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就是教学设计的后设计.是教师在前设计和中设计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思考和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审视自己,以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和完美性.积极做好课后反思是自我改造的最有效的方法,后反思会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熟,也会让老教师重新焕发青春,让教学中的遗憾越来越少,让精彩越来越多,让物理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有一部分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之后的经验交流,只遵循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方式,即便做认真的课后反思,也可能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利用组内教研和校内教研的机会,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成功之笔、遗憾之处,共同探讨怎样上好一堂课,每一位教师对教学流程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各抒己见,大家集思广益,必定会从中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研究出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对办法.尤其是年轻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但缺乏的是教学经验,特别是缺乏课堂调控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更应该听取优秀教师的经验之谈,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教育是服务的行业,教师是为广大学生服务的,教师应树立服务意识,应该摒除自私的想法,做到资源共享,相互沟通,从而共同进步.
以下是一堂《平面镜成像》公开课后的组内教研活动,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经过课后反思,认真探讨,总结出了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
《平面镜成像》一课,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在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过程与方法,在引入和结尾环节的处理上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在课堂中以学生的实验探究为主,很好地体现了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科学方法教育与实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概括,完成本节内容从实验现象到理论总结,从实验技能到科学推理的教学任务,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高,符合课改精神.
一、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物理课堂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1.重过程与体验
本节课的亮点,就是能让学生体验、感受、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和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教师有意识创造探究的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例如,针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从物像的大小关系,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左右关系、上下关系进行了猜想.然后师生经历设计实验方案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悟到实验中不用“镜子”而用“玻璃板”的道理,同时渗透出“替代”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对“虚像”概念的教学,授课教师让学生把手指放在像的火焰上烧,手指没有烧痛的感觉,从而说明是虚像.笔者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好,学生一定记忆深刻,这个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2.教师准备充分
整堂课是在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做出猜想,然后围绕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展开的.可以说,我们每天都要照镜子,那么对平面镜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在学生猜测的过程中,却对平面镜的特点做出了一些并不正确的归纳.授课老师非常沉着地提出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逐个探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老师的老练和在教学设计中做了充分的准备.
3.关注交流与合作
实验探究环节中,采用了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之后再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
既有师生共同评估,又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精神.课中引用了画面图片,猴子捞月的故事等,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讨论、猜想、动脑设计并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成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发现者”.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猜想、分析并从中点拨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应用恰到好处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开始,屏幕上出现美丽的桂林山水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处于最佳状态.
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进行和展开实验探究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提示和条件.在课堂中准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为本节物理课增添了色彩,但应注意不能一味依靠多媒体课件,造成课堂重心偏离.制作的课件也应简单,便于操作,以免给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三、课堂中的细节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授课教师替每一位学生准备了一张画好格子的纸,学生在纸的一侧放上一枝蜡烛,在纸的另一侧像的位置也放上一枝蜡烛,很容易就发现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是相等的,从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等距.这一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其实是在老师经过反复的推敲后决定的.如果对课堂的设计不够充分的话,很容易忽略这些小细节.另外教师要注意纠正上课过程中的口误,以求教学的严谨性和周密性.
真正的教学设计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案例证明,在课堂交流之后,组织组内老师进行“课后研讨”至关重要,从案例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课后反思交流的内容.
1.授课教师的自我反思
授课教师就所上的课从教材、教法、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谈分析教材、理解教材,谈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谈学生的特点,谈在课堂中自己的应对方法,找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课堂中的不足.
2.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
参与教师要共同思考授课教师对于新理念、新教材的把握是否到位,课中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地方,究竟怎样研究与解决,今后如何开展教学研究,怎样确定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
听课教师针对授课教师进行提问、质疑;并根据课堂交流中形成的书面评价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课.
(1)谈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教学共鸣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谈“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其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谈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谈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办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谈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哪些创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3.授课教师提出的较多的、疑难的、分歧大的问题
要把教师提出比较多的、疑难的、分歧大的问题拿出来,组织教师相互辩论、互摆事实,在争论中寻找解决的最佳方法.
