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协作造就的中国节奏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9月3日,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颁发的药品批准文号,这也是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从企业6月8日自世界卫生组织获得可直接用于疫苗生产的毒株算起,整个疫苗研制周期仅用了短短87天。
  研制、试生产、临床试验、现场检查、注册检验、审评审批……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制,我国疫苗生产企业、药品检定监督机构、卫生疾控等部门联合作战,争分夺秒,为了实现让百姓早一天接种疫苗的目标,全力以赴。
  
  赶超生命的节奏
  
  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病毒从北美扩散至全球,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防控战役就此打响。作为防控流感传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与生产被寄予厚望。所有科研人员脑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早一天研制出疫苗,就能让百姓早一天得到保护。因为此时,时间就意味着生命。
  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毒株是企业开展疫苗研制的基础。6月3日20时,在海关、质检等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由世卫组织认可的实验室提供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用毒株运抵总部位于河南的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首个获得毒株的疫苗生产企业,华兰生物在第一时间启动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
  9月1日,华兰生物研制的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正式通过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的专家评审,并在9月4日前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颁发的药品批准文号。这距企业拿到标准毒株,只有3个月的时间,与北京科兴几乎同步。
  在企业加紧研发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在积极行动。6月至8月,国家食品药品脓管局相继发布《关于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准备工作的通知》、《大流行流感疫苗特别审批应急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疫苗审评审批工作奠定了政策基础。
  在“程序不减少、标准不降低”的原则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审评审批环节实现“三同步”,即药品审评中心将技术审评与企业的分段申报同步,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将生产现场检查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同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将临床用样品及批签发检验与企业的自检同步。
  “正是科学的部署,实现了工作流程的最优化和工作效率的最大化,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争取了时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注册司司长张伟说。
  
  坚持科学的信念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在疫情蔓延初期,全世界对这一病毒都没有足够的认识。然而,对于应用于健康人体的流感疫苗,其研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6月初,我国疫苗生产企业在相继收到世卫组织提供的标准毒株后,就不得不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世卫组织承诺在2009年7月底才能提供疫苗检测的参考品。没有参考品,企业的疫苗原液生产出来后如何进行定量和配制?
  此时,甲型H1N1流感在我国乃至全球的传播速度都已呈现加速的态势。疫情就是命令!关键时刻,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科研人员组织科研攻关,采用替代方法制备相应的标准物质,建立了疫苗抗原定量检测方法,解决了企业在疫苗定量和配制上面临的瓶颈,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节省了为等待世卫组织检验检定标准品所需的近一个月的时间。
  无论是确立标准品,还是进行临床标本的血清检测,直至最终的产品批签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都是疫苗研制生产的关键技术支撑。
  “有关疫苗是否安全的结论来源于中检所的检验。因此,能否保证每一批产品都安全,不出任何问题,我们一直捏着一把汗。”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李云龙坦陈,在疫情形势快速变化的阶段,他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我一直告诉我们的检测人员,无论头顶多大压力,我们都只信奉一个原则,那就是科学。”
  
