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亮 又名传亮,号九牛,祖籍安徽绩溪,1961年4月生于浙江安吉。《中国书法》杂志执行编辑,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出版《吴昌硕》《洪亮印存》《中国篆刻百家·洪亮卷》《洪亮行书桃花源记》《历代咏竹诗选》等11种。论文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理论研讨会,其中《民俗书法刍论》在《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发表,并获北京大学创新成果奖。在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评论计150多万字,多次应邀在北京大学作书法讲座,在中央电视台评论吴昌硕艺术成就,赴韩国作书画创作交流。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中青展,篆刻展、西泠印社评展等展览并获奖,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
洪亮是一位勤奋、自励的中青年书法篆刻家。1961年出生于艺术大师吴昌硕的家乡安吉,在其父的影响下自幼爱好书画篆刻,受邻居姜大公先生的启蒙,遂入门径。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他常来杭州向诸乐三、余任天、周昌谷、潘韵等先生请教,也来我家商讨。那时候学习资料较少,为了系统地掌握篆书,他借来了一部12卷本的《康熙字典》,竟然将整部字典中的篆字部分全部抄录了下来,并整理成一部篆字字典,可见他是一个勤奋、扎实,乐意下“笨功夫”的人。一眨眼近30年了,而洪亮对书法篆刻的那股钻研精神却与日俱增。
洪亮20来岁时,在安吉的一所中学教书,对书画篆刻的学习和钻研是他教书之余的最火乐趣。那时他主要是学习篆刻,书法方面学楷书和篆书,也学国画。他的楷书1983年在浙江省中学教师书法比赛中获过奖。1984年他调任安吉县文化馆副馆长,1988年又调任县博物馆、吴吕硕纪念馆副馆长。其间,创办昌硕印社,组织书面交流活动,带动和影响了一批书画篆刻爱好者。1991年调任县政协从事文史编辑工作,主编《吴昌硕》文史专辑。从那时开始,他逐渐将精力放到书画篆刻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上,做了不少学习笔记。先后还应约为《中国书画报》《现代书画家报》等书画专业报刊开辟了《昌硕印话》《中国画竹简史》等专栏,发表了不少文章。
为了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洪亮1996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经过两年的攻读,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硕士研究生课程。这次学习,洪亮在传统文化方面修养的提高是明显的。并且,对诸子百家的思想方法的学习与研究之兴趣目浓。可贵的是他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结合自身的书法篆刻创作进行理论性思考。先后撰写了《论篆刻刀法的表意性》《论书法的二度欣赏》《论吴昌硕篆刻刀法的当代意义》等颇有见解的学术论文,并多次在全国书法篆刻理论研讨会上进行论文答辩,参与了“书法学”和“篆刻学”的理论建设。他还应约为《荣宝斋》《书法报》《美术报》等报刊撰写了《民俗与书法》《解读吴昌硕》《品印录》等系列文章。《民俗书法刍论》在《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发表,并荣获北京大学的创新成果奖。由于他在书法篆刻创作、理论研究以及教学上所取得的成绩,先后被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书法》杂志聘为执行编辑。
洪亮在注重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同时,书法篆刻的学习与创作始终是他最有兴趣的乐事。临习古代法帖是他的日课。近年来,他常拿作品来要我批评,每次都有好几本,有临作,也有创作。我看他的临作,涉及面广,正、草、隶、篆、行皆有;而且,每一种字体,所临的书体也多。其中,行草书和篆书涉及面最广。篆书中,有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小篆等等。就拿钟鼎文说吧,其中又有散氏盘、毛公鼎、墙盘等等。他临的行草书,几乎涉及到宋元、晋唐之各位大家的每一名帖。其中,对米芾和王羲之的法帖用功尤勤。我看他的每一件临作都是气息纯正,笔法精到,都是在一种平和的,优雅的状态下完成的,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洪亮的书法以篆书、行书和楷书为主。他的篆书,以“峄山碑”和吴昌硕石鼓文为基础,并吸取邓石如、吴让之和近人王福庵的笔法之长。字法上吸收篆刻印化字法的方法,融大小篆于一炉,逐渐形成与他的篆刻字法相一致的个性字法。他的行书,以“二壬”帖学为本,并吸取晋唐宋元诸大家以及北碑之长,给人以秀逸、爽健、流利之美感。他的楷书,从唐楷入手,青少年时期就对颜柳欧褚等都下过深入的工夫,近年来受李刚田楷书的启示,简化唐楷笔法陈式,融性情于楷法,令人颇有清新之感。
洪亮贤弟厚道朴实,对工作一贯兢兢业业,他在繁忙的编务和教学工作的同时,仍然坚持书画篆刻的学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数十年来黎明即起,II瓿池为乐;每晚学习或工作到子夜,乐此不疲。他的书画篆刻一直传承着传统文化的正脉,走在一条雅俗共赏,率意真情,不断经典化的道路上。
总体上来说,洪亮的书法重文化性品格,给人以典雅、秀逸的美感,细晶之,皆符合形式美学法则。他在北大作《书法的生命精神》的讲座,从书法的生命形式入手,对书法(汉字)形式美进行理论提炼,提出了数条法则,给学子以诸多启发。由此可见,洪亮的书法创作是以他的学术修养为基础的。在京工作以来,他的书画篆刻作品有了明显的变化:即既保持着南方人特有的秀逸,又增加了几分北方人的雄强。他的作品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好评和社会的不断认可。
