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撫州市临川温泉景区规划建设大型温泉度假区,现有的温泉热水流量已不能满足需要,需要开发和利用当地的温泉资源,此次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区内的地层、岩性与构造的分布特征、地下热水富集及分布情况,为下一步地热钻探提供参考。
温泉的形成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地下温泉的活动与地下岩层的变化密切相关(1-2)。凡有热水活动的区域,地下岩层的各种地球物理场均要产生不同程度的变换(3—8))。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法CSAM工进行地热勘查,不仅能够探测地下出水构造的空间位置,还可以根据地球物理场的异常特征,还可对储热构造进行区分。因此,对表层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难以深入的情况下,利用CSAM工方法来找寻热储构造是非常有效的。
1.区域地质概况
1.1 工作区位置
工:作区属抚州市临川区管辖。位于江西省抚州市西北部的抚州温泉疗养院周围,青莲山脚下。东南距抚州市约15公里。
1.2 工作区地质特征
工作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前震旦系源里组(P工3V3)、下石炭统华山岭组(Cih)和梓山组(Ciz)、上白垩统赣州群茅店组(K2IJI)及第四系(Q)组成。下面按地层甫老到新顺序简述:
1、前震旦系源里组( P工3y3):下部为一套灰紫色变(含砾)中细粒(岩屑)杂砂岩、变余粉砂岩夹青灰色绢云千枚岩、变中一基性熔岩。上部主要为灰黄、灰紫色变余(含豆砾)粉砂岩夹同色变细粒杂砂岩、青灰、灰紫色绢云千枚岩。该地层大面积出露于桐山一青莲山北部。此地层的透水、储水能力较差。
2、下石炭统华山岭组(C.h):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粗粒石英砂岩、石英砾岩;中上部为紫红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砂质页岩及页岩,其透水和储水能力较差。
3、下石炭统梓山组(c1z):呈北东走向出露,硅化破碎带主要发育于本地层中,并普遍含有网状石英脉,在桐山一青莲山一带发育有重晶石脉、黄铁矿脉,岩性为一套河流相、湖沼相的砂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炭质砂岩所组成。本地层普遍遭受过挤压、变质作用,岩石破碎、裂隙发育、蚀变较强。富水性较强,是地下热水的主要富集带。
其中物性差异是地球物理方法应用的前提,图l的地质图可看出,该工作区断裂构造甚为发育,破碎带明显。根据表l电阻率分析,勘查区分二个电性界层,板溪群的千枚岩、华山岭组的
4、上白垩统赣州群茅店组(K2I工i):出露于桐山一青莲山南部,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物,上部为紫红色砂岩、泥岩,下部为紫红色的砂砾岩,富水性弱,是地热水良好的保温盖层。
5、第四系(Q):砂砾、亚砂土、泥土等现代冲积、坡积、残积物,沿沟谷及低洼地带分布。
1.3岩浆岩
