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来仪】第四回

来源 :中国凤凰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x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位中国画家面对欧洲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的现代都市景观以及欧洲人的心态、情感、观念时,如何用中国的水墨画来表现呢?中西方在艺术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水墨作为传统艺术形式通过内容的变化使其向现代转型有多大的可能?卢禹舜在域外写生时发出了这样疑问。
  宏观取大道,微观探精神。我们知道,卢禹舜的《静观八荒》、《坐观八荒》、《澄怀观道》、《八荒通神》、《观云思古今》、《云水观道》等系列作品,通过对自然、宇宙的思考,以水墨的溟远和空旷苍然之境,表达了作者心中“永恒的苍茫,永恒的四野八荒和梦幻般的犷邈与深邃的情怀”,以及现代人在通向宇宙的漫漫之路中对时间和空间的崇敬与赞美!它们以雍容、优雅、博大、深沉和深邃,引起我们的遐想沉思与精神的共鸣,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昂扬的人文精神,以及对崇高永恒的自然和生命与宇宙和谐之大美的礼赞。而富有神秘、庄严、优美意味的《唐人诗意图》又是对本土文化精神的回味和人内心世界的微观探索。那么,当作者以这样的观念和心态用富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水墨形式来试图表现域外风情时,是否需要观念与笔法的更新?当作者通过对古老建筑、街道、雕塑的质感描绘,传达出斑驳残蚀的痕迹和梦幻般的一段历史,以及作者对古老文化沧桑感关注的时候,是否意味着中西文化在视觉艺术领域无障碍的融会抑或是精神上的融通?作者何以用独特的笔墨表现形式实现这种融通?是中国画表现领域的拓展、新题材的发现还是对中国画传统的突破抑或偏移?作者又是如何站在域外去体验和感受那里的自然与人文风情呢?
  2010年9月39日,【凤凰来仪】第四回——卢禹舜域外写生作品展在北京凤凰岭美术馆隆重举行,开幕仪式之后举行了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卢禹舜域外写生作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哲)
  
  王鲁湘:【凤凰来仪】第四回卢禹舜域外写生作品展研讨会现在开始!下面有请程大利先生主持研讨会。
  
  程大利:卢禹舜先生是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是当代有影响的山水画家,他在来北京之前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艺术学院院长,已经在山水画领域有了很高的成就和威信。他到北京以后,除了做行政组织工作之外,始终坚持创作、坚持研究、坚持写生。这次的展览是他赴欧洲的专题展。在接受采访时我谈了最深切的感受,卢禹舜用一种国际视野、现代视野,从一个很高的层面上打通了东方和西方之间的通道,他把西方绘画一些很精粹的东西,例如颜色、结构,尤其是结构、素描深处的一些元素,以及西洋绘画里很强的表现性,融入了到中国文化精神里。具体地讲,他画的是宋画,像宋代绘画一样的严谨、沉静,意蕴深邃。同时,他力图在中西艺术之间打通一条道路,而且他做得很好。他拿出这些成果给我们看的时候,是有充分展开讨论的价值的。
  下面请大家各抒己见,先请田黎明先生发言。
  
  田黎明:今天参加这个活动非常高兴!拜读卢禹舜的写生展我非常感动!这种感动是发自内心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这批写生当中,我感觉到一种中国文化精髓的渗透。卢禹舜在他的山水画创作当中,开创了北方山水画的一种品质,他追求一种博大的气象,一种精微的笔墨。他的画有宋代的精微,我想到徐悲鸿先生在中央美院讲学的时候,就讲到尽精微、致广大,这一点在禹舜的作品中能感受得到,他展现的是中国人温柔敦厚的情怀。
  正像刚才大利老师也讲到,禹舜每一张写生作品里都体现了他对笔墨的一种体悟,这种体悟又不是重复的,都有创造性,而创造性源自于生活。禹舜向我们传达了中国画一种很重要的传承理念,他以一种文化的胸襟来面对自然、面对社会、面对人生。如何把它们转换为一种语言的载体,禹舜的这批写生是最好的印证。他从笔墨、意境、文化意念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致广大,是讲一种文化境界,这批写生体现了一种广大的境界。虽然画的是异国风情,但是我们仍然能感觉到他以中国人的情怀和胸襟,去感受自然的一切事物,在这里我们感觉到自然不仅是疆土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概念。这种文化概念,印证了中国“天人合一”的理念。所谓“天人合一”,就是把外象画为心象。
  致,是一种怀抱;意,是中国文化当中的意象。致和意的理念结合,就体现了致广大。而且笔墨的方法是完全随着对象变化的,又是根据心象的体悟来把握的。他还吸收了西方的色彩,同时把中国象征性的色彩都融入到这批画当中,所以这批画具有非常高的学术内涵和很高的文化内涵。
  