2002年5月,我在手批洪亮篆刻作品时,曾即兴写过一篇《天道酬勤》的短文,简介了他的篆刻艺术。2005年1月,我用“天道酬勤”为题撰文,分别介绍了洪亮贤弟在书法篆刻创作和理论研究上所取得的成绩。今天我用同样的题目,对他及其书法艺术作一简介。洪亮正值英年,期望他在书法篆刻的理论与创作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洪亮是一位勤奋、自励的中青年书法篆刻家。1961年出生于艺术大师吴昌硕的家乡安吉,在其父的影响下自幼爱好书画篆刻,受邻居姜大公先生的启蒙,遂入门径。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他常来杭州向诸乐三、余任天、周昌谷、潘韵等先生请教,也来我家商讨。那时候学习资料较少,为了系统地掌握篆书,他借来了一部12卷本的《康熙字典》,竟然将整部字典中的篆字部分全部抄录了下来,并整理成一部篆字字典,可见他是一个勤奋、扎实,乐意下“笨功夫”的人。一眨眼近30年了,而洪亮对书法篆刻的那股钻研精神却与日俱增。
洪亮20来岁时,在安吉的一所中学教书,对书画篆刻的学习和钻研是他教书之余的最火乐趣。那时他主要是学习篆刻,书法方面学楷书和篆书,也学国画。他的楷书1983年在浙江省中学教师书法比赛中获过奖。1984年他调任安吉县文化馆副馆长,1988年又调任县博物馆、吴吕硕纪念馆副馆长。其间,创办昌硕印社,组织书面交流活动,带动和影响了一批书画篆刻爱好者。1991年调任县政协从事文史编辑工作,主编《吴昌硕》文史专辑。从那时开始,他逐渐将精力放到书画篆刻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上,做了不少学习笔记。先后还应约为《中国书画报》《现代书画家报》等书画专业报刊开辟了《昌硕印话》《中国画竹简史》等专栏,发表了不少文章。
为了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洪亮1996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经过两年的攻读,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硕士研究生课程。这次学习,洪亮在传统文化方面修养的提高是明显的。并且,对诸子百家的思想方法的学习与研究之兴趣目浓。可贵的是他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结合自身的书法篆刻创作进行理论性思考。先后撰写了《论篆刻刀法的表意性》《论书法的二度欣赏》《论吴昌硕篆刻刀法的当代意义》等颇有见解的学术论文,并多次在全国书法篆刻理论研讨会上进行论文答辩,参与了“书法学”和“篆刻学”的理论建设。他还应约为《荣宝斋》《书法报》《美术报》等报刊撰写了《民俗与书法》《解读吴昌硕》《品印录》等系列文章。《民俗书法刍论》在《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发表,并荣获北京大学的创新成果奖。由于他在书法篆刻创作、理论研究以及教学上所取得的成绩,先后被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书法》杂志聘为执行编辑。
洪亮在注重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同时,书法篆刻的学习与创作始终是他最有兴趣的乐事。临习古代法帖是他的日课。近年来,他常拿作品来要我批评,每次都有好几本,有临作,也有创作。我看他的临作,涉及面广,正、草、隶、篆、行皆有;而且,每一种字体,所临的书体也多。其中,行草书和篆书涉及面最广。篆书中,有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小篆等等。就拿钟鼎文说吧,其中又有散氏盘、毛公鼎、墙盘等等。他临的行草书,几乎涉及到宋元、晋唐之各位大家的每一名帖。其中,对米芾和王羲之的法帖用功尤勤。我看他的每一件临作都是气息纯正,笔法精到,都是在一种平和的,优雅的状态下完成的,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洪亮的书法以篆书、行书和楷书为主。他的篆书,以“峄山碑”和吴昌硕石鼓文为基础,并吸取邓石如、吴让之和近人王福庵的笔法之长。字法上吸收篆刻印化字法的方法,融大小篆于一炉,逐渐形成与他的篆刻字法相一致的个性字法。他的行书,以“二壬”帖学为本,并吸取晋唐宋元诸大家以及北碑之长,给人以秀逸、爽健、流利之美感。他的楷书,从唐楷入手,青少年时期就对颜柳欧褚等都下过深入的工夫,近年来受李刚田楷书的启示,简化唐楷笔法陈式,融性情于楷法,令人颇有清新之感。
洪亮贤弟厚道朴实,对工作一贯兢兢业业,他在繁忙的编务和教学工作的同时,仍然坚持书画篆刻的学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数十年来黎明即起,II瓿池为乐;每晚学习或工作到子夜,乐此不疲。他的书画篆刻一直传承着传统文化的正脉,走在一条雅俗共赏,率意真情,不断经典化的道路上。
总体上来说,洪亮的书法重文化性品格,给人以典雅、秀逸的美感,细晶之,皆符合形式美学法则。他在北大作《书法的生命精神》的讲座,从书法的生命形式入手,对书法(汉字)形式美进行理论提炼,提出了数条法则,给学子以诸多启发。由此可见,洪亮的书法创作是以他的学术修养为基础的。在京工作以来,他的书画篆刻作品有了明显的变化:即既保持着南方人特有的秀逸,又增加了几分北方人的雄强。他的作品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好评和社会的不断认可。
2002年5月,我在手批洪亮篆刻作品时,曾即兴写过一篇《天道酬勤》的短文,简介了他的篆刻艺术。2005年1月,我用“天道酬勤”为题撰文,分别介绍了洪亮贤弟在书法篆刻创作和理论研究上所取得的成绩。今天我用同样的题目,对他及其书法艺术作一简介。洪亮正值英年,期望他在书法篆刻的理论与创作上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