区内出露有燕山晚期花岗岩(K2γ),在桐山一青莲山一带呈岩瘤、岩墙形式侵入于下石炭统华山岭组和上石炭统梓山组中,岩体紧靠断裂带分布,走向北东,裂隙发育,且多被石英脉填充。区内花岗岩呈灰白色、浅肉红色及灰绿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从岩体中心往边缘接触部分,岩性亦有所变化,中心部分为黑云母花岗岩,全品质,等粒状结构。长石、石英为结晶质,晶体大小比较均匀,但晶形不完整。黑云母、白云母含量较少,且分布在长石石英颗粒问。南中心往边缘部分,渐变为花岗岩。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有极少量白云母,颗粒均匀,结晶质,大部分呈他形,边缘呈不规则状结构。再往外部,渐变为花岗岩长石,角闪石、中性长石增加,呈不等粒结构。
1.4构造
区内为单斜地层,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断裂构造很发育,有的被硅化岩及重晶石脉所充填,主要有Fi、F2、F3三条断裂构造。
1、F1:走向北东(NE),倾向南东(SE),倾角300-400。性质为正断层,破碎带宽10 - 120未,多为角砾岩及糜棱岩,主要发育于前震旦系及石炭系之中,此断层规模较大,活动次数多,深切基底,贯穿整个工作区,是主要的控盘构造。
2、F2:走向北东(NE),倾向南东(SE),倾角600 - 780。性质为正断层,破碎带宽4 - 150米,多为角砾岩及糜棱岩主要发育于白垩系茅店组及石炭系梓山组之中,此断层规模较大,活动次数多,深切基底,是导热、导水的主要断层。
3、F3:推测的北西向断裂,对导热有阻止作用。
2.地球物理特征
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需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l、工作区地质目的体与围岩物理性质的差异程度;2、引起异常的目标体的几何参数;3、地球物理场的噪声水平。砂岩、梓山组的砂岩以及燕山晚期花岗岩属于相对低阻,茅店组砂岩相对为高阻,茅店组砂岩与梓山组砂岩有显著的电性差异。此区域已具备CSAM工方法工作的条件。
3.物探方法技术
CSAMT法是采用可控制的人T场源,频率在0.0123-9600Hz范围内进行电磁测深的一种方法。通过发射机向接地偶极A-B发送交变电流建立电磁场,测量则在距场源相当远的区域、发射偶极AB垂线正负300角的扇形区域内进行,测量偶极MN平行于发射偶极AB,测量电场分量Ex和磁场Hv分量,以此计算卡尼亚视电阻率值。即:
式中:p。为卡尼亚ΩM率,单位为Q·M;f为频率,单位为Hz;Ex为水平电场分量;Hv为水平磁场分量。
CSAMT法野外数据采集,布置12个电道,1个磁道。测量采用不极化电极,测量导线采用四芯屏蔽电缆,接地电阻一般小于3000nΩ.m,采集频率同发射频率。主要采集技术参数为:每测点按设计工作频率表依次扫频观测,采集振幅与相位两个参数信号,高频采集满足足够的迭代次数。自动记录、存储。南此得到各个频点的电场与磁场振幅并计算卡尼亚视电阻率值。因电磁波的穿透深度随频率的降低而逐渐增大,据此可以得到随频率而变化的电磁测深曲线,在进行静位移与场源效应校正后通过专用软件反演计算,求出视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对应关系,绘制卡尼亚视电阻率断面图。可大致反演出地下构造形态与特征。 CSAMT的主要参数为卡尼亚视电阻率pk,为由各测点CSAMT法依据实测正交有电、磁信号振幅计算而来,与常规电法中视电阻率的意义相同,主要反映勘探体积内岩(矿)石的综合导电性能。
卡尼亚视电阻率pk断面图,为依据实测数据经数据处理后按点(线)排列方式形成的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pk值绘制而面。制图采用算术坐标,纵轴为标高,横轴为测点编号,纵、
推断地质断面图是依据参数异常分析结果的综合地质解释成果.
