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斜阳,温暖半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la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叙说是一种质性心理学研究取径。近些年,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大学心理学系,早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论文题材,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均可以写自我叙说。目前在大陆地区,尚未见自我叙说论文的影子。我有幸于2016年赴台湾辅仁大学社会文化与咨商组攻读博士学位,受教良多,亦决定以自我叙说作为我的博士论文方向。自我叙说之所以能作为一种研究取径,重要的原因在于,个人的故事,也是社会的故事,从个人可见社会脉络。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文本,现拿我写我姐姐的部分分享出来,希望能引起一些关于自我叙说的探讨,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到自我叙说研究的行列中来。“一抹斜阳,温暖半生”,是我撰写姐姐的故事之后的强烈感受,不知道能否也能温暖到在看这篇文字的你。
  一、暖暖
  2017年夏天,因为回去奔丧,我终于回到阔别两年多的山东老家,爷爷的弟弟(我叫四爷爷)去世了。我这个不孝子,这些年一直忙工作和照顾小家庭,渐渐放轻了家乡亲人在我心中的分量。就连这次奔丧回来,我也只计划了7天,除去服丧的两天,只有5天陪同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外甥(姐姐的儿子)、侄子、侄女,看望爷爷、奶奶、三叔、三婶、二婶、二姨、三姨和舅舅。照例,姐姐和弟弟都停了工来陪我。这几乎是他们约定成俗的安排,我回去的时间,他们就尽量不做事情,在家里做饭、闲聊、打牌。通常那几天,要吃什么都是我定,我常常点一些儿时记忆中的美食来回味。西红柿蛋面一定要是妈妈做的,花生咸糊糊,水煎包,芝麻烧饼,油条,都不能少。
  通常做饭时,姐姐并不是主厨,但她又是最闲不下来的那一个。四个人开一桌麻将,爸爸,妈妈,弟弟和我。弟弟不参与时,就是弟媳,他们俩通常只派一人参加。姐姐不常参与打牌,她就做些做饭前的准备工作和饭后善后工作。没事时就在旁边看看别人打牌。小孩子无聊想捣乱牌局时,姐姐就带他们打扑克,有时也会带孩子们去逛村里的小卖部,然后买一摞雪糕回来,是最便宜的那种,和儿时吃过的很接近,姐姐应该是故意买给我吃的。姐姐家离我们老家大概有三公里,姐夫有时也会过来一起吃晚饭,但不常来。姐夫过来的时候,姐姐和外甥就跟姐夫一起回自己家去。姐夫没过来的话,姐姐就和外甥住下来。收拾得干净的床并不多,外甥跟我住,姐姐就直接睡沙发。看得出来姐姐平时并不常在这里过夜,应该是只有我在时她才过来住。
  我和姐姐并不是无话不聊的姐弟,但常常即使不说什么,也觉得很亲近。即使长久没联系了,见面后,我叫“姐姐”,随便问个几句,感觉就会连起来,并不觉得生分。我留在家的时间太短,也从来不打开话匣去询问她在过去的时间经历过什么困苦,似乎只是闲聊,碎碎念村里的一些大事,熟悉的谁谁去世了,谁谁家的小孩考上了大学,外甥多么淘,不爱学习,爷爷奶奶的身体健康状况,什么东西好吃,她上的保险推销员的课荒废了,等等。话题基本都在外面转,很少关于自己。但琐碎的闲扯,也在向我报告着她的生活是平静的,她在努力运营自己的家,日子虽不富足,但也还能过得去,不算多好,也不算太坏。我们有时也会谈论我在外生活的一些细节,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理解,她总是替我高兴,我知道那是祝福。
