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待闺中的攀枝花观赏石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in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攀枝花,镶嵌在攀西大裂谷的一颗璀璨明珠。攀西大裂谷跨越横断山系,由于无数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及沉积、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岩石类型极为复杂多变,为各类观赏石的形成及赋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故攀西大裂谷被地质学界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也因矿产资源丰富而被称为『矿产资源聚宝盆』。
  
  攀枝花市的自然概况
  
  攀枝花市是四川省直辖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县邻界,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
  攀枝花市地处攀西大裂谷中南段,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的特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境内最高点海拔4195.5米,最低点海拔937米。攀枝花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可分为平坝、台地、高丘陵、低中山、中山和山原六类。
  攀枝花市境内有大小河流95条,按水系可分为金沙江水系和雅砻江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9条。其主要支流有安宁河、三源河和大河。金沙江在攀枝花市流域面积2370.1平方公里,从云南省境内流入,由西至东再转向南流入云南省境内。雅砻江由凉山州流入,由北到南汇入金沙江,境内流域面积5064.3平方公里。
  攀枝花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勘测表明,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钛磁铁矿和钛铁矿,其次为磁铁矿、褐铁矿、针铁矿、次生黄铁矿;硫化物以磁黄铁矿为主,另有钴镍黄铁矿、硫钴矿、硫镍钴矿、紫硫铁镍矿、黄铜矿、黄铁矿和墨铜矿等。脉石矿物以钛普通辉石和斜长石为主,另有钛闪石、橄榄石、绿泥石、蛇纹石、伊丁石、透闪石、榍石、绢云母、绿帘石、葡萄石、黑云母、拓榴子石、方解石和磷灰石等。
  攀枝花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富饶的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为石文化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攀枝花市的观赏石资源
  
  安宁河、金沙江和雅砻江卵石安宁河、金沙江和雅砻江深嵌在攀枝花市山地之间,常年水量充沛,沿途又是高山峡谷、激流险滩,历经磨砺的石头不但石质坚硬,而且“水洗度”极高,其硬度一般在6度以上,石形大多椭圆且规则。沉积在江边河滩的卵石种类繁多,如硅质岩、角砾岩、蛋白石、千枚岩、硬砂岩、大理岩、玛瑙、碧玉、石英等,以上岩石又以硅质岩、硬砂岩、玛瑙石为代表,其精品可以同时具备“质、色、形、纹、意”的特点。安宁河、金沙江和雅砻江卵石是攀枝花市观赏石的主要种类。
  苴却石苴却石是攀枝花市的又一特色优势矿产,主要分布于仁和区的大龙潭彝族乡和平地彝族镇境内,呈带状分布在金沙江悬崖峭壁上,岩性属板岩,其成因为先成岩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岩石产生片理或劈理,岩石中的矿物由于压力的影响呈定向排列和重结晶。苴却石制作砚台有着悠久的历史,用此石雕刻的砚台及工艺品畅销国内外,曾在全国“七五”星火博览会和1994年全国名砚博览会获金奖,被誉为“砚中瑰宝”,发展前景较大。苴却砚手感温润如抚婴儿肌肤,叩之有金玉之声,具有存墨不腐、耐磨益豪的特点,若有好砚一方置于书斋案头,可令人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苴却石的石品有数十种之多,如石眼、黄膘、绿膘、彩膘、金线、银线、玉带、水藻纹、云纹、冰纹、青花、鸡血冻、胭脂冻、鱼脑冻等,可谓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园林造型石攀枝花市仁和区、西区、盐边县、米易县地区产出园林造型石。石头大部分埋于土中,少部分裸露在外,其主要成分为石灰岩和碳酸盐岩,是由地下水作用而形成,特点是千孔百窍,玲珑剔透,形状多样,大小适宜,颜色丰富,有白色、黑色、黄色、灰色、枣红色等。前些年,因为园林石资源没有被重视,私挖滥采、盗采,资源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几处产出高品质园林石的山脉已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随着攀枝花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现政府部门已对园林石资源采取了有效保护措施,对园林石资源的开采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让此资源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化石攀枝花市地处扬子板块西缘与川西印支造山带的交接带,自晚太古宙至今,经历了约30亿年的沧桑历史。从寒武纪到石炭纪,位于扬子陆块西缘的攀枝花地区,地壳长期稳定下降,沉积了一套连续而完整的海相地层。在此期间,没有发生强烈的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浮游与底栖生物繁茂,地层中蕴藏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具有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有三叶虫化石、笔石、菊石、头足类化石、腕足类化石、珊瑚化石等。在攀枝花地区多数沉积岩如泥岩、页岩、石灰岩出露的地方能采集到化石。
  宝玉石攀枝花市境内蕴藏有多种类的宝玉石资源及工艺矿物,如水晶、玛瑙、碧玉、石榴子石、蔷薇辉石等,矿产分布较为广泛,现已在逐步进行探索性的开发和加工利用,但绽放光彩尚需时日,有待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并在产品精加工和销售上下功夫。
  
