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课堂是小学生表现自己的天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课堂的主体。本文就此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课堂 小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营造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手段,营造教学情境,比如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教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问。教师的问题要讲究巧妙性,该问题需能激发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引发思考,进而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升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促使学生学习热情迅速提高,使其能够主动关注学习,学习能力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比如,在上比较分数大小一课时,本人会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起思考:蓝皮鼠和大脸猫分蛋糕。蓝皮鼠说:“给你蛋糕的四分之一,我要蛋糕的八分之二……”还没等蓝皮鼠说完,大脸猫就不高兴了,说:“这样分蛋糕不好,你多我少,我不要!”故事讲完了,同学们觉得蛋糕分得公平吗?这时同学们就会思考:这样分是否公平呢?蓝皮鼠和大脸猫的蛋糕谁多谁少呢?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二又是谁大谁小呢?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二、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学习
英国某著名学者说过,对儿童的引导十分重要,要帮助儿童对学习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得出结论,但是教师不能给学生讲授太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当指引者而不是主导者的角色。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需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相应的帮助指导,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识全都传授给学生,应该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探索中发现挖掘新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举个例子,教师在讲授“三角形的面积”时可以利用等量替换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式去计算三角形面积,因为一个长方形可以被平均分割成两个三角形,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也就知道了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的面积和,这样,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也就知道了。这一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师在一旁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思考出新的计算方式,充当着指导者的次要角色,而学生才是这一过程的主要角色。
三、认真考核,创新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关键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考核,通过考核,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判断学生是否在课堂上认真思考、是否有所收获。所以为了保证考核结果的真实性,教师不能过于主观,应真实地记录学生的考核结果。在考核时,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充分展现出来,也可以让学生们互相评价,提出其他同学值得学习的优点,总结自己应该提升的地方。这样一来,在课堂上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体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日益高涨。好的、新的知识、习惯就会一点一滴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学生的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例如,在教加法运算时,6+6+6+2求和,要利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很多学生写得都是3×6+2或者6×4-4,但是有一个学生写得却是5×4。看后我很欣慰,就在课堂上表扬他,可是有些学生却不同意,认为他这种方法虽然结果一样但是有些牵强。这样一来,课堂上就热闹起来,大家都在讨论怎样相乘才是最佳答案,而我在其中就跟随学生的进度,适时地问学生:这几个算法哪个是正确的?哪个又是最好算的?课堂的气氛就在大家的谈论中逐渐活跃起来,学生们的热情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的积极性也渐渐提高了。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显著,也培养了学生思考的能力。
四、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成绩各不相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大相径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照顾全班学生,不能只关注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者而忽视学习成绩差者。
比如在讲授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这样的问题:一班有学生33人,二班的人数是一班人数的三分之五,二班有多少人?一班和二班共有多少人?三班人数是二班的1.2倍,那三班有多少人?这三个问题可以分别让成绩差的学生、成绩一般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作答。这样的方式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还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收获了知识、增强了信心。
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思考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水平,将素质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连满秀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J]. 市场论坛,2010,(10)。
[2]叶陈苗 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J]. 科技创新导报,2009,(15)。
[3]马娟 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J]. 科技创新导报,2009,(05)。
关键词:小学课堂 小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营造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手段,营造教学情境,比如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教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问。教师的问题要讲究巧妙性,该问题需能激发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引发思考,进而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升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促使学生学习热情迅速提高,使其能够主动关注学习,学习能力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比如,在上比较分数大小一课时,本人会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起思考:蓝皮鼠和大脸猫分蛋糕。蓝皮鼠说:“给你蛋糕的四分之一,我要蛋糕的八分之二……”还没等蓝皮鼠说完,大脸猫就不高兴了,说:“这样分蛋糕不好,你多我少,我不要!”故事讲完了,同学们觉得蛋糕分得公平吗?这时同学们就会思考:这样分是否公平呢?蓝皮鼠和大脸猫的蛋糕谁多谁少呢?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二又是谁大谁小呢?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二、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学习
英国某著名学者说过,对儿童的引导十分重要,要帮助儿童对学习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得出结论,但是教师不能给学生讲授太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当指引者而不是主导者的角色。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需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相应的帮助指导,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识全都传授给学生,应该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探索中发现挖掘新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举个例子,教师在讲授“三角形的面积”时可以利用等量替换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式去计算三角形面积,因为一个长方形可以被平均分割成两个三角形,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也就知道了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的面积和,这样,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也就知道了。这一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师在一旁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思考出新的计算方式,充当着指导者的次要角色,而学生才是这一过程的主要角色。
三、认真考核,创新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关键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考核,通过考核,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判断学生是否在课堂上认真思考、是否有所收获。所以为了保证考核结果的真实性,教师不能过于主观,应真实地记录学生的考核结果。在考核时,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充分展现出来,也可以让学生们互相评价,提出其他同学值得学习的优点,总结自己应该提升的地方。这样一来,在课堂上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体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日益高涨。好的、新的知识、习惯就会一点一滴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学生的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例如,在教加法运算时,6+6+6+2求和,要利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很多学生写得都是3×6+2或者6×4-4,但是有一个学生写得却是5×4。看后我很欣慰,就在课堂上表扬他,可是有些学生却不同意,认为他这种方法虽然结果一样但是有些牵强。这样一来,课堂上就热闹起来,大家都在讨论怎样相乘才是最佳答案,而我在其中就跟随学生的进度,适时地问学生:这几个算法哪个是正确的?哪个又是最好算的?课堂的气氛就在大家的谈论中逐渐活跃起来,学生们的热情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的积极性也渐渐提高了。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显著,也培养了学生思考的能力。
四、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成绩各不相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大相径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照顾全班学生,不能只关注那些学习成绩优秀者而忽视学习成绩差者。
比如在讲授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这样的问题:一班有学生33人,二班的人数是一班人数的三分之五,二班有多少人?一班和二班共有多少人?三班人数是二班的1.2倍,那三班有多少人?这三个问题可以分别让成绩差的学生、成绩一般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作答。这样的方式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还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收获了知识、增强了信心。
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思考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水平,将素质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连满秀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J]. 市场论坛,2010,(10)。
[2]叶陈苗 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J]. 科技创新导报,2009,(15)。
[3]马娟 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J]. 科技创新导报,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