  我说我的博士论文要写童年的故事,提议找个时间大家坐下来好好回忆下童年的事,弟弟开玩笑说“小心聊得吵起来”,爸爸笑笑不做声,妈妈说“你们童年都和啊,没什么好写的”,只有姐姐很热心地帮我回忆,想起来什么,就及时跟我报告。好像我的需要,在她那里总是特别重要。我也不知哪里的豪情,吹牛说,写得好了,说不定可以出书,再写得好了,有一天拍成電视剧,也不是不可能。姐姐依然替我高兴,虽然她没明说,但看起来她似乎对我的论文有信心。
  从小到大,姐姐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正向的陪伴者。我不记得她打过我,更是没有使用脏字骂过,不曾嫌弃我,不曾贬低我。她大我两岁,在弟弟出生以后,她大概就承担起来照顾我的重任,再后来,妈妈离家去忙的时候,她就照顾我们两个。可能因为陪伴时间更长的原因,我一直都觉得姐姐和我关系要比和弟弟更近。上幼儿园,应该是她带我去的,那时我还不到上学年龄,但在家里没有人照顾,就跟她一起去上幼儿园了,在比她低一届的班。我幼儿园时期最好的朋友,是个女生,也是姐姐的好朋友。后来上小学,不用爸妈管,姐姐自然就带我完成人生阶段的转变。如何销铅笔,如何敬礼,如何买东西,如何管理零用钱,如何避免被狗追,如何交朋友,大概一切都是姐姐教我的。我不记得姐姐烦躁过,只记得我总是跟着她,连她的朋友我都很熟悉,雪梅、英姑、凤鹅、丽姑,她们也都对我很熟悉。我那时大概是姐姐的“跟屁虫”。
  初中的学校,离家较远,需要骑车去学校。刚上初一时,我个子还太小,坐到骑行车座上脚还够不到踏板,自己骑车时只能坐在前杠上登踏板。那时常常是姐姐骑车载我,姐姐常骑家里的那台大大的自行车,登起来有劲,后座宽宽的,容易载人。每天上学,放学,晴天,阴天,我就那么稳稳当当地坐在后面。印象中姐姐的骑车技术很好,没出过差错。印象中,姐姐从没抱怨过,她把这当做理所当然。大概5里路,姐姐十几分钟就能骑到,速度还很快呢。等到大概初一下学期时,我就能自己骑自行车了。我们通常起床洗涮后就去学校,上两节课再回来吃早饭,然后去学校上上午的课,之后回家吃午饭,通常晚饭是在学校吃,晚饭后上两节晚自习再回家。我和姐姐通常一块走,放学后我们在校门口集合,然后一路飙车,通常她在前面赶,我在后面追。我不记得我骑车载过姐姐,可能是因为我初中阶段身材都很矮小的原因。初中时,我们俩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姐姐还是她年级的第一名,我只是在班上第一名,在年级里,常常排第三。记忆中,姐姐一直都是在带我,她直接帮助我,或者她在前面赶,我在后面追。就像骑自行车时载我,以及带我一路狂飙一样。
  高中时,我们不在同一个学校,姐姐常寄信给我,勉励我努力,一起报答辛苦的父母,我也常回复类似的信件。姐姐第一年高考不理想,没达到分数线,复读了一年,我们一起参加高考,我考上了一个不理想的师范大学,姐姐还是没达到分数线,但是比上一年有进步,如果愿意花钱,其实可以读一个私立的专科学校。但那时候私立专科还不大被认可,再加上需要花钱,家里同时供两个人读大学太辛苦,姐姐主动选择放弃私立专科。但她也读累了,不想在复读,就到工厂去打工。她跟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工厂,第一年在黄县,第二年去烟台。我就在烟台读大学,那一年,我们在同一座城市。周末,有时我会去她工厂看她,有时她也会和小伙伴们一起来我的学校逛逛。爸爸、妈妈、姐姐,都在赚钱,我读大学是家里最大的开销,三个人微薄的收入加起来才让这个家经济不会卡壳,他们都在为我服务。那是我觉得,我的大学,是整个家的投资,不是我自己的命运而已。我猜,早期经历真的能决定人的一生,在姐姐的生命中,她对我的照顾和陪伴,一再重复。有姐姐的陪伴,是我一生莫大的福气,我常常觉得姐姐是我的第二个妈妈,她给了我妈妈所疏漏的,让我不至于因为妈妈的忙碌、理性而缺少母爱。   多年前,偶然听过一首歌,只消听过一次,我就无法忘记,因为听的时候,它让我泪流满面。
  贾盛强《姐姐》
  小的时候上学 老师总是说你比不过我
  我也躲在角落里 偷偷笑过
  冲出教室福利社 最爱的福满多
  结果那张券 都是你给的
  面粉抹在脸上那是做游戏
  阿妈拿着留声机在唱花戏