野外数据采集依据已设计的时间序列于频率表依次进行扫频测量,南此得到各个频点的电场与磁场振幅并计算卡尼亚视电阻率值。因电磁波的穿透深度随频率的降低而逐渐增大,据此可以得到随频率而变化的电磁测深曲线,在进行静位移与场源效应校正后通过专用软件反演计算,求出视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对应关系,绘制p t视电阻率断面图。
工作区内主要地层走向和主要地质构造走向基本一致,基本上都是北东方向,构造发育程度中等,
4.应用效果
为了解勘察区内深层的构造及破碎带的分布特征,探查地下热水富集及分布情况,在该区内开展CSAMT勘查工作。此工作在区内平行布置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剖面3条,测线方位为1370,每条测线长度为2KM.点距40m,测点共150个。
CSAMT法人工场源布置,与所测测线方向平行。测量偶极距40m,场源电偶极距2000m,收发距分别为CSAMT-4线97lOm,CSAMT-5线9990m,CSAMT-6线10250m,CSAMT-7线10680m,,CSAMT-8线11260m。。
CSAMT的主要参数为卡尼亚视电阻率,南各测点CSAMT法依据实测正交南电、磁信号振幅计算而来,与常规电法中视电阻率的意义相同,主要反映勘探体内岩(矿)石的综合导电性能。
卡尼亚视电阻率断面图,由依据实测数据经数据处理后按点(线)排列方式形成的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卡尼亚视电阻率值绘制而成。制图采用算术坐标,纵轴为标高,横轴为剖面距离,单位为“米”;剖面方向为1370。各勘探線CSAMT二维反演电阻率断面图解释如下:
热水具有温度高,矿化度高,压力大的特征,其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减小,故而一般热水构造呈现低阻反映。(陈墨香等,1994;龚育龄等,2002;)
在剖面Om附近,标高80m存在电阻率变异带,推断此处为F.断裂构造。在剖面O - 460m,地表至标高Om范围有一高阻区,推断此处为石炭系华山岭组。在剖面460 - 1080m.标高至80m范围内一次高阻,推断此处为石炭系梓山组。在剖面1080m附近有一倾角大约550电阻率变异带,推断此处为F2断裂构造。在剖面1080 - 2000m,标高至- lOOm范围内存在三层次高阻,其问夹杂2层厚度约50m的低阻异常带,推断此区域为白垩系茅店组砂砾岩,低阻异常带为含水层。在剖面0 - 800m,深部存在高阻异常区域,推断此处为燕山期花岗岩。在剖面,700m - 2000m深部存在一“入”字形低阻异常,推断此处为富水区。
在剖面Om附近,存在一电阻率变异带,推断此处为F】断裂构造。在剖面O - 350m,地表至标高40m,有一次高阻区域,推断此处为石炭系。在剖面O - 1320m存在的高阻区,推断为燕山期花岗岩;在剖面1240m附近存在一条倾角大约为600的电阻率变异带,推断此处为F2断裂构造。在剖面1200m到2000m,地表至标高-50m,的次高阻层,其间有两条厚度约20m的低阻异常带,推断此区域为白垩系茅店组,其间的低阻异常带为含水带。在剖面1600m - 1980m,标高-5 80以下有一低阻异常区,推断此区域为富水层。
在剖面20m附近有一电阻率变异带,推断此处为Fi断裂构造。在剖画O - 1200m浅部有一高阻区域,推断此处为石炭系;并在此区域深部存在高阻区,推断此区域为燕山期花岗岩。在剖面1200m附近存在一条约700的电阻率变异带,推断此处为F2断裂构造。在剖面1320m - 1980m,标高40 -240m有一高阻区,推断此区域为白垩系茅占组砂岩,在其深部标高-340以下存在一低阻异常区,推断此处为富水区。
结语
勘查区L4、L5线南东段,300m深度内,存在两个含水层,主要赋存在白垩系茅店组下部灰岩砾岩裂隙溶洞中。在深度400m以下,存在规范更大的含水区,与上部两个含水层南茅店组砂岩、泥岩隔开,起到隔水保温作用,可能是更大的地热远景区,建议在此范围内布设钻孑L进行验证。
L6线末端,深度约420m有一富水区,此区域被厚度约200m的白垩系茅店组紫红色砂岩覆盖,起到隔水保温作用,据此认为,此区域可能是形成地热的有利部位。
综合整个勘查区看,L4、L5、L6、L7线的北西段深部为高阻区(推测为花岗岩);南东段深部为低阻区,推测主要地层为下石炭统梓山组(Ciz)和白垩系茅店组(K2ITl),也是勘查区较为有利的地热远景区。
参考文献:
[1]黄尚瑶.中国温泉资源(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2]陈墨香,汪集畅,邓孝.中国地热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3]L.Rybach, L.J.P.Muffler.Geothermal systems principles and case histories(M).New York.1981.
[4]陈昌礼.勘探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5]吴钦.西藏羊八井地热田物探新成果研究(J).物探与化探,1996,20 (2):131-140.
