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近现代以来的著名书画家,有以端庄凝练取胜,有以小巧写意获誉,有以新奇别致称雄……然而我认为,文人最重风骨,“胸中有丘壑,画中有风骨”应是更为人称道的境界。在这条路上,文秋实已经走得很远。
十一月初的北京,银杏树叶正飘落,美得让人迷醉。我来到文秋实的工作室,与他就艺术人生以及对目前书画市场现状的看法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我对文秋实神交已久。此次见面,可谓聊解夙愿。他就像一个千万里路行来的大哥,厚重而让人起敬,明达而不失亲和。在用景德镇新瓷泡就的滇红的氤氲茶香中,文秋实就自己对中国画的感悟与认识娓娓道来。从他平实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一名纯粹的中国书画艺术家的形象,更看到了一位浩然正气书丹青的画侠。
正气绘丹青
文秋实,民族英雄文天祥第30代裔孙。文山公浩然正气千古传诵,自然泽被后世,文氏门风谨严,书香传家。文秋实的父亲文光普先生从小就受过非常严格的传统国学教育,书法和中国画均有很高的造诣。文秋实四岁就跟着父亲学习书法、白描。上小学一年级时,经过层层选拔,文秋实成为唯一一名被送入少年宫免费学习绘画的学生,教授他们的是全长沙最好的专业老师。
这对文秋实此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少年时候的文秋实,对中国画的认识就是毛笔、宣纸、颜料:用毛笔蘸墨往宣纸上轻轻一放,墨与纸的交合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些可以掌控,有些却是偶然的,而在这能够掌控与不能掌控的变化当中,潜藏着的独特魅力让文秋实深深着迷。
后来随着经历的丰富,尤其是看了很多古代中国画的原作之后,文秋实对中国画的理解逐渐加深。现在社会上对中国画有着不同角度的解读,而在文秋实看来,归根结底,中国画是中国人在一个平面上用中国特有的艺术思想和手法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画种。
很自然地,我们谈到了他的《文山公怒斥伯颜图》。这是文秋实投入心血最多和最满意的作品,也诠释着他对中国画的最新理解。
“画中有52个有名有姓的真实历史人物。创造历史人物题材不同于其他,它必须忠实于历史。因为我是文天祥的后人,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特别用心,不但对每一个历史人物,而且对当时的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背景因素都做了十足功课。我画文天祥是因为对他有很深的感情,认为他对我们的民族贡献特别大,我们敬仰他。从这个视角去作画,人物塑造出来自然就非常立体,能打动人。”文秋实笑着说,“当然,人总是要超越自己昨天的艺术,所以说我最满意的作品还是在明天,对中国画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
关于近期的书画创作,文秋实介绍说,2013年至今一直在画《运河边上的童年》系列,主题主要是对当前整个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反思。大运河文化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它将城市的人文结合、农耕文化和商业文明的结合与交汇的矛盾处理得十分艺术。
“《运河边上的童年》是对我们想拥有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社会的呼唤,对童年美好记忆的怀念,也激发更多人能够反思,不能再糟蹋我们的人文环境。这个系列我会一直坚持画下去。”文秋实说。
2015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文秋实说他想画一幅体现中华民族脊梁精神的太行山画作。太行山从盘古开天地到后来的抗战中间贯彻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
此中有风骨
一名艺术家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与师从的名家以及周围学习环境的熏陶。而当艺术到达一定程度,说“画如其人,人如其画”虽不尽然,却也相去不远了。能画出铮铮铁骨的画家,必然有卓然独立的思想和风骨。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介绍一位艺术家:某某是某某的弟子,甚至是某某弟子的弟子。在文秋实看来,这样做有原因的:一是沿袭传统习惯,毕竟师出有名,还有一个原因是抬高自己身份。但是如果别人问文秋实“你的老师是谁”,他就会很骄傲地说:“我的老师是中国所有鼎鼎有名的大师,而不是某一个大师。”
文秋实说,入门的时候固然要明确自己的流派,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学习最优秀的,因而也要兼收并蓄,集百家之长,广泛学习。比如说齐白石的弟子,如果他单纯地学习齐白石肯定难以成才。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一生都在学习的话你才能成为一个老师,不断改变自己的缺点,才能一直往前走。因此他不太赞成说自己是某某的弟子,如果过分强调反而显得自己缺乏底气。
