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对于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来说,必然是一种持续而又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科学理论方式作为引导,还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强责任心。在文物修复过程中,需要将各个领域知识交叉应用,并通过实践来总结文物修复理论和经验。近年来,文物修复方法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科技馆展品修复中应用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我国文物修复原则的总结,来探究文物修复方法在科技馆展品修复中的借鉴及应用。
[关键词]文物修复;科技馆展品;应用
中图分类号:K87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0-0381-02
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知识的日益普及,各个城市中的科技馆实施对外免费开放,而且科技馆的数量也逐渐增加,由于一些科技馆中管理工作的不到位,在游客过多情况下,容易对科技馆中的展品造成损害,尤其是对那些参与性较高的展品,损坏更加严重,为此,展品修复工作是当前科技馆面临的巨大难题。随着我国文物修复技术的不断提升,在科技馆展品修复中运用文物修复技术,不但提升了展品的修复效率,也可以很好保证展品修复质量,使其不影响操作性。
1 我国文物修复工作所遵循的原则
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具有明确要求,必须实施原址保护措施,这也就要求文物修复工作必须在文物所在地进行,这也为修复工作提升了难度。为了保护文物具有之前的外貌和艺术特点,必须在修复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这其中,本文总结了以下原则:
1.1 遵循真实性原则
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必须以真实性为基本修复原则,来保持文物原有形态和意义。为了保持这种特性,文物修复过程中,必须有效结合当地的民俗和传统文化,保证在文物中融入文化情感,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技术和文化底蕴,让技术和文化在文物修复中全部体现出来[1]。
1.2 识别性原则和可逆性原则
在保证文物修复真实性基础上,一定要避免改变文物原有的历史信息,这点,可以在文物本身的色彩和质感中有所体现和识别。可逆性原则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将文物价值破坏,利用可逆性材料进行文物修复,一旦出现技术失误,可以及时进行修改或者更正,保证文物自身价值不受任何影响。
1.3 完整性原则
在文物修复工作中,一定要保证文物的完整性,切记不可出现人为损坏现象,也不能改变文物原本结构,在修复过程中应该采取安全保护工作,避免外人接触。
2 文物修复与科技馆展展品修复工作的共同点
首先,二者都具有相同的科学目的,在文物修复工作和展品修复工作中,都是为让科学和文化更好的继续传承,使二者虽具有历史性和科学性为人类和自然共同发展带来重大启示。随着时光的流逝,文物和科技馆展品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然而二者几乎不可能在继续进行生产,只能尽量保证文物以及展品本身长久保存下去。另外,二者在修复环境和修复时间上具有共同之处,都需要在原有环境中进行及时修复,避免修复过程中受到二次破坏。
在文物修复和科技馆展品修复工作中,先要对其主要概况和所具有的历史科学价值进行评估,对损害程度和损伤原因进行评估分析。而评估的内容主要是对根据文物或者展品的现状来进行。另外,在修复措施制定中,要对损害进行仔细勘察,避免过度维修的出现。在文物和展品修复过程中,一定要将不改变原状作为修复基础,根据现场实际调查结果,来制定具体修复计划,梳理所需要用到的修复技术,按照先前制定的修复顺序,来一一进行修复工作[2]。
由于文物保护工作中涉及到国家财产和国家文化,所以在平时保护工作中,人们对文物的保护要比对科技馆展品的保护更加重视,这也使得科技馆展品在保护工作上存在更多漏洞,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为展品修复工作带来巨大麻烦。
3 科技馆展品损害情况分析
3.1 机械故障方面
因为展品的长时间存放以及自身的老化和磨损,严重导致了展品寿命缩短,从而影响到展品的正常参观展示,另外,有些展品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展品在存放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机械故障,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参观者受伤害,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举个实际列子來说,在杠杆原理展示中,因为没有设计缓冲装置,让观众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一旦参观体验者用力过猛,会导致杠杆出现变形情况,这就容易导致拉力环在收放过程中产生巨大弹力,倘若参观者此时没用注意到这种情况,很容易被弹力所伤,另外,如果其他观众所站位置恰好在附近,也很容易受到伤害。
