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课堂的生成性问题,少数教师束手无策,大多数教师寥寥几语就草草收兵,导致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滞后、课前预设不全、课堂中教师的重组能力弱。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课堂 生成
品德与社会课的最终教学目标是让儿童从生活中自我感悟,自我提高,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多彩的生活体验,他们在许多方面对生活的体验甚至领先于教师。所以,课堂教学不应是一个僵化、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课前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如果说传统课程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的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成性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首先,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改进,是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成性的基础
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不仅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生成性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有时课堂有了精彩的生成,但由于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没有跟上,不知把学生引向何方,从而使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落空。就如笔者在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一册《我爱我家》的活动过程中就出现过这样的情节:
师:在与家人的相处中大家有没有与家人闹别扭的时候呢?
生1:一次我把碗打破了,我向爸爸承认错误了,可爸爸还是不原谅我。
师:爸爸不原谅我,你们有办法让爸爸原谅我吗?
生2: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只碗回来。
师对生1:这样爸爸会原谅你了吗?生1:还不原谅。
师对生1加重语气:还不原谅?
生1:哦……原谅,原谅。
师:其实不原谅也没关系,爸爸妈妈都能包容我们的错误,我们如果爱爸爸妈妈也应该允许他们犯错。
其实会出现上面这个情节就是笔者的教育理念还没有改进,以至于笔者已经捕捉到了生成性的东西,但无法使它焕发出光彩,成为课堂的亮点。
二、其次,教师课前尽量全面的预设,是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成性的前提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仅有预设是不够的,开放对应封闭,生成对应预设,教学是预设预生成、矛盾与开放的统一体。相对而言,生成性主要体现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与安排。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生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更好地为课堂教学的生成服务。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预设不要过于单一,要确立生成的意识,要备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尽量多的提供同一个题问的答案,也尽量多地提供多个层面提问的多个答案,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
三、最后,课堂教学中教师倾听、判断学生回答后的重组,是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成性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课堂信息的重组者,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不断地捕捉、判断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及时修订、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案,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的过程。因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尤其是社会生活为主线帮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的。所谓的“意外事件”,即生成性的教学内容,正是打破以往德育课程保险箱式的教学,为学生的现在、将来做准备。教学中的意外事件,有的确实具有破坏性,但绝大多数只要处理得当就具有教育性。教师们只要正视这些“意外事件”,不断反思这些“意外事件”,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富有生成性,使之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无法预约的精彩。笔者在听《逛商场》(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一刻的“买东西的学问”这部分内容是,出现了如下情节:
教师设计三组图让学生讨论:如果你去买这些东西时,分别会选那样物品?(说明:三组物品都是同一型号产品)
A图:24元的“天堂牌”雨伞和23.80元的“飞龙牌”雨伞;B图:2.50元的“南孚牌”电池和2.00元的“金霸王牌”电池;C图:2400元的海尔冰箱和2300元的美菱冰箱。
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后,得出了教师教案中预设的结论:
同种商品在价格接近时,优先购买质量好的。
同种商品质量接近时,优先购买价格低的。
同种商品在价格、质量都接近时,优先购买售后服务好的。
就在教师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相一致,此段的课堂教学任务即将圆满完成,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
有一名学生突然举手发言:
生1:老师,我觉得B组还是选“南孚牌”电池比较好,因为“南孚牌”电池使用时间长,我家电视机遥控器改用“南孚牌”电池后,使用时间比用“金霸王牌”电池时长多了……
师:哦。
生2:老师,如果有人去买电池,他觉得“南孚牌”电池比较贵,但他内心还是觉得“南孚牌”电池的质量好他可以跟别人讨价还价呀,如果能用2元钱买下“南孚牌”电池不是更好吗?
师:这种买卖在当今的市场交易中确实到处可见,我们同学能想到这个方法真不错。生活中通过正常途径买到价廉物美、自己称心的东西的方法一定很多,你能联系实际,举例说说有哪些方法吗?
