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风吹花草香的季节,汉字考古队来到户外踏青,看到了草坪上满是放风筝的人们。
好大的风!你们看,风筝飞得好高。
听说有一种风筝,重6千克,不知道要多大的风才能送它上天。
封禁能放飞风筝,还能干很多事。走,今天咱们去见识一下“风”的威力。
汉字考古队一行来到了南通风筝博物馆,见到了传说中重达6千克的风筝——大团结鹞(ya?o)。
汉字有故事
“风”的本义是指由空气流动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古时候,人们通过观察,对风的习性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不同方向、不同季节的风,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此外,我国还运用风的特点,最先发明了风筝。放风筝最开始用于军事送信,随后传入民间,成了大家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
汉字成长记
“风”的甲骨文像极了一只凤,它戴着高冠,身披花翎,拖着长长的尾巴。其实,“风”的甲骨文和“凤”是同一个字。因为风看不见、摸不着,很难描画出具体的形状,所以古人们才会将“凤”字借给了“风”。直到小篆时,风才有了专属的字形。
在中国古代,“风调雨顺”即意味着太平盛世。于是,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的文化习俗、审美偏好就和“风”联系在了一起,被称作“世风”“风俗”“风气”。
开玩笑吧?这些又大又重的家伙居然是风筝?
这些风筝叫“板鹞”,是南通传统的手工艺品。板鹞上缀(zhui?)满大小不一的哨(sha?o)子,在风中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响声。
要放飞这种大风筝,需要多大的风呀?
大团结鹞
高2.56米,重6千克,上面的25根引线科学定位,克服了传统板鹞庞大笨重、升空阻力大的困难
清朝嗡(we?ng)声
板鹞上最大的一个哨子称为嗡声。一般用大葫芦做成,能发出大提琴般的声音。这个清朝的嗡声有180多年的历史。
封是怎么来的?
你知道风是怎么来的吗?简单来说,风是由空气流动产生的。
太陽光照射在地面上,有的地方接收的阳光多,温度就高,有的地方接收的阳光少,温度就低。地面温度高的地方,周围的空气也变得热乎乎的,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热空气变得越来越轻,最后轻飘飘地往上升。而这时候,冷空气就会下降横向流过来,填补热空气上升后的空白。
上升后的热空气因逐渐变冷,会成为冷空气往下降,而之前流到地面的冷空气又会受热变成热空气往上升,这样循环往复,空气不断流动,就形成了风。
空气流动得较慢,就形成微风;流动得较快,就形成强风。
一起来捕风
风来啦!快伸开双手去抓住它,可是我们什么也没抓住。别急,让我们做个捕风器来试一试。
材料:纸杯5个、吸管2根、筷子、大头针、小刀
(温馨提示:小朋友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使用小刀和大头针。)
制作步骤
1 用小刀在1个纸杯杯口下端均匀地打4个孔,将2根吸管交叉插入孔中。
2 分别在另外4个纸杯的杯身对穿打两个孔。如图示,将4个纸杯插入吸管(杯口朝向一致)。
3 在中央的纸杯底部打孔,插入筷子。用大头针从杯口钉入两根吸管的交叉处,并固定在筷子上。
4将做好的捕风器放在阳台,当看见纸杯呼呼地转动起来时,你就抓住了风!
风有时柔弱无力,有时又能卷起千尺浪。人们发现,只要能合理利用风,就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风箱——把“风”装进箱子里
古时候,人们发现,风能让火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风带来了氧气,可以让木材燃烧得更充分。利用风的这个特点,聪明的古人发明了风箱。风箱是一种木制的炊具,过去家家户户的厨房几乎都有风箱,用来不断给灶火吹我们来看看风风,从而烧水做饭。
风箱是怎么工作的?
风箱内部有个可以活动的挡板与拉杆相连,只要推拉拉杆,挡板就会前后移动,将风箱里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
出风口和灶台连接,风口不断吹出风,助燃灶台中的柴火。
当风遇到大风车——风力发电
小朋友,你见过矗立在旷野或山坡上的大风车吗?它们在风中随意地转动着,看起来好像在和风玩游戏。其实,这些大风车正在进行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发电。
我们来看看风风,从而烧水做饭。车是怎么发电的吧!
