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
怎样才能敲响孩子心灵的琴弦呢?高中语文教材每一学年都安排了听说训练,以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 高一下期的听说训练是课堂讨论,该训练明确要求:在课堂上为解决某个问题而集体发表意见,可以集思广益,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合这个知识要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原则,可有意识的把课堂讨论与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课堂讨论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驾驭语言,以及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的作用。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老师们都知道,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听说,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语文教育心理学》指出:听说对心理有两大作用:①促进智力发展;②促进情感发展。同时以生活实例证明:
1、 一个生活在人类言语环境中的正常儿童,从听话和说话的发展情况来看,七八个月便会听人说少数简单的词,一岁半左右便能说一些简单的话,5岁左右便能掌握两三千个常用词汇并能自由与大人会话了。从思维和智力的发展情况来看,七八个月大便能听懂“妈妈”“车车”等词汇的意义,并能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一两岁便能认识许多事物,建立许多概念;五六岁便会作出判断和简单的推理。其智力与听说能力基本同步。
2、生活在狼群中的儿童,其智力则更为低下。1920年印度人辛格一次在狼窝里发现两个小女孩,小的约两岁,很快就死了,大的约八岁,取名卡玛拉。卡玛拉回到人类时,完全保持着狼的生活习性。经过辛格的悉心照料,两年后学会了站立,四年学会了6个单词,六年学会了直立行走,七年学会了45個单词,同时学会了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到十七岁临死时,只有四岁正常儿童的智力。
通过实例,我们清楚地知道“听说”对人的智力影响有多大。因此,恰当的把课堂讨论引入语文教學中,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内容集中,题目得当
按大纲要求,在适合学生讨论的范围内,有针对性的集中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切忌无准备的随意提问,否则,提出的问题不仅缺乏科学性,同时课堂讨论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更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可紧扣教材,以课后的[思考和练习]第一题作为课堂讨论题,也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归纳出有新意的讨论题。当然,讨论题要适合学生的知识面,不能太容易,学生不动脑筋即可为;也不要太难,学生绞尽脑汁也不可为,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正常按计划开展。只有在这一点上多下功夫,才能保证课堂讨论有序有效地进行,课堂气氛既热烈,活跃,又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规定时间,因时制宜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讨论,一定要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布置讨论题时,要明确讨论时间,学生精力才能较快的集中到题目上,也才能为后来的发言留下较为宽松的余地。因此,在整个讨论过程中,也不能随意的按老师个人或某些学生的喜好随心所欲,而应根据讨论题目的难易程度,题目与知识点的联系的范围大小,学生理解能力的深浅,时间该长则长,能短则短,我个人认为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如果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不易维持。
三、讨论范围,不宜过大
这里的范围既指讨论题目涉及的范围,也指参与讨论的人员范围。题目范围小,就要求参与讨论的学生遣词造句必须生动,准确、形象,要抓住重点发言,而不是海说一通。安排课堂讨论时,参与的学生编为小组,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三五人即可。这样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发言的机会,然后集中讨论意见,推选代表在全班发言。由此,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进一步培养,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
四、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在课堂讨论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说自己的话,不要受参考书等旧有模式的影响,不要囿于与时代脱节,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的条条框框,要摆脱过时的,落后的,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观念的束缚,使认识符合客观规律,客观实际。在分析层次,思路的同时,要勇于创新,大胆质疑。如高中语文五册的《警察与选美诗》课后的一个讨论题:“苏比是好人还是坏人?”就非常有意思。在讨论时,就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各抒己见,大胆阐发,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均可给予充分肯定。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培养锻炼学生的新观念。
五、引导得法,总结及时