(作者单位: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七大队)
撫州市临川温泉景区规划建设大型温泉度假区,现有的温泉热水流量已不能满足需要,需要开发和利用当地的温泉资源,此次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区内的地层、岩性与构造的分布特征、地下热水富集及分布情况,为下一步地热钻探提供参考。
温泉的形成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地下温泉的活动与地下岩层的变化密切相关(1-2)。凡有热水活动的区域,地下岩层的各种地球物理场均要产生不同程度的变换(3—8))。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法CSAM工进行地热勘查,不仅能够探测地下出水构造的空间位置,还可以根据地球物理场的异常特征,还可对储热构造进行区分。因此,对表层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难以深入的情况下,利用CSAM工方法来找寻热储构造是非常有效的。
1.区域地质概况
1.1 工作区位置
工:作区属抚州市临川区管辖。位于江西省抚州市西北部的抚州温泉疗养院周围,青莲山脚下。东南距抚州市约15公里。
1.2 工作区地质特征
工作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前震旦系源里组(P工3V3)、下石炭统华山岭组(Cih)和梓山组(Ciz)、上白垩统赣州群茅店组(K2IJI)及第四系(Q)组成。下面按地层甫老到新顺序简述:
1、前震旦系源里组( P工3y3):下部为一套灰紫色变(含砾)中细粒(岩屑)杂砂岩、变余粉砂岩夹青灰色绢云千枚岩、变中一基性熔岩。上部主要为灰黄、灰紫色变余(含豆砾)粉砂岩夹同色变细粒杂砂岩、青灰、灰紫色绢云千枚岩。该地层大面积出露于桐山一青莲山北部。此地层的透水、储水能力较差。
2、下石炭统华山岭组(C.h):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粗粒石英砂岩、石英砾岩;中上部为紫红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砂质页岩及页岩,其透水和储水能力较差。
3、下石炭统梓山组(c1z):呈北东走向出露,硅化破碎带主要发育于本地层中,并普遍含有网状石英脉,在桐山一青莲山一带发育有重晶石脉、黄铁矿脉,岩性为一套河流相、湖沼相的砂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炭质砂岩所组成。本地层普遍遭受过挤压、变质作用,岩石破碎、裂隙发育、蚀变较强。富水性较强,是地下热水的主要富集带。
其中物性差异是地球物理方法应用的前提,图l的地质图可看出,该工作区断裂构造甚为发育,破碎带明显。根据表l电阻率分析,勘查区分二个电性界层,板溪群的千枚岩、华山岭组的
4、上白垩统赣州群茅店组(K2I工i):出露于桐山一青莲山南部,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物,上部为紫红色砂岩、泥岩,下部为紫红色的砂砾岩,富水性弱,是地热水良好的保温盖层。
5、第四系(Q):砂砾、亚砂土、泥土等现代冲积、坡积、残积物,沿沟谷及低洼地带分布。
1.3岩浆岩
