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进取 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新局面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9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于2010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任务
  (一)充分认识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认识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主要有两个视角:
  第一,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改革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性。总体上看,“十一五”前4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完善,但是,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还不到位,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在应对危机形势下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有所增加,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比较薄弱,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的要求;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尚未到位,国有资本在一般竞争性领域规模仍然偏大,铁路等一些垄断行业改革尚未破题;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土地等重要生产要素的市场基础性配置作用不够;财税体制改革总体进展缓慢,各级政府间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财产税和资源环境税建设滞后;利率变动还不能准确反映资金市场供求状况,中小型金融机构发育滞后,金融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要求;初次分配秩序还不规范,再分配调节作用有限,城乡、地区、行业和部分居民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城乡、地区、行业分割,转移接续难;社会事业领域政事不分、管办不分问题突出,多元参与、平等竞争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尚未形成;社会管理体制还不适应社会格局深刻变化的需要;城乡“二元”体制分割,阻碍了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和自由流动;科技管理体制分割,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不够合理,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还未有效形成;外贸增长仍显粗放,利用外资总体质量还不高,企业“走出去”仍面临诸多体制性制约;等等。
  毫无疑问,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做好今年的改革工作,直接关系到“十一五”规划的改革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十二五”时期的改革能否开好头、起好步。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认识。
  第二,2010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胜利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改革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应对危机仍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投资率显著上升、消费率下降,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有所恶化;政府投资和国有投资增长较快,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还比较低迷;保持既有投资力度或者加快投资,既面临财政、货币政策方面的压力,也面临加剧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潜在通货膨胀等风险;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要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中不稳定、不巩固、不协调、不平衡因素,今年,我们必须把深化改革作为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一个根本性措施,更加重视用改革的办法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二)准确把握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做好今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线就是,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发展方式,既是一个发展问题,也是一个改革问题。从改革角度看,只有真正形成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基础、利益导向和政策体系,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真正转变。按照中央部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这三个方面,都与改革工作密切相关,有的就是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展开:要把保持经济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着力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要把完善政府调控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结合起来,着力激发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与活力;要把推进社会建设与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结合起来,着力健全改善民生的保障机制;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与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着力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要把加快国内发展与提升开放水平结合起来,着力形成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三)进一步突出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主要是:出台并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适当退出。加快推进中央企业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深化电信、电力和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意见。
  在财税、金融、投资、价格体制改革方面,主要是:继续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全面编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税附加制度。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出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制订存款保险条例,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出台政府投资条例。推进电价改革。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城市污水、垃圾及医疗废物等处理收费制度。扩大排污权交易试点。
  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改革方面,主要是:研究提出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巩固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全面实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范围。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经营性出版社转制任务,加快推进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出台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改革意见,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出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方案。
  在农村改革和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保障方面,主要是:制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条例,加快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出台进一步加快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
  在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主要是:研究制订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的有效应对机制。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外资审批,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制订出台境外投资条例。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此外,还要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指导和促进各试验区在重点难点体制问题上率先取得突破,形成有推广价值的改革经验。这个问题,后面我还要讲。
  二、关于制定“十二五”改革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
  一要着眼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相关改革。“十二五”时期,传统“大进大出”、粗放型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尽快转入内需主导、创新驱动的良性轨道。要适应经济结构全方位调整,特别是适应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过度依赖的要求,统筹推进各相关领域改革,有效推动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结构和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分配结构的全方位调整,加快推进经济转型。与此同时,积极创造各种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发展环境、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受到保护的法制环境,进一步激发体制动力和市场活力。
  二要着眼于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深化相关改革。从“十一五”时期人均GDP、居民消费结构、三次产业比重、城镇化率、服务业就业比重等指标变化趋势看,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由生存型加快向发展型转变的新阶段。“十二五”时期,公共服务需求将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将加快发展。适应这一趋势,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促进城乡、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要着眼于国民收入稳定增长、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深化相关改革。到“十二五”后期,我国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开始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应对得当,我国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应对不当,则有可能导致两极分化、经济停滞和社会动荡,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四要着眼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深化相关改革。“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首次突破50%,数千年来的传统农耕社会第一次出现城市人口占多数,开始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城乡发展的关联度将进一步加大,城市文明将加快向农村辐射,城乡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显著增加,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将提升到新的水平。必须推动政府社会管理从传统的城乡“二元”模式向城乡统筹发展和现代城市社会管理转变,加快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制度,加强城市承载能力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五要着眼于应对国际社会更多期待、担当更多国际责任,深化相关改革。“十二五”时期,影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会有所变化,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中份额增加和力量对比变化,“大国责任”问题开始凸显。我国将需要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并在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领域承担更多与经济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在稳定国际经济发展和国际战略形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适应这一趋势,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健全对外贸易和投资体制,在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综合平衡中把握方向、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构建内外平衡、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一是从新旧体制转轨,向全面完善新体制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轨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改革所依据的客观形势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但是,在这一转轨过程中,由于其鲜明的渐进性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很多配套性、协调性问题,不可能在转轨任务最集中的改革进程中完全得到同步解决。在转轨取得初步成功的同时,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配套性、协调性问题,必然成为继续深化改革中更加重要的内容。
