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钢琴叙事曲的体裁研究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肖邦的四首钢琴叙事曲是其钢琴创作道路上的转折点,是他爱国思想深刻化和戏剧化构思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有关肖邦叙事曲的文献调研,了解了这四首钢琴叙事曲体裁的来源及其独创性特征,掌握了这些作品在西方音乐史以及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关键词:肖邦 叙事曲 体裁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波兰作曲家弗雷德列克·肖邦(Frederic Chopin)是欧洲浪漫主义前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独一无二的钢琴艺术成就不但表现在音乐语言的独创性构思,还表现在他对钢琴乐器表现潜能的不断挖掘。因此,他的钢琴作品涉猎的体裁风格尤为广泛。在内容上这四首叙事曲是激动人心的史诗、英雄性的悲剧和壮丽的生活图画;在形式上,这四首叙事曲把奏鸣曲式、回旋曲式、三部曲式和变奏的原则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各种独特的戏剧性结构。在体裁上,这四首叙事曲更是他众多音乐体裁中的一个前无古人创作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研究者认为:肖邦的四首钢琴叙事曲都是以六拍子为主要节拍,除此共同点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共同点可以说明它们是叙事曲体裁。实际上,这种见解显然是不公允的,肖邦对于体裁的概念是毫不含糊的,有许多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例如:他1841年在诺安写给他朋友丰塔那的信中说:“奉上塔兰泰拉一首,请你抄一下,但请先往什列辛革活或特鲁培那处看一看由特鲁培那出版的罗西尼歌集,其中有一首《F大调塔兰泰拉》,我不知道他记作6/8拍子还是12/8拍子。至于我的作品,用任何一种记法,都没有关系,但是我宁愿和罗西尼的作品相一致。因此,如果后者是12/8拍子或者是4/4拍子三连音,就请你把两小节抄成一小节。”可见当肖邦选定了一种体裁以后,总是力求使作品的性质符合于体裁的特点,尽管是实际效果区别不大的12/8和6/8这两种拍子,也要力求做到采用对于塔兰泰拉体裁最标准的一种。按照肖邦对于体裁的概念是毫不含糊的创作态度,肖邦的作品23、38、47、52四首钢琴叙事曲,绝不可能是因为无以名之二随便称为“叙事曲”的,这种叙事曲的体裁来源是可以追溯的。
  一 肖邦鋼琴叙事曲体裁的来源
  当时波兰诗人的作品内容常和波兰的历史相联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这在叙事诗中尤为突出。法国作家科尔那在他的《斯拉夫文学史》中写道:“波兰诗人热切地搜求着他们祖国的过去,这在他们看来是极为光辉的,因为它在民族史上写下了无可比拟的一页。他们不是割断历史传统,而是尊重历史传统,并用一种更美丽、更生动、更引人注意的形式来反映这些传统,给予它们以新的光辉和新的生命。”肖邦对于波兰和立陶宛的历史以及民间传说相联系的波兰诗人的诗歌有着极大的兴趣,曾用斯台凡·维特维茨基、鲍丹·查列斯基和亚当·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成十几首歌曲。在巴黎和密茨凯维支、海涅、巴尔扎克等的交往,使他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了进一步地认识,并在文学上的叙事诗和声乐作品中的叙事曲上得到启发,最终决定把浪漫主义文学与音乐相联系的叙事曲作为钢琴作品的新体裁,创作了他的四首钢琴叙事曲。
  在文学体裁叙事诗中,亚当·密茨凯维支对肖邦的影响最大,但是二人的叙事诗在具体内容上并没有直接联系。亚当·密茨凯维支给予肖邦的影响,主要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间体裁和民间风格。密茨凯维支叙事诗的民间风格表现在民歌的格调和民间的语言,肖邦叙事曲的民间风格表现在民歌性质的主题、民间音乐的即兴性和变奏手法。
  但是二者在体裁上,都发展了波兰民间的《杜马》。《杜马》是16世纪末叶一位波兰民间的无名作曲家所作的悼念爱国英雄的叙事诗。多以描绘爱国英雄浴血战斗的图景作为叙事诗的内容。但是由于作者佚名,原歌词已散失,因此一向以器乐曲的形式流传于世。这种“杜马”的特点是把谨严而简洁的史诗叙事性和淳朴的抒情性结合在一起。肖邦的叙事曲和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的爱国主义内容和史诗的气概与这一时期的“杜马”一脉相承。