谈到风格,文秋实认为,一名书画从业者,如果没有目标或者方向,那么他走的路就很乱,但风格绝不是可以简单打磨出来的。他以自己为例说,“我的定位就是画中国画,那说到风格,是不是我一开始作画就要琢磨画出什么味道、什么状态、什么语言?这样能把中国画画好吗,当然不能。”文秋实说,绘画是一种经历,必须要有生活的阅历。古人作画,他可能并不是个画家,也许是个文学家、政治家或者是个穷酸书生。可能是在某种负面的生活状态下,萌发了把一些想法呈现在纸上的念头。画的时候,他的性格、阅历、审美藏也藏不住,骨子里的东西自然流露出来。就好比走进一户人家,他家的装修风格往往就把他的性格爱好都表现出来了。
文秋实说,我们的中国画不亚于任何一种绘画,它有独特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不是把别人的东西搬过来混合在一起,而是从线条和水墨里面生长出表现力。中国绘画一直强调的是意境,画中有画。一幅画所要表现的并不仅仅是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层面,他可能带有某种情感。文秋实的画就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用画出来的实物表现更深层次的想法。他在QQ签名档上写着:梦想让艺术感动别人,必须先让人生感动自己。
纵观文秋实的中国画,皆是立足于传统,从传统里生根。但对文秋实来说,仅有传统文化只是行尸走肉,还必须要长出新的枝、结出新的果。文秋实说,我们有很多前辈做了很多探索,包括现在很多艺术家也在探索,但是成果并不令人满意,他们并没有把中国绘画的张力完全释放。因此,文秋实的愿望就是穷其一生在这基础上去探索、奋斗,他现在的风格就是要让简单的线条、水墨散发的表现力不停留在几千年总结的基础上。 让作品说话
现在我们经常感慨:很多年轻人都不太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加上电子产品如此发达,平时除了学生时代需要动笔之外,几乎没什么地方需要用到笔了,更不用说书法的普及程度。再有,部分青年其实是喜欢这种传统文化的,但是因为不了解,就有一种畏惧心理,觉得很深奥。
文秋实认为,怎么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传承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的顶层做表率。比如彭丽媛女士在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写书法,这种表率就很好,比倡导、说教都有效。文秋实说,现在大多数父母也很重视文化知识的培养,周末会让自己的小孩学习书法、绘画。至于青少年一代没能从小接受这种文化熏陶只能说是一种损失,好在这种损失也是能够弥补的。
以记者外行人的眼光来看,艺术创作经常需要寻求各种突破,往往这个过程中都会遭遇瓶颈。当问及文秋实是否有过突然停滞不前的情况,他显然有着更深入的理解。“说某一整天都不想动笔的时候我有。不想动笔不是说不想画画,真正的画画是用眼睛看这个世界、用头脑思考画面。我不觉得自己有瓶颈,因为我并没有一定要超越谁,一定要突破什么层面,完全是一种自由的创作状态。如果说有瓶颈,那就是对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现象感到失望,对一些不良风气恨铁不成钢,但这些都不会让我放下画笔。”
针对当前头衔买卖时有发生、画家取悦市场的不正常现象,文秋实说,不是说艺术家没有良知,那些在市场面前狂躁不安、跃跃欲试的人不过是伪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就像一个纯洁的少女,忠贞如一地守住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良知。而评判伪艺术家也没有任何意义,唯一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的画画好,让作品说话。
文秋实经常在博客上写随笔,抒发对生活、对艺术的感悟。在他看来,无论博客、微博还是微信,都是很好的抒发情感的平台。紧随时代步伐的同时,还可以很迅速地捕捉到世界各个角落的新鲜事。有很多从艺者都觉得一定要在深山庙宇里修行,其实不然,一个人的心并不会因为身处的地方喧哗而静不下来。真正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有感而发就会情不自禁留下好的作品。
除了绘画和书法,文秋实的爱好很广泛。他喜欢音乐、下棋、旅游,更喜欢的则是读书。对于孩子的教育,文秋实说,文家有个传统,就是必须学习书法。至于是否准备把孩子培养成像他一样的书画艺术家,文秋实大笑。
《文山公怒斥伯颜图》,纸本设色313cm×156cm。由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亲自命名,并撰联“肩承万姓黎元全凭正气,手抚千秋青史特立孤忠”。有作者自题诗:“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河山入画图。天祥浩气应犹在,青史春秋一部书。”
著名编剧、填词人占戈女士有诗为赞:“悠悠千古意,攘攘百年声。朗朗乾坤立,锵锵四海行。慷慨红尘道,风霆任纵横。铮铮凭铁骨,碧血照丹青。休言日月疾,何惧过零丁。肝胆功名弃,浮云利害轻。耿耿故人心,沉沉君子盟。此身当以殉,绝地义相倾。”
