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生自身学习的功利化所导致的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力求追本溯源,避免将厌学现象归结于某些表面的枝节。
[关键词]学习动机 功利化 厌学 催生
当前学生厌学现象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最普遍又最头痛的问题之一,而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相对滞后的农村中职生,厌学现象尤其严重。其实,学校中许多不良现象的发生和蔓延也都是由学生的厌学引起的,学生迷上网是因为对学习无兴趣而把多余的精力转移到游戏上去了,学生早恋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找不到精神寄托而过早模仿成人,甚至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学生违纪行为的剧增也与学生厌学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学生厌学对中职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多年以来,中职学校多采取严管、强压的方法,效果固然是“立竿见影”,但却是短暂而表面化的,一旦稍有放松,问题就会卷土重来,甚至愈演愈烈。所以,解决农村中职生厌学问题的更好途径,应该是从他们的心理状况着手,分析其心理根源,然后进行有效的疏导,以达到治本的目的。
所谓学生厌学,就是学生对学习生活缺乏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从本质上说,厌学是一种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当前功利化的教育动机应该说是带有最明显时代烙印的重要方面。对农村中职生——这一很少享受功利化结果的群体来说,功利化的教育动机对他们所产生的消极心理后果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根据笔者的观察和交流,现将农村中职生厌学的根源归纳为如下几点,并进行浅显分析:
一、家庭教育动机的功利化是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家庭教育动机的功利化首先表现在父母对子女盲目过高的期望值上。不少农村中职生从小生长在“望子成龙”的企望之中,承受着似乎永无尽头的压力。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承受过分数评价制度的打击,日复一日,厌学情绪便逐渐产生了,进而形成一种与家长、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形成反过来又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家长的期望越走越远,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厌学一成绩变差一家长反感一学生受打击而更加厌学。
家庭教育动机的功利化还表现在父母对子女输灌了过多的物欲追求观念。多数农村家长在生活重压之下,向子女表现出赚钱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受这种价值观影响的农村中职生在漫长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常处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之中。更严重的是,怀有这种价值观的学生们,往往过早地失去了对非利益知识、文化、艺术的兴趣,使得这种失望和郁闷的情绪找不有效的排泄渠道,在心中积压。这种情绪如果只是不断积压而没有排遣或很少得以排遣,其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二、学校教育动机的功利化是学生厌学的催化剂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但是这种实用如果强调过了头,会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起到催生作用。在不少学校的校友宣传栏上,成为高薪人士的毕业生往往是宣传的重点,而支教人员、艰苦奉献人士却难觅踪影。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甚至强调在校调皮捣蛋的学生在社会上比埋头苦学的学生更有出息。这种物质利益至上的教育动机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在日后的职场上,手段比知识更为重要,关系比能力更能吃香。這种观念一旦成为主流,学生的兴趣会转移到钻营、开拓人际关系等方面。
从功能定位上来看,学校本应对学生过于功利的人生观予以修正和调节,但当前的许多职业学校是无法完成这个职责的,而且职业学校的这一功能正在淡化,这在课程设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文化基础课一减再减,正在走向边缘化。文化基础的先天不足,又使得实用技术的学习走向空中楼阁。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被破坏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处碰到难以跨越的“坎儿”,学习兴趣无从谈起,厌学成为普遍现象。
三、学生个人学习动机的功利化是学生厌学心理的伴生物
在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下,学生个人学习动机的功利化是不可避免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把眼前所学的东西都看成谋生挣钱的准备工作,这就必然使得他们将学习过程中与谋生挣钱关系不大的内容看成是多余的。中职的学习内容固然是实用的,但这种实用绝不是一个个挣钱法子的排列,而是技能与修养的有机积累。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化会使他们无法忍耐这个漫长的有机积累过程,对这个过程所需要的各种枝节更是倍感厌烦。
个人学习动机的功利化还会增加学生在现实生活面前的受挫感。当今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于求职失败而成为“啃老”一族、传销人员、违法犯罪者的,多是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不足。而根源,就是他们的人生理想过于功利,缺乏精神支柱,把一次物质追求的失败看做是人生的失败,重新树立信心比有精神理想的学生要困难得多。
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动机的功利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方面的认识是不足的,教育工作者多把学生厌学归咎于教学过程、教师工作方式、家长的要求等这些比较浅层次的因素。通过这些浅层次的因素去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治标却不治本。只有对学生学习功利化进行有效地矫治,才有可能培养中职生和谐的求学心态。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主编,心理健康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谢洪,对教师在中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再认识[J],职业技术教育,2003(28):29-32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黄希庭,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学习动机 功利化 厌学 催生
