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益性剧场的市场化经营策略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益性剧场是我国剧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平衡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良好运行发展,是剧场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剧院——上海大剧院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从管理模式、演出内容、商业赞助、观众拓展等方面对上海大剧院的经营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剧场的经营管理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经营;剧目;上海大剧院
  1 上海大剧院概况
  当人们位于上海“城市绿肺”——人民广场时,一定无法不注意到一座如巨型玻璃工艺品般瑰丽的现代建筑,它是上海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剧院——上海大剧院。
  上海大剧院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2.1公顷,建筑面积64000平方米,总高度40米,内设大(1631座)、中(575座)、小(300座)三个剧场。剧院由法国夏邦杰建筑设计公司提供方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外形犹如一个明亮的水晶宫殿,向外展开的舟形巨顶象征着上海接纳世界优秀艺术的广阔胸怀,与对我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念的追求。剧院于1998年8月27日正式投入使用,至今累积演出达到10700余场,观众达到1300万人次,逐渐实现了其作为“中国剧院的标杆、城市文化的名牌、文化的创意中心”的发展愿景。
  2 管理模式
  上海大剧院隶属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是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益性剧场,但其运营模式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剧院要兼顾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在两者间取得平衡。在具体的组织结构上,大剧院在院长领导下按照功能性分为三个版块,共11个部门,分别是演出版块下的节目部、艺术教育部、营销部、公关部,运营版块下的舞台技术部、场务部、客服部、物业管理部以及行政版块下的综合办公室、计划财务部与国有资产办公室,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并保障每一场剧目的演出。[1]
  3 演出内容
  上海大剧院目前演出内容的来源主要有引进剧目与租场演出两种形式,其中,引进模式以买断与合作分成两种不同方式进行。众所周知,剧目是剧院的灵魂所在,而节目如何选择,上海大剧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一套标准,前上海大剧院总经理钱世锦先生曾表示:“大剧院是个综合性的剧院,但这并不代表没有选择性的什么节目都演。早在成立之初,我们就对自身的宗旨和定位有了很深入的思考。大家现在都可以看到,大剧院的品牌定位是‘艺术性、经典性、国际性、原创性’。”[2]由此可见,剧院的品牌定位是剧目选择的原则,其中具体的选择标准如下:一是国际知名剧院的新版制作;二是国内外杰出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三是国际知名剧团的经典作品;四是国内重大项目的上海演出及上海地区首演。①
  除了引进与租场,上海大剧院近年来也推行联合制作,通过与英国皇家歌剧院、匈牙利布达佩斯大艺术宫等国际剧院及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芭蕾舞团等上海本地院团合作,打造出一批优秀原创剧目,如芭蕾舞剧《哈姆雷特》《长恨歌》、歌剧《阿蒂拉》《波希米亚人》、昆曲《春江花月夜》等。独立制作由于受到成本、风险等因素的制约,因此目前较难投入实践,但也已纳入大剧院下一步发展计划。
  4 商业赞助与票务系统
  商业赞助是许多国际知名艺术机构的重要资金来源,但就目前而言,上海大剧院的固定赞助合作企业只有上汽通用汽车别克品牌一家,因此,如何更广泛地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创新合作形式,为赞助商提供更多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吸引市场资金的投入,实现共赢,也是市场化背景下大剧院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票务系统方面,大剧院目前有线上与线下两种售票渠道。观众既可以去大剧院票务中心窗口购买,也可以通过大剧院官网、微票务、淘宝官方旗舰店及大麦网、猫眼等官方授权票务渠道进行线上购买,多元化、便捷的售票方式为观众提供了便利,亦扩展了受众市场。
  5 观众培育与公益性普及
  观众的培育也是上海大剧院十分重视的部分。就平衡观众喜好与坚持剧目艺术性的问题来说,上海大剧院管理人员表示:剧院也一直在考虑平衡这两点,但总体而言,剧院不会完全根据观众的喜好去挑选剧目,经典与艺术性仍是选择剧目时最重要的原则。①对艺术性的坚持体现了上海大剧院对品牌与公益性定位的认知,而非被市场利益驱使。与此同时,上海大剧院也在积极进行观众拓展,是国内首个将艺术教育作为独立部门的艺术机构,艺教部推出的“艺术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以系列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走进大剧院”以低价票演出吸引观众走进剧院,“文艺范”则以每期不同的主题面向公众开展公益性的体验活动。[1]从长期效果来看,艺教部“三大品牌”对于观众拓展及公共艺术教育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剧院发展其公益性的创新尝试。
  注释:①根據笔者对上海大剧院管理人员的访谈内容整理。
  参考文献:
  [1] http://www.shgtheatre.com/about-us[DB/OL].上海大剧院官网.