  长大以后 现在的你 为人娘为人妻
  记得小时候这样 做过家家泥
  童年时候 飞走的你折的纸飞机
  什么时候再飞回我手里
  泥巴抹在脸上那是做游戏
  光着脚丫 追我说要教训你
  我的姐姐 长着一对可爱的虎牙
  大手牵着我的小手陪着我长大
  我的姐姐 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
  以后找个美丽姑娘一定要像她
  如今姐姐已经嫁人不能常回家
  二、离人
  再美好的阶段,你也无法贪恋,人必须要顺势走向下一个人生阶段。那年冬天,春节前,冰雪消融,鸟儿已立上枝头,姐姐的嫁衣准备好了,新的人生阶段在前面等着她。
  婚礼的前一天,我和姐姐坐在房间里闲聊,姐姐说她心很慌,觉得不真实,很想退婚,担心这个人不是对的人。她的偶像是陈道明,但未来的姐夫完全没有陈道明那样的气质,虽然对他不太了解,但比较闷是比较确定的了。万一以后不幸福,还要离婚,那就惨了。姐姐说着她的担忧,我听着,重复着,但无力开解。箭已在弦上,婚礼的前一天决定退婚,只有逃婚一条路,这可让父母以后如何做人。而且姐姐也从来不是有主张和有魄力的人,她也没有充分的动力于现在悔婚。她只是对未来不踏实,担心未知的人生新阶段充满凶险,担心未来的夫家可能对她不好,担心丈夫不是一个有趣的人,也担心自己做不好一个妻子、儿媳、妈妈。
  时间在一分一分地走,留给她可以犹豫的时间只能以小时来记了。她表面上若无其事地做着一切准备,收拾嫁妆、新衣服、新鞋子。直到夜深了,该睡觉了,她也没去和父母谈自己的心慌。我不知道姐姐是到哪一个时刻正式下定决心“不考虑了,嫁”,但我猜想一定有那么一个时刻,她思想上退到無路可退,终于决定不再后退,横下一条心,管他三七二十一。
  婚礼当天凌晨2点,姐姐就起床,弟弟开租来的婚车带她去城里的理发店盘头,要盘那种专门的新娘头,只有城里的理发店才会做,大概20公里的路。等天亮时,他们就回来了。在我们家乡的风俗中,嫁女儿的请客是在早上。宾客们陆续来报到,父母坐在房间里等待宾客们依次过来送祝福,我和弟弟、堂弟们进进出出,忙前忙后。姐姐在她的房间里,女方的伴娘们也早早过来帮忙。很快接亲的队伍也到了,男方是派来6位伴娘和几个放炮的男孩子。人潮涌动,热闹起来,看起来是各种准备都已妥当,离姐姐出嫁的时间更近了。从饭店订的菜很快送到,宾客们自动分散开来,围坐在桌子边等待开席,吃过饭以后就要举行嫁女儿的仪式。
  宴席就是在我家院子里依次摆开十几个桌子,露天的。天冷,宾客们吃饭也快。大概9点多,宾客们就结束了用餐。然后有任务的就各就各位,没任务的就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扯,等待举行仪式的时刻。我是长子,有些仪式需要由我来完成。仪式其实很简单,但却富有寓意。等到主持人决定开始,他就指示负责放炮的人去点火,先是一串很长的鞭炮,大概持续了五到十分钟,然后是一些冲天炮和礼花,很快院子里落满了红色的纸屑,一派欢天喜地的样子。当鞭炮响起时,我躲在房间里使劲捏着自己的手指,不让自己太激动。老人们遇到我们家人时,会不经意地嘱咐,“嫁女儿是喜事,千万不要哭”。我让自己忙起来,让自己没时间去体会内心是什么感受。可当鞭炮想起时,人们开始忙起来,离愁别绪直接射进心来。我的姐姐,就要离开这个家了,她从此将有另外一个家,而这个家里将不再常看到她的身影。那个五个人的家,从此成为历史,一段再也不可能回去的历史。
  载嫁妆的汽车已经准备好,在大门口依次排开,先是装家具,然后电器,再然后是棉被衣物等。棉被和衣物从姐姐的房间里依次取出来,有两个人早就准备好一个大筛子,棉被和衣物一定要在筛子上面通过,还有人在旁边解说“把家里的财都留下,不要带走,要留给弟弟们”。这时筛子的另外一边会有人等着接这些棉被和衣物,然后拿到外面去装车。等所有东西装好之后,载人的人也依次在大门口排开,就等着新娘、伴娘们上车。亲人们都围到姐姐的房间,姐姐已收拾妥当,跟爸爸妈妈告别,难过是免不了的,强撑着的爸爸妈妈都开始抹泪,姐姐说“爸,妈,我走了”,然后泣不成声,伴娘们簇拥着姐姐往外走,所有人都跟着往外走,爸妈跟上,走到出大门的时候,早有老人端了一碗水在那里等着,交给妈妈,让妈妈挥臂泼出去,老人还念念有词“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以后的命就有她自己过了”。