十一月初的北京,银杏树叶正飘落,美得让人迷醉。我来到文秋实的工作室,与他就艺术人生以及对目前书画市场现状的看法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我对文秋实神交已久。此次见面,可谓聊解夙愿。他就像一个千万里路行来的大哥,厚重而让人起敬,明达而不失亲和。在用景德镇新瓷泡就的滇红的氤氲茶香中,文秋实就自己对中国画的感悟与认识娓娓道来。从他平实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一名纯粹的中国书画艺术家的形象,更看到了一位浩然正气书丹青的画侠。
正气绘丹青
文秋实,民族英雄文天祥第30代裔孙。文山公浩然正气千古传诵,自然泽被后世,文氏门风谨严,书香传家。文秋实的父亲文光普先生从小就受过非常严格的传统国学教育,书法和中国画均有很高的造诣。文秋实四岁就跟着父亲学习书法、白描。上小学一年级时,经过层层选拔,文秋实成为唯一一名被送入少年宫免费学习绘画的学生,教授他们的是全长沙最好的专业老师。
这对文秋实此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少年时候的文秋实,对中国画的认识就是毛笔、宣纸、颜料:用毛笔蘸墨往宣纸上轻轻一放,墨与纸的交合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些可以掌控,有些却是偶然的,而在这能够掌控与不能掌控的变化当中,潜藏着的独特魅力让文秋实深深着迷。
后来随着经历的丰富,尤其是看了很多古代中国画的原作之后,文秋实对中国画的理解逐渐加深。现在社会上对中国画有着不同角度的解读,而在文秋实看来,归根结底,中国画是中国人在一个平面上用中国特有的艺术思想和手法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画种。
很自然地,我们谈到了他的《文山公怒斥伯颜图》。这是文秋实投入心血最多和最满意的作品,也诠释着他对中国画的最新理解。
“画中有52个有名有姓的真实历史人物。创造历史人物题材不同于其他,它必须忠实于历史。因为我是文天祥的后人,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特别用心,不但对每一个历史人物,而且对当时的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背景因素都做了十足功课。我画文天祥是因为对他有很深的感情,认为他对我们的民族贡献特别大,我们敬仰他。从这个视角去作画,人物塑造出来自然就非常立体,能打动人。”文秋实笑着说,“当然,人总是要超越自己昨天的艺术,所以说我最满意的作品还是在明天,对中国画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
关于近期的书画创作,文秋实介绍说,2013年至今一直在画《运河边上的童年》系列,主题主要是对当前整个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反思。大运河文化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它将城市的人文结合、农耕文化和商业文明的结合与交汇的矛盾处理得十分艺术。
“《运河边上的童年》是对我们想拥有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社会的呼唤,对童年美好记忆的怀念,也激发更多人能够反思,不能再糟蹋我们的人文环境。这个系列我会一直坚持画下去。”文秋实说。
2015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文秋实说他想画一幅体现中华民族脊梁精神的太行山画作。太行山从盘古开天地到后来的抗战中间贯彻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
此中有风骨
一名艺术家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与师从的名家以及周围学习环境的熏陶。而当艺术到达一定程度,说“画如其人,人如其画”虽不尽然,却也相去不远了。能画出铮铮铁骨的画家,必然有卓然独立的思想和风骨。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介绍一位艺术家:某某是某某的弟子,甚至是某某弟子的弟子。在文秋实看来,这样做有原因的:一是沿袭传统习惯,毕竟师出有名,还有一个原因是抬高自己身份。但是如果别人问文秋实“你的老师是谁”,他就会很骄傲地说:“我的老师是中国所有鼎鼎有名的大师,而不是某一个大师。”
文秋实说,入门的时候固然要明确自己的流派,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学习最优秀的,因而也要兼收并蓄,集百家之长,广泛学习。比如说齐白石的弟子,如果他单纯地学习齐白石肯定难以成才。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一生都在学习的话你才能成为一个老师,不断改变自己的缺点,才能一直往前走。因此他不太赞成说自己是某某的弟子,如果过分强调反而显得自己缺乏底气。
