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umph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核心素养的提出,既回答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提问,又回应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既培养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的时候,要通过历史知识,运用历史思维贯穿历史线索,最终学以致用,能通过历史的学习正确的看待当今的现象与事物,并最终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获得学科能力,培养学科素养。
  关键词: 历史、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135-01
  核心素养的提出,既回答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提问,又回应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既培养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历史学科的教师。对历史教学深有体会。
  (一)关于历史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历史教学要尊重历史事实。
  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实话实说,决不能歪曲篡改历史.历史事件是客观的,但我们对历史的评判却是主观的.我们不能以己意强加给学生,要给学生以思考空间,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认同感。历史学家傅斯年说的好:"以不知为不有是治史者极大的罪恶."这是老师要切记的.
  二、历史教学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讲述史实,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要从历史事件(如五四爱国运动一目中的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不怕牺牲,乐于奉献……)、图片(如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敌人枪口),特别是历史人物中,引导学生得出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使英雄人物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学会做人。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
  从历史纪念日、爱国运动等等方面搞一些纪念活动或手抄报等。鼓励学生读史书……老师在课堂上要把历史讲的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具体方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反对罗列提倡实践创新。
  历史学习是建立在丰富的史实材料基础之上的,对史实材料的全面了解是学习历史最起码的要求。其实,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学生创立了多少历史新观点,更不在于他们为历史学科做出了多少新的突破性的发现,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以获得历史见解的一种方式、途径、过程和发现历史规律等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历史学习的真谛。
  试题示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问题:(1)评析材料一、二论点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士大夫阶层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反应。
  本题所考查的核心素养为史料实证的水平,重点考查学生能否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和甄别,并能够利用材料构建自己的论述。
  材料一属于个人回忆,记述者本人为当事人,反映了记述者从自身立场出发对史实的记载,对研究记述者或史实有较高史料价值;但由于个人回忆包含记述者的主观意图,因此有时记述的并非是真实的历史。
  材料二属于史学研究,作者查阅了大量宫廷档案。档案是原始性的第一手资料,客观性和真实性较高,与回忆录相比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对问题(1)的解答,如果能够知道材料一是个人回忆,材料二是历史档案;在此基础上,能够对这两类史料的价值进行说明或分析。
  对问题(2)的解答,在论证士大夫阶层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反应中,能够涉及到材料的内容;能够对这两则材料进行比对,并据此作为论述的证据,说明两则材料中相同的记述更接近于历史真实,而记述存在差异的內容需要辨析。
  (二)国外是怎么教学历史的(体现我们的社会责任、应具备全球视野)
  下面我们来看看旧日读过的一篇文章,说的是美、日等国家对中学生如何进行历史考试的问题,很值得人们深思。
  美国在中学生世界史课考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 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于是有学生答道:如果当初窝阔台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带到欧洲,这样神父和修女就不会死亡,人们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从而也就不会有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也就不会强大,随之意大利也不会强大,日耳曼跟奥匈帝国也就不可能存在...... 回答得颇具政治高度,让人大开眼界。
  (三)历史教些什么是值得思考的。
  虽然说历史需要记忆,但不能把记忆历史中的人与事当作历史教学的全部。应试教育在历史教学中非常明显。在美国和日本,历史教学非常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假想,并对未来作预测。而我们呢?曾经是耻辱的条约背了一遍又一遍,有什么用?钱也赔了,地也割了,人也丢了。我们常说,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怎样才能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仅仅记住一些无关紧要的年份和屈辱的条约就行了吗?历史教给人的不仅仅是记住些什么,更要引导人从中吸取教训,预见未来。历史教育者们一定要深思历史究竟要教些什么,要得到什么效果。特别是在中学,决不能把考高分当成历史教学的全部。这是非常危险的!
  总之,当前历史教学的改革体现在: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由对史事的记忆转化为对历史的思考;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由对教材的复述转化为对历史的建构;由对升学的追求转化为对素养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数学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而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有目的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非常重要,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本文先指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意义,之后分别从教学规划、知识层面、教学时机以及科学探索教学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林业资源产量不足、生产力下降等一直制约着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因此,以松、杉、杨等速生树种木材为主要对象,合理推进速生树种繁育是我们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本文着重分析速生树种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 速生树种;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 S 73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091-01  1.前言  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
期刊
摘 要: 英语连词的使用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连词在语篇连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语学习中要避免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应认真分析复合句的类型,掌握连词的使用规则,避免出现连词重复使用和连词缺失等情况。  关键词: 英语学习;复合句;连词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126-01  引言:复合句是高中英语语法中的重要
期刊
摘 要: 高校思政课对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高校思政课目前也存在教师授课方式死板、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好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形式与内容、教师与学生、政治性和学术性、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等十大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课;形式;内容;教师;学生;政治性;学术性;专职教师;非专职教师;知识传授;能
期刊
摘 要: 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系统运用民主化教学手段及教学动态因素间的合作互动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它有别于简单的分组练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模式。  关键词: 体育;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117-01  目前对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程从学生的小学时期一直到大学时期都陪伴着学生成长,而小学时期的学习是学生的开始,也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阶段。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逐渐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提出了发展。将情景教学应用于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学习语文知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情景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118-02  想使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 就得使农村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策略。 品德与社会教学,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品德与社会》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
期刊
摘 要: 《师说》是我们在高中阶段必须要掌握的一门重要古文课程,是韩愈散文中的一篇重要的论述文,文章中论述了要从师表学习的重要性,对当前社会上的“耻学于师”的陋习进行批判,展现出了作者不顾世俗己见的精神。《师说》是一篇具有解放精神和进步意义的文章,对教师的职责提出了自己的卓越性见解,对社会上的耻学于师之风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师说》之所以作为我们高中阶段古文中的重点教学内容,
期刊
摘 要: 我国的教育水平正在不断地稳步上升,但是距离国家教育局提出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国家对现在学生的要求是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小学阶段作为学生的启蒙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学习方面,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会学习非常重要的科目,因此在小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数学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本文从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思想的渗透方面进行分析,为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133-01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我思,故我在。”更点出了人之存在于世的要义。然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总因担心学生“胡思乱想”而大设条条框框;因害怕学生“异想天开”而为我视听,唯我独尊;担心学生因思考不能完成40分钟的教学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