  因为我是长子,我还有一项任务。等所有人上车后,我要手里提一个暖瓶,拿上一个碗,跟着姐姐的车子走到村口。车子缓缓地前行,只需要三百米就到村口了。我为自己承担这个重要任务而自豪,将由我来送姐姐最后一程。这个从我出生开始就陪在我左右给我最多关怀和陪伴的人,即将离开这个家。她明天就要回到家里,再回来时,我们的关系会有什么不同吗?姐姐是离开这个家了,还是只是部分地离开这个家?我边走边思索,一边不自觉地摇晃着手中的暖瓶。三百米的路程很快走完,我需要给姐姐倒上一碗水,让姐姐喝了,算是送她一路好走。等到把水倒出来时,才发现暖瓶里的水碱都被我给晃起来了,水很浑浊,根本不能喝,姐姐只是象征性地抿了一下。姐姐已经变得平静,嘱咐我回去吧。
  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是对姐姐的回忆录里印象最鲜明的一天。那一天,我告别了我的第二个妈妈,让她去嫁人,我放手,让她离开。我内心的小孩应该在窗台下哭了很久很久,等眼泪哭干了,才收拾情绪,继续去玩耍。
  三、小妈妈
  说起童年往事,妈妈最常讲的一段是弟弟不到一岁、我三岁、姐姐五岁时的一个生活片段。那时刚结束农村合作社,改为个体承包制。土地按人头平分,每家种自己的地,自负盈亏。我们家有五口人,但只有三个人的地,我和弟弟都还没轮到分地。而这三个人的地,要养活一家人是不够的。所以爸爸选择外出打工,把家里的一切丢给妈妈,妈妈要照顾三个小孩,还要负责种地。我们家已经早就也爷爷奶奶家分开,虽然我们住隔壁,只隔了一个墙头,但是爷爷奶奶也有自己的地和各种事情要忙,所以他们也没时间也没计划要看管我们。我也隐约记得,那时的生活光景。白天妈妈要下地去干活,留我们三个在家自己照看自己。其实是姐姐照看我们两个。那时姐姐才五岁,我三岁。所以大部分时间是弟弟坐在他的小车上,姐姐推小车,我跟着。姐姐应该还抱不动弟弟,弟弟还不会说话,所以弟弟吃东西、拉屎拉尿都直接在小车上。等妈妈回家来,弟弟的小车上已经满是屎尿。可能小孩的屎尿也不臭,我不记得讨厌弟弟拉屎尿在小车上,我只是跟着姐姐玩,偶尔逗逗弟弟。我也不记得姐姐感觉无助过,只记得我很听话,我会陪姐姐一起看弟弟等妈妈回家。等妈妈回家了,姐姐就解放了,她会跑出去找她的好朋友玩,家里交给妈妈收拾。   爸爸常年在外务工,只是过年才回来一个月。即使他回来的时间,也很少带我们,所以基本都是妈妈和姐姐带我和弟弟。妈妈又常常要忙,所有妈妈要忙的时间,照顾我和弟弟的重任就落在姐姐的肩膀上。我不曾倾听姐姐的心声,她有没有怨恨过这样的安排,让她没有童年,让她过得辛苦。似乎她只把这一切都当做理所当然。等我们都上学以后,放学回到家,妈妈不在家的话,姐姐做饭,三个小孩就先把晚饭吃了。周末,要么是下地帮妈妈干活,要么是三个小孩留在家里,姐姐看管我们,带我们做游戏。我很早就懂得帮姐姐的忙,那时做饭还用灶台,需要烧麦秸等,姐姐在锅上头,我就在锅下头,负责烧火。有时我们也会一起去农田里玩,有时一起去外婆家,通常都是拖一个板车,有两个轮子,需要一个人拉。通常是姐姐拉,我和弟弟坐车上。为了让姐姐省点力,我常常在旁边推,等车子高速跑起来,我在爬到车上去。姐姐累了,我也会跟她轮换,让她到车上坐一会,但通常很快就换回来。去外婆家,我们常常会得到一点零食,妈妈很少买零食给我们,去外婆家时是“发财”时候。外婆会故意安排人帶我们买零食,还让我们捎些回来,还说“你妈妈肯定不舍得,外婆给你们的,你们就拿着”。去外婆家,是幸福的,但也带来自卑感和羞耻感,觉得自己家很穷酸。所以等大一些了,反而不那么愿意去外婆家。每次从外婆家带回来零食,我们都会平分,姐姐最大,负责数数,然后弟弟先挑,再是我挑,剩下的就是姐姐的。
  记忆中姐姐总是扎一个马尾小辫,头发是偏黄的。姐姐很少发脾气,也很少急躁。她就像个小妈妈一样尽心尽力地照顾着我和弟弟。在情感依附上,妈妈总是第一位的。但我的妈妈太忙碌了,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妈妈又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姐姐用她幼小的身躯去补足妈妈的空缺,让我和弟弟的童年得以风和日丽。