对于课堂讨论,无论安排的时间是长是短,参与的学生是多是少,教师要热情主动,引导得法,语言要幽默,风趣,正而不僵,俗而不斜,还要认真聆听,迅速把握结果,并及时加以总结,让学生在讨论前能对题目有充分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讨论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后能对自己的,同学的发言有明确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讨论只要内容安排得当,操作环环相扣,注意激发学生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投入到紧张有序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个性,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样才能敲响孩子心灵的琴弦呢?高中语文教材每一学年都安排了听说训练,以培养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 高一下期的听说训练是课堂讨论,该训练明确要求:在课堂上为解决某个问题而集体发表意见,可以集思广益,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合这个知识要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原则,可有意识的把课堂讨论与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课堂讨论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驾驭语言,以及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的作用。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老师们都知道,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听说,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语文教育心理学》指出:听说对心理有两大作用:①促进智力发展;②促进情感发展。同时以生活实例证明:
1、 一个生活在人类言语环境中的正常儿童,从听话和说话的发展情况来看,七八个月便会听人说少数简单的词,一岁半左右便能说一些简单的话,5岁左右便能掌握两三千个常用词汇并能自由与大人会话了。从思维和智力的发展情况来看,七八个月大便能听懂“妈妈”“车车”等词汇的意义,并能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一两岁便能认识许多事物,建立许多概念;五六岁便会作出判断和简单的推理。其智力与听说能力基本同步。
2、生活在狼群中的儿童,其智力则更为低下。1920年印度人辛格一次在狼窝里发现两个小女孩,小的约两岁,很快就死了,大的约八岁,取名卡玛拉。卡玛拉回到人类时,完全保持着狼的生活习性。经过辛格的悉心照料,两年后学会了站立,四年学会了6个单词,六年学会了直立行走,七年学会了45個单词,同时学会了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到十七岁临死时,只有四岁正常儿童的智力。
通过实例,我们清楚地知道“听说”对人的智力影响有多大。因此,恰当的把课堂讨论引入语文教學中,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内容集中,题目得当
按大纲要求,在适合学生讨论的范围内,有针对性的集中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切忌无准备的随意提问,否则,提出的问题不仅缺乏科学性,同时课堂讨论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更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可紧扣教材,以课后的[思考和练习]第一题作为课堂讨论题,也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归纳出有新意的讨论题。当然,讨论题要适合学生的知识面,不能太容易,学生不动脑筋即可为;也不要太难,学生绞尽脑汁也不可为,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正常按计划开展。只有在这一点上多下功夫,才能保证课堂讨论有序有效地进行,课堂气氛既热烈,活跃,又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规定时间,因时制宜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讨论,一定要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布置讨论题时,要明确讨论时间,学生精力才能较快的集中到题目上,也才能为后来的发言留下较为宽松的余地。因此,在整个讨论过程中,也不能随意的按老师个人或某些学生的喜好随心所欲,而应根据讨论题目的难易程度,题目与知识点的联系的范围大小,学生理解能力的深浅,时间该长则长,能短则短,我个人认为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如果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不易维持。
三、讨论范围,不宜过大
这里的范围既指讨论题目涉及的范围,也指参与讨论的人员范围。题目范围小,就要求参与讨论的学生遣词造句必须生动,准确、形象,要抓住重点发言,而不是海说一通。安排课堂讨论时,参与的学生编为小组,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三五人即可。这样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发言的机会,然后集中讨论意见,推选代表在全班发言。由此,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进一步培养,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
四、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在课堂讨论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说自己的话,不要受参考书等旧有模式的影响,不要囿于与时代脱节,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的条条框框,要摆脱过时的,落后的,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观念的束缚,使认识符合客观规律,客观实际。在分析层次,思路的同时,要勇于创新,大胆质疑。如高中语文五册的《警察与选美诗》课后的一个讨论题:“苏比是好人还是坏人?”就非常有意思。在讨论时,就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各抒己见,大胆阐发,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均可给予充分肯定。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培养锻炼学生的新观念。
五、引导得法,总结及时
对于课堂讨论,无论安排的时间是长是短,参与的学生是多是少,教师要热情主动,引导得法,语言要幽默,风趣,正而不僵,俗而不斜,还要认真聆听,迅速把握结果,并及时加以总结,让学生在讨论前能对题目有充分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讨论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后能对自己的,同学的发言有明确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讨论只要内容安排得当,操作环环相扣,注意激发学生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投入到紧张有序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个性,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