通过教学研究和课后反思的交流,找出教师教学的不足,让每位教师得到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最佳方案,为教师成长提供有利的借鉴.因此,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征程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并且相互支持,一定会闪烁出智慧的光芒.经过反思,加之完善优美的教学设计,使师生的教学活动更加和谐,课堂教学也会达到最佳效果,教师的业务水平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责任编辑:易志毅)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有一部分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之后的经验交流,只遵循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方式,即便做认真的课后反思,也可能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利用组内教研和校内教研的机会,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成功之笔、遗憾之处,共同探讨怎样上好一堂课,每一位教师对教学流程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各抒己见,大家集思广益,必定会从中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研究出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对办法.尤其是年轻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但缺乏的是教学经验,特别是缺乏课堂调控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更应该听取优秀教师的经验之谈,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教育是服务的行业,教师是为广大学生服务的,教师应树立服务意识,应该摒除自私的想法,做到资源共享,相互沟通,从而共同进步.
以下是一堂《平面镜成像》公开课后的组内教研活动,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经过课后反思,认真探讨,总结出了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
《平面镜成像》一课,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在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过程与方法,在引入和结尾环节的处理上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在课堂中以学生的实验探究为主,很好地体现了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科学方法教育与实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概括,完成本节内容从实验现象到理论总结,从实验技能到科学推理的教学任务,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高,符合课改精神.
一、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物理课堂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1.重过程与体验
本节课的亮点,就是能让学生体验、感受、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和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教师有意识创造探究的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例如,针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从物像的大小关系,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左右关系、上下关系进行了猜想.然后师生经历设计实验方案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悟到实验中不用“镜子”而用“玻璃板”的道理,同时渗透出“替代”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对“虚像”概念的教学,授课教师让学生把手指放在像的火焰上烧,手指没有烧痛的感觉,从而说明是虚像.笔者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好,学生一定记忆深刻,这个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2.教师准备充分
整堂课是在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做出猜想,然后围绕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展开的.可以说,我们每天都要照镜子,那么对平面镜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在学生猜测的过程中,却对平面镜的特点做出了一些并不正确的归纳.授课老师非常沉着地提出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逐个探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老师的老练和在教学设计中做了充分的准备.
3.关注交流与合作
实验探究环节中,采用了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之后再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
既有师生共同评估,又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精神.课中引用了画面图片,猴子捞月的故事等,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讨论、猜想、动脑设计并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成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发现者”.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猜想、分析并从中点拨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应用恰到好处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开始,屏幕上出现美丽的桂林山水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处于最佳状态.
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进行和展开实验探究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提示和条件.在课堂中准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为本节物理课增添了色彩,但应注意不能一味依靠多媒体课件,造成课堂重心偏离.制作的课件也应简单,便于操作,以免给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三、课堂中的细节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授课教师替每一位学生准备了一张画好格子的纸,学生在纸的一侧放上一枝蜡烛,在纸的另一侧像的位置也放上一枝蜡烛,很容易就发现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是相等的,从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等距.这一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其实是在老师经过反复的推敲后决定的.如果对课堂的设计不够充分的话,很容易忽略这些小细节.另外教师要注意纠正上课过程中的口误,以求教学的严谨性和周密性.
真正的教学设计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案例证明,在课堂交流之后,组织组内老师进行“课后研讨”至关重要,从案例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课后反思交流的内容.
1.授课教师的自我反思
授课教师就所上的课从教材、教法、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谈分析教材、理解教材,谈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谈学生的特点,谈在课堂中自己的应对方法,找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课堂中的不足.
2.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
参与教师要共同思考授课教师对于新理念、新教材的把握是否到位,课中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地方,究竟怎样研究与解决,今后如何开展教学研究,怎样确定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
听课教师针对授课教师进行提问、质疑;并根据课堂交流中形成的书面评价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课.
(1)谈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教学共鸣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谈“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其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谈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谈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办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谈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哪些创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3.授课教师提出的较多的、疑难的、分歧大的问题
要把教师提出比较多的、疑难的、分歧大的问题拿出来,组织教师相互辩论、互摆事实,在争论中寻找解决的最佳方法.
通过教学研究和课后反思的交流,找出教师教学的不足,让每位教师得到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最佳方案,为教师成长提供有利的借鉴.因此,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征程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并且相互支持,一定会闪烁出智慧的光芒.经过反思,加之完善优美的教学设计,使师生的教学活动更加和谐,课堂教学也会达到最佳效果,教师的业务水平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