  张晓凌:禹舜是我们的同事,也是好朋友。在这之前我只看过他几张印刷品的域外写生,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画面的个性上,都非常有特点。这一次展示一百幅,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他的工作量这么大!刚才他说以美术家的角度来看欧洲的风景,随手画了那么多的风景,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禹舜现在做常务副院长,行政工作很多,能画出这么多作品,确实让我敬佩!
  禹舜这批写生实际上是中国人去看域外,是在他眼里看到的这些风景和自然,不是欧洲人的风景画。刚才他说是以美术家的角度去看。但是,我更多的感觉,他还是以诗人的角度去看域外风景。为什么呢?他记录的写生方式不是欧洲的方式,而是中国人的写生方式,中国人的写生方式是以体悟为主,而不是简单的一个焦点观念作支配,完全是一个动态式的观察和记录。实际上在卢禹舜观察对象的时候,他要把他看到的自然内化成心象以后达到很高的境界,所以我说他是以中国诗人的角度去观察域外风光的。他把写生的概念成功恢复到中国传统的层面上,而不是一个焦点、一个固定视点的空间写生。他所有的空间都是反焦点形式的,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他的结构是非焦点的,也是非视网膜式的写生方式。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写生方式的恢复和弘扬。
  
  霍春阳:禹舜的这种写生,超越了一般意义的走入生活、描摹生活的那种很世俗的一套写生。从这些作品里面看出来,禹舜这几年在当领导、当干部的同时,没有完全介入到行政里面,他一直在增加自己的修养,这种修养很自然地反映到他的画面上了,可以说这是形象以外的一种境界的体现,因为一般的写生作品很难出境界。这可喜、可贺!
  我不知道禹舜是当场写生还是回来整理的,但是他的心很静,而且很有情调,所以画面里面有了境界、有了意境。他面对生活,这样的思考、这样的处理画面,是有中国文化的底蕴在里面的。从他的写生里面,我们看出了画面以外的东西,这是很可喜可贺的!几十年来,我们的写生队伍一般还没有这样的质量。这是我对禹舜这次展览一个感受。他还年轻,对于一个完整境界的完成,还需要经过漫长的生命体验。但是,在他这个年龄段,走到了这一步,能够认识到问题,能够达到这个层次,是可喜可贺的。祝贺!
  
  姜宝林:我今天看了这个写生,非常激动、非常兴奋!禹舜画得非常精彩,令人佩服!这次写生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高峰,这样评价一点都不过分,我非常喜欢这些作品!他很聪明、也很低调,一看他的画就是聪明人的画,但他是大手笔,并不小气。
  禹舜的山水用水墨工笔和渲染,多数都是透明色,很少用实色,但色墨交融非常好,意境很深邃、很静谧,而且感到很神秘,给人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这个样式在中国山水画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看画就知道是有思想、有灵气、有心思、有突破的画家,这在当下山水画写生中,至少是一个亮点。因为他不与人同,看一幅画就知道他肚子里有多少学问,就知道他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就知道他的思想深度。如果没有思想,画面上就显得非常肤浅,让人一目了然。禹舜的作品有欣赏的意味,有自己对画面的想象,艺无止境的创造,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常看常新。
  非常可贵的是他把中国画的笔墨跟西画的色彩结合得简直是完美无缺,几乎是无懈可击!你看他的用笔,笔笔到家,笔笔都是纯正的中国画,都是有规范的用笔,不是糊涂乱抹,不是凭自己的感觉一时兴起,他非常讲究、非常严谨。色彩和水墨结合得非常好,画的虽是域外风景,但把中国画的意味表达出来了,一看是中国画,但又把西方画的色彩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色彩感觉非常好。特别是灰调用得绝妙极了!整个色彩很丰富,但画得又不紧,远看整体效果非常和谐,非常让人向往。尤其近看的时候感觉画得很松,又丰富、又松动、又细腻,而且很精致。这个难度是很高的!从他写生的每一幅画里面,都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深度。
  禹舜在探索中国画的现代道路上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他没有重复古人、也没有重复别人,而是转换成了自己的新式符号。这是非常了不得的一件事情!大家要向禹舜学习!
  