  二是从以增强市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向全面提升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增强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始终处于深化改革的基础位置和中心环节。通过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与综合国力的持续大幅增长。但是,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新情况新问题也开始凸显,主要体现在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公共服务问题以及城乡关系、区域关系等重要方面。在新的形势下,建立自主能动的市场主体、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活力虽然仍是基础性问题,但显然已不可能仅仅以此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必须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的系统性,统筹中央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各种复杂关系,推动更为深刻的利益调整和制度建设。
  三是从建立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为重点,向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重点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传统计划体制束缚下的短缺经济。在劳动力供给丰裕、资源环境压力较小的情况下,我们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打破旧体制,构建能够尽快提高效率、增加供给、增进福利的体制架构上。这种以“促快”、“增多”为指向的改革达到了预期目的,使我国实现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在“数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背景下,提升“质量”的要求就日益凸显出来。特别是30多年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在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资源能源难以支撑、生态环境难以承载、“人口红利”即将终结的情况下,只有把改革的指向转向“求好”、“向高”,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协调发展,才能提升发展质量,创造发展的新优势。
  四是从奠定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向全面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许多领域推进市场化改革,本质上是要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轨。新时期新阶段,不仅要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改革相对滞后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使价格杠杆、竞争机制成为调节供求关系和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而且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准确界定和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空缺”,克服市场调节的偏差,应对“市场失灵”,在提高效率、激发活力的同时,体现公平、注重均衡,通过适当的宏观调控和政府作用,更好地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五是从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向协调推进“四位一体”改革转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被空前激活,经济体制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关系日益紧密。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对与其关联的政治、社会、文化变革必然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不够协调、不够配套的问题也愈益突出。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必然带动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进一步深化改革,必然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配套推进。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一是务必在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方面取得新突破。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资本市场体系,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财权与事权相呼应的财政体制,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税收制度。探索构建货币政策调控、外汇储备管理、金融行业监管的新机制、新模式。通过深化科技投入、科研院所、科技管理等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凝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
  二是务必在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方面取得新突破。健全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国家有效调控的初次分配机制。切实加强税收特别是财产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管理服务统一、各种社会保险制度有机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创新政府提供方式,引导形成公平准入、多元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在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全面开放经营性社会服务市场。建立健全适应社会转型要求的社会管理体制。
  三是务必在构建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取得新突破。以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着力改变城乡分治的规划管理和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建立健全推动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大中城市的功能服务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市辐射力和带动力。
  四是务必在构建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国有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尽快打破行政性垄断;分离经济垄断中的自然垄断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将竞争性业务推向市场;优化对自然垄断业务的监管,在保持国家必要控制力的前提下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五是务必在构建有利于内源性发展为基础、内外部经济平衡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取得新突破。主动调整原有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着力改变内外部经济失衡格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健全有利于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促进对外投资平稳有序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能力。
  六是务必在构建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政府体制方面取得新突破。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提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水平。加快政企、政资、政事和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调整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行政层级,提高政府效能。
其他文献
截至2014年底,新泰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3.1万,占总人口的16.5%,全市已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和要求,坚持“党政主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金融作为社会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国外到国内、从古代到现代,不断受到各领域的学者的重视,尤其是经济学家。随着信息化和竞争加剧,金融组织的社会经济职能逐渐“进化”为资金资源配置中介和风险资源配置主体双重角色。金融创新使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重要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已经不断成为现在金融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因此,金融创新
2010年初,世界经济总体继续企稳回升,主要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的经济状况日益改善。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隐患犹存,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导致的通胀忧虑和债务激增等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因此,当前各国宏观调控普遍面临“骑虎难下”的局面:既要防备通胀预期“饿虎出笼”,蜕变为现实危害,又要避免“虎头蛇尾”式的匆忙退出,导致经济二次探底。综合分析,今后各经济体会根据本国复苏情况处理刺激政策问题,国际间的宏观经济合作
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了经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般性的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矛盾的一种表现,解决矛盾则要从经济发
新课标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应对时代发展的产物,面对基础教育尤其是初中教育,一定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初中的科学教学主要包括化学、生物、物理、自然、地理五个学科,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初中的科学教学进行具体的分析,准确地把握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满足学生对掌握科学知识的迫切需求.  下面从农村初中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述农村初中科学教学
期刊
随着国内外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在工业设计专业领域的应用也是日趋频繁,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各高校在工业设计专业英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有经济的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已到了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分配两极化趋势愈加明显,已经成为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究竟是以效率为主要目标,还是以公平为主要目标?针对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调整,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兼顾公平与效率,探索一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关键词:收入;公平;效率;分配制度  中图分类号:F0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随着养老保险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养老保险工作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本文主要思考了养老保险工作的具体问题,并找到了一些改善措施,供参考和借鉴.
院在总结袁庄煤矿 IV2专用回风道严重影响因素基础上,依据“金属支架增强加固机理、巷道帮底稳定性相互关联机理”等力学机理,设计了巷道的修复方案.巷道修复措施包括:U 型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