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史料实证对于学生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及历史解释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在阐述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高三《抗日战争》一课复习为例,就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进行分析。以期有利于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形成,在保证学生史学修养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三历史;史料实证;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教学中,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校本内容,更需要其具备五种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觀、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1]。在其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对于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实现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民族主义视域下的抗日战争复习为例,对其具体的培养过程展开讨论。
一、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高三历史复习过程而言,进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以下必要:其一,就学生历史考核题型而言,史料辨析在考核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一旦学生具备较高的史料实证能力,其可以实现材料有效信息的充分提取,进而保证相关问题的高效作答。其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实现史学素养的形成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在该目标体系下,“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是其基本的要求。确保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形成,对于其后续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影响。
二、高三历史复习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史料实证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分层性、生动性、适度性和综合性,要确保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较高水平,复习过程中,其就必须注重以下特征的具体把控。
1.史料实证的层次性
层次性是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特征[2]。历史复习过程中,对于史料实证层次性的应用应考虑以下具体内容,其一,系统考虑文献作者的个人立场,分析不同立场下史料内容及意图的差异,进而形成自己对史实的正确认识。其二,分析当时的政治因素和时代因素,对史料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进行辨识。其三,教师注重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确保学生在史实认知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史学素养。
以民族主义视域下的抗日战争复习而言,其史料来源包含了中国大陆、台湾方面、日本、欧美等多个方面,并且由于立场不同,其对于战争的背景、结果和影响分析也各有差异。譬如,就抗日战争而言,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说过,如果“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十五个师团,也许有二十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而在台湾地区拍摄的抗战记录片中,有抗战老兵对平型战役做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史料的搜集,然后在分组讨论战争过程的同时,实现史料信息的立场把控和内容辨析,并作出自己对史实的正确评价。
2.史料实证的生动性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课堂实践中必须具备丰富的历史基础资料;而这些材料的应用,有效的保证了历史学习的温度,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实现了其学习思维的发散,对于历史复习效率提升和核心素养养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譬如就日军侵华史料而言,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有1937年12月日军军官杀人比赛的图片材料;而课外材料搜集中,学生又会在网上看到日军解救中国难民、日本修改历史教材等内容的具体报道。对于较为矛盾的报道内容,其容易对高中生历史复习造成困惑。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对比史料来源、分析史料与记者立场、采取其它史料佐证等方法的应用下,可以实现学生对史料真伪辨识的正确引导,从而确保其正确的评价抗日战争,在史学素养形成的同时,实现家国情怀的有效激发。
3.史料实证的适度性
与专业历史研究相比,高中生的历史学习重点在于基础知识掌握和核心素养的养成,只有确保学生拥有科学合理的历史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其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培养。譬如,丁守和在《论抗日战争的思想文化》中有以下描述:“抗日救亡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知识界和文化界也出现了异曲同工的转向。……文艺界相继提出“国防文学”和“民族战争的大众文学”[3],历史学家钱穆提出复兴民族精神”而这些材料的长度和难度普遍较高,容易对学生的复习过程造成阻碍,进而对核心素养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复习资料选取中,老师就应在适度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复习材料的有效选取,确保其既有抗日战争思想文化的文字描述,同时又包含抗日斗争历程的漫画资料,进而实现问题全面、丰富的解答。
4.史料实证的综合性
高中历史复习过程中,其学科素养的内涵具有多样性,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同时在学习方式上,其要求学生拥有科学化的唯物史观,且能够进行基本史料的正确分析。另外,在情怀培养上,就抗日战争复习而言,其应具备较高的爱国主义情况和民族自豪情怀等。这对与高三学生历史复习过程的史料应用提出了较高要求。譬如,就具体材料内容而言,管辉、苏真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档案实录(1931—1945中国)》,拉纳·米特著、蒋永强等译《中国,被遗忘的盟友》等都是其复习的重要材料。高三师生应积极的进行史料获得渠道的更新,在保证史料信息丰富、全面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对基础知识的高效掌握,从而在保证核心素养高效培养的同时,实现自身史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结论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其师生只有充分认识到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并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史料实证层次性、生动性、适度性和综合性的充分保证,才能实现其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高效形成,进而在保证学生史学修养提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尊健, 徐君生. 高三历史复习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以民族主义视域下的抗日战争复习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 2018(1):64-66.
[2]张胜平. 基于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复习课教学[J]. 历史教学问题, 2016, No.233(2):131-134.