  攀枝花市石文化发展现状
  
  攀枝花市石文化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现已逐渐呈现出可喜的态势:奇石的赏玩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年龄段,大家从原来“秘不示人”到现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协会跟周边地区加强了横向联系,互相交流,共谋发展;市内众多优秀的奇石收藏家与苴却砚雕刻艺术家,他们多次携作品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艺术博览会,并屡获殊荣,得到了全国石友广泛的好评和肯定;2006年1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对攀枝花观赏石进行了详实的介绍,这对宣传攀枝花观赏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6年6月,协会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攀枝花市西海岸奇石市场,现有近10余户奇石、苴却砚商家入驻。据统计,该市场第一年的销售额为120余万元,其中一方题名《庄》的文字石以4万元售出,而另一方金沙江图纹石以17万元的价格成交,创造了攀枝花市单个奇石交易最高价;2009年9月,市观赏石研究会会长李福才组织编辑出版了《裂谷石韵》大型画册,全书作品涵盖了攀枝花、凉山、云南昭通等地区,所涉及的观赏石收藏家、爱好者和苴却砚雕刻艺术家共计130余人,该书的出版发行起到了以石为桥梁,以书为纽带的作用。
  攀枝花市石文化虽然近些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到和石文化发达地区存在的较大差距。攀枝花市有着丰富多彩的观赏石资源,但还没被世人所认知,对攀枝花观赏石也没有更多更好的评价,甚至外地一些不知道情况的石友说:“攀枝花市只有打磨的石头可以”、“怎么打磨石在攀枝花市那么有市场?”、“你们那里还有天然奇石啊!”……笔者作为一名观赏石多年的收藏者,深深地感到任重道远。
  
  攀枝花石文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新问题
  
  随着藏石热的逐渐兴起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攀枝花地区观赏石资源日渐枯竭,供需矛盾日趋突出,部分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甚至有的产地还遭到了严重破坏,解决石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迫在眉睫;攀枝花是四川省一座新兴的钢铁城市,城市率高达54%,农村人口占50多万,在奇石收藏大军中,绝大部分为城市人口,他们把收藏观赏石作为一种纯业余的精神消遣,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甚少,更别说什么共同研究和探讨石文化了;攀枝花石文化起步较晚,石友赏石理论水平还处在朦胧阶段,个人之间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参差不齐,加之一些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严重,盲目吹嘘自己的藏品是精品、绝品、极品,恨不得立即能以天价成交;攀枝花石友的藏石基本来源于三个渠道:自己外出捡拾、石友之间相互交换和市场购买。当石头以商品的形式出现时,部分石商受利益的驱使,摸准了新手赏石理论和经验欠缺的特点,以较高的价格向他们推荐一些收藏价值不高,缺乏稀少性和艺术价值的藏品,逐渐摒弃了攀西大裂谷有代表性和品质优良的石种,导致了现在部分石友大呼上当,捶胸顿足,从此远离了观赏石收藏。从市场运行机制和经营模式而言,还有待于加强和完善;相当部分石友把奇石市场销售量好的石种作为自己的藏石风向标,今天听说哪种石种好卖,哪种石种又卖了高价,明天就匆忙把以前收藏的石头丢掉,去大量寻找收藏该石种,在多年的收藏过程中就这样反反复复、飘忽不定,丢石头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了个别人炫耀自己藏石经历的资本,可是这一部分石友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攀枝花市观赏石市场是刚刚培育的二级市场,在购买石头的群体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是新加入藏石队伍的,他们对赏石文化的了解可以说还只是深山一隅,市场目前畅销的赏石品种并不能说明就具有真正的收藏和经济价值,最多只能作为参考而已。
  