  波兰民间叙事诗《杜马》的体裁在肖邦的四首叙事曲得以明显的展现。肖邦的传记记者莫里兹·卡拉索夫斯基在论及肖邦的钢琴叙事曲时说:“它们具有某种叙事的性质,这是由6/4和6/8拍子特别完善地奏出来的,这使它们和各种传统的形式有本质的不同。”正如莫里兹·卡拉索夫斯基所说,肖邦实际上利用了音乐语言中的各种因素加强了音乐的叙事性。例如《第三叙事曲》开头的主题把旋律分布在不同的音区,前后互相呼应,好像一问一答的对话。《第四叙事曲》的第一主题由长短不齐的四乐句组成,形成“起-承-转-合”的关系:第一乐句结束于降A大调的完全终止式,只有第三乐句结束在不稳定的半终止式,好像是一个问句。这首叙事曲的内容与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三个德力斯》“起-承-转-合”句法极为相似。特别是《第四叙事曲》的第一主题用分节歌性质的变奏手法来陈述,主题后面跟着两个变奏,合起来是三段,也就是“起-承-转-合”结构的乐段,这都与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三个德力斯》的陈述手法极为相似。
  所以从体裁的来源来说,肖邦的钢琴叙事曲是浪漫派诗人的叙事诗、波兰民间的“杜马”和欧洲专业创作中的声乐叙事曲的创造性得发展。
  二 肖邦钢琴叙事曲体裁的独创性特征
  肖邦的这四首叙事曲是一种器乐体裁,它同波洛涅兹、圆舞曲和夜曲等音乐体裁不同,是前无古人钢琴作品,比起其他的器乐体裁,具有更多的独创性特征:
  1 富于变化曲式结构
  在肖邦看来,形式是从属于内容的,应该得以不断发展的创作手段,他一直苦心孤诣于创作构思所要求的形式创造。叙事曲就是肖邦在传统的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吸取了民间音乐中变奏性与即兴性等因素,结合自身的创作特征而创作的一种新的器乐体裁。在肖邦的四首叙事曲中,他混合运用了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等多种结构原则,但是在用法上都不一样。具体表现在《第一叙事曲》以奏鸣曲式为基础,展开部和再现部中都有两主题的变化再现,这就体现了变奏曲式和回旋曲式的原则。《第二叙事曲》的构思最为独特:两个强烈对比的音乐形象在交替发展之后好像各趋极端,互不相让,矛盾始终没有解决;最后第一主题在尾声中昙花一现地回光返照,只是提出了一个疑问而已。《第二叙事曲》采用的曲式结构和其他的三首叙事曲大不一样,它立足于对比的原则,采用了ABAB型的双重复二部曲式。《第三叙事曲》主要是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的混合,其中三部曲式的第二主题和插部以后,展开部以前又再现了一次,本身就构成了回旋曲式;而第一主题的再现部中的变化再现,则又一次运用了变奏曲式的原则。《第四叙事曲》主要是奏鸣曲式和变奏曲式的混合,奏鸣曲式的两主题,特别是第一主题都运用了变奏曲式的发展手法;又因第一主题的两次变奏之间加进了一个插部而有了回旋曲式的特点。
  2 利用主题升华的方法来改变主题性格
  主题升华是一种特殊的性格变奏,它不同于柏辽兹和李斯特等人在标题音乐中所用的主题变形手法。后者的主题和变形主题只有音调上的联系,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和声、肢体都起了变化,表现的是不同的形象;而主体升华则是旋律结构保持不变,主题外貌清晰可辨,但因力度、织体、和声等的变化而改变了主题的性格。肖邦《C小调夜曲》中也用了主题升华的手法,其中主题再现时,不仅织体有了很大的改变,速度也加快了一倍,可是叙事曲的主题升华,却都保持着统一的速度和节拍。除了《第一叙事曲》的引子和尾声以外,每一首叙事曲都从头至尾贯穿着6/4或6/8的节拍,从而使全曲始终保持着气韵宽畅的叙事格调,而不断变化语言的感情色彩;仿佛听到讲故事的人从平铺直叙的侃侃而谈开始,逐渐深入角色,声调渐渐变得慷慨挥洒,热情激动起来。《第一叙事曲》的两个主题各有两次升华,《第三叙事曲》的第一主题和《第四叙事曲》的第二主题各有一次升华。只有《第二叙事曲》没有采用主题升华的手法,当两个强烈对比的主题交替发展时,明净的第一主题不是升华,而是逐渐萎缩,具体表现在第一次再现时已有大幅度的省略,然后再在展开中逐渐接近第二主题;第二次再现时只是昙花一现,出现了一个不完整的乐句,从而突出了第二主题的狂暴性格。
  3 抒情与叙事的完美结合
  肖邦在四首叙事曲中创造了各种既有抒情气质、又有叙事格调,既有诗的韵味、又有语言表现力的主题。作为音乐发展的基础,这些主题是融合了歌唱性旋律、朗诵调和舞曲节奏等多种音乐成分锤炼而成的。每首叙事曲开头的主题都因使用了气韵宽畅的复拍子而显得舒缓,犹如侃侃而谈,但它们所表现的形象,则又各不相同:《第一叙事曲》用感叹一般的音调和一张一弛的节奏,表现出一种苍凉沉雄的意志,好像是在朗读一首悲壮的史诗;《第二叙事曲》用微波起伏的旋律和均匀流畅的节奏,表现出一种恬静明快的色调,好像是在吟诵一首典雅淳朴的田园诗;《第三叙事曲》用先扬后抑的抒情旋律和一高一低的音区变换,表现男女酬答、互诉衷曲的情景,好像是在歌咏一首爱情诗;《第四叙事曲》则用委婉曲折的旋律,伴以缓慢的圆舞曲节奏,表现出一种哀伤压抑的情绪,好像一首荡气回肠的悲歌。
  4 颇具戏剧化色彩
  肖邦在面临叙事曲这种新的体裁和新的内容时,已经发现其独具个性化和戏剧化的特点,并能按照其个性化和戏剧化的程度对传统曲式结构进行调整。例如当肖邦写作第一首叙事曲的时候,他一方面考虑作品的戏剧性内容需要通过奏鸣曲式那样的戏剧性结构来表现,另一方面又考虑传统的奏鸣曲式的布局又不能满足创作构思和音乐形象发展的要求。而且,把主题分解为动机和乐节而模进转调的奏鸣曲手法,对于气息宽广的抒情叙事性题材是不合适的。因此肖邦用变奏、变形的手法和即兴演奏的因素代替了真正的展开,赋予了展开真正的意义,从而使得整首叙事曲更具有戏剧性。如在《第二叙事曲》中,主题与主题之间的对比:光明与黑暗的对比、平静与骚动的对比、抒情性与戏剧性的对比等,这些完全不同性质的主题形象的交替,构成了戏剧性的对比局面。同时,主题内部的变化也体现着整个乐章的戏剧性发展。例如第一主题再现时从抒情性转向戏剧性,第二主题再现时最后并使逐渐平静而是向狂暴的尾声接近,这种主题内部广阔的发展变化,打破了传统曲式各部分幅度上保持平衡的结构布局,转而服从叙事曲内容戏剧性发展的要求。