3.2 计算机方面故障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使得计算机技术在科技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很多电子器材和软件存在明显缺陷和漏洞,所以让计算机在管理和使用中容易引发事故,对科技馆整体参观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在这其中,最容易出现故障问题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计算机硬件设备,比如说触摸屏或者网络摄像机,另一个就是计算机软件方面,比如说运行程序或者相关管理软件等容易出现问题[3]。
3.3 人为操作引发故障
据以往数据统计显示,科技馆中的展品损坏大多数来源于人为因素,不同原因会导致展品损害程度不同,这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人为破坏展品主要原因就是自身素质缺失,甚多展品在展示期间,受到观众的故意或者蓄意破坏。特别是儿童在展品实际操作中,不懂得遵守操作规则,尤其是对那些互动性较强的展品来说,一旦出现用力过猛想象,就会出现损害情况(图一是科技馆规范参观的模拟构图)。比如说在“人体骨骼传导”展品展示过程中,很多儿童都会因为好奇进行操作,并不知道其中蕴含哪些科学知识,为了满足自身好奇心,经常因为看不到人体骨骼运动而猛蹬自行车现象,直接导致了人体骨骼模型碎裂卡死现象,导致展品损坏。第二,在科技馆高峰时段中,由于参观人数众多,场内工作人员较少,无法对展厅各个部位都实施监督管理工作,这就使得一些展品受到高频率操作影响,导致展品最终损坏。第三,在目前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当中,有很多管理技术并不专业的人混在其中,由于自身不专业,就无法指挥观众对展品进行规范操作,加大了展品破坏情况。 4 文物修复方法在科技馆展品修复中的具体应用
4.1 针对性修复
在我国文物修复工作中,针对性修复是最常用的修复方式,通过对文物本身历史地位的总结,以及针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了解,从而为修复工作提供一定理论和技术基础。在科技馆展品修复工作中,可以借鉴这种修复方式,为展品快速有效的修复工作提供基础。通过借鉴文物修复技术,科技馆工作人员可以针对不同展品的实际损害情况以及对其所针对的知识进行系统总结,确保让展品最大程度恢复原状。举个实际例子来说,针对那些老化严重的而损坏的展品来说,可根据对原有材料进行针对性分析,总结出老化原因,在修复过程中,不但要保证展品外形不受到任何影响,在抗老化效果上也应该得到有效提升。另外针对那些游客自身操作不当所导致的展品,总结游客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造成展品损害,因为科技馆展品具有文物所不具备的服务特性,针对这一问题,在展品修复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游客的舒适程度,并在展品修复完成之后,进行详细操作说明,让展品更加富有人性化设计,并且采用文物保护中的“以静制动”方式,保证展品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从而更好满足游客的参观要求[4]。
4.2 利用文物修复中的借鉴手段
在我国文物修复中,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修复手段,实现文物的长久保存,但是由于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所遗留的文物数量巨大,所以这也导致修复工作量较为巨大。对于目前我国科技馆整体情况来看,科技馆的发展也存在混乱局面,对于展品修复技术来说发展的也并不完善,通过对西方科技馆发展经验的总结,在西方国家中科技馆发展势头比较平稳,且分布均匀,对展品修复技术也比较先进,为此,对于科技馆展品修复来说,可以将国外技术进行适当引进,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创新,来促进科技馆的持续发展。
4.3 修复前要进行污物清洁
在文物修复工作中,污物清洁工作十分重要,由于文物的长时间摆放,会沾上大量灰尘挥着泥土等污物,在修复前一定要仔细进行清洁。同样在展品修复工作中也是如此。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常常根据文物自身特性以及材料组成进行清洁剂的选用,根据对科技馆展品的材料总结来看,填充法比较实用。填充法主要是利用聚乙二醇来对污物进行高度溶解,通过改变聚乙二醇浓度来改变溶解效果,促进科技馆产品的修复工作可以顺利进行[5]。
4.4 利用漆圆盒和陶瓷类的修复方法
在皮革文物的修复工作中,漆圆盒和陶瓷类这两项文物修复可以对科技馆展品修复起到很高借鉴作用。在漆圆盒盒口残缺部分修复过程中,将木块修成盒口残缺部分的模样,使其大小和薄厚与原件相同,并用无毒无害的粘合剂与漆圆盒主体粘合在一起,另外,对于破损过小的部位可以直接用粘合剂进行填充,等待粘合剂干燥之后,用工具将多余部分清理掉。此项技术可以在科技馆展品修复中得到很好引用,特别是针对科技馆中的仿古仿真类展品,利用这种修复方式不但可以保证展品不发生外形变化,其自身意义也能保持完好无缺。
总结
综上所述,在科技馆展品修复中运用文物修复方法,不但可以保证展品样貌不发生变化,也能使展品保持原有的科学意义,满足人们参观需求。在科技馆展品修复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修复规定进行操作,科学的进行修復工作,保证展品整体科学价值不被破坏。同时,在科技馆平日管理工作中,应该将强对展品保护工作,减少展品修复工作强度,也能为科技馆节省更多支出成本,让科技馆本身与人民群众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 余子骅,龚德才.文物修复的可识别原则探讨——以青铜文物修复为例[J].中国文化遗产,2016,(06):56-60.
[2] 张予南.潼南大佛与大足千手观音像髹漆贴金过程反思——试论文物修复实践中的文物保护理念[J].中国文化遗产,2016,(05):65-75.
