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阅读中体验感悟,享受阅读的无限乐趣,提升语文素养。解读《新课标》,笔者体会到:个性化阅读是指能够反映学生个性的开放式的阅读。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学习是个性化的、开放式的。
关键词:个性化; 教学; 阅读; 思考
思考·理解
教师的教也是个性化、开放式的。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正像省教研室张伟忠老师提出的那样,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一些老师浅尝辄止、避重就轻、盲从流俗,有的教师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学习形式的掩盖下,热衷于新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经典课文的研究,或者还是用陈旧的方法进行解读,使得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不能融洽流畅。这说明,要真正让课堂教学个性化,基础是教师要对课本文本先进行深入探究性阅读,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把握好尊重学生、尊重文本、尊重自己三个原则,才能让学生把经典真正读成经典,让他们有真正的个性化阅读的体验。
实际上,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感受理解不可能不是个性化的东西,除非学生受到了一些强制性的或者是有意识的引导。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清醒的认识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和知识层次的不同,对于同一篇课文就会出现不同的理解,有时会出现过于偏激的看法和言论。比如对韩麦尔先生的负面评价,对与共的曲解等等,虽然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但他的看法和观点却未必正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应提倡多角度或有创新的阅读,但基本的是非观和道德标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悖离方向,我们所弘扬的主流思想不能削弱,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它能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发挥应有的作用。
探究·实践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多次到实验课题承担学校泰安市道郎一中和肥城市孙伯中学参观学习,向承担实验课题的老师们请教,努力探索符合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本操作模式,评价方式,丰富对个性化的理论认识;积极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健全学生的个性品质(情感、态度等);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使自己初步具备了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和个性化阅读教学思路,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之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绽放。
一、速读——感知——归纳:给学生一个自由论谈的空间,放飞他们的思想。
这一环节就应注重培养学生速读课文后,能迅速理清思路,并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尤其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植于文本并超越文本,做个性化的解读。要在语文课堂上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师首先应给学生一个空间,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一个自由释放的空间、一个放飞思想的空间,让他们尽情的宣泄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和对生活感悟。学完《热爱生命》后,笔者以“生命在于——”为题,让学生结合本文畅谈对生命的认识。学生纷纷说道: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奉献,生命在于创造,生命在于思索,生命在于真诚等等。听着学生清新流畅的语言,感受着他们对生命独具个性、点点滴滴的体会,老师心中也是一片阳光灿烂。
二、精读——点评——赏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这一环节要求精读,老师要引导学生从一字一句入手,就自己喜爱的字、词、句、段细推深究,圈点批注,用简练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所思所感,而不要求把文本的内容、手法、特色分析的头头是道。对一字、一词、一句点评到位,也是成功的。而教师要由“讲师”退到“学友”的位置,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可越俎代庖,学生的阅读才能深浅自如,游刃有余。
《语文课程标准》中“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是“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而进行评点式阅读就是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表面上看,在这一环节中,老师的任务简单了,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和点评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先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扎实的文学功底,丰富的知识储备。在用心读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想想去补充和发展文本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丰富自己的底蕴,给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让老师精彩的点评和赏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否则,点评和赏析就不会落到实处。
三、研读——揣摩——质疑:让学生质疑问难,多角度探究,激活学生沉睡的思维
课堂教学中,既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彼此之间团结合作的意识,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把握文本内容,领悟作者的情感态度,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学生只有在老师创造的自由的思维环境中才能发展自己的思维,所以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激活自己的思维。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仅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是控制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支持和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解决。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拘泥于自身看法而限制学生的探究活动,还给学生充分的思维自由。
四、拓展——创造——创新:给学生一个充分思考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
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就要给他们充足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尤其是学习一些节选性的作品,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全书,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解读阅读材料,进行个性化阅读,以期获得阅读过程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而不能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把学生的阅读讨论变成走过场,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更不会获得独特的感受了。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是啊,学生独到深刻的感受,正是个性化阅读的显著成果。
困惑·展望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遇得到的细节上的困惑和不完善之处很多很多:指导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学生自由阅读后,部分同学的阅读参与度难以把握;有限的时间使阅读活动的参与面较窄;许多学生的展示机会较少等。从大的方面来说,如何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能更好的关注生活,如何使学生从自己的思想感情出发去认识生活,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体验等,更加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思考和探索。
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学生终究会有超越老师,超出文本的收获,而只有在充分体验感悟文本真意基础上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才能从浅薄浮躁,走向从容深刻。那时,个性化阅读一定会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最美丽的奇葩。