  四、娶妻当如姐
  2012年冬,我30岁,我还孑然一身。在经过朦胧的情感和大剂量的相亲之后,我几乎做好了独身的准备。要找个人结婚不难,但要找个让我心甘情愿结婚的人,太难。我那时就像在海中游泳的选手,开始觉得累了,不结婚也罢,如何都是过一生。
  2013年的春节来临前,又有人介绍女生给我认识,我有些懒惰,但还是硬着头皮赴约,不存在一见钟情,但印象还不错,至少比较漂亮。年后,她直接到山东老家来看我。她似乎是中意我的。再后来,我被她的耐心和热情感动,我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我很清楚,这一次,我是想要结婚的,我心甘情愿结婚。不像之前的两次,临到女孩子计划结婚时,我就开始慌了。这一次,我是笃定的。未来的路,就算颠沛流离,就算历经风雨,我决定跟这个人一起走。
  为什么这一次,我这么笃定,原因的分析可以有很多版本,但最打动我的解释是,其实她在很多方面都像我的姐姐,我们的相处中,至少在早期的相处中,她真的像姐姐一样照顾我。也是这份熟悉和自在感,让我终于鼓起勇气“不管三七二一”跳进婚姻这个人生大梦中。
  姐姐在我婚姻选择中的影响,是无意识的。我并没有有意识地寻找像姐姐的女生,一切都在无意识中进行。
  人生兜兜转转,我最终是娶了个像姐姐的女孩子。人生真是奇妙。
  虽然童年回忆里有很多艰辛和困苦,但因为有姐姐的存在,这童年的记忆就成了金黄色。大概姐姐就像那午后的斜阳,柔和、明快、安静,照耀着这个家,也照进我心里。我有一抹斜阳,赠我半生温暖!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是对于五四时期的特殊的主仆之间的感情进行细致的解构分析,具体以《家》和《科尔沁旗草原》作为参考文本,主要从作者书写的原因、男性特定性、女性特定性、感情类型解构以及结局的悲剧性探索五个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五四时期;“主仆”;《家》;《科尔沁旗草原》  作者简介:吕慧(1994-),女,汉族,山东潍坊人,青岛大学2017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
作品名称:《广西古生物数字化复原——秀丽漓江鹿肌肉雕刻图》。  作者简介:张新鸽(1990.01.25-),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影视动画。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项目分类: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原广西高校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广西灭绝古生物三维数字化復原技术及成果转化应用研究 。  项目编号:2019KY0301。
摘 要:《与橱柜人的对话》是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的一篇。隐含作者既区别于叙述者,又与真实作者不同,隐含作者的身份建构是涉及到作者编码和读者解码的参与过程,因此也就体现了隐含作者的主体性和文本性的双重身份特征。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与体验性视角的相互交织使得这篇小短文也别具特色。  关键词:《与橱柜人的对话》;隐含作者;叙述视角  [中图分类号]:I106 [