  王鲁湘:我们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第一堂课实际上现在就已经开始了,今天学员们都到了,这等于是现场说法。下面有请尼玛泽仁先生。
  尼玛泽仁:今天看到禹舜先生的写生展览,为之一惊!四个字概括就是“广大精微”。因为他的意境深远,所以广大。笔墨精微在这里表现也特别突出。他融合了中国画的意境,也融合了国外以色彩写实为中心的审美。我感觉到在他的作品里面,犹如一首诗一样充满意境。在短短半天里面读他的作品,还不能够完全充分地欣赏,因为他每一幅画面的处理都独具匠心。我们刚才边看边议,觉得有些地方墨色用得特别地巧妙,一看是一面,再看是一处光。
  我感觉禹舜的这些作品,它不同于我们平时在美术学院学习的写生——就是直接瞄准对象描摹,而是面对景物充满自己主观的审美,而且是有很多取舍、提炼、概括,然后用自己的笔墨语言来表达,创造了一种中国画的意境。当今提出要打造中国画精神、民族气派,包括中国写意精神。我感觉卢禹舜先生的作品就是直接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精神。如果我们把卢禹舜先生的画拿到国外在一个主流展览馆展示,我相信会赢得西方世界对我们中国画的重新认识。今天看了禹舜先生的画以后我充满信心,因为它既能融汇西方审美,又能充分展示中国的写意精神。他做了可喜的探索,使我们看到中国画走向世界的一个绿色通道,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赵建成:去年我看了卢院长的画非常震惊!卢院长工作这么繁忙,还能创作出这么多的作品,令人佩服!这次看到有一些新画,又使我震憾了一回!他的代表作以后可能还要陆续地拿出来展览,他画了很多,我想应有几百幅。从卢院长的画风来看,他用艺术语言表现意境,这样精邃,我觉得大家应该向他学习,这是我们艺术界的一个品牌。祝贺卢院长的画展成功。谢谢大家!
  
  张桐瑀:今天看了卢禹舜先生情谊委婉、水墨交融的作品非常震憾!这些作品当时散见在一些杂志上,我看了一些,当时不太理解。我觉得卢禹舜先生对这些画好像不太愿意展示,或者当时是很随意画的,不太成为系列。我就建议韩国栋馆长,能不能把这批画拿出来,让大家看一看。现在看来,今天这个展览确实是让所有的人为之一振!从他的画中我们看到中西结合的可能性,就是说有一个衔接点被他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他没有学西方的焦点透视式,而只是拿出其中的一个色调,尽量保持一个表面,最终透过一个中国人的观念、透过一个中国画的笔墨观念过滤,画了这些画。这一点上值得我们当今还在为中西结合、中西借鉴纷扰不断的时候高度重视起来,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有这个成果出现了。卢禹舜先生这批画可能对一些青年画家更有一些警醒或者提示。我也建议卢禹舜先生下一步能不能把这些画再进行一次延展,因为这次展出的作品也不是很多,尤其国内写生还不多,好像总是不情愿拿出来,我也搞不懂这是什么心思。有这种绘画作为一个支撑,我相信卢禹舜先生会走得更远,我也祝贺他取得更好的成绩!
  