区内出露有燕山晚期花岗岩(K2γ),在桐山一青莲山一带呈岩瘤、岩墙形式侵入于下石炭统华山岭组和上石炭统梓山组中,岩体紧靠断裂带分布,走向北东,裂隙发育,且多被石英脉填充。区内花岗岩呈灰白色、浅肉红色及灰绿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从岩体中心往边缘接触部分,岩性亦有所变化,中心部分为黑云母花岗岩,全品质,等粒状结构。长石、石英为结晶质,晶体大小比较均匀,但晶形不完整。黑云母、白云母含量较少,且分布在长石石英颗粒问。南中心往边缘部分,渐变为花岗岩。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有极少量白云母,颗粒均匀,结晶质,大部分呈他形,边缘呈不规则状结构。再往外部,渐变为花岗岩长石,角闪石、中性长石增加,呈不等粒结构。
1.4构造
区内为单斜地层,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断裂构造很发育,有的被硅化岩及重晶石脉所充填,主要有Fi、F2、F3三条断裂构造。
1、F1:走向北东(NE),倾向南东(SE),倾角300-400。性质为正断层,破碎带宽10 - 120未,多为角砾岩及糜棱岩,主要发育于前震旦系及石炭系之中,此断层规模较大,活动次数多,深切基底,贯穿整个工作区,是主要的控盘构造。
2、F2:走向北东(NE),倾向南东(SE),倾角600 - 780。性质为正断层,破碎带宽4 - 150米,多为角砾岩及糜棱岩主要发育于白垩系茅店组及石炭系梓山组之中,此断层规模较大,活动次数多,深切基底,是导热、导水的主要断层。
3、F3:推测的北西向断裂,对导热有阻止作用。
2.地球物理特征
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需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l、工作区地质目的体与围岩物理性质的差异程度;2、引起异常的目标体的几何参数;3、地球物理场的噪声水平。砂岩、梓山组的砂岩以及燕山晚期花岗岩属于相对低阻,茅店组砂岩相对为高阻,茅店组砂岩与梓山组砂岩有显著的电性差异。此区域已具备CSAM工方法工作的条件。
3.物探方法技术
CSAMT法是采用可控制的人T场源,频率在0.0123-9600Hz范围内进行电磁测深的一种方法。通过发射机向接地偶极A-B发送交变电流建立电磁场,测量则在距场源相当远的区域、发射偶极AB垂线正负300角的扇形区域内进行,测量偶极MN平行于发射偶极AB,测量电场分量Ex和磁场Hv分量,以此计算卡尼亚视电阻率值。即:
式中:p。为卡尼亚ΩM率,单位为Q·M;f为频率,单位为Hz;Ex为水平电场分量;Hv为水平磁场分量。
CSAMT法野外数据采集,布置12个电道,1个磁道。测量采用不极化电极,测量导线采用四芯屏蔽电缆,接地电阻一般小于3000nΩ.m,采集频率同发射频率。主要采集技术参数为:每测点按设计工作频率表依次扫频观测,采集振幅与相位两个参数信号,高频采集满足足够的迭代次数。自动记录、存储。南此得到各个频点的电场与磁场振幅并计算卡尼亚视电阻率值。因电磁波的穿透深度随频率的降低而逐渐增大,据此可以得到随频率而变化的电磁测深曲线,在进行静位移与场源效应校正后通过专用软件反演计算,求出视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对应关系,绘制卡尼亚视电阻率断面图。可大致反演出地下构造形态与特征。 CSAMT的主要参数为卡尼亚视电阻率pk,为由各测点CSAMT法依据实测正交有电、磁信号振幅计算而来,与常规电法中视电阻率的意义相同,主要反映勘探体积内岩(矿)石的综合导电性能。
卡尼亚视电阻率pk断面图,为依据实测数据经数据处理后按点(线)排列方式形成的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pk值绘制而面。制图采用算术坐标,纵轴为标高,横轴为测点编号,纵、
推断地质断面图是依据参数异常分析结果的综合地质解释成果.
