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化学不同版本不同年份的教材,有关比较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快慢的实验,其实验设计都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研究,并作了改进。
一、部分版本教材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
1.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其中第四章第二节有关内容片段:
“【实验4-5】把少量盐酸分别加入盛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两个试管。比较它们放出二氧化碳的快慢程度。
碳酸氢钠遇到盐酸放出二氧化碳的反应,要比碳酸钠剧烈得多。”
存在问题:该实验设计很不严密,没有给出盐酸的浓度及量的多少、也没有给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量,无法进行比较,其结果没有说服力。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其中第二章第二节有关内容片段:
“【实验2-7】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 g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倒入试管中(如图2-8,略),观察反应现象。
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但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要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剧烈得多。”
存在问题:该实验设计也不严密,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没有给出稀盐酸的浓度是多少,盐酸的量可能都过量也可能都不够或者一个过量一个不够。(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质量一样多是不合理的,因为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少,在酸过量的情况下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比碳酸钠多,气球理应大,这样就不能根据气球的大小来判断反应的剧烈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看来并不简单,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
二、实验研究与改进
1.理论分析
要想比较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必须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碳酸氢钠、碳酸钠的物质的量要相等;盐酸的浓度及体积要相等,酸要适当过量,保证产生的气体的量一样;反应温度要相差不大。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放热,温度会升高;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吸热,温度会降低。因此,需要测量反应后的温度,了解温度变化的情况。
2.实验目的、实验设计、现象及结论
(1)实验目的:了解反应前后温度变化
【实验1】取2支相同规格的大试管(直径1.8 cm,高度14.5 cm),分别加入0.5 g
(0.0047 mol)碳酸钠粉末和0.4 g(0.0047 mol)碳酸氢钠粉末,然后直立在试管架上,各加入3 mL 9 mol·L-1盐酸于试管中,待反应结束后将温度计分别插入溶液中测量溶液的温度。重复以上实验,只是将盐酸体积及浓度分别变为:3 mL 8 mol·L-1、3 mL 7 mol·L-1、3 mL 3 mol·L-1、10 mL 3mol·L-1、10 mL 2 mol·L-1、10 mL 1 mol·L-1。(实验温度15℃)
实验结果见表1。
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同浓度盐酸分别与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当盐酸的体积比较大(10 mL)时溶液温度相差比较小(只有3℃~4℃),当盐酸的体积比较小(3 mL)时溶液温度相差比较大(13℃~16℃)。因此,从温度变化情况看,宜选用体积较大(10 mL)的盐酸做该对比实验。
(2)实验目的: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通过反应产生泡沫的最高高度以及反应结束的先后,来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实验2】向两支相同规格的大试管(直径1.8厘米,高度14.5厘米)中分别加入0.5 g(0.0047 mol)碳酸钠和0.4 g(0.0047 mol)碳酸氢钠粉末,然后直立在试管架上,同时将10 mL 3 mol·L-1盐酸倒入上述两支试管中,先观察比较反应瞬间产生泡沫达到的最高高度情况,再观察比较反应结束(不再产生气泡)的先后。重复以上实验,只是将盐酸体积及浓度分别变为:10 mL 2 mol·L-1、10 mL 1 mol·L-1。
实验现象:都是盛碳酸氢钠试管产生泡沫高,反应结束的早。但3 mol·L-1盐酸过于剧烈,1 mol·L-1盐酸有点慢,2 mol·L-1盐酸快慢适中。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 碳酸氢钠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剧烈。
三、实验改进
【实验3】向两支相同规格的大试管(直径1.8厘米,高度14.5厘米)中分别加入0.5 g
(0.0047 mol)碳酸钠和0.4 g(0.0047 mol)碳酸氢钠粉末,然后直立在试管架上,同时将10 mL 2 mol·L-1盐酸倒入上述两支试管中,先观察比较反应瞬间产生泡沫达到的最高高度情况,再观察比较反应结束(不再产生气泡)的先后。
