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通痹汤治疗腰骨质增生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体会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0206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益肾通痹汤加减治疗骨质增生症、宁夏固原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4例骨质增生症、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西药、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组益肾通痹汤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中药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结论:益肾通痹汤加减治疗骨质增生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骨质增生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益肾通痹汤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19-01
  近10多年来,我采用自拟方益肾通痹汤加减治疗骨质增生症、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验证益肾通痹汤的确切疗效,2008年∽2012年间,在门诊和住院部收集了224例骨质增生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随机分为西药、中药治疗组,分别采用西药、中药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门诊病例148例,住院病例76例,合计224例。其中男性165例,占73.66%;女性59例,占26.34%;年龄最大78岁,最小22岁,平均53.45±5.3岁。纳入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1]:其中腰椎骨质增症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并发坐骨神经痛的88例,需卧床休息36例;全部病例经X 线摄片或CT 扫描确诊。将病例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111例,中药治疗组113例。两组在年龄、疾病分类、病程、严重程度、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护理为保持心情舒畅,多卧床休息,逐渐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锻炼,纠正不良姿势,注意腰背活动的自我保护,避免做强烈的弯腰及负重活动;中药治疗组用自拟益肾通痹汤治疗,药物组成:骨碎补20g,巴戟天10g ,仙茅10g,龟板胶(烊服) 10g,黄芪15g,当归15g,白芍15g,鸡血藤20g,木瓜20g ,威灵仙10g,徐长卿(后放)20g,蜈蚣(研末冲服)2条, 杜仲15g,川牛膝15g,甘草6g。每日1 剂,水煎,早晚饭后服,10剂为一个疗程。加减:肾虚明显加制何首乌10g,淫羊藿10g;疼痛剧烈加乳没各10g,玄胡15g;冷痛加桂枝10g,细辛3g,制川乌(先煎)6g;灼热痛加知母10g,黄柏10g,其他情况随症变化。西药治疗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次,每天2次,维生素B12片2片/次,每天3次,酌情加其他保护神经药物。
  1.3、疗效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全部有效病例停药后随访,6个月内无复发为显效,6个月内复发为有效。
  1.4、统计学处理:全部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用_x±s表示,组内和组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双尾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疗效观察
  两组治疗效果,经统计分析,有明显差异性,详见表1:
  3 讨论
  从表1得知:中药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好于西药治疗组(P<0.05)。
  腰骨质增生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的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主骨。肾虚则精髓亏,骨失滋养是腰骨质增生症发生的根本原因,复因气血不足,跌仆扭损,或感受风寒湿邪,乘虚入内,凝聚于骨,壅阻经脉,气血不畅而发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病机在于精气亏损,而精气亏损的病理变化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导致血行不利,经络不畅,出现腰腿疼痛,运动障碍[3];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周围软组织退变, 骨骼肌功能减退, 肌力下降, 骨关节应力平衡紊乱, 关节稳定性下降, 在此病理基础上继发骨刺骨赘引起局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 局部微循环障碍, 静脉淤阻, 组织缺血缺氧,骨关节内压力增高。主要致病因素與年龄、损伤、肥胖、骨关节畸形、遗传等有关[ 4 ]。治疗当从肾着手,在补肾基础上,加入强筋健骨,通经活血,散结消赘的药物。益肾通痹汤方中骨碎补、巴戟天、川牛膝、仙茅、龟板胶补肾益精,强筋健骨;黄芪、当归、白芍益气补血活血;鸡血藤、木瓜、威灵仙、蜈蚣、徐长卿通经活络,散结消赘,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药物。本方标本兼治, 施用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1.
  [2]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58
  [3] 叶世龙,刘爱芹.补气活血健腰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477-1478.
  [4] 周达岸. 骨性关节炎的中医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25 (4) : 75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药房用药错误监测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药房人员10人,男性3例,女性7例,其中主管药师5人,药师5人,年龄27岁~47岁,平均年龄(28.5±3.9)岁,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我院药房人员10人,其中主管药师4人,药师6人,年龄25岁~44岁,平均年龄(27.3±4.5)岁。对照组采取传统发药差错核对方法,研究组采取PDCA循环法。随机抽取处方1000张,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09-01  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上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肠道感染及其他感染,具有抗菌活性强、疗效显著、安全性好等特点。 2012年1月—12月,我院门诊部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左氧氟沙星0.2g与氯化钠0.9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利尿剂联合ACE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利尿剂联合ACEI治疗。结果:25例患者液体潴留获得有效控制,心衰症状得以改善、缓解。经过随访,患者5年存活率高达88%。结论:合理使用利尿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也是其他心衰治疗药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利尿剂基础上加用ACEI能改善临床症状,对轻、中、重度心衰都有效,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三个不同厂家的甲硫氨酸维B1预配液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国家药品标准》WS-10001(HD-1387)-2003的方法測定注射液中甲硫氨酸和维生素B1的含量。结果:甲硫氨酸维B1注射液随着时间的延长含量下降不明显,颜色和pH值无显著性的改变。结论:甲硫氨酸维B1注射液24h小时内稳定性较好可以将其配置成预配液,建议24h小时内使用完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94例按照住院接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3周,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临床分析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在社区冠心病患者康复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社区冠心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指标如:TC、TG、HDL-C、LDL-C等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TC、TG、LDL-C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湿润烧伤膏联合外用溃疡散用于肛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肛瘘治疗的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用凡士林纱条治疗,观察组采用湿润烧伤膏联合外用溃疡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积分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52±4.33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短效硝苯地平片对重度血压增高的脑出血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7例重度血压增高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短效硝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清孕酮及β-HCG检测对评估早期孕先兆流产结局的意义探讨。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30例早期孕先兆流产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30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孕妇,将其作为对照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血清孕酮以及 β-HCG 含量,对比评价孕酮单独检测与孕酮、 β-HCG联合检测在评估早期先兆性流产结局中的意义。结果: 两组对照研究发现,研究组早期孕先兆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对于老年慢性胃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52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均常规应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硝唑进行治疗。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6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