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低速冲击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构件开裂评估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土木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gv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落锤冲击试验研究了钢管混凝土构件发生变形、开裂及断裂的受力机理,试验表明,构件在开裂前存在明显的局部响应过程,在冲击位置及支座截面发生局部凹陷和屈曲,临界开裂能量主要由整体变形耗能和局部耗能所决定.结合数值模拟得到了基于冲击质量和冲击速度的开裂评估曲线,从能量角度建立了可以考虑构件局部耗能的开裂评估模型,并研究了冲击位置、混凝土强度、钢管强度、含钢率对开裂评估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使构件处于临界开裂状态的冲击能量并非一个定值,在冲击速度大、质量小时,构件的局部响应更加明显且局部耗能更多,因此临界开裂能量变大;随着冲击质量增大,开裂评估模型逐渐收敛于水平渐近线,即最小临界开裂能量,根据冲击能量与开裂评估模型的关系可以判断构件的局部损伤及开裂状态;改变冲击位置对构件开裂评估模型的影响较大,增大钢管强度及含钢率可以有效提高构件抵御冲击开裂的性能,但提高混凝土强度对构件开裂状态的影响不明显.
其他文献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BIM设计的常用平台之一,Revit在建筑、结构等专业工程方面内置了丰富的设计工具,可实现高效BIM建模.而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工程是一种空间曲线下的带状工程,现有Revit平台无法满足专业设计人员的高效建模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根据轨道专业设计经验,结合Revit平台软件特点,提出一种Revit平台下快速实现轨道BIM建模的方法.通过Revit平台下的Dynamo可视化编程工具开发的专用工具,实现对线路平纵断面基础数据的读取,以及直接计算出线路空间位置及方向,然后自动调用各类轨道自适应构件,进
传统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主要采用的现浇整体道床存在施工质量差、施工进度慢、容易出现各种病害等诸多不足之处,预制板轨道以其整体性强、施工质量好等优势,已成为轨道应用的趋势.重点介绍我国高速铁路的3种板式无砟轨道,并系统阐述各主要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板轨道结构及其应用情况.研究表明,在借鉴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对预制板轨道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使预制板轨道的结构组成、结构特点等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采用2.5维边界元方法建立市域铁路桥梁段的声场传播预测模型,考虑近场声学边界(如车体、轨道板、防撞墙和声屏障)对声源的影响,研究轮轨引起的环境噪声在空间上的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噪声满足随-alg(d)的衰减规律,其中,衰减系数a随着车速增大而增大,1 h等效A声级的衰减系数低于列车通过时间等效A声级的衰减系数;当环境场点距离轨道中心线较远时,评价点高度对轮轨辐射噪声声压级影响会减弱;环境场点距轨面的高度越高,越容易超过标准限值,故在轨道两旁规划建筑时,建筑距轨道中心线的距离应随着建筑高度增加而增大
随着城际铁路快速发展,沿线可能存在较多如学校、住宅、宾馆等对振动敏感型建筑,轨道结构需结合不同工况进行特殊设计以满足减振要求,合理准确振动源强对轨道减振设计非常重要.为解决既有城际铁路振动源强取值不准确问题,提升城际铁路振动预测的准确性,采用实测与仿真的方法对城际铁路源强值进行研究.首先,对某城际铁路矩形隧道地段实测了现场振动数据,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之后,采用实测的振动源强数据验证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适用于不同速度范围的明挖隧道及暗挖隧道,分析不同隧道类型、不同车速工况下的振动源强数据,得出城际铁路不
梯形轨枕轨道作为一种减振轨道,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轨道交通中.但是对160 km/h速度以上的梯形轨枕减振垫荷载范围的确定和刚度值的选取缺少深入研究,其不同刚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并不清晰.首先通过建立梯形轨枕有限元模型确定梯形轨枕减振垫荷载范围,然后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空间模型和轨道-隧道-土体有限元模型,探究160 km/h速度下,梯形轨枕减振垫低频割线刚度和第三预压固有频率处切线刚度对振动响应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梯形轨枕减振垫割线刚度在12~22 kN/mm时,减振垫荷载取值范围为3~33 kN;在第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既有高架线沿线噪声较大等问题,结合工程实例,从轨道专业角度出发,在不影响既有设备和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在曲线地段增设宽频型约束阻尼钢轨并分析其降噪效果.测试结果表明,距离线路中心7.5 m处,列车通过时段噪声平均降低3 dB(A);距离线路中心30 m处,列车通过时段噪声平均降低3.1 dB(A),基本满足降噪效果不小于3 dB(A)的要求,可为后续城市轨道交通既有高架线降噪改造提供参考.
道岔是轨道结构轮轨冲击的重要来源,也是地铁轨道减振降噪的薄弱环节与技术瓶颈.为解决有上盖物业开发地铁车辆段轨道道岔减振设计难题,通过文献调研,在总结地铁车辆段轨道减振降噪措施的基础上,针对道岔这一特殊轨道结构,对比多种国内外道岔减振降噪措施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①可动心轨辙叉最大减振效果约6 dB;②扣件减振效果一般可达8 dB;③枕下垫板和道砟垫可在32~40 Hz和8~20 Hz范围内减小振动,但在不同频段范围内多组测试的减振效果一致性较低;④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效果一般可达10 dB.考虑道岔减振结
为解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无砟轨道板下填充层采用的自密实砂浆和细石混凝土配合比技术要求高、施工工艺严格、灌注质量不易控制、成本较高等影响推广应用的问题,在既有成熟的高铁自密实混凝土基础上,开展新型自填充混凝土技术研究.通过室内配比试验,研究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对自填充混凝土流变性能和抗压、抗折、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现场灌注和揭板试验,验证自填充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可改善新型自填充混凝土的流动性,当粉煤灰掺量大于40%时,会出现一定程度泌水,黏聚性变差等现象;当矿粉掺量为20%
为解决目前中等减振扣件存在的轨道结构横向稳定性较差、减振效果不足、互换性差等问题,在既有成熟减振扣件结构基础上,开展新型减振扣件系统研究.采用横向挡肩结构,有效控制轨头横移,提高减振轨道结构稳定性;优化减振扣件刚度,有效提高减振效果;减振元件采用嵌套式结构,减少扣件高度,提高互换性.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在线测试,扣件减振效果可达8 dB以上,安全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开展横向挡肩式高性能减振扣件的研发及应用,可提高减振扣件综合性能,减少运营养护维修工作量,促进中等减振扣件领域整体技术水平
为探究纵筋屈服后刚度对混凝土框架在中柱失效后结构连续倒塌行为的影响,进行4个1/2缩尺的两跨梁柱子结构拟静力加载试验.其中3个试件配置具有不同二次刚度比的钢.纤维复合筋,另有1个配置普通钢筋的试件作为对比.对复合筋试件和对比试件的荷载/轴力-位移曲线、破坏模式、纵筋应变发展规律和各阶段的承载力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梁机制阶段后,复合筋试件处于二次刚度和压拱复合机制阶段,与对比试件有较大不同.纵筋屈服后,复合筋试件各阶段的承载力较对比试件有明显提高.根据虚功原理,建立复合筋试件在梁机制阶段以及二次刚度和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