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传播者的受众意识,就是指新闻传播者明确意识到受众的存在,了解受众的特点,自觉地将自己的新闻活动看作是满足受众的需要——服务的过程。因此,受众意识的主要核心就是受众视角。受众不仅是电视新闻的传播对象,更是电视新闻的服务对象。
关键词:受众意识;出镜记者;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而出镜记者的受众意识就是指在突发新闻的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站在受众的立场去报道新闻事件,分析新闻事实,以受众的角色来引导自己的现场报道和现场采访。体会受众急待了解突发事件现状的心理,在镜头前以受众的身份来问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情,有无人员伤亡,事件今后的可能发展趋势,该突发事件会对我们的自身利益带来什么影响等等。特别是对于重大灾情的报道,要抓住受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做到以受众为本。具体说来,出镜记者的受众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虚拟人际传播意识,受众代理人意识,受众本位意识。
虚拟人际传播意识。在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面对镜头,传播信息的对象是无数的未知受众。但是,在做出镜报道时,记者往往是把镜头想象成某个具体受众的眼睛,把现场报道看成是与“某个受众”之间的一种人际交流过程。在这个虚拟的人际传播过程中,出镜记者不仅要向“某个受众”叙述新闻现场,更要积极地与“某个受众” 进行现场互动。在许多记者出镜的报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出镜记者的虚拟人际互动弥补了受众与传播者在时空上的差异。更加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使报道形式生动灵活,弥补了受众没有参与现场的缺憾。
从传播类型来看,出镜记者的虚拟互动是其内在传播的一种外在表现。人的内在传播也叫亲身传播,内在传播过程的实质就是人的思维过程。出镜记者为了使受众更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扮演了记者与受众的双重角色。并在出镜报道的过程中,虚拟这二者之间的互动,用自己的思维过程控制了虚拟互动的过程,从而完成了虚拟的人际传播。
受众代理人意识。出镜记者是现场与观众之间的一座桥梁,受众通过出镜记者这座桥梁打到新闻现场,感受新闻真实。出镜记者将自己所看到的现场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加上现场画面的形式,来立体式地向受众展现突发事件现场的真实情形。他们带领着受众看到一处又一处的现场情景,看到一个又一个的陌生脸孔。将受众的视觉延伸到出镜记者所到达的每一个地方。出镜记者作为受众的代理人,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俨然成为受众接受电视媒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吧了解到的事实通过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广大观众,而且要说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一满足受众想要亲临现场的心里需求,缩短受众与现场的距离。
受众本位意识。突发事件往往以“负面”事件的面目出现。报道突发事件,往往也成了负面报道。负面报道容易造成社会的负面影响,如惊恐感、不安全感、不安定感。正因为这样,我国新闻媒介对这类突发事件的报道是谨慎的。出镜记者的职责首先是对突发事件做客观报道。但是透过记者的报道,观众也需要感受到镜头背后、文字背后作者的良善动机,即记者对自己报道的对象——人,要有基本的人文关怀,有人情味,因为记者首先是人。同时,对接收信息的受众来说,出镜记者要考虑到受众的各种复杂心理。只有这样,记者的报道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同,才能达到新闻报道的传播目的。否则,透过新闻报道,受众感觉到的如果是记者对人文关怀的冷漠、缺失,那么即便新闻报道完全客观属实,也难以被受众接受,也无法达到新闻报道的初衷。突發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代表媒介要告诉受众真实可靠的信息,消除受众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用现场的真实画面来发布权威的信息,控制信息流,引导舆论。这样不仅能够消除原有的谣言,还能够引导受众向新闻报道的观点和思想倾斜,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最终目的。
在突发新闻报道中,受众有权第一时间知道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媒介也有向受众公开类似信息的责任与义务。出镜记者代表媒介所表现出来的受众意识,是媒介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的体现。记者出镜从受众本位出发,正是媒介对受众的主体地位的尊重和满足。另外,受众有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接触的心理。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他们对媒介的接触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受众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这种选择性接触行为更容易在强化他们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这样,对传播者来说,尤为重要的便是使自己所传递的信息对受众更具吸引力。因此,在突发事件中出镜记者不仅要站在受众的立场,更要有与受众相似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诉求,如对民族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理想的崇尚等等。在受众看来,突发新闻中的出镜记者及时地向他们传播现场信息,消除社会上许多不准确的声音,引导着社会舆论,维护着社会秩序,稳定着受众的生存环境。
对于媒介来说,出镜记者的受众意识会直接影响到媒介的形象与品牌。大众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取决于受众对它的信任,取决于大众媒介自身拥有的公信力。而受众对媒介的信任度直接来源于媒介的各个报道。特别是出镜记者的“虚拟人际传播”,会对受众的接受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突发新闻中,出镜记者以媒介传播为手段,在信息源“零距离”的地方发回报道。因为只有在第一现场,才能让受众感到信服;只有在第一现场,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性。这实际上就是对信息发布权威性的提高,对媒介自身公信力的提高。同时,出镜记者又是大众传播的一部分,因此出镜内容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受众对该媒体的总体印象。出镜记者也是媒介的代言人,他们在镜头前所表述的观点、所传递的信息都直接代表了媒介的立场和态度。所以,现在许多电视台正在打造“名牌出镜记者”,其实也是在打造着自身的媒介品牌。
