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EBV相关性胃癌(epstein-barr virus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研究的现状。方法应用PubMed及万方数据库检索系统,以"EB病毒、胃癌、关系和EBER"为关键词,检索2009-01-2014-08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14篇,中文文献54篇。纳入标准:1)EBVaGC的研究内容;2)研究方法为原位杂交检测胃癌组织标本中EBV编码的EBERs。剔除标准:1)无原始数据的综述;2)个例报道;3)重复发表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符合分析文献38篇。结果 EBV是最早发现的人类肿瘤相关病毒,为人类疱疹病毒4型,即γ-型疱疹病毒,特异性人类嗜淋巴细胞性病毒。人类通常在婴幼儿时期就己感染了EBV,95%的健康人终身携带EBV。EBV感染靶细胞主要有潜伏感染、裂解性感染和缺损性感染。EBV感染后,在宿主中持续表达一种基因产物,包括6种核心抗体(EBNA1,2,3A,3B,3C和LP)和3种潜伏膜蛋白(LMP1,2A和2B)以及2种EBV编码的小RNA(EBER1,2),其中EBER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是检测EBV的金标准。EBVaGC组织类型以混合型为主,低分化伴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还具有男性多发、瘤体多位于贲门和胃体部以及淋巴结转移率低等特点,并认为残胃癌(gastric remnant carcinoma,GRC)中EBVaGC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手术破坏了解剖结构有关。H.pylori感染与EBV相关性胃癌的发生可能有关,但目前仍存在争议。EBV的感染和p53基因的突变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DNA的甲基化被认为是促进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与EBV阴性胃癌(EBV negative gastric carcinoma,EBVnGC)不同,EBVaGC预后较好,这可能有赖于人体感染EBV后的免疫反应,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结论 EBVaGC与普通胃癌不同,男性为好发人群,贲门为好发部位,淋巴转移率低,预后较好,以后还需对EBVaGC的保护机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