……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我们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作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当课堂开放后,这种多元化的问题被激发出来了,教师要对精彩的生成性内容给予及时的升华,这才是真正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课堂 生成
品德与社会课的最终教学目标是让儿童从生活中自我感悟,自我提高,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多彩的生活体验,他们在许多方面对生活的体验甚至领先于教师。所以,课堂教学不应是一个僵化、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课前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如果说传统课程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的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成性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首先,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改进,是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成性的基础
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不仅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生成性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有时课堂有了精彩的生成,但由于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没有跟上,不知把学生引向何方,从而使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落空。就如笔者在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一册《我爱我家》的活动过程中就出现过这样的情节:
师:在与家人的相处中大家有没有与家人闹别扭的时候呢?
生1:一次我把碗打破了,我向爸爸承认错误了,可爸爸还是不原谅我。
师:爸爸不原谅我,你们有办法让爸爸原谅我吗?
生2: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只碗回来。
师对生1:这样爸爸会原谅你了吗?生1:还不原谅。
师对生1加重语气:还不原谅?
生1:哦……原谅,原谅。
师:其实不原谅也没关系,爸爸妈妈都能包容我们的错误,我们如果爱爸爸妈妈也应该允许他们犯错。
其实会出现上面这个情节就是笔者的教育理念还没有改进,以至于笔者已经捕捉到了生成性的东西,但无法使它焕发出光彩,成为课堂的亮点。
二、其次,教师课前尽量全面的预设,是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成性的前提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仅有预设是不够的,开放对应封闭,生成对应预设,教学是预设预生成、矛盾与开放的统一体。相对而言,生成性主要体现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与安排。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生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更好地为课堂教学的生成服务。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预设不要过于单一,要确立生成的意识,要备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尽量多的提供同一个题问的答案,也尽量多地提供多个层面提问的多个答案,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
三、最后,课堂教学中教师倾听、判断学生回答后的重组,是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成性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课堂信息的重组者,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不断地捕捉、判断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及时修订、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案,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的过程。因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尤其是社会生活为主线帮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的。所谓的“意外事件”,即生成性的教学内容,正是打破以往德育课程保险箱式的教学,为学生的现在、将来做准备。教学中的意外事件,有的确实具有破坏性,但绝大多数只要处理得当就具有教育性。教师们只要正视这些“意外事件”,不断反思这些“意外事件”,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富有生成性,使之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无法预约的精彩。笔者在听《逛商场》(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一刻的“买东西的学问”这部分内容是,出现了如下情节:
教师设计三组图让学生讨论:如果你去买这些东西时,分别会选那样物品?(说明:三组物品都是同一型号产品)
A图:24元的“天堂牌”雨伞和23.80元的“飞龙牌”雨伞;B图:2.50元的“南孚牌”电池和2.00元的“金霸王牌”电池;C图:2400元的海尔冰箱和2300元的美菱冰箱。
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后,得出了教师教案中预设的结论:
同种商品在价格接近时,优先购买质量好的。
同种商品质量接近时,优先购买价格低的。
同种商品在价格、质量都接近时,优先购买售后服务好的。
就在教师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相一致,此段的课堂教学任务即将圆满完成,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
有一名学生突然举手发言:
生1:老师,我觉得B组还是选“南孚牌”电池比较好,因为“南孚牌”电池使用时间长,我家电视机遥控器改用“南孚牌”电池后,使用时间比用“金霸王牌”电池时长多了……
师:哦。
生2:老师,如果有人去买电池,他觉得“南孚牌”电池比较贵,但他内心还是觉得“南孚牌”电池的质量好他可以跟别人讨价还价呀,如果能用2元钱买下“南孚牌”电池不是更好吗?
师:这种买卖在当今的市场交易中确实到处可见,我们同学能想到这个方法真不错。生活中通过正常途径买到价廉物美、自己称心的东西的方法一定很多,你能联系实际,举例说说有哪些方法吗?
……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我们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作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当课堂开放后,这种多元化的问题被激发出来了,教师要对精彩的生成性内容给予及时的升华,这才是真正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