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至善,无外乎四者:
乐观生活,愉快工作,执著事业,信仰宗教。
李演政先生,冠忠巴士集团有限公司高管、
佛教界资深义工,多年来心境澄明、心善如水,
带领锦华精舍这一慈善机构,
服务独居长者、关怀新来港人士……
做了大量服务工作且不求名利。
他言:“行善,是发自内心的修持奉献!”
李演政先生主要职务或履历
祖籍广东中山、佛教界活跃义工
全心全意从事慈善事业二十多年
现为锦华精舍第二任负责人
属下设有:耆乐坊、心光盲人院、中港
友声协会、颐同乐园四个义务服务机构
冠忠巴士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
公共巴士同业联会幹事
初信佛教,善心为导
李演政先生祖籍广东中山,在香港土生土长,然而对故土的乡亲们卻有一片莫名的亲切感。“记得文革时期,我还是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返家乡探望祖母时,得知她被强迫搬出原本的地方,换住在一个养蚕室。虽然那里的居住环境很差,但看见农村的左邻右舍,互相帮助,乐意融融,十分和气。”听了祖母的描述,李演政先生一方面感叹於人与人之间的患难真情,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感觉到,“文革时期有一些问题确实需要改变,这也令我希望能帮助同胞们打开思想,从而帮助社会成长,帮助国家强大。因为人的思维越开放,看到的事物越多,就会令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更全面、客观。”
正因为这种社会责任感,李演政先生自小就探讨人生意义,於青年时代就不断地斟酌未来的人生方向。当年信仰佛教的他,就常问师傅,“这世间最好的宗教是什麽?”师傅回答他,“做人最重要就是以心为本,一切为心做。什麽宗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正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断地渗透,终於明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变化,每一个变化都是一个修行。修行,就要让你明白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利用能做之事帮助自己做好本份。”此後,他力求每天用心地做好每一件有意义之事,不曾荒废生命。而行善,亦在此时成为李演政先生日後的重要内容。
当年,李演政先生的姑母亦是其佛教启蒙老师,於七十年代与一众佛家弟子从事慈善活动,後在李演政先生等的建议之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於1992年申请成立非牟利的慈善组织机构——锦华精舍,以更专业的服务形象运作。该慈善机构以敬老扶弱为宗旨,致力推行关爱长者活动,积极承担组织义工服务的工作,重点服务长者,还於2006年正式成立“锦华精舍义工组”,並登记成为社会福利署“义工运动”其中一个义工团体。同时在姑母兼师傅的影响之下,李演政先生亦常在该机构里当义工,风雨无阻,一心向善。
十方来十方去,做慈善如修行
过了几年,师傅深感自己将不久於人世,将深藏於内心的想法告诉了李演政先生,望他继承她的善业,继续领导锦华精舍,继续服务大众,造福人们。“那时,我常问师傅如何学习修行,师傅告诉我,每个人的修行都不一样,你做好这个慈善团体就行了。”
不过,当时身为商业人士的李演政先生仍心存疑虑,“我怕好心做出坏事来。首先,我自身的名利无所谓,若一旦做不好,就毁了师傅的声誉,但师傅一直帮我树立信心。我向她请教以什麽样的角度去做好全职性慈善,师傅当时所说的话让我记忆犹新,‘你来自十方,终归十方。如果你想做慈善,很简单,十方来十方去。’”在佛教里,“十方来十方去”即“钱是与大众结缘的,来於大众,用於大众。”谨记着师傅的话,李演政先生一边做服务一边用心摸索……
在锦华精舍旗下的耆乐坊的相关活动中,看大戏、聚餐等常规活动,就在前过去不久的三月二日,李演政先生就联合沙田沙角村举办了一次大型的慈善活动,招待了500名六十五岁以上的长者,“特别是以独居长者为主。”特别有意义的是,在活动举办前一个月,李演政先生在网上发起号召,呼籲亲朋好友将新年里收到的糖果等年货捐献出来,众人得知後,纷纷发动身边好友,搜罗各家的糖果。