关键词:受众意识;出镜记者;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而出镜记者的受众意识就是指在突发新闻的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站在受众的立场去报道新闻事件,分析新闻事实,以受众的角色来引导自己的现场报道和现场采访。体会受众急待了解突发事件现状的心理,在镜头前以受众的身份来问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情,有无人员伤亡,事件今后的可能发展趋势,该突发事件会对我们的自身利益带来什么影响等等。特别是对于重大灾情的报道,要抓住受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做到以受众为本。具体说来,出镜记者的受众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虚拟人际传播意识,受众代理人意识,受众本位意识。
虚拟人际传播意识。在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面对镜头,传播信息的对象是无数的未知受众。但是,在做出镜报道时,记者往往是把镜头想象成某个具体受众的眼睛,把现场报道看成是与“某个受众”之间的一种人际交流过程。在这个虚拟的人际传播过程中,出镜记者不仅要向“某个受众”叙述新闻现场,更要积极地与“某个受众” 进行现场互动。在许多记者出镜的报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出镜记者的虚拟人际互动弥补了受众与传播者在时空上的差异。更加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使报道形式生动灵活,弥补了受众没有参与现场的缺憾。
从传播类型来看,出镜记者的虚拟互动是其内在传播的一种外在表现。人的内在传播也叫亲身传播,内在传播过程的实质就是人的思维过程。出镜记者为了使受众更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扮演了记者与受众的双重角色。并在出镜报道的过程中,虚拟这二者之间的互动,用自己的思维过程控制了虚拟互动的过程,从而完成了虚拟的人际传播。
受众代理人意识。出镜记者是现场与观众之间的一座桥梁,受众通过出镜记者这座桥梁打到新闻现场,感受新闻真实。出镜记者将自己所看到的现场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加上现场画面的形式,来立体式地向受众展现突发事件现场的真实情形。他们带领着受众看到一处又一处的现场情景,看到一个又一个的陌生脸孔。将受众的视觉延伸到出镜记者所到达的每一个地方。出镜记者作为受众的代理人,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俨然成为受众接受电视媒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吧了解到的事实通过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广大观众,而且要说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一满足受众想要亲临现场的心里需求,缩短受众与现场的距离。
受众本位意识。突发事件往往以“负面”事件的面目出现。报道突发事件,往往也成了负面报道。负面报道容易造成社会的负面影响,如惊恐感、不安全感、不安定感。正因为这样,我国新闻媒介对这类突发事件的报道是谨慎的。出镜记者的职责首先是对突发事件做客观报道。但是透过记者的报道,观众也需要感受到镜头背后、文字背后作者的良善动机,即记者对自己报道的对象——人,要有基本的人文关怀,有人情味,因为记者首先是人。同时,对接收信息的受众来说,出镜记者要考虑到受众的各种复杂心理。只有这样,记者的报道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同,才能达到新闻报道的传播目的。否则,透过新闻报道,受众感觉到的如果是记者对人文关怀的冷漠、缺失,那么即便新闻报道完全客观属实,也难以被受众接受,也无法达到新闻报道的初衷。突發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代表媒介要告诉受众真实可靠的信息,消除受众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用现场的真实画面来发布权威的信息,控制信息流,引导舆论。这样不仅能够消除原有的谣言,还能够引导受众向新闻报道的观点和思想倾斜,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最终目的。
在突发新闻报道中,受众有权第一时间知道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媒介也有向受众公开类似信息的责任与义务。出镜记者代表媒介所表现出来的受众意识,是媒介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的体现。记者出镜从受众本位出发,正是媒介对受众的主体地位的尊重和满足。另外,受众有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接触的心理。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他们对媒介的接触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受众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这种选择性接触行为更容易在强化他们原有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的改变。这样,对传播者来说,尤为重要的便是使自己所传递的信息对受众更具吸引力。因此,在突发事件中出镜记者不仅要站在受众的立场,更要有与受众相似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诉求,如对民族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理想的崇尚等等。在受众看来,突发新闻中的出镜记者及时地向他们传播现场信息,消除社会上许多不准确的声音,引导着社会舆论,维护着社会秩序,稳定着受众的生存环境。
对于媒介来说,出镜记者的受众意识会直接影响到媒介的形象与品牌。大众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取决于受众对它的信任,取决于大众媒介自身拥有的公信力。而受众对媒介的信任度直接来源于媒介的各个报道。特别是出镜记者的“虚拟人际传播”,会对受众的接受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突发新闻中,出镜记者以媒介传播为手段,在信息源“零距离”的地方发回报道。因为只有在第一现场,才能让受众感到信服;只有在第一现场,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性。这实际上就是对信息发布权威性的提高,对媒介自身公信力的提高。同时,出镜记者又是大众传播的一部分,因此出镜内容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受众对该媒体的总体印象。出镜记者也是媒介的代言人,他们在镜头前所表述的观点、所传递的信息都直接代表了媒介的立场和态度。所以,现在许多电视台正在打造“名牌出镜记者”,其实也是在打造着自身的媒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