漂亮单纯的女子。玛蒂尔德虽然地位低下,却迷恋豪华富贵生活。她为了出席一次盛大的舞会,从好友那儿借来一串项链,以超群风资出尽风头,兴奋陶醉,忘乎所以。可她却把借来的项链丢失了。玛蒂尔德为了还项链,节衣缩食,从幻想走入现实,艰难积攒。用十年的时间换来一条真钻石项链。她维护了做人的尊严,真诚的友谊。玛蒂尔德这个艺术人物形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于是
期刊
【摘 要】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可纵观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所学课文全部加起来不过几十万字,所得非常有限,因而,我们应着力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打造阅读空间,营造书香四溢的班级读书园,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终身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单调乏味、枯燥无趣,学生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渐渐远离语文。原因之一是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好语文活动课实践。语文活动课有教学内容的社会实用性、教学方法的自主实践性的优势。但由于语文活动课是新生事物,没有先例可循,当前语文活动课还存在一些问题。开展好语文活动课应因地制宜,充分认识语文活动课的地位和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