  王鲁湘:谢谢以上各位发言的嘉宾!
  卢禹舜的作品虽然是域外写生,但完全看不出他者的目光对一个中国艺术家的强制性的、甚至带有奴役性的那种控制。他已经早早地就摆脱了这种控制,他带着非常自信的文化平等对话的心态,来到了别人的国度,然后用中国画家修养丰厚的一种语言,来描绘别人的风景。如何带着一种本来面目、本地风光的那种自信和自在,到人家的地方去表现别人的风光、别人的面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学术课题。
  这一批作品,六年前我在哈尔滨的时候就看到过一部分,当时感觉到非常震憾。震憾的是什么?因为我们知道,卢禹舜先生在中国美术界初露头角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觉得那个时候卢禹舜就是一个很特别的画家,其特别之处在于他的地域性——他是中国辽阔的国土上头最遥远的北方的一个画家,这个地域在地球上叫做高纬度的极寒地区,那个地方的人由于天气和气候的原因,一年有一半的时间要猫冬,而且冬天来的时候白天特别冷、黑夜特别长,甚至在黑龙江极北部还会出现极光的现象,这样的地域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产生的影响很可能比人文、历史的影响来得还要强烈。因为什么?因为它的地域性色彩太强烈了。因此,凡是成长于这样的高纬度的极寒地区,冬天漫长、白天苦短的地域的人,不管他是文学家、是诗人还是画家,都是做梦的人。就像北欧的文学给我们的感觉一样,是沉浸在童话世界里的人,那么卢禹舜的山水画其实就是一种梦境山水,他沉浸在自己的童话里。但是,我没想到的是,当他从梦境中脱离出来,来到一个现实的世界、来到一个现实的风光,来到别人的家园的时候,如此实实在在的存在,在他眼里仍然不过是一片梦境。他的每一幅画在某种意义上之所以打动我们、之所以感染我们,就是因为每一幅画都是卢禹舜在漫长的冬夜里头的一个梦、一支小夜曲,画面里的那种纯净、那种明媚,那种干干净净的、未受污染的、带有童年情趣的那种心境在感染着我们。同时在语言上他把很多世界艺术很优秀的东西如油画、板画、水彩进行了一个巧妙的组合和融合。
  总之,卢禹舜拿出这一百幅域外写生作品,是在画他的心,可以看见在他常年主持工作中间,他个人的修养,他不拘泥一个艺术门类博学多才所达到的综合性的修养,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相当精微了。
  我就总结到这里,下面请卢禹舜先生最后说几句话。
  
  卢禹舜:今天举办这个展览和研讨会非常激动,也非常高兴,感谢凤凰岭美术馆、凤凰岭书院,特别是大利老师、鲁湘老师!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这些作品给大家看一看,互相交流互相提高,更多的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下一步能够在域外写生领域里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大家褒奖比较多,意见提得不是很多,我想可能跟这样的一个研讨会也有关系,有一些意见不便于在会上讲,那么会下可能也会有更多的交流,我希望大家能给我提意见。
  其实,这批作品也有特别多的不足,就是没有提到的不足我也会进一步地去努力,下一步做得更好。因为刚才各位发言褒奖比较多,给予我很多的好的评价,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同时,在艺术实践上的这种客观感受、主观体验,大家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一定把大家的意见很好地消化吸收。对于赞扬,我要把它作为今后的奋斗目标。赞扬本身教会了我下一步怎么去做,给我指明了一个方向,我把它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努力实践、努力探索。对于意见,我一定要把它好好吸收,努力改正,尽量画出更好的作品,为笔墨文化这一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添砖加瓦,以此来感谢社会、感谢大家,谢谢各位!
  (理论研究部录音整理)
  