作者简介:董绪强,男,生于1977年10月,1998年7月参加工作,任教于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现任该校语文学科组长,级部主任,泰安市优秀教师,肥城市优秀教师。
关键词:个性化; 教学; 阅读; 思考
思考·理解
教师的教也是个性化、开放式的。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正像省教研室张伟忠老师提出的那样,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一些老师浅尝辄止、避重就轻、盲从流俗,有的教师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学习形式的掩盖下,热衷于新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经典课文的研究,或者还是用陈旧的方法进行解读,使得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不能融洽流畅。这说明,要真正让课堂教学个性化,基础是教师要对课本文本先进行深入探究性阅读,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把握好尊重学生、尊重文本、尊重自己三个原则,才能让学生把经典真正读成经典,让他们有真正的个性化阅读的体验。
实际上,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感受理解不可能不是个性化的东西,除非学生受到了一些强制性的或者是有意识的引导。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清醒的认识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和知识层次的不同,对于同一篇课文就会出现不同的理解,有时会出现过于偏激的看法和言论。比如对韩麦尔先生的负面评价,对与共的曲解等等,虽然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但他的看法和观点却未必正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应提倡多角度或有创新的阅读,但基本的是非观和道德标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悖离方向,我们所弘扬的主流思想不能削弱,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它能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发挥应有的作用。
探究·实践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多次到实验课题承担学校泰安市道郎一中和肥城市孙伯中学参观学习,向承担实验课题的老师们请教,努力探索符合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本操作模式,评价方式,丰富对个性化的理论认识;积极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健全学生的个性品质(情感、态度等);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使自己初步具备了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和个性化阅读教学思路,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之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绽放。
一、速读——感知——归纳:给学生一个自由论谈的空间,放飞他们的思想。
这一环节就应注重培养学生速读课文后,能迅速理清思路,并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尤其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植于文本并超越文本,做个性化的解读。要在语文课堂上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师首先应给学生一个空间,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一个自由释放的空间、一个放飞思想的空间,让他们尽情的宣泄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和对生活感悟。学完《热爱生命》后,笔者以“生命在于——”为题,让学生结合本文畅谈对生命的认识。学生纷纷说道: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奉献,生命在于创造,生命在于思索,生命在于真诚等等。听着学生清新流畅的语言,感受着他们对生命独具个性、点点滴滴的体会,老师心中也是一片阳光灿烂。
二、精读——点评——赏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这一环节要求精读,老师要引导学生从一字一句入手,就自己喜爱的字、词、句、段细推深究,圈点批注,用简练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所思所感,而不要求把文本的内容、手法、特色分析的头头是道。对一字、一词、一句点评到位,也是成功的。而教师要由“讲师”退到“学友”的位置,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可越俎代庖,学生的阅读才能深浅自如,游刃有余。
《语文课程标准》中“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是“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而进行评点式阅读就是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表面上看,在这一环节中,老师的任务简单了,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和点评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先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扎实的文学功底,丰富的知识储备。在用心读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想想去补充和发展文本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丰富自己的底蕴,给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让老师精彩的点评和赏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否则,点评和赏析就不会落到实处。
三、研读——揣摩——质疑:让学生质疑问难,多角度探究,激活学生沉睡的思维
课堂教学中,既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彼此之间团结合作的意识,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把握文本内容,领悟作者的情感态度,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学生只有在老师创造的自由的思维环境中才能发展自己的思维,所以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激活自己的思维。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仅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是控制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支持和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解决。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拘泥于自身看法而限制学生的探究活动,还给学生充分的思维自由。
四、拓展——创造——创新:给学生一个充分思考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
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就要给他们充足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尤其是学习一些节选性的作品,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全书,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解读阅读材料,进行个性化阅读,以期获得阅读过程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而不能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把学生的阅读讨论变成走过场,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更不会获得独特的感受了。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是啊,学生独到深刻的感受,正是个性化阅读的显著成果。
困惑·展望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遇得到的细节上的困惑和不完善之处很多很多:指导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学生自由阅读后,部分同学的阅读参与度难以把握;有限的时间使阅读活动的参与面较窄;许多学生的展示机会较少等。从大的方面来说,如何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能更好的关注生活,如何使学生从自己的思想感情出发去认识生活,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体验等,更加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思考和探索。
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学生终究会有超越老师,超出文本的收获,而只有在充分体验感悟文本真意基础上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才能从浅薄浮躁,走向从容深刻。那时,个性化阅读一定会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最美丽的奇葩。
作者简介:董绪强,男,生于1977年10月,1998年7月参加工作,任教于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初级中学,现任该校语文学科组长,级部主任,泰安市优秀教师,肥城市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