当前学生厌学现象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最普遍又最头痛的问题之一,而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相对滞后的农村中职生,厌学现象尤其严重。其实,学校中许多不良现象的发生和蔓延也都是由学生的厌学引起的,学生迷上网是因为对学习无兴趣而把多余的精力转移到游戏上去了,学生早恋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找不到精神寄托而过早模仿成人,甚至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学生违纪行为的剧增也与学生厌学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学生厌学对中职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多年以来,中职学校多采取严管、强压的方法,效果固然是“立竿见影”,但却是短暂而表面化的,一旦稍有放松,问题就会卷土重来,甚至愈演愈烈。所以,解决农村中职生厌学问题的更好途径,应该是从他们的心理状况着手,分析其心理根源,然后进行有效的疏导,以达到治本的目的。
所谓学生厌学,就是学生对学习生活缺乏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从本质上说,厌学是一种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当前功利化的教育动机应该说是带有最明显时代烙印的重要方面。对农村中职生——这一很少享受功利化结果的群体来说,功利化的教育动机对他们所产生的消极心理后果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根据笔者的观察和交流,现将农村中职生厌学的根源归纳为如下几点,并进行浅显分析:
一、家庭教育动机的功利化是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家庭教育动机的功利化首先表现在父母对子女盲目过高的期望值上。不少农村中职生从小生长在“望子成龙”的企望之中,承受着似乎永无尽头的压力。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承受过分数评价制度的打击,日复一日,厌学情绪便逐渐产生了,进而形成一种与家长、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形成反过来又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家长的期望越走越远,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厌学一成绩变差一家长反感一学生受打击而更加厌学。
家庭教育动机的功利化还表现在父母对子女输灌了过多的物欲追求观念。多数农村家长在生活重压之下,向子女表现出赚钱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受这种价值观影响的农村中职生在漫长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常处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之中。更严重的是,怀有这种价值观的学生们,往往过早地失去了对非利益知识、文化、艺术的兴趣,使得这种失望和郁闷的情绪找不有效的排泄渠道,在心中积压。这种情绪如果只是不断积压而没有排遣或很少得以排遣,其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二、学校教育动机的功利化是学生厌学的催化剂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但是这种实用如果强调过了头,会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起到催生作用。在不少学校的校友宣传栏上,成为高薪人士的毕业生往往是宣传的重点,而支教人员、艰苦奉献人士却难觅踪影。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甚至强调在校调皮捣蛋的学生在社会上比埋头苦学的学生更有出息。这种物质利益至上的教育动机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在日后的职场上,手段比知识更为重要,关系比能力更能吃香。這种观念一旦成为主流,学生的兴趣会转移到钻营、开拓人际关系等方面。
从功能定位上来看,学校本应对学生过于功利的人生观予以修正和调节,但当前的许多职业学校是无法完成这个职责的,而且职业学校的这一功能正在淡化,这在课程设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文化基础课一减再减,正在走向边缘化。文化基础的先天不足,又使得实用技术的学习走向空中楼阁。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被破坏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处碰到难以跨越的“坎儿”,学习兴趣无从谈起,厌学成为普遍现象。
三、学生个人学习动机的功利化是学生厌学心理的伴生物
在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下,学生个人学习动机的功利化是不可避免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把眼前所学的东西都看成谋生挣钱的准备工作,这就必然使得他们将学习过程中与谋生挣钱关系不大的内容看成是多余的。中职的学习内容固然是实用的,但这种实用绝不是一个个挣钱法子的排列,而是技能与修养的有机积累。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化会使他们无法忍耐这个漫长的有机积累过程,对这个过程所需要的各种枝节更是倍感厌烦。
个人学习动机的功利化还会增加学生在现实生活面前的受挫感。当今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于求职失败而成为“啃老”一族、传销人员、违法犯罪者的,多是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不足。而根源,就是他们的人生理想过于功利,缺乏精神支柱,把一次物质追求的失败看做是人生的失败,重新树立信心比有精神理想的学生要困难得多。
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动机的功利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方面的认识是不足的,教育工作者多把学生厌学归咎于教学过程、教师工作方式、家长的要求等这些比较浅层次的因素。通过这些浅层次的因素去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治标却不治本。只有对学生学习功利化进行有效地矫治,才有可能培养中职生和谐的求学心态。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主编,心理健康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谢洪,对教师在中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再认识[J],职业技术教育,2003(28):29-32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黄希庭,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