  攀枝花石文化产业发展的思索
  
  一是充分发挥攀枝花市地处攀西大裂谷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得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把文化旅游和观赏石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攀枝花特色产业来抓。二是进一步深化石文化建设,营造活跃、浓郁的科学和人文精神氛围,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石友的鉴赏和创作能力,为新加入藏石队伍的石友成长服务。三是不断增强区域一体化的意识,协会之间、会员之间、石友之间加强横向联系与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协作,共谋发展。协会多组织观赏石精品展、邀请展和展销会,让更多的藏石者能参与进来,从而推动赏石文化的蓬勃发展。四是大力宣传品种优良,有独特特点,并已经形成规模的攀枝花奇石种类,如金沙江、雅砻江卵石、安宁河彩石、盐边县出产的蔷薇辉石及可大量开发利用的一些工艺矿物、仁和区境内的苴却砚、福田镇的木化石、大龙潭乡和平地镇的园林造型石等。五是支持家庭藏石馆的建立,鼓励从事观赏石开发、加工、运销的专业户,不断完善攀枝花市观赏石市场,使石文化产业步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建立攀枝花市观赏石网站和创办《裂谷石韵》月报(刊),对协会会员的精品藏石免费进行宣传,以价格低廉的加入费用和高质量的服务,吸纳周边地区甚至全国石友加入网站,扩大攀枝花观赏石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文化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软实力,以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石文化是一种资源,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弘扬攀枝花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攀枝花市可持续发展,在区域城市竞争中抢占先机的需要。
  笔者借《中华奇石》首次组织“攀枝花观赏石专题”的机会,撰写此文介绍攀枝花地区丰富多彩的观赏石资源,希望全国广大石友们对攀枝花观赏石能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让沉寂在攀西大裂谷中的瑰宝,早日走出深闺人人识。
其他文献
此黄龙玉雕件,不但色、质极佳,且雕刻活计更是别出心裁,世间一绝,喜上眉梢之俗气随之改变。设计者巧用黄、白两色,让艳丽的梅为两只洁白如玉的雀儿“做了媒”,古梅环绕枝身,让这对可人在连理枝头畅叙着无尽恩爱。而向来被咏颂的梅花,此刻却充当了红娘的角色,用华丽彰显着朴素,希望纯洁的爱得到永恒,亲吻的幸福定格得更久……  此情此景,看一眼就生发出许多朝朝暮暮,羡慕起这古树新梅筑就的长久幸福;但更想据为己有,
期刊
古色雕座,祥云朵朵,福禄寿三星腾云驾雾,降临人间。  福禄二星色红间黄,鲜盈可人。福星身背斗笠,怀抱婴儿,是传说中送子的张道士,又称“岁星”,民间有“岁星所照,降福于民”之说;禄星头戴官帽,手执如意,乃掌管考试之神,也称文曲星,能保佑读书人金榜题名、加官进爵;寿星红地俏白,手持拐杖,圆额长眉,华光焕然,笑容可掬,象征长寿百岁。黄龙玉特有的温润宝气使三星灵透传神、仙气飘举。  此方黄龙玉雕件寓意吉星