[3]蒋洪江. 新课改“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J]. 考试周刊, 2017(A5):152-152.
关键词:高三历史;史料实证;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教学中,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校本内容,更需要其具备五种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觀、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1]。在其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对于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实现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民族主义视域下的抗日战争复习为例,对其具体的培养过程展开讨论。
一、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高三历史复习过程而言,进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以下必要:其一,就学生历史考核题型而言,史料辨析在考核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一旦学生具备较高的史料实证能力,其可以实现材料有效信息的充分提取,进而保证相关问题的高效作答。其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实现史学素养的形成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在该目标体系下,“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是其基本的要求。确保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形成,对于其后续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影响。
二、高三历史复习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史料实证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分层性、生动性、适度性和综合性,要确保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较高水平,复习过程中,其就必须注重以下特征的具体把控。
1.史料实证的层次性
层次性是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特征[2]。历史复习过程中,对于史料实证层次性的应用应考虑以下具体内容,其一,系统考虑文献作者的个人立场,分析不同立场下史料内容及意图的差异,进而形成自己对史实的正确认识。其二,分析当时的政治因素和时代因素,对史料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进行辨识。其三,教师注重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确保学生在史实认知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史学素养。
以民族主义视域下的抗日战争复习而言,其史料来源包含了中国大陆、台湾方面、日本、欧美等多个方面,并且由于立场不同,其对于战争的背景、结果和影响分析也各有差异。譬如,就抗日战争而言,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说过,如果“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十五个师团,也许有二十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而在台湾地区拍摄的抗战记录片中,有抗战老兵对平型战役做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评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史料的搜集,然后在分组讨论战争过程的同时,实现史料信息的立场把控和内容辨析,并作出自己对史实的正确评价。
2.史料实证的生动性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课堂实践中必须具备丰富的历史基础资料;而这些材料的应用,有效的保证了历史学习的温度,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实现了其学习思维的发散,对于历史复习效率提升和核心素养养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譬如就日军侵华史料而言,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有1937年12月日军军官杀人比赛的图片材料;而课外材料搜集中,学生又会在网上看到日军解救中国难民、日本修改历史教材等内容的具体报道。对于较为矛盾的报道内容,其容易对高中生历史复习造成困惑。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对比史料来源、分析史料与记者立场、采取其它史料佐证等方法的应用下,可以实现学生对史料真伪辨识的正确引导,从而确保其正确的评价抗日战争,在史学素养形成的同时,实现家国情怀的有效激发。
3.史料实证的适度性
与专业历史研究相比,高中生的历史学习重点在于基础知识掌握和核心素养的养成,只有确保学生拥有科学合理的历史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其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培养。譬如,丁守和在《论抗日战争的思想文化》中有以下描述:“抗日救亡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知识界和文化界也出现了异曲同工的转向。……文艺界相继提出“国防文学”和“民族战争的大众文学”[3],历史学家钱穆提出复兴民族精神”而这些材料的长度和难度普遍较高,容易对学生的复习过程造成阻碍,进而对核心素养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复习资料选取中,老师就应在适度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复习材料的有效选取,确保其既有抗日战争思想文化的文字描述,同时又包含抗日斗争历程的漫画资料,进而实现问题全面、丰富的解答。
4.史料实证的综合性
高中历史复习过程中,其学科素养的内涵具有多样性,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同时在学习方式上,其要求学生拥有科学化的唯物史观,且能够进行基本史料的正确分析。另外,在情怀培养上,就抗日战争复习而言,其应具备较高的爱国主义情况和民族自豪情怀等。这对与高三学生历史复习过程的史料应用提出了较高要求。譬如,就具体材料内容而言,管辉、苏真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档案实录(1931—1945中国)》,拉纳·米特著、蒋永强等译《中国,被遗忘的盟友》等都是其复习的重要材料。高三师生应积极的进行史料获得渠道的更新,在保证史料信息丰富、全面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对基础知识的高效掌握,从而在保证核心素养高效培养的同时,实现自身史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结论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其师生只有充分认识到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并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史料实证层次性、生动性、适度性和综合性的充分保证,才能实现其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高效形成,进而在保证学生史学修养提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尊健, 徐君生. 高三历史复习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以民族主义视域下的抗日战争复习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 2018(1):64-66.
[2]张胜平. 基于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复习课教学[J]. 历史教学问题, 2016, No.233(2):131-134.
[3]蒋洪江. 新课改“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J]. 考试周刊, 2017(A5):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