野外数据采集依据已设计的时间序列于频率表依次进行扫频测量,南此得到各个频点的电场与磁场振幅并计算卡尼亚视电阻率值。因电磁波的穿透深度随频率的降低而逐渐增大,据此可以得到随频率而变化的电磁测深曲线,在进行静位移与场源效应校正后通过专用软件反演计算,求出视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对应关系,绘制p t视电阻率断面图。
工作区内主要地层走向和主要地质构造走向基本一致,基本上都是北东方向,构造发育程度中等,
4.应用效果
为了解勘察区内深层的构造及破碎带的分布特征,探查地下热水富集及分布情况,在该区内开展CSAMT勘查工作。此工作在区内平行布置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剖面3条,测线方位为1370,每条测线长度为2KM.点距40m,测点共150个。
CSAMT法人工场源布置,与所测测线方向平行。测量偶极距40m,场源电偶极距2000m,收发距分别为CSAMT-4线97lOm,CSAMT-5线9990m,CSAMT-6线10250m,CSAMT-7线10680m,,CSAMT-8线11260m。。
CSAMT的主要参数为卡尼亚视电阻率,南各测点CSAMT法依据实测正交南电、磁信号振幅计算而来,与常规电法中视电阻率的意义相同,主要反映勘探体内岩(矿)石的综合导电性能。
卡尼亚视电阻率断面图,由依据实测数据经数据处理后按点(线)排列方式形成的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卡尼亚视电阻率值绘制而成。制图采用算术坐标,纵轴为标高,横轴为剖面距离,单位为“米”;剖面方向为1370。各勘探線CSAMT二维反演电阻率断面图解释如下:
热水具有温度高,矿化度高,压力大的特征,其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减小,故而一般热水构造呈现低阻反映。(陈墨香等,1994;龚育龄等,2002;)
在剖面Om附近,标高80m存在电阻率变异带,推断此处为F.断裂构造。在剖面O - 460m,地表至标高Om范围有一高阻区,推断此处为石炭系华山岭组。在剖面460 - 1080m.标高至80m范围内一次高阻,推断此处为石炭系梓山组。在剖面1080m附近有一倾角大约550电阻率变异带,推断此处为F2断裂构造。在剖面1080 - 2000m,标高至- lOOm范围内存在三层次高阻,其问夹杂2层厚度约50m的低阻异常带,推断此区域为白垩系茅店组砂砾岩,低阻异常带为含水层。在剖面0 - 800m,深部存在高阻异常区域,推断此处为燕山期花岗岩。在剖面,700m - 2000m深部存在一“入”字形低阻异常,推断此处为富水区。
在剖面Om附近,存在一电阻率变异带,推断此处为F】断裂构造。在剖面O - 350m,地表至标高40m,有一次高阻区域,推断此处为石炭系。在剖面O - 1320m存在的高阻区,推断为燕山期花岗岩;在剖面1240m附近存在一条倾角大约为600的电阻率变异带,推断此处为F2断裂构造。在剖面1200m到2000m,地表至标高-50m,的次高阻层,其间有两条厚度约20m的低阻异常带,推断此区域为白垩系茅店组,其间的低阻异常带为含水带。在剖面1600m - 1980m,标高-5 80以下有一低阻异常区,推断此区域为富水层。
在剖面20m附近有一电阻率变异带,推断此处为Fi断裂构造。在剖画O - 1200m浅部有一高阻区域,推断此处为石炭系;并在此区域深部存在高阻区,推断此区域为燕山期花岗岩。在剖面1200m附近存在一条约700的电阻率变异带,推断此处为F2断裂构造。在剖面1320m - 1980m,标高40 -240m有一高阻区,推断此区域为白垩系茅占组砂岩,在其深部标高-340以下存在一低阻异常区,推断此处为富水区。
结语
勘查区L4、L5线南东段,300m深度内,存在两个含水层,主要赋存在白垩系茅店组下部灰岩砾岩裂隙溶洞中。在深度400m以下,存在规范更大的含水区,与上部两个含水层南茅店组砂岩、泥岩隔开,起到隔水保温作用,可能是更大的地热远景区,建议在此范围内布设钻孑L进行验证。
L6线末端,深度约420m有一富水区,此区域被厚度约200m的白垩系茅店组紫红色砂岩覆盖,起到隔水保温作用,据此认为,此区域可能是形成地热的有利部位。
综合整个勘查区看,L4、L5、L6、L7线的北西段深部为高阻区(推测为花岗岩);南东段深部为低阻区,推测主要地层为下石炭统梓山组(Ciz)和白垩系茅店组(K2ITl),也是勘查区较为有利的地热远景区。
参考文献:
[1]黄尚瑶.中国温泉资源(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2]陈墨香,汪集畅,邓孝.中国地热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3]L.Rybach, L.J.P.Muffler.Geothermal systems principles and case histories(M).New York.1981.
[4]陈昌礼.勘探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5]吴钦.西藏羊八井地热田物探新成果研究(J).物探与化探,1996,20 (2):131-140.
(作者单位: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七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