  卢禹舜,1962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满族。1986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黑龙江省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其他文献
2007年暮春,范扬工作室湘西黔东南写生。范先生《湘西、黔东南写生纪事》一文道:写生路线是湘西朋友鲁子华、陈子游、王金石、杜慎翔等人策划的。行前,子游兄绘制了行程联络图一帧云云。  9日,张家界第一天。午时,至山上下坪,向毛毛家住下。  陈子游一路陪伴。过午,细雨蒙蒙。范扬先生开画《张家界后花园》。子游开篇问道:“在这伟大的时刻,您有什么想法?”范先生答曰:“我为山川写照。我画了以后,叫大家没法画
期刊
赵孟頫(1254—1322),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五世祖乃安僖王子偁,高宗无子,立子偁之子赵昚,是为孝宗,四世祖崇宪靖王伯圭,即孝宗之兄,赐第于湖州吴兴,遂为吴兴人,人称赵吴兴,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等。应召入元,官至集贤直读学士,翰林学士承旨,死后追赠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頫博学多才,擅诗文、通考据、解金石、精鉴定、长音乐、懂经济,书法篆、隶、楷、行、草无所不精。《
期刊
五代石恪以狂草的笔意,画出深具禅意的《二祖调心图》;南宋的减笔人物画家梁楷创造了泼墨法,运用豪放而简洁的笔墨,生动的表现人物的神韵,创作了《泼墨仙人图》、《李太白行吟图》等杰出的写意人物画作品;明清时期也不乏优秀的水墨写意人物小品。写意人物画历史悠久,在近现代又得到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任伯年、徐悲鸿、蒋兆和等大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大力提倡主题性绘画,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迅速,成为一
期刊
王光明  笔名木然。1952年生于安徽淮南,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画研究院首届高研班杜滋龄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助教、北京凤凰岭美术馆驻馆画家、安徽省中国画研究院画家。    《兵马魂》入选全国第八届美术展览;  《江南风情》获“横店杯”中国画大赛优秀奖;  《淮南小山图》获全国首届中国画小品精品展优秀奖;
期刊
举世瞩目的京沪铁路是中国铁路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历经四年多时间,总投资2200多亿元,全长1318公里,其中桥梁1060公里,是迄今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沿线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是中国快速客运网的主要干线。它展示了中国铁路先进成熟的现代化科技水平,将对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性发展发挥至关重要作用。中央领导曾多次表示要全面反映中国高
期刊
你诞生于红烂漫的万木霜天,  从半部电台开始,红军有了自己的无线电学校。  中央苏区小布祠堂,总政委毛泽东上了第一堂政治课。  万水千山的长征路,巍巍的延安宝塔山,  你紧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步伐,  毛主席说你是千里眼、顺风耳。  太行山下,西柏坡前,  永不消逝的电波连接着全国各大战场,  把胜利的消息传送到全世界。  从战争的硝烟烽火中走来,  你跨过长城,在塞上重镇张家口,  铸就了中国
期刊
五.中正敦厚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1),全而不偏,充实为美(2),是中国画艺术和审美的重要范畴。在中国画创作中,笔墨要趋向充实。如何充实?有内涵即充实。黄宾虹为何讲“一波三折”、“太极笔法”?因为笔墨是文化载体,而“太极”是中国哲学文化的核心范畴,“一波三折”是太极笔法的形式形态。因此,追求“太极笔法”、“一波三折”的笔线,就是赋予笔墨以充实的内涵。单纯看用笔,无非是笔留下的痕迹,但文化不同笔迹
期刊
张立奎  山东临沂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水墨人物研究生班。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国防大学政治部专业美术创作员,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首届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金奖、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际艺术大展优秀奖(最高奖)、炎帝杯国际艺术大展金奖。多次参加全国中国画提名展,大量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及美术机构收藏,其中作品《英雄》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期刊
北京凤凰岭书院-刘大为工作室    孙培增   号抱璞,1963年生于山东诸城,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央民族画院画家,北京凤凰岭书院刘大为精英工作室画家。  李庆富   河北邢台南和县人。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山西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中国画人物画会秘书长,山西省工笔画画会副主席。
期刊
法国当代哲学家、美学家德里达是一个后现代的风云人物。他的解构思想非常复杂,这里只能谈谈与书法相关的文字学问题。在《文字语言学》(1967)一书中,德里达对张扬言说,他对贬抑文字书写深为不满,认为逻各斯中心主义以同样的秩序控制着文字观,而形成“语言中心主义”。在索绪尔的“语言中心论”看来,语言的本质在语音(说话)和书写这一对立面上,说话是语言的本质,书写是衍生物。说话时,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在场,因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