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伊马替尼(IM)单药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图书馆的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CENTRA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进一步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机 构】
:
110022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10022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10022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10022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伊马替尼(IM)单药及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图书馆的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CENTRA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进一步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CML-CP患者175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扰素与IM联合组与IM单药治疗组之间的12个月时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用药可以提高12个月时的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OR=1.57,95%CI:126~1.96,P=0.02),其中亚组分析提示长效干扰素联合IM依然存在此作用(OR=2.43,95%CI:1.78~3.33,P<0.01).结论 IM与干扰素联合用药对于CML-CP患者12个月时的CCyR并无影响,但可以提高MMR。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2例胸腺瘤/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并了解淋巴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2例胸腺瘤/T-LGLL合并PRCA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男,63岁,入院时HGB 54 g/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9.8×109/L;例2,女,52岁,入院时HGB 79 g/L,网织红细胞绝对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ultiple myeloma bone disease,MBD)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可导致广泛性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以及骨痛等临床症状。
目的 总结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新诊断技术应用下我国PNH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PNH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76例PNH患者中男46例,女30例,中位年龄40(10~74)岁.46例(60.5%)患者以溶血为主要表现;16例(21.1%)以骨髓衰竭为主要表现;14例(18.4%)以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其中
患者,男,63岁.主因发热、咳嗽及皮下出血1周于2012年7月26日收住我院.外院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增高、贫血,后多次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进行性增高.入院时查体:体温37.0℃,贫血貌,皮肤黏膜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余未见明显异常.入院时查血常规:WBC 51.79×109/L,HGB 53 g/L,PLT 14×109/L.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活跃,原单核细胞占0.
目的 对有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病史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在接受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处于粒细胞缺乏(粒缺)状态时予以伊曲康唑二次预防,以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血液系统疾病接受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入组年龄18 ~65岁,并在以往治疗过程中存在IFI、有现症真菌感染、严重脏器功能受损者均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均在中性粒细胞<1.5×109/L开始予以伊曲康唑二次预防,伊曲康唑静脉滴注2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血流、血管和血液成分的改变等多个环节.随着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失衡被证实在VTE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目前,纤维蛋白沉积被公认为急性血栓并发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2],而纤维蛋白的降解和清除有赖于生理情况下机体存在着完善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3].α
2012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规范与准则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2012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国际论坛——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分论坛)将于2012年10月31日在天津隆重召开。会议以“探讨干细胞临床研究规范与政策法规共识,加速成果临床应用”为主题,邀请国际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干细胞研究成果鉴定、临床试验转化及临床探索性治疗实践进行探讨。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是一种红细胞膜蛋白异常所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特点为外周血出现大量的椭圆形红细胞,于1904年由Dresbach首次报道.HE呈明显异质性,多数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极易漏诊、误诊.我们总结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例HE患者临床特征,现报道如下。
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好发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其皮损特点类似种痘样水疱病,病理组织活检可见异形淋巴细胞,皮损组织和(或)外周血中可检查到EBV阳性细胞.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