期刊
《周礼·典瑞》:“符信也,人执以见曰瑞。”瑞,古时统指诸侯朝见帝王时所执玉器;为静物。  兽,这里特指身怀奇异能力的“神物”,如貔貅、龙、龟、麒麟等;为动物。  古人“瑞兽”二字,动、静各有所指。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瑞兽”词义渐渐缩小,静动归一,并为今人沿用,喻示吉祥、好兆头。  这一对“玛瑙姊妹花”,主人分别赋其古人之“瑞”、“兽”之意,重在表现同一物种巧遇的机缘,也更是想表达人人切盼在心的祈
期刊
这是一座温情的山,没有独峰险壑的望而却步,展开拥抱的姿态;戈壁石黄得恰到好处,宛如夕照下的斑斓胜景。难得的是玛瑙形成的水纹依山而行,流转出别样的涟漪,一圈一圈摇荡着向上扩展,到达顶部视野即刻开阔起来,抛出柔和的山巅,没有霸道的独占,而是留出足够的空间包容一泓如雪的清池。如此的山水相依,耀眼眩目,总是诱发置身其境的向往。
期刊
年前闯荡深圳,最终落户深圳,辗转期间   印象最深的要数深圳的拓荒牛——竖立在深圳老市政府门口象征着深圳精神的拓荒牛雕塑。  后来回到家乡安徽,选择了自己创业。十多年来我涉足过很多行业,最终情有独钟的是家乡安徽的特色资源——乾隆皇帝御题为“天下第一石”的灵璧石。自从第一眼看见灵璧石起,我对灵璧石的痴迷就一发不可收拾。随之加入奇石协会、开石馆、参加中石协的鉴评师培训,忙的不亦乐乎。我家离灵璧县只有几
期刊
是一座山,山体右下,一凹一凸,给人可攀至山腰的感觉,只是山腰以上的陡峭之势,让人陷入两难:下,就失去了攀登的意义,上,又无路可循。但是心境毕竟还是有“坐看云起时”的敞亮,于是让目光继续,直至顶部,也就有了“出峰”的喜悦。然而喜悦之余,又略有不安:山顶似摇摇欲飞,与山身不成一体。于是,看“山”便难就其实。换个角度欣赏,或可出奇。  适才的山顶与山身的直观比例,外加石上部本身的平滑,使整体出落成一个背
期刊
从呈现的形态看,石有具象和抽象之分,再严谨一点,可将具象分为“象形”和“有形”。  所谓象形石,就是一眼便见其所指,而有形石,则要稍加端详。有形石比抽象石更得人心,而同等条件下,象形石比有形石价值更大。  这是一头海狮,不辨即认。暂不提它属于“形象”之最、出落成型的难度与玛瑙本身的不菲价值,就说海狮这一物种。海狮性情灵敏,易与人类亲近,由于它潜水能力强,所以人们不单将它奉为娱乐大众的口弦,也将之用
期刊
一块典型的黄龙玉凝结石,如珠似果,像是大量颇具弹性的小球,更似大大小小的果子,相连相生,有腾发膨胀之状。  满满的果子,想起儿时一颗颗带着梦的种子,被欣喜的心情种下,用满足的微笑迎接他的长大。  如今,童真不在,早以为伴随成长的梦都丢了!却不料在黑暗的长廊中找到了被遗忘的梦,原来曾经种下的不仅是五彩的梦,更多的是天真和纯朴。
期刊
石形似无可取,也没有具象的画面,但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呈在眼前的色:轻淡的黄白、鲜艳的桔黄、静谧的黑,不禁有了感情随之的波动。黄和白都代表着光明、纯洁;桔红是热情的,给人信仰和力量;黑色是高尚与寂静;从明快到热烈再到沉静,就如人的一生。  石说:年少懵懂是被捧在手心里的,青春是热烈而短暂的,中老年是大段大段沉稳的时光。  石再有千般万般好,一石能有一好就是造物的恩赏,如此石用颜色给我们的启示。
期刊
这样一方黄龙玉便无须过多讨究其质地了。此石构图巧妙,与留白不可分割。盎然的橘色由下部开始晕染,左边深而暗,右边浅而轻,画中几抹水草与岸若隐若现。留白,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眼接天连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