  三 肖邦钢琴叙事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肖邦发展了波兰民间的抒情——叙事性的“杜马”和19世纪初叶德国浪漫派作曲家的戏剧性叙事曲,创作的四首不朽的新型钢琴叙事曲,是一种叙事性、抒情性和戏剧性相结合的体裁,同时又是声乐特点和器乐特点相结合的体裁,为了和这些特点相适应,肖邦在波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从欧洲各国的音乐文化中吸取有益的养料创造了新型的综合主题,从而把歌唱性的音调、舞曲的音调和富于语言表现力的宣叙性音调融合在一起,把声乐的特性和器乐的特性融合在一起,进而在同一音乐主题下表现出更为丰富的思想感情内容。
  这四首叙事曲在内容上,是激动人心的史詩、英雄性的悲剧和壮丽的生活图画;在形式上,作曲家把奏鸣曲式、回旋曲式、三部曲式和变奏的原则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各种独特的戏剧性结构,成为后来李斯特、勃拉姆斯和格里格等作曲家写作同一体裁作品的范例。肖邦对这一体裁所作出的创造性的贡献是十分卓越的:肖邦创造的叙事曲或类似叙事曲的体裁是钢琴艺术史上前所未有的,他出色地发挥了钢琴的叙事性功能,成功地解决了器乐特点和声乐特点相结合的课题,为浪漫派各种交响性作品开辟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赵君:《肖邦叙事曲创作的基本特征》,《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2] 雷吉娜·斯门江卡:《如何演奏肖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3] 黄因:《肖邦钢琴作品及演奏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北京音乐出版社,1960年版。
  
   作者简介:黄小敏,女,1964—,湖北襄樊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钢琴理论,工作单位:襄樊学院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近年来,苏北盐垦区麦田野燕麦扩展蔓延十分迅速,已严重威胁小麦生产。1983~1984年我场普查了13个分场、49个大队、177块条田的9735亩麦田,有野燕麦的麦田占53.7%,严重田块有野
湖南祁东县把开展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作为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堵塞漏洞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过硬措施来抓。其主要作法是:一、提高思想认识。近一时期来,一些地方
东光县为发挥县乡两级财政职能,做到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对乡镇财政体制进行了改革,具体为五种形式:1、根据近四年各乡镇收支情况,对收入增长潜力不大,每年收支相抵略有
农民负担如此沉重,根源何在?本刊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全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的同志回答说:从最近国务院委托三部(局)进行的农民负担执法大检查情况看,主要原因有如下几
本刊讯目前,吉林省一些地方继续预收村提留和乡统筹费(农民称为“上打租”),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此反应强烈,纷纷要求禁止“上打租”。为此,吉
[本刊据新华社浙江税务信息社编辑部洪毅报通]从国家税务局最近获悉,国家税务局对物资企业征税日前作出新规定: 1.商业、物资企业批发、调拨大宗和笨重商品的业务,由于其运
编辑同志:最近在农村调查中发现,有个别乡镇、村组干部因农民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费用项目和标准,敢于抵制不合理的负担,但不敢违抗国家税收,故借国家税收之机随意增加征收农
从新疆日前召开的全自治区散装水泥工作会获悉,自今年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加速发展散装水泥,推动流通的社会化、现代化,除继续采取借款、拨款外,还将实行从各地建 From t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刊讯河南省各级人大代表最近通过详实调查和评议,提醒全省各级政府,在当前农村加快实现小康目标的进程中,切实把农民过重的负担减下来,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