  [2] 钱世锦.文化艺术演出市场的经典案例:大剧院的台前幕后[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6.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部号召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黄山学院自2013年起全面开设了《創业基础》课等创新创业公共课程,为提高课程的实效性,黄山学院以《创业基础》课为示范课程进行了创新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团队、课程管理制度、课程结构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课程评价模式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改革,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业基础》;公共课程;课程
期刊
摘 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重灾区映秀镇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和改造。時隔11年,本文将以映秀漩口中学遗址为例,结合现在的灾区发展情况,探讨与研究地震灾后重建景观规划设计。  关键词:地震;灾后重建;景观规划设计;映秀漩口中学  自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至今已有11年,在幸存居民、当地政府和外来游客的努力、帮助下,受灾地区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在众多重建规划项目中,学校建设占有极为重要
期刊
摘 要:自创鸡尾酒是通过某一特定的主题,对其创作背景及意义、配方、调制方法等进行设计。本文主要以大赛获奖作品“逆行者”自创鸡尾酒为例,阐述自创鸡尾酒如何紧扣主题展开设计,并从主题、结构及口感等方面探析自创鸡尾酒的设计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自创鸡尾酒;创意设计;逆行者  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是由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发起组织的全国性、行业性的大型赛事,旨在推动旅游院校的自主创新,提高旅游院校
期刊
摘 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本文对国内现有“专业考察”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结合以往教学经验,以昌吉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考察”课程为例,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完善以往教学实施的各项环节,以切实提升课程质量、学生设计思考、设计认识、设计反思及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考察;教学模式;实践能力  昌吉学院美术系环境设计专业在学
期刊
摘 要:以闽南本土文化元素作为区域文化创意产品背景,从文化性、历史性、创意性等角度探析闽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如何从本土文化元素中收集文化资源和提取文化元素形态,以现代审美观念对本土文化元素加以提炼、改造和运用,将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具体设计当中。  关键词:闽南文化元素;文创产品;融合创新  0 引言  文化创意产品具有文化传承的属性,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可以通过与一个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例,将“分层教学”作为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和理论视角,简析了高职院校对外汉语课程设置中,以“分层教学”引导课程设置的意义、原则、策略、难点与问题。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职对外汉语;课程设置  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因此,在不断反思与建构的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且与时俱进的课程设
期刊
摘 要:“感受力”是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苏珊·桑塔格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新感受力”着重强调随着时代变化和艺术进步所出现的新体验。中国早期电影创造了鲜活的电影身体,其在扩大观众的身体感受力的同时,也引发不同感受力的碰撞与交流,并成为身体感受力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形式。易逝的身体新感受力在中国早期电影中得以长久存续,并成为中国早期电影现代性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电影身体;新感受力;中国早期电影;现代性 
期刊
摘 要:历史证明,博物馆的出现是出于人类的客观需要。在社会发展中,人类对自然界、社会、自身一直抱有探索的心态,有着存储、传播知识与经验的需要,通过文化产品创造、流传、享受造化之美。  关键词:博物馆;传统;文化;未来  博物馆是保存和发挥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精华之地。现代社会中,博物馆除了扮演社会化和为未来做准备的角色之外,保证进步、现代和发展这三个重要因素是目前每个博物馆的主要目标,也是其使命和发
期刊
摘 要:《2001:太空漫游》在尼采哲学的解读下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悲剧之美。宗教与科学两个价值体系的崩解和求解自身命运的失败作为两个最为重要的精神内核,在赋予这部影片永不衰竭的生命力的同时,又为整个科幻类型带来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与浪漫的悲剧情怀。  关键词:《2001:太空漫游》;科幻电影;尼采哲学  1 两种信仰体系的毁灭  “科幻电影不是关于科学的,而是关于灾难的,此乃艺术最古老的主题之一。
期刊
摘 要:服装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人的因素在整个产品的设计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把人和要设计的产品视为统一体加以考虑,才能使设计出的产品有最佳的使用效果。在服装设计上,针对女性身体宽窄、胖瘦的差异,普遍的解决办法是依靠通用的号型满足不同体型的需求。本文从大码体型特点出发,运用服装设计语言传达大码体型对色彩、款式和面料的要求,研究专属于大码女装的风格特征,正确选择设计方法,展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