一时间,大家笑逐颜开,或约好朋友在某地铁站相见送糖果,或是亲自驾车前往朋友家取糖果等,为共同做一件好事而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过程充满了喜悦……此後,众人还多次感谢李演政先生为他们策划了这件既增加了朋友见面的机会,又是极富有意义之事。甚至,有些市民更是将当时收集糖果时的热闹情景拍下来,配以精彩的文章,公布於网上,与更多人去分享这一生活中的善事、乐事。
随後,从众多市民家收集起来的糖果,经过锦华精舍义工们的重新包装,又全部送到了独居长者们的手中,更甜在独居长者们的心中。
2008年,有鉴於越来越多的新移民或内地学生前往香港,李演政先生又成立了中港友声协会,以专门帮助内地学生在就读时,顺利地融入香港社会。在这个义工组织中,李演政先生灌输给会员这样一种概念:“我帮助你,不需要你回报我,如果你有心回报,就去帮助其他新一届的学生吧。”如此,一种互帮互助的思想在学生们之中传递着,一届传一届。“其一,让学生们除了读书外,有更多机会与外界接触;其二,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义工;其三,令他们明白,他们是幸福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不幸的家庭和孩子。”
“锦华精舍成立以来,本着‘泽心善行、关爱社群’之宗旨,为社会大众做有益之事,属下设有四个不同关注点的义工组:耆乐坊、心光工程、中港友声协会和颐同乐园。其中,耆乐坊旨在为长者通过活动和茶叙的方式提供一个社交平台,传达正面讯息,协助他们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事情,度过快乐人生;中港友声协会围绕‘加强新来港的内地大学生对香港的认识和了解的同时增强个人自信,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为宗旨,帮助他们拥有对‘义工’的正确定义,传递义工的服务精神;心光工程主要为心光护理安老院,是社会福利署资助的服务团体,主要提供住宿服务予视障女长者,服务内容包括护理、医疗、康复及社交康乐等;还有专为长者提供快乐活动的颐同乐园。”四个不同的义工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使众多的长者和新来港人士受惠颇深。“我们锦华精舍虽不是大的慈善团体,但能做出如此多的成绩,背後完全靠一班尽职尽责、不思回报、不图个人名利的义工,有些是退休公务员,有些是在职,大家都利用假期前来帮手,这份心意和行动,十分难得!”
投身慈善事业二十多年,李演政先生成为了一名资深义工,当面对他人不解与劝阻时,“为什麽一定要那麽辛苦地去做这些事?”他总是微笑着说,“我是一个幸运儿,不管去了哪里,身边的人都尽力地帮着我,就如同当年我进入冠忠巴士时一样。而个人不是自己的,亦是社会的,我现在就希望尽量去帮助身边人,去回馈众人。”
执著事业,工作时亦是“义工”
或许在他人看来,义务工作更像是李演政先生的本职,其实並非如此,他现任上市公司——冠忠巴士集团有限公司的市场总监。
说起初入该公司之时,还有一段小故事。1975年,毕业之後的李演政先生进入码头工作,他常去一个同学家玩,一天正好与该同学的父亲(即冠忠巴士负责人)相识。见年轻的李演政先生性格活泼开朗、口齿伶俐,同学的父亲便诚心邀请他加入该公司。“当时,冠忠巴士还未上市,公司仅有十几部车。但我非常喜欢研究市场,又喜欢与人沟通,於是我就加入了冠忠巴士的团队。”
紧接着,香港的经济在七八十年代迅速起飞,亦为冠忠巴士所提供的非公共运输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同仁们不懈的努力之下,冠忠巴士本着提供高效而可靠的运输服务,发展一日千里,从而打造了今日超过一千辆运输车辆的集团公司,提供各种旅遊及出租巴士业务,是目前唯一拥有大屿山南部巴士线专营权的公司,在业内名列前茅,亦在上海、广州、汕头、大连、深圳等设有合资企业。
“一路走来,我都认定自己是一个幸运儿,若非众人的相助,我亦难有今日的成绩。非常感谢他人给我机会,现在是我回馈的时候了。”因此,他时刻将善心融入自己的工作当中,从而给市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李演政先生即使在工作时,更像是在做义工。
有时,在长者活动中,由於出发时间早,李演政先生便自掏腰包,特意为车上的长者们每人凖备一瓶矿泉水和一个面包,为那些因赶车而错过吃早饭的长者们补上一顿早饭……
“小隐隐於野,大隐隐於世”,而李演政先生正是如此,他虽身为佛教居士,卻未结芦山野、採菊南山,多年来用心行善、内心祥和,造福於身边之人,以修道净化身心,亦为人间带来欢喜,诚然可贵!