摘 要:1920年的中国刚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失利,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处于饱受战争、割地、赔款的千疮百苦的境地。而此时的西方世界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对西方文化的悲观失望下,西方人产生了到东方寻找出路的愿望。然而这种“寻求”是带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和文化中心主义的。毛姆的《在中国屏风上》便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在中国屏风上》通过毛姆以及当时在华西方人的目光投射出一幅幅光怪陆离的中国形象。本文
凯特·米德尔顿,1982年1月9日出生,2011年4月29日与英国威廉王子成婚。  一  在凯特没有正式成为威廉的王妃之前,关于她和戴安娜王妃的比较就层出不穷。而这种比较在他们的世纪大婚举行之后更是愈演愈烈,从她们各自的出身、性格,直到最后婚礼的规模、参加婚礼的人数、围观的民众数量等各个方面进行着分析和比较。这对于凯特而言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她和戴安娜王妃作为威廉此生最爱的两个女人,在她们的身上其实
作者简介:  胡晓春,男(1982.5.1-),汉族,陕西省榆林市人,讲师,研究生,硕士,2006年7月任教于榆林學院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
摘 要:角田光代作为日本当代一名重要的女作家,在2005年获得“直木奖”(日本大众文学最高奖项),她的作品塑造了很多日本现代女性,通过对角田光代作品中描写刻画的这些日本女性的分析,我们能发现她笔下的日本女性的心灵成长之路,深刻揭示了日本现代女性对社会、家庭的困惑,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现代女性;角田光代;心灵之路  作者简介:谭培培,女,从事日本语语言与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我选择逃离到发配的戍野,铜锤、巨石、箩筐,那里有不竭的苦劳和奴役;我选择穿越到厮杀的疆场,连营、马嘶、号角,那里有无尽的杀戮和喧嚣。而刻意寻求忙碌不迭的我,深恐安静,因为纵使一刻的安谧,都会让我想起你。  想起你的一刻,桃花盛开,翠鸟丛鸣,笑颜于表,幽谷声回,万里绵延江山古卷如画亦不及卿之美。而脑洞一合,梦还今境,却不见你在身畔,如是薄冰,如是深渊。  此间唯寞落,比肩有何人?  不期与子相遇,心
作者简介:孟茜(1997.7-),女,汉族,江苏徐州人,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2014级本科在读,见习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毕凌波(1997.11-),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麻醉学专业2016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麻醉学。  浮华一梦,沉香一世。那些沉眸流转的女子,醉了千卷诗书,晕开了一段段既定的结局。隔岸望往事,唯见光阴一寸寸老去。慌乱如心事的东风,将平生如
摘 要:《迎战飓风卡米尔号》描述了柯夏克一家和飓风卡米尔抗争的故事,本文词法方面的文体特征有形容词、动词的运用;句法方面有短句、省略句及祈使句的运用;篇章上以时间为轴的安排内容。  关键词:《迎战卡米尔号飓风》;文体;特色  作者简介:于爱莲(1973-),女,陕西咸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王洋(1979-),女,陕西咸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美国文学和英语教学。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