[3] 吴荭.陶质文物修复中的几点认识[J].敦煌研究,2000,(01):153-157.
作者简介
邹金霞(1987.10);性别:女,籍贯:云南省大理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现有职称: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博物。
[关键词]文物修复;科技馆展品;应用
中图分类号:K87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0-0381-02
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知识的日益普及,各个城市中的科技馆实施对外免费开放,而且科技馆的数量也逐渐增加,由于一些科技馆中管理工作的不到位,在游客过多情况下,容易对科技馆中的展品造成损害,尤其是对那些参与性较高的展品,损坏更加严重,为此,展品修复工作是当前科技馆面临的巨大难题。随着我国文物修复技术的不断提升,在科技馆展品修复中运用文物修复技术,不但提升了展品的修复效率,也可以很好保证展品修复质量,使其不影响操作性。
1 我国文物修复工作所遵循的原则
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具有明确要求,必须实施原址保护措施,这也就要求文物修复工作必须在文物所在地进行,这也为修复工作提升了难度。为了保护文物具有之前的外貌和艺术特点,必须在修复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这其中,本文总结了以下原则:
1.1 遵循真实性原则
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必须以真实性为基本修复原则,来保持文物原有形态和意义。为了保持这种特性,文物修复过程中,必须有效结合当地的民俗和传统文化,保证在文物中融入文化情感,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技术和文化底蕴,让技术和文化在文物修复中全部体现出来[1]。
1.2 识别性原则和可逆性原则
在保证文物修复真实性基础上,一定要避免改变文物原有的历史信息,这点,可以在文物本身的色彩和质感中有所体现和识别。可逆性原则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将文物价值破坏,利用可逆性材料进行文物修复,一旦出现技术失误,可以及时进行修改或者更正,保证文物自身价值不受任何影响。
1.3 完整性原则
在文物修复工作中,一定要保证文物的完整性,切记不可出现人为损坏现象,也不能改变文物原本结构,在修复过程中应该采取安全保护工作,避免外人接触。
2 文物修复与科技馆展展品修复工作的共同点
首先,二者都具有相同的科学目的,在文物修复工作和展品修复工作中,都是为让科学和文化更好的继续传承,使二者虽具有历史性和科学性为人类和自然共同发展带来重大启示。随着时光的流逝,文物和科技馆展品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然而二者几乎不可能在继续进行生产,只能尽量保证文物以及展品本身长久保存下去。另外,二者在修复环境和修复时间上具有共同之处,都需要在原有环境中进行及时修复,避免修复过程中受到二次破坏。
在文物修复和科技馆展品修复工作中,先要对其主要概况和所具有的历史科学价值进行评估,对损害程度和损伤原因进行评估分析。而评估的内容主要是对根据文物或者展品的现状来进行。另外,在修复措施制定中,要对损害进行仔细勘察,避免过度维修的出现。在文物和展品修复过程中,一定要将不改变原状作为修复基础,根据现场实际调查结果,来制定具体修复计划,梳理所需要用到的修复技术,按照先前制定的修复顺序,来一一进行修复工作[2]。
由于文物保护工作中涉及到国家财产和国家文化,所以在平时保护工作中,人们对文物的保护要比对科技馆展品的保护更加重视,这也使得科技馆展品在保护工作上存在更多漏洞,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为展品修复工作带来巨大麻烦。
3 科技馆展品损害情况分析
3.1 机械故障方面
因为展品的长时间存放以及自身的老化和磨损,严重导致了展品寿命缩短,从而影响到展品的正常参观展示,另外,有些展品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展品在存放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机械故障,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参观者受伤害,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举个实际列子來说,在杠杆原理展示中,因为没有设计缓冲装置,让观众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一旦参观体验者用力过猛,会导致杠杆出现变形情况,这就容易导致拉力环在收放过程中产生巨大弹力,倘若参观者此时没用注意到这种情况,很容易被弹力所伤,另外,如果其他观众所站位置恰好在附近,也很容易受到伤害。
3.2 计算机方面故障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使得计算机技术在科技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很多电子器材和软件存在明显缺陷和漏洞,所以让计算机在管理和使用中容易引发事故,对科技馆整体参观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在这其中,最容易出现故障问题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计算机硬件设备,比如说触摸屏或者网络摄像机,另一个就是计算机软件方面,比如说运行程序或者相关管理软件等容易出现问题[3]。