谈到风格,文秋实认为,一名书画从业者,如果没有目标或者方向,那么他走的路就很乱,但风格绝不是可以简单打磨出来的。他以自己为例说,“我的定位就是画中国画,那说到风格,是不是我一开始作画就要琢磨画出什么味道、什么状态、什么语言?这样能把中国画画好吗,当然不能。”文秋实说,绘画是一种经历,必须要有生活的阅历。古人作画,他可能并不是个画家,也许是个文学家、政治家或者是个穷酸书生。可能是在某种负面的生活状态下,萌发了把一些想法呈现在纸上的念头。画的时候,他的性格、阅历、审美藏也藏不住,骨子里的东西自然流露出来。就好比走进一户人家,他家的装修风格往往就把他的性格爱好都表现出来了。
文秋实说,我们的中国画不亚于任何一种绘画,它有独特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不是把别人的东西搬过来混合在一起,而是从线条和水墨里面生长出表现力。中国绘画一直强调的是意境,画中有画。一幅画所要表现的并不仅仅是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层面,他可能带有某种情感。文秋实的画就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用画出来的实物表现更深层次的想法。他在QQ签名档上写着:梦想让艺术感动别人,必须先让人生感动自己。
纵观文秋实的中国画,皆是立足于传统,从传统里生根。但对文秋实来说,仅有传统文化只是行尸走肉,还必须要长出新的枝、结出新的果。文秋实说,我们有很多前辈做了很多探索,包括现在很多艺术家也在探索,但是成果并不令人满意,他们并没有把中国绘画的张力完全释放。因此,文秋实的愿望就是穷其一生在这基础上去探索、奋斗,他现在的风格就是要让简单的线条、水墨散发的表现力不停留在几千年总结的基础上。 让作品说话
现在我们经常感慨:很多年轻人都不太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加上电子产品如此发达,平时除了学生时代需要动笔之外,几乎没什么地方需要用到笔了,更不用说书法的普及程度。再有,部分青年其实是喜欢这种传统文化的,但是因为不了解,就有一种畏惧心理,觉得很深奥。
文秋实认为,怎么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传承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的顶层做表率。比如彭丽媛女士在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写书法,这种表率就很好,比倡导、说教都有效。文秋实说,现在大多数父母也很重视文化知识的培养,周末会让自己的小孩学习书法、绘画。至于青少年一代没能从小接受这种文化熏陶只能说是一种损失,好在这种损失也是能够弥补的。
以记者外行人的眼光来看,艺术创作经常需要寻求各种突破,往往这个过程中都会遭遇瓶颈。当问及文秋实是否有过突然停滞不前的情况,他显然有着更深入的理解。“说某一整天都不想动笔的时候我有。不想动笔不是说不想画画,真正的画画是用眼睛看这个世界、用头脑思考画面。我不觉得自己有瓶颈,因为我并没有一定要超越谁,一定要突破什么层面,完全是一种自由的创作状态。如果说有瓶颈,那就是对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现象感到失望,对一些不良风气恨铁不成钢,但这些都不会让我放下画笔。”
针对当前头衔买卖时有发生、画家取悦市场的不正常现象,文秋实说,不是说艺术家没有良知,那些在市场面前狂躁不安、跃跃欲试的人不过是伪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就像一个纯洁的少女,忠贞如一地守住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良知。而评判伪艺术家也没有任何意义,唯一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的画画好,让作品说话。
文秋实经常在博客上写随笔,抒发对生活、对艺术的感悟。在他看来,无论博客、微博还是微信,都是很好的抒发情感的平台。紧随时代步伐的同时,还可以很迅速地捕捉到世界各个角落的新鲜事。有很多从艺者都觉得一定要在深山庙宇里修行,其实不然,一个人的心并不会因为身处的地方喧哗而静不下来。真正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有感而发就会情不自禁留下好的作品。
除了绘画和书法,文秋实的爱好很广泛。他喜欢音乐、下棋、旅游,更喜欢的则是读书。对于孩子的教育,文秋实说,文家有个传统,就是必须学习书法。至于是否准备把孩子培养成像他一样的书画艺术家,文秋实大笑。
《文山公怒斥伯颜图》,纸本设色313cm×156cm。由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亲自命名,并撰联“肩承万姓黎元全凭正气,手抚千秋青史特立孤忠”。有作者自题诗:“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河山入画图。天祥浩气应犹在,青史春秋一部书。”
著名编剧、填词人占戈女士有诗为赞:“悠悠千古意,攘攘百年声。朗朗乾坤立,锵锵四海行。慷慨红尘道,风霆任纵横。铮铮凭铁骨,碧血照丹青。休言日月疾,何惧过零丁。肝胆功名弃,浮云利害轻。耿耿故人心,沉沉君子盟。此身当以殉,绝地义相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