实验现象:盛碳酸氢钠试管产生泡沫高,反应结束的早。
四、改进优点
实验设计科学合理,现象明显,操作简单。
(收稿日期:2014-12-23)
一、部分版本教材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
1.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其中第四章第二节有关内容片段:
“【实验4-5】把少量盐酸分别加入盛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两个试管。比较它们放出二氧化碳的快慢程度。
碳酸氢钠遇到盐酸放出二氧化碳的反应,要比碳酸钠剧烈得多。”
存在问题:该实验设计很不严密,没有给出盐酸的浓度及量的多少、也没有给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量,无法进行比较,其结果没有说服力。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其中第二章第二节有关内容片段:
“【实验2-7】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 g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倒入试管中(如图2-8,略),观察反应现象。
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但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要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剧烈得多。”
存在问题:该实验设计也不严密,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没有给出稀盐酸的浓度是多少,盐酸的量可能都过量也可能都不够或者一个过量一个不够。(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质量一样多是不合理的,因为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少,在酸过量的情况下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比碳酸钠多,气球理应大,这样就不能根据气球的大小来判断反应的剧烈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看来并不简单,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
二、实验研究与改进
1.理论分析
要想比较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必须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碳酸氢钠、碳酸钠的物质的量要相等;盐酸的浓度及体积要相等,酸要适当过量,保证产生的气体的量一样;反应温度要相差不大。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放热,温度会升高;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吸热,温度会降低。因此,需要测量反应后的温度,了解温度变化的情况。
2.实验目的、实验设计、现象及结论
(1)实验目的:了解反应前后温度变化
【实验1】取2支相同规格的大试管(直径1.8 cm,高度14.5 cm),分别加入0.5 g
(0.0047 mol)碳酸钠粉末和0.4 g(0.0047 mol)碳酸氢钠粉末,然后直立在试管架上,各加入3 mL 9 mol·L-1盐酸于试管中,待反应结束后将温度计分别插入溶液中测量溶液的温度。重复以上实验,只是将盐酸体积及浓度分别变为:3 mL 8 mol·L-1、3 mL 7 mol·L-1、3 mL 3 mol·L-1、10 mL 3mol·L-1、10 mL 2 mol·L-1、10 mL 1 mol·L-1。(实验温度15℃)
实验结果见表1。
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同浓度盐酸分别与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当盐酸的体积比较大(10 mL)时溶液温度相差比较小(只有3℃~4℃),当盐酸的体积比较小(3 mL)时溶液温度相差比较大(13℃~16℃)。因此,从温度变化情况看,宜选用体积较大(10 mL)的盐酸做该对比实验。
(2)实验目的: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通过反应产生泡沫的最高高度以及反应结束的先后,来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实验2】向两支相同规格的大试管(直径1.8厘米,高度14.5厘米)中分别加入0.5 g(0.0047 mol)碳酸钠和0.4 g(0.0047 mol)碳酸氢钠粉末,然后直立在试管架上,同时将10 mL 3 mol·L-1盐酸倒入上述两支试管中,先观察比较反应瞬间产生泡沫达到的最高高度情况,再观察比较反应结束(不再产生气泡)的先后。重复以上实验,只是将盐酸体积及浓度分别变为:10 mL 2 mol·L-1、10 mL 1 mol·L-1。
实验现象:都是盛碳酸氢钠试管产生泡沫高,反应结束的早。但3 mol·L-1盐酸过于剧烈,1 mol·L-1盐酸有点慢,2 mol·L-1盐酸快慢适中。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 碳酸氢钠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剧烈。
三、实验改进
【实验3】向两支相同规格的大试管(直径1.8厘米,高度14.5厘米)中分别加入0.5 g
(0.0047 mol)碳酸钠和0.4 g(0.0047 mol)碳酸氢钠粉末,然后直立在试管架上,同时将10 mL 2 mol·L-1盐酸倒入上述两支试管中,先观察比较反应瞬间产生泡沫达到的最高高度情况,再观察比较反应结束(不再产生气泡)的先后。
实验现象:盛碳酸氢钠试管产生泡沫高,反应结束的早。
四、改进优点
实验设计科学合理,现象明显,操作简单。
(收稿日期:2014-12-23)