乐观生活,愉快工作,执著事业,信仰宗教。
李演政先生,冠忠巴士集团有限公司高管、
佛教界资深义工,多年来心境澄明、心善如水,
带领锦华精舍这一慈善机构,
服务独居长者、关怀新来港人士……
做了大量服务工作且不求名利。
他言:“行善,是发自内心的修持奉献!”
李演政先生主要职务或履历
祖籍广东中山、佛教界活跃义工
全心全意从事慈善事业二十多年
现为锦华精舍第二任负责人
属下设有:耆乐坊、心光盲人院、中港
友声协会、颐同乐园四个义务服务机构
冠忠巴士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
公共巴士同业联会幹事
初信佛教,善心为导
李演政先生祖籍广东中山,在香港土生土长,然而对故土的乡亲们卻有一片莫名的亲切感。“记得文革时期,我还是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返家乡探望祖母时,得知她被强迫搬出原本的地方,换住在一个养蚕室。虽然那里的居住环境很差,但看见农村的左邻右舍,互相帮助,乐意融融,十分和气。”听了祖母的描述,李演政先生一方面感叹於人与人之间的患难真情,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感觉到,“文革时期有一些问题确实需要改变,这也令我希望能帮助同胞们打开思想,从而帮助社会成长,帮助国家强大。因为人的思维越开放,看到的事物越多,就会令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更全面、客观。”
正因为这种社会责任感,李演政先生自小就探讨人生意义,於青年时代就不断地斟酌未来的人生方向。当年信仰佛教的他,就常问师傅,“这世间最好的宗教是什麽?”师傅回答他,“做人最重要就是以心为本,一切为心做。什麽宗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正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断地渗透,终於明白,“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变化,每一个变化都是一个修行。修行,就要让你明白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利用能做之事帮助自己做好本份。”此後,他力求每天用心地做好每一件有意义之事,不曾荒废生命。而行善,亦在此时成为李演政先生日後的重要内容。
当年,李演政先生的姑母亦是其佛教启蒙老师,於七十年代与一众佛家弟子从事慈善活动,後在李演政先生等的建议之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於1992年申请成立非牟利的慈善组织机构——锦华精舍,以更专业的服务形象运作。该慈善机构以敬老扶弱为宗旨,致力推行关爱长者活动,积极承担组织义工服务的工作,重点服务长者,还於2006年正式成立“锦华精舍义工组”,並登记成为社会福利署“义工运动”其中一个义工团体。同时在姑母兼师傅的影响之下,李演政先生亦常在该机构里当义工,风雨无阻,一心向善。
十方来十方去,做慈善如修行
过了几年,师傅深感自己将不久於人世,将深藏於内心的想法告诉了李演政先生,望他继承她的善业,继续领导锦华精舍,继续服务大众,造福人们。“那时,我常问师傅如何学习修行,师傅告诉我,每个人的修行都不一样,你做好这个慈善团体就行了。”
不过,当时身为商业人士的李演政先生仍心存疑虑,“我怕好心做出坏事来。首先,我自身的名利无所谓,若一旦做不好,就毁了师傅的声誉,但师傅一直帮我树立信心。我向她请教以什麽样的角度去做好全职性慈善,师傅当时所说的话让我记忆犹新,‘你来自十方,终归十方。如果你想做慈善,很简单,十方来十方去。’”在佛教里,“十方来十方去”即“钱是与大众结缘的,来於大众,用於大众。”谨记着师傅的话,李演政先生一边做服务一边用心摸索……
在锦华精舍旗下的耆乐坊的相关活动中,看大戏、聚餐等常规活动,就在前过去不久的三月二日,李演政先生就联合沙田沙角村举办了一次大型的慈善活动,招待了500名六十五岁以上的长者,“特别是以独居长者为主。”特别有意义的是,在活动举办前一个月,李演政先生在网上发起号召,呼籲亲朋好友将新年里收到的糖果等年货捐献出来,众人得知後,纷纷发动身边好友,搜罗各家的糖果。
一时间,大家笑逐颜开,或约好朋友在某地铁站相见送糖果,或是亲自驾车前往朋友家取糖果等,为共同做一件好事而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过程充满了喜悦……此後,众人还多次感谢李演政先生为他们策划了这件既增加了朋友见面的机会,又是极富有意义之事。甚至,有些市民更是将当时收集糖果时的热闹情景拍下来,配以精彩的文章,公布於网上,与更多人去分享这一生活中的善事、乐事。