风车利用风吹动叶片旋转,变速器将旋转的速度提升,从而促使发电机发电。
大部分的风力发电机都有三个叶片。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三个叶片,而不是其他数量的叶片呢?其实,科学家是通过计算和实验来确定的叶片形状和数量。实验表明,三叶风轮的性能更好,风能利用率也更高。
风力发电既不需要使用其他能源作燃料,也不会产生辐(fú)射或空气污染。因此,人们认为风是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好大的风!你们看,风筝飞得好高。
听说有一种风筝,重6千克,不知道要多大的风才能送它上天。
封禁能放飞风筝,还能干很多事。走,今天咱们去见识一下“风”的威力。
汉字考古队一行来到了南通风筝博物馆,见到了传说中重达6千克的风筝——大团结鹞(ya?o)。
汉字有故事
“风”的本义是指由空气流动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古时候,人们通过观察,对风的习性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不同方向、不同季节的风,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此外,我国还运用风的特点,最先发明了风筝。放风筝最开始用于军事送信,随后传入民间,成了大家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
汉字成长记
“风”的甲骨文像极了一只凤,它戴着高冠,身披花翎,拖着长长的尾巴。其实,“风”的甲骨文和“凤”是同一个字。因为风看不见、摸不着,很难描画出具体的形状,所以古人们才会将“凤”字借给了“风”。直到小篆时,风才有了专属的字形。
在中国古代,“风调雨顺”即意味着太平盛世。于是,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的文化习俗、审美偏好就和“风”联系在了一起,被称作“世风”“风俗”“风气”。
开玩笑吧?这些又大又重的家伙居然是风筝?
这些风筝叫“板鹞”,是南通传统的手工艺品。板鹞上缀(zhui?)满大小不一的哨(sha?o)子,在风中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响声。
要放飞这种大风筝,需要多大的风呀?
大团结鹞
高2.56米,重6千克,上面的25根引线科学定位,克服了传统板鹞庞大笨重、升空阻力大的困难
清朝嗡(we?ng)声
板鹞上最大的一个哨子称为嗡声。一般用大葫芦做成,能发出大提琴般的声音。这个清朝的嗡声有180多年的历史。
封是怎么来的?
你知道风是怎么来的吗?简单来说,风是由空气流动产生的。
太陽光照射在地面上,有的地方接收的阳光多,温度就高,有的地方接收的阳光少,温度就低。地面温度高的地方,周围的空气也变得热乎乎的,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热空气变得越来越轻,最后轻飘飘地往上升。而这时候,冷空气就会下降横向流过来,填补热空气上升后的空白。
上升后的热空气因逐渐变冷,会成为冷空气往下降,而之前流到地面的冷空气又会受热变成热空气往上升,这样循环往复,空气不断流动,就形成了风。
空气流动得较慢,就形成微风;流动得较快,就形成强风。
一起来捕风
风来啦!快伸开双手去抓住它,可是我们什么也没抓住。别急,让我们做个捕风器来试一试。
材料:纸杯5个、吸管2根、筷子、大头针、小刀
(温馨提示:小朋友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使用小刀和大头针。)
制作步骤
1 用小刀在1个纸杯杯口下端均匀地打4个孔,将2根吸管交叉插入孔中。
2 分别在另外4个纸杯的杯身对穿打两个孔。如图示,将4个纸杯插入吸管(杯口朝向一致)。
3 在中央的纸杯底部打孔,插入筷子。用大头针从杯口钉入两根吸管的交叉处,并固定在筷子上。
4将做好的捕风器放在阳台,当看见纸杯呼呼地转动起来时,你就抓住了风!
风有时柔弱无力,有时又能卷起千尺浪。人们发现,只要能合理利用风,就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风箱——把“风”装进箱子里
古时候,人们发现,风能让火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风带来了氧气,可以让木材燃烧得更充分。利用风的这个特点,聪明的古人发明了风箱。风箱是一种木制的炊具,过去家家户户的厨房几乎都有风箱,用来不断给灶火吹我们来看看风风,从而烧水做饭。
风箱是怎么工作的?
风箱内部有个可以活动的挡板与拉杆相连,只要推拉拉杆,挡板就会前后移动,将风箱里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
出风口和灶台连接,风口不断吹出风,助燃灶台中的柴火。
当风遇到大风车——风力发电
小朋友,你见过矗立在旷野或山坡上的大风车吗?它们在风中随意地转动着,看起来好像在和风玩游戏。其实,这些大风车正在进行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发电。
我们来看看风风,从而烧水做饭。车是怎么发电的吧!
风车利用风吹动叶片旋转,变速器将旋转的速度提升,从而促使发电机发电。
大部分的风力发电机都有三个叶片。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三个叶片,而不是其他数量的叶片呢?其实,科学家是通过计算和实验来确定的叶片形状和数量。实验表明,三叶风轮的性能更好,风能利用率也更高。
风力发电既不需要使用其他能源作燃料,也不会产生辐(fú)射或空气污染。因此,人们认为风是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