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宫内外同时妊娠(HP)的发病危险因素,为尽早确诊及治疗HP,为提高宫内持续妊娠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于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追踪其妊娠结局.依据妊娠结局,选取助孕后发生HP患者45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行IVF-ET治疗后正常宫内妊娠者98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年限、宫腔操作史、异位妊娠(EP)史、输卵管手术史、盆腔炎性疾病史、不孕类型、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不孕原因)、治疗周期中相关参数指标,如肌注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肌注HCG日E2水平、肌注HCG日Gn水平、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移植第12天HCG水平,探讨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异位妊娠史、宫腔操作史、输卵管手术史、不孕原因及OHSS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异位妊娠史(OR=10.793,95%CI:3.105-37.513)、宫腔操作史(OR=1.355,95%CI:1.205-3.973)及OHSS(OR=4.42),95%CI:1.930-10.167),是H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行IVE-ET助孕患者,术前合并异位妊娠史、宫腔操作史或助孕过程中发生OHSS,增加IVF-ET术后HP发生风险,建议术后加强监测,尽早确诊及时治疗,避免腹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提高宫内持续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