3.3 人为操作引发故障
据以往数据统计显示,科技馆中的展品损坏大多数来源于人为因素,不同原因会导致展品损害程度不同,这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人为破坏展品主要原因就是自身素质缺失,甚多展品在展示期间,受到观众的故意或者蓄意破坏。特别是儿童在展品实际操作中,不懂得遵守操作规则,尤其是对那些互动性较强的展品来说,一旦出现用力过猛想象,就会出现损害情况(图一是科技馆规范参观的模拟构图)。比如说在“人体骨骼传导”展品展示过程中,很多儿童都会因为好奇进行操作,并不知道其中蕴含哪些科学知识,为了满足自身好奇心,经常因为看不到人体骨骼运动而猛蹬自行车现象,直接导致了人体骨骼模型碎裂卡死现象,导致展品损坏。第二,在科技馆高峰时段中,由于参观人数众多,场内工作人员较少,无法对展厅各个部位都实施监督管理工作,这就使得一些展品受到高频率操作影响,导致展品最终损坏。第三,在目前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当中,有很多管理技术并不专业的人混在其中,由于自身不专业,就无法指挥观众对展品进行规范操作,加大了展品破坏情况。 4 文物修复方法在科技馆展品修复中的具体应用
4.1 针对性修复
在我国文物修复工作中,针对性修复是最常用的修复方式,通过对文物本身历史地位的总结,以及针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了解,从而为修复工作提供一定理论和技术基础。在科技馆展品修复工作中,可以借鉴这种修复方式,为展品快速有效的修复工作提供基础。通过借鉴文物修复技术,科技馆工作人员可以针对不同展品的实际损害情况以及对其所针对的知识进行系统总结,确保让展品最大程度恢复原状。举个实际例子来说,针对那些老化严重的而损坏的展品来说,可根据对原有材料进行针对性分析,总结出老化原因,在修复过程中,不但要保证展品外形不受到任何影响,在抗老化效果上也应该得到有效提升。另外针对那些游客自身操作不当所导致的展品,总结游客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造成展品损害,因为科技馆展品具有文物所不具备的服务特性,针对这一问题,在展品修复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游客的舒适程度,并在展品修复完成之后,进行详细操作说明,让展品更加富有人性化设计,并且采用文物保护中的“以静制动”方式,保证展品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从而更好满足游客的参观要求[4]。
4.2 利用文物修复中的借鉴手段
在我国文物修复中,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修复手段,实现文物的长久保存,但是由于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所遗留的文物数量巨大,所以这也导致修复工作量较为巨大。对于目前我国科技馆整体情况来看,科技馆的发展也存在混乱局面,对于展品修复技术来说发展的也并不完善,通过对西方科技馆发展经验的总结,在西方国家中科技馆发展势头比较平稳,且分布均匀,对展品修复技术也比较先进,为此,对于科技馆展品修复来说,可以将国外技术进行适当引进,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创新,来促进科技馆的持续发展。
4.3 修复前要进行污物清洁
在文物修复工作中,污物清洁工作十分重要,由于文物的长时间摆放,会沾上大量灰尘挥着泥土等污物,在修复前一定要仔细进行清洁。同样在展品修复工作中也是如此。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常常根据文物自身特性以及材料组成进行清洁剂的选用,根据对科技馆展品的材料总结来看,填充法比较实用。填充法主要是利用聚乙二醇来对污物进行高度溶解,通过改变聚乙二醇浓度来改变溶解效果,促进科技馆产品的修复工作可以顺利进行[5]。
4.4 利用漆圆盒和陶瓷类的修复方法
在皮革文物的修复工作中,漆圆盒和陶瓷类这两项文物修复可以对科技馆展品修复起到很高借鉴作用。在漆圆盒盒口残缺部分修复过程中,将木块修成盒口残缺部分的模样,使其大小和薄厚与原件相同,并用无毒无害的粘合剂与漆圆盒主体粘合在一起,另外,对于破损过小的部位可以直接用粘合剂进行填充,等待粘合剂干燥之后,用工具将多余部分清理掉。此项技术可以在科技馆展品修复中得到很好引用,特别是针对科技馆中的仿古仿真类展品,利用这种修复方式不但可以保证展品不发生外形变化,其自身意义也能保持完好无缺。
总结
综上所述,在科技馆展品修复中运用文物修复方法,不但可以保证展品样貌不发生变化,也能使展品保持原有的科学意义,满足人们参观需求。在科技馆展品修复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修复规定进行操作,科学的进行修復工作,保证展品整体科学价值不被破坏。同时,在科技馆平日管理工作中,应该将强对展品保护工作,减少展品修复工作强度,也能为科技馆节省更多支出成本,让科技馆本身与人民群众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 余子骅,龚德才.文物修复的可识别原则探讨——以青铜文物修复为例[J].中国文化遗产,2016,(06):56-60.
[2] 张予南.潼南大佛与大足千手观音像髹漆贴金过程反思——试论文物修复实践中的文物保护理念[J].中国文化遗产,2016,(05):65-75.
[3] 吴荭.陶质文物修复中的几点认识[J].敦煌研究,2000,(01):153-157.
作者简介
邹金霞(1987.10);性别:女,籍贯:云南省大理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现有职称: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