  绝对负责的态度
  
  效率与质量似乎永远是一对矛盾体。对比SARS与禽流感时期的疫苗研制,我国能在如此短时间内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引发了不少人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
  “这是一个中国的节奏,但这种节奏绝对建立在科学的态度和对老百姓负责的基础上。”张伟说,尽管整个疫苗研制时间大大压缩,但是疫苗研制、试生产、临床试验、现场检查、注册检验、审评审批等程序一步都没有减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组织实施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临床试验,完成了上万例受试者同一时段入组、接种、观察、采血的工作,为专家判断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审评中心主任李国庆表示,目前拿到药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仍被要求完成后续的临床实验,并对临床实验受试者完成不少于6个月的安全性随访。
  对中国负责,也对全球负责。在不少发展中国家无力研制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状况下,李国庆表示,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会在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帮助其他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
  “解决公共卫生问题必须秉承国际合作的理念,疫苗上市后的不良反应监测,更需要全球配合,信息共享。”李国庆说,“在公共卫生问题上,支持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其他文献
编译/天朗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在法国阿尔卑斯山发现了一枚奇特的鸭蛋——在这只部分蛋壳呈半透明的鸭蛋中,竟赫然藏着3条2英寸长、而且仍活着的小鲤鱼。这枚“鱼蛋”引起了科学家的强烈兴趣,但至今谁也无法完全说清3条鲤鱼是怎么跑到鸭蛋中去的。  据悉,这枚鸭蛋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克布博士和曼彻斯特博物馆馆长亨利·米克格西目前也已经发出请求,希望有人能破解“鱼蛋之谜”,但至今谁也无法说清3条鲤鱼是
在中共历届中央委员全名录里,从第九届开始极少出现“按得票多少排名”,直接以“按姓氏笔画为序”。比如,中央政治局委员名单是这样显示的:“毛泽东 林彪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陈伯达 陈锡联……”不少人纳闷:同样是“陈”姓,同样是三个字,为何陈伯达在前,陈锡联在后?  其实,“按姓氏笔画排序”内有大文章。  最常见的是姓氏笔画数由少到多的原则。按照姓的笔画多少,少的排在前,多的排在后,这些相对简单,
一种带有指纹锁禁结构的家具    专利号:ZL200620023860.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指纹锁禁结构的家具,其在家具上设置有一个指纹控制装置,在家具的柜门上设置有通过指纹识别控制装置控制开启的指纹控制锁,本实用新型将指纹锁禁应用在家具锁具结构中,使家具使用方便、安全且更具有个人私密性。  联系人:孙立爽  地址:(055750)河北省南宫市凤凰南路西侧河北五星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两
阎长贵在1967年1月9日到1968年1月9日,担任江青首任秘书,后被江青诬陷为“坐探”,在秦城监狱被关押七年半,流放湖南西洞庭农场五年,1979年平反后被调回《红旗》杂志社工作。回忆起江青,他说:“虽然当年江青给我带来七年半的牢狱之苦,但我对这个人的认识和评价,还是一定要采取客观的态度。”  当上江青秘书  1961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共中央主办的政治理论刊物《红旗》杂志社
交流纳米发电机问世    在两年前发明出第一代纳米发电机的基础上,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王中林研究小组再次研制出高分子薄膜封装的交流纳米发电机。  2006年,在原子力显微镜的帮助下,王中林小组利用竖直结构的氧化锌(ZnO)纳米线的独特性质,发明了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世界最小的发电装置——直立式纳米发电机。  但直立式发电机的进一步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亟需解决。王中林说:“一个挑战来自于驱动电极与
创新是高度个人化的个人和组织自我更新的过程。员工的个人承诺和他们对企业及其使命的认同变得必不可缺。在这个方面,新知识的创造既是关于理念的,也是关于理想的。  野中郁次郎教授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日本学者。30多年来,他跟踪观察日本制造企业由弱到强的变化规律,发现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即一个组织之所以比其他组织更优秀或更具竞争力,是因为它能够“有组织地”充分调动蕴藏在其成员内心深处的个人知识,而著名的西蒙“
民国路边摊,摊摊是营生。只要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会有地摊的存在。这些民国小摊小贩的活动,为近百年前的中国注入市井烟火味道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  ①花式多样的冰糖葫芦,街头酸酸甜甜的诱惑  ②流动的馄饨小摊,温暖疲惫的胃  ③热气腾腾的街头小吃摊,看得人流口水  ④敲锣招揽生意的吹糖人  ⑤风筝摊摆好了,买的人快来  ⑥街头画报,你要的时髦,这里都可以找到  ⑦渴了就來一碗凉茶
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目前称,他们最近在高度为3200米的山峰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试验,利用高能激光装置向经过这里的雷暴发射激光脉冲,首次成功地在自然界中制造出人工闪电。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光学快报》杂志上,法国里昂大学的科学家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联合公布了公布了他们的最新实验情况。此次研究的负责人,法国里昂大学的杰姆·卡斯帕里安说,研究人员们在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高10500英尺(约3200米)的南伯帝峰顶
2018年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强化练兵,备战锻造精兵劲旅,打造世界一流人民军队。而在1970年冬至1971年夏,在神州大地上,也曾上演过一场波澜壮阔的亿万军民大拉练、大练兵的场景,当时,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六七岁的孩童,几乎无一例外地参加,真可谓:“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这场野营大拉练、大练兵是如何开始,又是怎样进行的?本文作者根据
新型手机影像投射装置    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多,人们可以将图片、视频和文本文件等存到手机中,但由于手机屏幕较小,观赏起来难如人意。为此,以色列一家公司开发出一种能将手机图像投射到屏幕或墙壁上放大欣赏的投影装置。  这种装置的体积不到5立方厘米,十分小巧,它既可用于手机,也可用于便携式媒体播放器和数码相机。使用时只需将其连接到手机上,即可将高清晰度的彩色手机图片,投射到平坦或弯曲的平面上观赏,对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