随後,从众多市民家收集起来的糖果,经过锦华精舍义工们的重新包装,又全部送到了独居长者们的手中,更甜在独居长者们的心中。
2008年,有鉴於越来越多的新移民或内地学生前往香港,李演政先生又成立了中港友声协会,以专门帮助内地学生在就读时,顺利地融入香港社会。在这个义工组织中,李演政先生灌输给会员这样一种概念:“我帮助你,不需要你回报我,如果你有心回报,就去帮助其他新一届的学生吧。”如此,一种互帮互助的思想在学生们之中传递着,一届传一届。“其一,让学生们除了读书外,有更多机会与外界接触;其二,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义工;其三,令他们明白,他们是幸福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不幸的家庭和孩子。”
“锦华精舍成立以来,本着‘泽心善行、关爱社群’之宗旨,为社会大众做有益之事,属下设有四个不同关注点的义工组:耆乐坊、心光工程、中港友声协会和颐同乐园。其中,耆乐坊旨在为长者通过活动和茶叙的方式提供一个社交平台,传达正面讯息,协助他们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事情,度过快乐人生;中港友声协会围绕‘加强新来港的内地大学生对香港的认识和了解的同时增强个人自信,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为宗旨,帮助他们拥有对‘义工’的正确定义,传递义工的服务精神;心光工程主要为心光护理安老院,是社会福利署资助的服务团体,主要提供住宿服务予视障女长者,服务内容包括护理、医疗、康复及社交康乐等;还有专为长者提供快乐活动的颐同乐园。”四个不同的义工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使众多的长者和新来港人士受惠颇深。“我们锦华精舍虽不是大的慈善团体,但能做出如此多的成绩,背後完全靠一班尽职尽责、不思回报、不图个人名利的义工,有些是退休公务员,有些是在职,大家都利用假期前来帮手,这份心意和行动,十分难得!”
投身慈善事业二十多年,李演政先生成为了一名资深义工,当面对他人不解与劝阻时,“为什麽一定要那麽辛苦地去做这些事?”他总是微笑着说,“我是一个幸运儿,不管去了哪里,身边的人都尽力地帮着我,就如同当年我进入冠忠巴士时一样。而个人不是自己的,亦是社会的,我现在就希望尽量去帮助身边人,去回馈众人。”
执著事业,工作时亦是“义工”
或许在他人看来,义务工作更像是李演政先生的本职,其实並非如此,他现任上市公司——冠忠巴士集团有限公司的市场总监。
说起初入该公司之时,还有一段小故事。1975年,毕业之後的李演政先生进入码头工作,他常去一个同学家玩,一天正好与该同学的父亲(即冠忠巴士负责人)相识。见年轻的李演政先生性格活泼开朗、口齿伶俐,同学的父亲便诚心邀请他加入该公司。“当时,冠忠巴士还未上市,公司仅有十几部车。但我非常喜欢研究市场,又喜欢与人沟通,於是我就加入了冠忠巴士的团队。”
紧接着,香港的经济在七八十年代迅速起飞,亦为冠忠巴士所提供的非公共运输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同仁们不懈的努力之下,冠忠巴士本着提供高效而可靠的运输服务,发展一日千里,从而打造了今日超过一千辆运输车辆的集团公司,提供各种旅遊及出租巴士业务,是目前唯一拥有大屿山南部巴士线专营权的公司,在业内名列前茅,亦在上海、广州、汕头、大连、深圳等设有合资企业。
“一路走来,我都认定自己是一个幸运儿,若非众人的相助,我亦难有今日的成绩。非常感谢他人给我机会,现在是我回馈的时候了。”因此,他时刻将善心融入自己的工作当中,从而给市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李演政先生即使在工作时,更像是在做义工。
有时,在长者活动中,由於出发时间早,李演政先生便自掏腰包,特意为车上的长者们每人凖备一瓶矿泉水和一个面包,为那些因赶车而错过吃早饭的长者们补上一顿早饭……
“小隐隐於野,大隐隐於世”,而李演政先生正是如此,他虽身为佛教居士,卻未结芦山野、採菊南山,多年来用心行善、内心祥和,造福於身边之人,以修道净化身心,亦为人间带来欢喜,诚然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